作為一個被「火車」拉來的外鄉人,對於同是一路來的「鄭州」,見面一聊,便是六年;
作為「偽設計師」的我,走過半個中國的大大小小城市,真做起比較,鄭州,真的讓人討厭不起來,反道就像我在其他平臺上回答的——
很多時候,我說不上來鄭州哪裡好,但是別人一說她不好,我就想罵她!
鄭州是一個懂的人真的懂,不懂的人喜歡裝懂的城市。八個字形容鄭州
「大智若愚,重劍無峰」
01
說實話,六年前,我連鄭州在哪裡我都不知道。
作為福建人在我的眼裡,除了廣東和海南,中國廣袤的大好河山都叫「會下雪的北方」。
唯一獲取的準確信息,還是在初二的地理課本中「河南·豫·鄭州」。
除此之外,一無所知。
在13年,懷揣著全國人民對河南人的一些「評價」,提心弔膽的下了火車,等待著人山人海把我淹沒。可是一出站,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那麼悠閒愜意的一幕,有三五大爺在打太極,還有幾個人似乎在放風箏,期間還有打響竹的啪啪做響,這是鄭州站西廣場的早晨,太陽還沒升起來。
當然也有一些趕火車的人拉著行李箱,卻也只是一撮一撮的。不是很大的廣場顯得有些空曠,完全沒有來之前聽聞的走在路上衣服都能被擠破。坐上去大學的公交,一路看路邊的事物,在雨水的衝洗後城市顯得很乾淨,讓人很舒服,但是有兩點有些驚訝:
一是路邊的店鋪很老很破,一點不像想像中大城市的店鋪(就是火車站,二七那片的);
二是好多電動車啊!感覺電動車比人都多。
除此之外,鄭州對於外地人還是很友好的,當然,除了正兒八經的老鄭州,對於這個城市來說,大家也都是外地的,也沒啥可排擠。
沒錯,其實我認為鄭州最大的特性就是——包容,不管你是天南海北的生意人,還是「支援城市建設」的河南老鄉,都能在這個土地裡相處的很好。
不像其他包括北上廣、甚至鄰居的武漢,都有一個本地人與外地人的分界線,但在鄭州,這樣的城市壁壘是沒有的。畢竟自古河南這個地方,乃至精準到鄭州的歷史。從來不是封閉的!
所以,單從對於外來人的這一點,鄭州,真的讓人討厭不起來!
畢竟,一個城市到底好不好,永遠不是靠嘴巴說說的。
02
說實話,如果是外鄉人是很難把這鄭州跟中華歷史連接起來的。
可以說鄭州今年被國人的熟知,完全是被「抖音帶火的」,「答案茶」「匯藝·銀河裡」「河南燴麵」......等一堆快消項目所消耗著,
前兩年大家對於鄭州的印象也只是「霧霾」「玉米樓」「二七塔等一些半褒半貶的名詞。
哪怕再往前推小一百年,鄭州轟轟烈烈的「二七運動」,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也是「平民運動」。所以我一直都講:鄭州是一個被「歷史低估」的城市。
雖然鄭州乃至河南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有許許多多的特質,有古都的韻味都沒有保留下來。甚至拋開開封、洛陽等古都的事不談,鄭州在明清時期也是一個很有味道的直隸州,鄭縣縣衙,鄭縣城牆,東門口,開元寺塔,鄭州八景,東西大街的青磚烏瓦,普樂園大戲院,德化街。。。在並不是很遙遠的近代,鄭州甚至曾被稱之為「華北大都會。」是從唐以來就被稱為「商賈匯集之地」的地方。
馮玉祥時期的鄭州,當時可以看到鄭縣城的城垣。那個時候除了商代遺址,鄭州是有明清時期修建的城門的。
而對於大家認為鄭州的印象只有一個「河南燴麵」,但是呢,聽老一輩人說,曾經豫菜的地位很高。那個年代的他們提起豫菜,想到的並不是羊肉燴麵,而是各類山珍。官府菜。用料廣泛而講究,並且特別重視吊湯,彰顯富貴,這在如今快節奏的社會氛圍當下反而式微。
河南特產山藥、香菇拳菜猴頭,鹿肉和鹿茸。有名的名菜套四寶,糖醋軟溜魚焙面(正宗的糖醋魚焙面是黑色糖醋醬,用的是山西老陳醋,不同於現在的紅浙醋,在當時又稱作包公魚)在當時比燴麵胡辣湯知名。扒菜,湯菜比較多是河南菜的特點,用胡椒提味而不是辣椒也是當時的河南廚師遵循的準則。
羊肉燴麵是新事物,在當時的地位就像現在的阿利茄汁面。甚至在80年代,羊肉燴麵和三鮮伊府麵都差點成為鄭州特色小吃,然而今天的河南,鄭州取代開封成為省會後,鄉野菜,車站菜和食堂菜逐漸取代了豫菜本身。
懷山藥燒乳鴿、軟扒鹿筋、瓦塊魚、鐵鍋蛋等曾經的名菜如今都沒人認識了,就連套四寶、炸八塊,雖然每每提及還知道河南有這類菜式,但真正土生土長的新一代河南人好像也從沒吃過那些宣傳河南的文章中所說的那些菜了。
雖然隨著城市的發展,豫菜漸漸式微,但是相對於一個城市的記憶來說,它們卻也都是在慢慢被喚醒的存在。「民以食為天」很多地方的變化也可以從食物的演變中看出來。
從宮廷菜走向豫菜,再從豫菜變成「鄭州燴麵」「胡辣湯」等簡單的食物組合搭配。鄭州開始褪掉歷史的榮光, 變成一個純粹的城市,不活在過去,拼命的發展,只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女」在受欺凌。
行走在四海邊疆的鄭州人,最令自己回味的,不是海味山珍,也不是玉盤珍羞,而是母親擀的一碗麵,蒸的一盤饃。
鄭州,從不靠歷史維存,而是砥礪前行,在新中國改革的發展裡,它一次都沒掉隊!
03
可以這麼說,鄭州是在誤解中發展起來的城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對於鄭州乃至整個河南都被妖魔化了,對於河南人甚至被很多不辨是非的人冠上「大字報」類的稱呼。
而面對這一切,鄭州麼有辯解,河南人也很少直接冒衝的懟出去的,這一點我覺得鄭州很有智慧,因為它知道只有「自己有競爭力,才會被一直針對!」
鄭州可以說是從二七運動開始就是一直追隨著新中國城市發展的第一擁躉。雖然鄭州曾是古都,但是你會發現達到鄭州小道縣市村,現在都是一片改革40年後的修建場景,很多人甚至會一直詬病「鄭州鄭州,天天挖溝,一天不挖,不是鄭州」。可以說在上世紀90年代,鄭州迎來了它的發展快車道!
如果不忍痛發展,就會被其他城市甩在身後。
河南本就是一個農業大省,過去的很多年裡,龐大人口壓力導致了河南成了勞動力輸出大省,很多河南人成了中國城市發展的搭建者,但是對於自己的家,卻缺少一個被正視的身份!
而鄭州作為河南的生活,他承載的不是一個城市的發展,還有一個億的河南人的夢想,所以他接受一切斐議,他忍痛發展,直至現在成為國家中心城市,不管是城市配套,到國際視野,這幾年,鄭州一點都沒落下。
其實鄭州已經做得足夠好,只不過是大家對他的發展覺得還不夠快,而且一直抓著它的小問題不放!
你看到了鄭州天天挖溝,卻沒看見大家享受到地鐵的便捷!
你看到了鄭州整合拆遷,卻沒看見CBD、港區的雄起!
你看到了鄭州霧霾汙染,卻沒看見這個城市在慢慢變好!
你看見了鄭州的細小問題,卻沒看見鄭州已經屹立在中原前列,與武漢、西安等等城市比肩,而立足新一線、國家中心城市、同時也將迎來它的新一輪發展。
沒有一場革命沒有犧牲, 沒有一次發展沒有犧牲,沒有一次蛻變不需要經歷磨難,蝴蝶斑斕尚且需要破繭,咱們又有什麼理由要求鄭州一步到位呢?
雖然作為承載鄭州記憶的電車、國棉廠、東西大街民國建築群與東方紅影劇院,在城市野蠻擴張中都不見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完全現代化的功能性城市。但是被犧牲的背後,迎來的是一個更具生命力的城市。
歷史的瞻仰留給開封和洛陽,改變河南的困狀就留給鄭州,而它能成為我們這代在鄭州的人,心裡「新鄭州」的模樣!
鄭州差嗎?
作為一座現代化的都市她不差。
只不過,對於歷史的傳道者,這還遠遠不夠。
我們要做的不是討厭。而是共生,這不就是鄭東新區CBD最核心的理念嗎?
不掉隊,對於鄭州來說已是最大的讚美!
04
回到小粥的專業上,
鄭州在城市建設發展過程,真的受過太多的斐議,從鄭東新區CBD到現在的港區北龍湖.....還有很多的規劃,都曾被人詬病。對於現在的咱們不講,畢竟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
在文章的最後一個小話題,我想聊聊鄭州是如何推動城市發展,畢竟小粥是一個「非專業的房產自媒體」!而看鄭州近二十年的城市城市規劃,看一個地方就夠了——鄭州新區CBD。
從鬼城到中原心臟,從5000元賣不出到地王一地難求!
鄭東新區受到過很多非議。2010年,《紐約時報》就曾把鄭東新區列為鬼城,當時可是有不少的媒體,把鄭東新區和鄂爾多斯並稱兩大最有名鬼城。
當時,對鄭東新區「鬼城」的說法讓鄭東新區的官員們不勝其煩。且索性不去辯解,也不接受相關採訪,繼續不遺餘力的建設新區。
2016 年是全國地王集體爆發的一年,這一年,2016 年的鄭州市共誕生 16 個地王,其中,鄭東新區的龍湖就佔了6個。從那時起,外界才開始重新審視鄭東的價值。
而且在鄭東新區在規劃之初即提出,城市發展要一張藍圖繪到底,規劃方案形成後,要通過法律程序固定下來,在建設過程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能自行其是。所以當黑川紀章的規劃方案通過後,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用地方法規形式對規劃方案進行確認,並上報了國務院進行備案。
2001年8月,鄭東新區開始對外徵集方案,當年進入最終角逐的時候,黑川紀章的方案成功入圍!做鄭東新區概念規劃時,黑川紀章60多歲。可以說,當時的規劃方案積聚了他一生的經驗和成就。
他在網際網路上的自我介紹中,提到的國外城市規劃作品不多,其中鄭州的鄭東新區是比較得意的一個。」
在設計方案時黑川先生曾講過,「
一座大城市一定要有它的標誌,標新立異的東西。比如說雪梨歌劇院、艾菲爾鐵塔。」所以他在鄭東新區CBD區域設計了一個建築群,一個地標。「
如今看來,不管從天上看,還是從地上看,衝擊力都很強。」
黑川紀章的對鄭東新區設計思想十分獨特,除了包括九宮格和如意形象等傳統文化在規劃中的應用,還包括大面積綠地、流動的水系和城市各個功能區的組團式發展等元素的融合,最終使得鄭東新區成為一個有生命的城市。
在黑川紀章所做的鄭東新區總體發展概念規劃中,引入了新陳代謝城市和共生城市的理念,並對原有城市總體規劃作了合理的修正。方案結合鄭州京廣和隴海兩大鐵路幹線,提出了″X″型城市的發展框架,對原有城市組團進行調整,避免了鐵路分割城市的混亂局面。
方案將″龍脈″水系的構想與鄭州城市現狀相結合,提出了連接新舊CBD的西南--東北向城市商業、旅遊時空發展軸的概念。其軸線與鄭州發源地商城所在位臵不謀而合,成為畫龍點睛之筆。
另外,黑川的方案規劃了8平方公裡的″龍湖″,規模與杭州西湖相仿,環行CBD以及聯繫CBD的6公裡長的人工運河。
規劃中的鄭東新區起步區有兩個中心,一個是中央商務區CBD,一個是龍湖副中心,在兩個中心和各個商業、住宅組團的環形外,有學校、商場、養老院和日常所需的各種方便設施。這種設計除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有點相近之外,在世界上沒有先例。
有意思的是,河南與」荷蘭「的中文發音非常相似,鄭州常被戲稱為」鄭姆斯特丹「,如今在城市規劃方面,鄭州與遙遠的阿姆斯特丹倒真有了相似之處,可謂是無巧不成書。
用這么正的介紹結尾,是想讓大家正視鄭州!他代表的不僅是中華源脈歷史,而且從鄭東新區乃至港區等的發展,都代表著了中國二三線城市的發展,它再一次驗證了,中國城市建設的可能性!
在未來!最好的城市會在中國!
說實話,作為一個待在河南這麼多年的外鄉人,我真的挺愛鄭州的!
在發展中中國城市很少有不亂的,而河南人雖然多卻很實誠耿直。希望所有對河南對鄭州的誹謗都銷聲匿跡,希望河南和鄭州能依舊不卑不亢闊步向前。
河南對每一個踏進河南的人都展開懷抱:
歡迎回到老家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