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打造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

2020-12-17 天眼新聞

河南鄭州地處中華腹地,九州通衢、聯結八方,在古代曾被稱為「天地之中」。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實施,開啟了鄭州發展的「黃河時代」。鄭州緊緊抓住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為國家中心城市培「根」鑄「魂」,讓文化「立」起來「活」起來。

立足在中華文明中的突出價值和黃河流域核心示範區的重要地位,鄭州扛起打造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的責任,高質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奮力交出新時代的精彩答卷。

圍繞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

鄭州市以「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為主題,以「一帶三核」(打造黃河文化帶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區、黃帝文化核心展示區、鄭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區)為抓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建設黃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和黃河國家博物館等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精品博物館,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打造展示黃河文明重要窗口、黃河文明尋根勝地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光體驗目的地等中華文明標識。

加快推進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重點項目規劃建設,打造國內一流、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展示載體,將黃河沿線歷史文化遺產項目串成鏈、連成片,打造點線面結合、高水平高層次的文化區域,凸顯鄭州特色,激發和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具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鮮明特徵的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文化支撐。

賡續城市文脈形成歷史文化新地標

鄭州作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大遺址資源豐富,鄭州商城遺址、大河村遺址、裴李崗遺址等一系列考古發現,讓鄭州成為尋源究古的勝地。鄭州小雙橋中商大型遺址、鄭州人民公園遺址等殷墟文化遺存的發現發掘,建立了鄭州地區完整的商代考古學文化序列。

鄭州市將加快推進「3年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建設,構建遺址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民生文化需求、文旅商結合等融合發展新格局,以商代王城遺址保護開發為契機,推動周邊地區有機更新,高水平打造商代王城遺址歷史文化區核心板塊,形成城市歷史文化新地標,加速帶動老城區復興。

培育文旅品牌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文化支撐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鄭州正朝著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目標努力邁進。圍繞「黃河、黃帝、商都、嵩山、運河、河洛」等核心資源要素,突出產業轉型升級,全域旅遊發展穩步推進。圍繞「景區業態、內涵品質、綜合功能,配套設施、管理服務、生態環境」六大重點,在旅遊設施和公共服務上求突破,打造精品旅遊業。結合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民俗文化、自然生態等主題,大力發展精品民宿、文化研學、生態觀光、非遺展示、田園體驗等全域旅遊新業態,積極推進「只有河南」主題演藝公園、竹林長壽山、西泰山千稼集、建業電影小鎮、銀基佳寶樂園、列子小鎮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推出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產品。新時代背景下的鄭州旅遊業正成為大樞紐、大產業、大都市發展的重要引擎。

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鄭州堅持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發展方向,著力打造「華夏之源、黃河之魂」的鄭州文旅品牌形象,全面展示中華文化新氣象、中國發展新成就和中原建設新風貌。開發滿足不同層次遊客需求的文旅服務,整合全域文旅資源,打造一批享譽國內外的精品景區和精品旅遊線路,帶動鄭州文旅發展由傳統景區模式向現代全域模式轉變,由觀光產品向「遊購娛養食」一體化產品服務體系轉變。

黃帝故裡拜祖大典、國際少林武術節、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杜甫詩歌文化節、嵩山論壇等旅遊文化節會歷久彌新,影響深遠。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鄭州舉行、2020年央視春晚在鄭州設立分會場,以及2020年即將在鄭州舉辦的第二十九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2020中國(鄭州)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2020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博覽會、世界大河文明高峰論壇、第十屆亞洲舊石器年會、第八屆中國(鄭州)國際街舞大賽等大型活動將再次提升鄭州的知名度,鄭州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邁出新步伐。

中部崛起,風華「鄭」茂,「天地之中·功夫鄭州」唱響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的讚歌,奮力譜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推出5條沿黃特色線路、14條精品線2020鄭州文化旅遊惠民消費第二季促文旅市場回暖

當前,「最美鄉村·我的家」河南省鄉村旅遊活動暨2020鄭州文化旅遊惠民消費第二季正在火熱進行,主辦方計劃組織「百萬河南人遊鄭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豫見·櫻桃溝」等28項文化旅遊活動,出臺56項優惠措施,發放圖書電子消費券及旅遊電子消費券。鄭州市共有30多家景區、50多家旅行社、100多家餐飲店、50多家酒店參與該活動。

同時,依託鄭州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協作體,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旅遊協會整合沿黃文化旅遊資源,推出5條沿黃特色線路、14條精品線路,助推文旅市場回暖,推動文旅消費升級。

來源 人民日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鄭州:打造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鄭州市近日印發《鄭州市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改革實施方案》,以「一帶三核」等為抓手,鄭州將全力建設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和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市民遊玩又有更多好去處。央視春晚鄭州分會場的精彩畫面,大家還都歷歷在目,而新一輪項目建設也即將開始。
  •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打造黃河文化主地標
    黃河文化主地標能築牢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歷史見證。古代先民在黃河流域留下了燦若繁星的文化遺產,尤其是史前時期的眾多聚落遺址和大型城址,以及歷史時期聞名遐邇的都邑遺址和帝王陵墓。如新石器時代見證人類進步和文明曙光的城子崖、陶寺遺址,進入王國時代的二里頭、鄭州商城、殷墟、鄭韓故城遺址,歷數帝國輝煌的秦始皇陵、漢魏洛陽城、大明宮、隋唐洛陽城、北宋皇陵等,可謂不勝枚舉。這些沿黃大遺址不僅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重點建設對象,更是黃河文化主地標的天然載體。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社會效應與黃河文化主地標的核心訴求高度一致。
  • 鄭州要建黃河國家博物館!還要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鄭州要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鄭州該如何加強文物的保護利用?《方案》給出總體要求。在具體任務上,《方案》提出,要立足鄭州市在中華文明中的突出價值和黃河流域核心示範區的重要地位,以「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為主題,以「一帶三核」(即打造黃河文化帶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區、黃帝文化核心展示區、鄭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區)為抓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建設黃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和黃河國家博物館等一批精品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鄭州要打造「軌道上的都市」 2035年鄭州進入國內城市第一方陣
    「一」就是以建設現代化國家中心城市為總目標,到「十四五」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彰顯,鄭州都市圈、中原城市群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就是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兩大戰略引領發展,不斷強化鄭州的戰略支撐作用。
  • 鄭州市政府工作報告出爐:加快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以「自然風光+黃河文化+慢生活」為重點,謀劃建設國家黃河綠道鄭州段今年,鄭州將全面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美麗中國示範城市。鄭州將承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區的建設任務。
  • 鄭州將添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鄭州要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  《方案》提出,要立足鄭州市在中華文明中的突出價值和黃河流域核心示範區的重要地位,以「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為主題,以「一帶三核」(即打造黃河文化帶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區、黃帝文化核心展示區、鄭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區)為抓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建設黃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和黃河國家博物館等一批精品博物館
  • 鄭州將建158.5公裡的沿黃生態廊道 採摘園、國家步道、騎行通道都有
    「四窗口」是華夏文明的展示窗口(聚焦惠濟、滎陽起步區板塊,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構建大河文明世界交往中心)、國家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窗口、黃河「三治」新成就展示窗口、城市·自然生命共同體展示窗口。  鄭州核心示範區起步區打造「主地標」、講好黃河故事  鄭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首先啟動的是起步區。
  • 以新求變 河南鄭州文化和旅遊發展實現新跨越
    中國網10月19日訊 近年來,河南鄭州緊緊抓住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歷史機遇,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不斷推進文旅融合發展,迸發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一、新理念奠定鄭州文旅發展新格局強化全域旅遊理念。堅持發展文化旅遊與城市建設、美麗鄉村統籌結合,全域開發、全景建設。從過去景點景區建設的思路中跳出來,由打造「景點」向打造「風景」轉變,將文化要素融入自然、融入城鄉,把各種要素資源統籌起來,抓點、促線、帶面,形成文旅業全域發展的良好態勢。強化文旅融合理念。
  •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現,未來將成為市民休閒遊樂的大花園
    據鄭州黃河灘地公園工作人員介紹,園區位於鄭州市黃河文化公園東部,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要求和「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項目。文化助力打造高水平的沿黃文旅門戶和文創集聚區,讓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立起來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意義重大。
  • 清華同衡中標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大運河...
    大運河鄭州段水系變遷歷史大運河文化片區位於鄭州市惠濟區,是鄭州市的北大門,西依邙山,北靠黃河,南與鄭州市主城區緊密相連。隋唐大運河的開鑿使得惠濟形成了我國境內難得的黃河運河並行的城市地理景觀,作為持續溝通黃河、淮河兩大流域的重要水運樞紐,在千年歷史中不斷促進著經濟、文化、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 鄭州北「靜」核心板塊規劃方案出爐!
    北靜是鄭州最新城市發展格局的新定位,特別是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地位的確立,鄭州正在新的國中城市建設指引下,加速北靜的文旅、文創產業發展,日前鄭州大運河文化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在鄭州進行了匯報,按照北靜宗旨,這裡將是實現「三生」融合,打造高水平的黃河文化旅遊帶關鍵節點
  • 【雙語聽讀】The Yellow River, the Cultural Cradle 黃河文化,風華「鄭」茂
    鄭州黃河段東西長160多公裡,位於黃土高原與黃淮平原的交接地帶,滎陽桃花峪是黃河中下遊的分界線。在黃河的滋養下,鄭州段留存了大量寶貴的古蹟和遺址,具有數量多、類型全、歷史久、品位高、密度大等特點。全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中國大運河通濟渠鄭州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 風華「鄭」茂展宏圖——鄭州高質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奮鬥記
    在滾滾時代大潮中,位於天地之中、黃河之濱的鄭州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加快建設具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鮮明特徵的國家中心城市,鋪展開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城市大腦」賦能「聰明鄭州」,數位化疫情防控誕生「鄭州樣本」。生態文明增色幸福。綠色已成為鄭州的城市底色和發展主色。今年鄭州榮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成為長江以北地區首個獲此殊榮的省會及以上城市。
  • 洛陽師院: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貢獻「洛師方案」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之後,洛陽師範學院及時行動,主動融入,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與會專家表示,要緊緊抓住研究的重大機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深入研究,提供有價值的政府決策諮詢:要通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賦能,把河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洛陽打造更強;要通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洛陽段的建設,使其成為全國樣板,洛陽有大運河顯著的文化特質和文化底蘊,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已有大量成功實踐,在大運河文化要素提煉、文化標識注入方面做了有益探討,要努力將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洛陽段建設成為引導工程
  • 「大美惠濟」潮湧黃河千帆競
    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加快打造,依託轄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惠濟區打造滎澤古城文化片區、大運河文化片區兩個核心板塊,依託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古滎鎮和世界文化遺產——隋唐大運河等自然人文資源,以黃河文化、黃土文化、黃帝文化為文化主線,打造「中華文明史詩級地標」「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
  • ...厚重黃河文化與文旅「新業態」碰撞 看網絡名人怎麼「安利」鄭州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當黃河文化遇上網絡名人,會擦出怎樣的火花?7月31日,「打卡老家河南·弘揚黃河文化——2020網絡名人讀中原」活動採風團走進鄭州,聆聽這片土地上厚重的黃河故事,感受文旅產業的新發展。
  •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長啥樣?詳細規劃來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近日,鄭州市發改委批覆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景觀工程初步設計,概算總投資85581萬元。一時間,「鄭州將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圖  據悉,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是鄭州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設黃河文化主地標城市的重點項目。本次景觀工程是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的有機組成部分,後續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保護展示等工程。  那麼,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未來長啥樣?什麼時候建成開放?11月5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
  • 從道路規劃上看鄭州新的空間格局
    造沿黃生態保護示範區,建設黃河生態廊道、城市生態隔離帶,加快S312市區段和大河文化綠道建設,打造沿黃最美公路。5月14日,鄭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王新偉做政府工作報告,鄭州將著力打造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
  • 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
    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批准的20個溼地公園試點之一。引佔地面積為2390公頃的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規劃中的位置處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浮橋和黃河公路大橋之間的黃河河道南側,公園自西向東依次與侯寨村、 牛莊村、前劉村、大河路辦事處、李西河村、花園口村毗鄰。
  • 鄭州:建設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中國園林網2月23日消息:昨日,全市生態建設暨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動員大會召開,會議印發《2018年鄭州市生態建設工作要點》,以六大目標和六個方面重點任務為載體,明確提出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為統攬,突出項目帶動、項目化推進,全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淨、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中國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