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延輝
2020年12月2日《河南日報》10版
時間丈量著發展的進度,也標註著攀登的高度。
5年光陰,只爭朝夕;5年拼搏,春華秋實。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在滾滾時代大潮中,位於天地之中、黃河之濱的鄭州搶抓機遇、砥礪奮進,加快建設具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鮮明特徵的國家中心城市,鋪展開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
這5年,一系列國家戰略落地見效,形成高質量發展「勢」的疊加;躋身全國城鎮體系「塔尖」城市行列、建設超大城市,實現「經濟總量破萬億、常住人口破千萬、人均GDP破十萬」的三大跨越;拓展城市發展版圖,市域建成區面積和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分別增至1181.51、651.35平方公裡;「國字號」盛會接踵而至,迎來一個個「高光時刻」;由內陸腹地城市崛起為樞紐之城、開放高地,助推河南深度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立足當下,回望過往,總能看見時間坐標上鐫刻下的熠熠發光的印記。
奮進新時代,展現新作為。鄭州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主動擔當「引領區域發展、支撐中部崛起、服務全國大局」的使命,始終保持奮勇爭先的競進姿態,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鄭州絢麗篇章。
高抬鄭州這個「龍頭」——擎起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
初冬的鄭州,孕育著新的發展希望。
鄭東新區北龍湖北岸,碧波藍天輝映、風光旖旎之處,一座創新人才集中、創新要素集聚的中原科技城在「拔節生長」——復星國際、芯成科技全球研發中心、上汽集團雲計算軟體研發中心等60個項目籤約入駐中原科技城,國際化人工智慧科技園項目開工建設,加速其成為中原地區科技創新策源地和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厚植創新土壤,啟動創新引擎。鄭州把生態最好、價值最高、公共服務最優的地方讓位給科技創新,打造「雨林型」創新生態體系,讓科創產業、科技人才能落地、留得住、發展好。
在鄭州,創新有條件、創業有舞臺、創富有機會,每年20多萬青年人才「用腳投票」,選擇鄭州落戶發展。目前,鄭州高新技術企業已突破2000家,總數佔全省40%以上。
堅持創新驅動,科創「鄭」力量在加速匯聚。全國第7家的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已通過驗收;依託東部中原科技城、智慧島、白沙科學谷(鯤鵬軟體小鎮)以及西部自主創新示範區和CCD北部片區、四個開發區、32個城市核心板塊,鄭州在加快構建「一廊、兩翼、四區、多點」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空間格局。
把握產業演進規律,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鄭州積極融入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加快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智慧型手機產量約佔全球的1/7,宇通客車產量約佔全球的1/8,速凍產品佔據全國60%以上的市場,鄭商所期貨交易的「鄭州價格」影響全球……立足於「樞紐+區位+人力資源」綜合比較優勢,鄭州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動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耦合共生,已建成全國重要的智能終端(手機)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液壓支架和盾構生產製造基地、全球最大的客車研發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研發基地和物流中心,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製造等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數字「賦能」城市,加速新舊動能轉換。鄭州牽手阿里巴巴、海康威視、新華三、大華、紫光、浪潮、中國電子等行業領軍企業,「數字軍團」加速擴容,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加速向「中部數字經濟第一城」目標邁進。
晉升全球二線大城市、全球經濟競爭力城市100強、全球營商環境友好城市100強,入列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20強、全國數字城市十強,成為全國第8個市場主體超百萬的城市,獲評「機遇之城」2020年度十強……一個個榜單的背後,折射出鄭州強勁的發展之「勢」。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鄭州經濟「體格」在強健,「韌性」在增強。2019年,鄭州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6萬億元,在全省的比重提升至21.4%,總量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第15位,常住人口1035.2萬人。今年以來,鄭州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整體經濟復甦向好,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405.53億元,同比增長1.2%;完成進出口總額2627.9億元,增長3.2%,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9.7%,總量穩居中部省會城市第一位。國內外影響力、輻射力、帶動力持續提升,引領中原崛起的龍頭越昂越高,構築起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
走好「樞紐+開放」之路——由內陸腹地崛起為開放高地
在鄭州,物暢其流、貨通全球是有底氣的。
加拿大的小麥、烏拉圭的大豆「坐」著海鐵聯運糧食專列而來;全球約一半蘋果手機從鄭州機場「登」機而去,飛向世界各地。
一粒小麥、一顆大豆乃至一部手機的「跨洋之旅」,所折射的正是一個連天接地、物通全球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的實力。
鄭州位居中國經濟地理中心。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交通區位優勢是其最大的優勢。厚植這個「最大優勢」,鄭州被國家明確為全國最高等級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
鄭太高鐵不久前全線按圖試運行,「米」字形高鐵網加速成型,鞏固著全國大局中的「鄭州位置」。「鄭州樞紐」在強起來、動起來,2小時高鐵圈覆蓋4億人口的生活和消費,2小時航空圈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和市場。
無「邊」無「海」,妙招出彩。搶抓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機遇,鄭州站在地球儀旁思考發展,搭建起空中、陸路、網上和海上四條「絲綢之路」,探索出了一條內陸地區開放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世界地圖」上描繪「出彩中原」。
開放已成為鄭州的鮮明標識。推進更高水平的開放,鄭州頻頻跑出「加速度」。
「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鄭州機場獲批第五航權,開通貨運航線51條、客運航線194條,「鄭州-盧森堡」雙樞紐做大做強,客貨運規模持續保持中部「雙第一」,貨運量今年以來累計增速全國第一。
「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快。中歐班列(鄭州)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實現「多線路、多目的地」常態化高頻開行,班列網絡遍布30個國家130個城市,累計開行3700多班,成為中東部地區唯一獲批的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
「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全球網購商品集疏分撥中心基本建成,跨境電商「1210」模式全國複製推廣,率先在全國開通「9710」「9810」出口模式,打造了家門口的「世界商超」,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大門在鄭州」。
「海上絲綢之路」越來越順暢,與青島、天津、連雲港、寧波等沿海港口無縫銜接,依託鐵海、公海聯運形成內陸「無水港」。擁有9大功能性口岸,是功能性口岸最多、種類最全的內陸城市,初步構建了與沿海相當、與國際接軌的開放體系。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鄭州對標國內、國際先進地區,深化「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一網通辦、一次辦成」,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企業註冊實現「秒批秒領照」,已累計新註冊企業超66000家。
放大樞紐優勢,打造競爭優勢,轉化出彩勝勢。堅定走好「樞紐+開放」的路子,鄭州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統籌「五區聯動」「四路協同」,加快建設以自貿試驗區為引領、以航空港實驗區為載體、以綜合性交通樞紐為依託、以開放體系為保障,全面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合作、有力支撐全省乃至整個中部地區崛起的內陸開放高地,努力打造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深入踐行「人民至上」理念——建管高品質打造「幸福鄭州」
在最新評出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中,鄭州首次入選,位居全國十大城市第七位。
「人民城市為人民。」近年來,鄭州市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高品質推進城市建設管理,統籌老城更新、新城開發和鄉村振興,突出「東強、西美、南動、北靜、中優、外聯」的城市發展格局,走多中心、組團式、集約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城市發展路子,讓城市更美、群眾生活更幸福。
便捷交通支撐幸福。「軌道上的鄭州」全面鋪開,今年地鐵3號線一期、4號線開通在即,加上已運營的1號線、2號線、城郊線、5號線、14號線,年內總運營裡程將達206公裡。繞城高速開啟「免費時代」,市域內15分鐘上高速。「一環十橫十縱」道路綜合改造完善著城市交通微循環體系和慢行系統,逐步營造出整潔有序、舒適愉悅的城市道路空間。
公共服務承載幸福。堅持把80%以上的財力用於改善民生,完善配套設施、健全服務。「15分鐘」為半徑的家門口學校,「15分鐘便民服務圈」「15分鐘健康服務圈」……孩子們在學校裡有午餐和課後延時服務,老人在家門口樂享「品質晚年」。分類別、分層次改造主城區1833個老舊小區,惠及30萬居民,越來越多的「憂居」變「優居」。
數字治理提速幸福。秒速提公積金、領取契稅補貼、孩子入學報名、智能停車……動動手指尖,諸事「鄭好辦」。「鄭好辦」App已上線政務服務及便民服務事項531項。「城市大腦」賦能「聰明鄭州」,數位化疫情防控誕生「鄭州樣本」。
生態文明增色幸福。綠色已成為鄭州的城市底色和發展主色。今年鄭州榮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成為長江以北地區首個獲此殊榮的省會及以上城市。建成公園遊園1129處,形成了以綠博園、園博園兩個國家級公園和西流湖生態公園、北龍湖溼地公園為核心的城市生態「綠心」,綠化總面積1.95億平方米,近4000公裡的生態廊道編織出愜意「慢生活」,構建了「城在林中、園在城中、林水相依、林路相隨」的生態格局,黃河灘地公園及沿黃慢行系統等在高標準建設,加速「綠城」向「綠都」跨越。
精細管理夯實幸福。從細微之處入手,從群眾所需出發,鄭州狠下「繡花功夫」,弘揚「工匠精神」,以「序化」保暢通,以「潔化」促提質,以「亮化」增顏值,以「綠化」美環境,用細心、耐心、巧心「繡」出城市高品質。
文化發展涵養幸福。講好「黃河故事」,鄭州全力建設「華夏之根、黃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國家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城市,為國家中心城市培「根」鑄「魂」。鄭州大劇院、鄭州美術館新館已建成開放;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黃河國家博物館、商代王城、古滎大運河、百年德化、二砂文創園等文化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一個個文化新地標在拔地而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幸福是什麼?是老百姓臉上綻放的笑容。幸福從哪裡來?是奮鬥出來的。幹好幹實一件件讓群眾「咧嘴笑」的事,鄭州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站在「十三五」的尾巴上,時間的指針已指向新的刻度。
對歷史最好的回望,就是創造新的歷史。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在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鄭州再出發!
編輯: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