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湧黃河千帆競
——惠濟區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
冬日晴好,行走在鄭州黃河灘地公園,黃波金浪的黃河猶如慈愛安詳的母親把惠濟區這方水土溫暖地抱在懷裡。新建成的黃河觀景點和綿延起伏的彩色慢行道路,把母親河的冬季裝扮得多彩有趣又生機盎然,一批批遊客來此觀賞黃河,感受著黃河岸邊激昂澎湃的建設潮湧和風物日新的美麗巨變。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鄭州市委、市政府謀劃落實黃河國家戰略1200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210平方公裡的核心起步區,惠濟區佔據核心起步區面積的72%。
堅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為政治之責、發展之要,圍繞省委、市委決策部署,惠濟區積極推進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制定了起步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專項實施方案,統籌做好沿黃生態保護、沿線景觀、產業布局、文化傳承等融合發展規劃,篩選整理七大類109項重大項目,全部納入鄭州市一級重大項目儲備庫。
面積44平方公裡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是起步區建設的重大項目,一年時間,灘地公園建成了九縱三橫22條61公裡黃河觀光步道慢行系統,歷時25天貫通水系,解決了黃河灘區溼地不溼問題;歷時57天,高標準建成南裹頭廣場、海事觀景點、浮橋觀景點3個觀景點,公園內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等14個功能區建設同步推進。在落實黃河國家戰略行動中,彰顯了「惠濟態度」,拼出了「惠濟速度」。
圍繞黃河生態治理與保護,惠濟區累計投入人力7萬餘人次、資金1.7億元,徵遷拆除各類違章設施206萬餘平方米,恢復自然生態2500餘畝,黃河灘區惠濟段656個問題全部整改完畢。從記憶中的黃河灘區「四亂」到岸綠景美的「中原綠飄帶」,黃河南岸惠濟城區一年實現美麗蝶變。
建設沿黃生態廊道最美風景線,是今年惠濟區實施黃河戰略的又一項重大任務。沿黃生態廊道惠濟區示範區示範段是鄭州市沿黃生態帶整體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講好鄭汴洛「三座城、三百裡、三千年」文化發展故事的重要節點性工程。面對疫情困擾等因素,建設者夜以繼日追趕工期,用責任心和專業技術栽植喬灌木60餘個品種1.2萬餘株樹木,創造出反季節綠化種植保林木成活率達到95%以上的好成績,交出又一份高質量發展的靚麗答卷。2020年,惠濟區新造林3030畝,新增綠地約193萬平方米,「北靜」惠濟釋放生態宜居光芒。
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加快打造,依託轄區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惠濟區打造滎澤古城文化片區、大運河文化片區兩個核心板塊,依託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古滎鎮和世界文化遺產——隋唐大運河等自然人文資源,以黃河文化、黃土文化、黃帝文化為文化主線,打造「中華文明史詩級地標」「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目前,運河遺產博物館一期已經完工,滎陽故城文旅融合項目一期建設全面啟動,黃河天下演繹綜合體、黃河國家博物館等重大標誌性項目正在積極推進。
黃河之濱的美麗巨變吸引社會各界走進惠濟區,感受中原黃河文化的歷史成就和時代新貌。2020年央視春晚河南分會場選址在惠濟區,讓全國觀眾領略了黃河文化的厚重與震撼。新華社記者千裡騎行查看黃河流域生態之變,點讚黃河漸成中原綠飄帶。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60多家主流媒體沿黃看河南,「豫記回家十年見鄭」百名豫籍媒體人探訪黃河灘地公園,盛讚老家鄭州美麗變化。「講好黃河故事著名作家看河南」活動,國內文壇大家採訪黃河灘地公園,感慨鄭州黃河流域風光之美生態之變。河南省委宣傳部組織推出的《出彩路上》大型融媒體直播活動在灘地公園海事觀景點開啟第二站直播,講述中原大地黃河戰略爭相出彩的奮鬥歷程。
年末歲尾,惠濟區各項工作依然高歌猛進。中建七局、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先後與惠濟區政府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快公司區域總部、下屬法人建築企業總部落戶惠濟,參與惠濟區工程建設、基礎設施、沿黃生態治理、產業園區建設等,總投資額達500億元以上。央企主動加入黃河國家戰略的實踐中,傳遞著看好惠濟區未來發展的堅定信心。
踐行囑託爭出彩。站在「十四五」開局新起點上,惠濟區將緊緊圍繞黃河國家戰略,搶抓機遇,奮楫前行,努力把沿黃地區建設成為保護母親河的綠廊,提升幸福感的遊廊,踐行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高質量發展長廊,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作出示範。
鄭報全媒體記者 安群英 通訊員 張超
打造人民幸福河 風生水起逐浪高
——惠濟區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
滾滾黃河,奔流入海。位於黃河中下遊分界處的鄭州市惠濟區,搶抓黃河國家戰略發展機遇,乘著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東風,奮力拼搏,砥礪前行,一個生態優勢突出,產業不斷優化,居民安居樂業的鄭州北部新城區正在迅速成型。
「十三五」以來,惠濟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突出「奮發有為」總要求,認真落實河南省、鄭州市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等各項工作,地區生產總值從「十二五」末的168.26億元提升到2019年的278.16億元,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登高覽勝黃河之畔
深入踐行國家戰略 擔當使命走在前列
惠濟區積極推進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統籌做好生態保護、沿線景觀、產業布局、文化傳承等融合發展規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率先破局。
黃河灘生態治理成效顯著。自2016年5月起,惠濟區按照中央、省市關於黃河溼地保護、水源地保護等相關政策和整治行動的要求,組建黃河灘區綜合整治指揮部,累計投入人力7萬餘人次、資金1.7億元,徵遷拆除各類違章設施,恢復自然生態2500餘畝,黃河灘區惠濟段656個問題全部整改完畢。
水清河美如詩如畫
按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示範區、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三大目標定位,鄭州市委、市政府謀劃了總面積約210平方公裡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其中,涉及惠濟區面積約151.6平方公裡,佔總面積的72%。為此,惠濟區確立了「兩區兩路三館四園」等重大項目,兩區即:滎澤古城片區、大運河文化片區;兩路即:S312鄭州境改建工程、大河文化綠道;三館即: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天下文化綜合體項目主場館、大運河博物館;四園即:黃河文化公園、大運河文化公園、黃河灘地公園(包含溼地公園)、中原花卉科技博覽園。初具規模的黃河灘地公園是落實黃河國家戰略的生態示範園,是體現鄭州「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點民生工程。如今,南裹頭廣場、海事廣場、浮橋廣場以及61公裡長的沿黃觀光慢行系統,已成為很多人周末休閒的首選地。從記憶中的黃河灘區「四亂」到岸綠景美的「中原綠飄帶」,黃河南岸惠濟城區實現美麗蝶變。
路網發達出行便捷
經濟實力快速提升 產業轉型提質增效
「十三五」期間,惠濟區圍繞生態宜居、健康養生、文化旅遊發展定位,以項目建設為引領,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美景萬科、惠濟萬達、宜家家居等大型商業綜合體相繼開業,月湖商業廣場、睿谷雙創中心等項目運營良好,天地麗笙、民安喆鵬、碧源悅喜等高品質酒店陸續建成投用,鄭州北區的現代商貿集群正在加速布局。實體經濟、新興產業不斷壯大。
五年來,以速凍食品、醫療健康為主的實體經濟、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三全、思念等優勢行業向智能化、精準化、集成化、自動化方向轉型,冷鏈食品為主的速凍食品產業集群逐漸形成,以中科光啟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布局,以河南細胞治療集團為代表的健康醫療產業快速培育。2019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4家,三全、思念入選年度河南民營企業製造業百強,擁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1家,新增中原股權交易中心交易板掛牌企業7家、展示板掛牌企業172家。文旅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優化。通過深入挖掘生態優勢、文化內涵,全面推進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
速凍食品暢銷全國
「十三五」期間,惠濟區依託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滎澤古城文化片區、大運河文化片區兩個核心板塊,依託全國歷史文化名鎮——古滎鎮和世界文化遺產——隋唐大運河等自然人文資源,以黃河文化、黃土文化、黃帝文化為文化主線,打造文化體驗、人文度假、溫泉康養、藝術生活為一體的「中華文明史詩級地標」「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人類未來文化遺產」。目前,運河遺產博物館一期完工,滎陽故城文旅融合項目一期建設全面啟動,黃河灘地公園、黃河博物館新晉成為打卡熱點,紀信廟、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博物館納入「鄭州黃河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協作體」特色線路,藝貿國際倉獲評「鄭州市最具發展潛力旅遊特色示範街區」,促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
現代農業有序發展。全區「三品一標」有效期內產品32個,省級「三品一標」示範基地1家,「天山雪蜜」和「思念金牌蝦」獲第21屆中國農產品工業貿易投資洽談會「金質產品獎」,三全、思念獲第二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綜合展臺金獎。
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推進「三項工程一項管理」 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多年來,惠濟區以「三項工程一項管理」為抓手,「人民至上」的發展思想和「繡花功夫」般的管理方式不斷改進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環境。
老舊小區改造是中央、省、市決策部署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為切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惠濟區一方面加強全市知名小區的觀摩、交流,學習改造經驗;另一方面,採取「一徵三議兩公開」工作法,廣泛徵求居民意見,由居民真正決定「改不改」「改什麼」「怎麼改」,讓居民真正全程參與、主導改造,厚植群眾基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目前,全區28個符合改造條件的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工作總體進展順利。其中,中華園小區等15個項目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剩餘項目正在施工中。
為打造高品質城市環境,惠濟區對城市道路綜合改造提升工作下足功夫。對城市路網空間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按照「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合理安排道路改造工程建設時序,惠濟區納入「一環十橫十縱」工程的有京廣路等10條道路,自主實施道路綜合改造工程55條道路,通過改造,對市政道路、景觀綠化等進行升級,修復道路病害,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及舒適性,提升綠化效果。如迎賓路道路改造工程,已完成的道路示範段,綠化效果明顯,道路兩邊硬質隔離欄拆除,道路外側15米進行的綠化,通過草坪串聯黃河博物館門前景觀、18000平方米的楊樹林及中州大道西側50米生態廊道景觀帶,預留陽光草坪,孤植景觀大樹,以微地形及外圍植物烘託,突顯迎賓氛圍。
「十三五」期間,惠濟區共謀劃推進210條市政道路,總長度約305公裡,投資估算117億元。截至目前,共建成通車道路73條,通車裡程75公裡,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4億元,先後完成長興路等25條道路整修,復澆快車道33.5萬平方米,鋪裝人行道(盲道)13.1萬平方米;整修各類道路病害7100餘處,修補道路5.3萬平方米,更換、整修窨井719套,環衛保潔達到「十淨六無」,建成生活垃圾轉運站11座,每日生活垃圾清運量約300噸,基本實現了全區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全覆蓋。
商貿流通繁榮發展
民生保障進一步提高 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民生工程的推進是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積極響應,也是實現經濟社會長治久安、區域化建設穩定發展的基礎性舉措。
近年來,惠濟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的民生工程,轄區生產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民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明顯改善,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有大幅增長。就業規模不斷擴大,五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逾1.58萬人,累計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72人,農民工返鄉創業1437人,「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退役軍人安置、服務不斷強化,先後獲得「河南省企業軍轉幹部工作先進集體」「鄭州市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工作先進集體」「鄭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等53項榮譽。
生態秀美街景怡人
「十三五」期間(2016年—2020年11月底),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平均比重73.15%。鄭大一附院惠濟院區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惠濟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投用,8家鎮(街道)級健康管理機構全部掛牌成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費由40元提高到65元;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29所,新投入使用15所,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面落實中小學生午餐供餐工作,實現有就餐需求學生全覆蓋,課後延時服務全面鋪開;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持續打造「書香惠濟」。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惠濟區將緊緊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以滎澤古城板塊、大運河文化片區板塊建設為重點,加快黃河灘地公園、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天下文化綜合體、滎澤古城文化旅遊項目、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項目推進力度,全力構建以文化旅遊、健康養生、高新技術等產業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做出示範。
鄭報全媒體記者 欒月琳 文 孫星燦 李新華 通訊員 連敬春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