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系統、觀景臺、黃河客廳……鄭州黃河灘區公園初露芳容!

2020-12-20 大河報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深秋時節,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黃河滾滾來。試想一下,在黃河岸邊騎行,到觀景臺上遠望,俯仰之間,上為天,下為河,還能到黃河客廳裡坐坐,逛一逛劇場,表演,演講,或休息……

鄭州北部如何「靜」下來?作為鄭州市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的典型之一,黃河灘地公園正在建設之中。22條共計61公裡的慢行系統道路基本建成,南裹頭觀景點、海事觀景點、惠武浮橋觀景點(一期)3個節點基本建成。

【工程】黃河灘地公園初步見效果 總面積44平方公裡

深秋時節,樹黃草白,蘆葦飄白,水落灘出。位於黃河文化公園東側灘地公園,由於目前正在建設過程中,反而還不為太多人知道。

10月23日下午,鄭州市政府組織新聞媒體對「雙改」典型進行探訪。大河報記者來到黃河灘地公園南裹頭觀景點。雖然還未完全竣工,但灘地公園已經露出「芳容」。

騎著自行車,可以在林蔭慢行小道上行駛,看黃葉紅葉掩映於兩側。可以在沿線的平地上看到格桑花正在開放,色彩流淌,點綴於公園之中。而登上觀景平臺,撲面而來的是黃河河道上的橫風,遠處的河道,近處的灘涂,隨處可見的溼地,翩翩起落的候鳥,風景寥落而空遠。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鄭州黃河灘地公園是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要求和「北靜」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項目,項目西起江山路、東至黃河公路大橋、南至規劃S312、北至黃河惠濟區段,面積約44平方公裡,是黃河鄭州段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展示黃河自然景觀、生態保護、文化特色和高質量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

灘地公園是鄭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起步區內的重點項目之一。大河報記者了解到,為落實國家黃河戰略,鄭州市謀劃了1200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210平方公裡的核心起步區,核心起步區70%以上面積惠濟區。

核心起步區將建設「兩城三園四地標」,其中除黃河樓和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外,全部在惠濟轄區。兩城即滎澤古城、運河新城;四地標即黃河樓、《天下黃河》綜合演藝體、黃河國家博物館和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三園即黃河文化公園、汴河遺址公園和黃河灘地公園。

【進度】61公裡的慢行系統道路基本建成 南裹頭觀景點基本完工

灘地公園共分為黃河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等14個功能區。按照區委「慢行系統先行,節點推進,水系貫通,分區實施」的要求,灘地公園目前主要建設內容為南裹頭、海事廣場、渡口廣場三個觀景點和九縱三橫22條61公裡彩色慢行道路;重點打造了體現黃河自然風光的溼地片區。

南裹頭觀景點,是1963年破除原花園口樞紐工程攔河壩遺留的一段,長2244米,64年該段經裹護整理,因處於河水南側,故名「南裹頭」,工程常年靠河。

該觀景點總面積3公頃,南北長度170米,東西寬110米;項目西側設計了觀河平臺讓人登高遠望,感受黃河的壯美奇觀;中部設計了惠濟黃河客廳,滿足市民喝茶賞景休憩功能訴求。東側為惠濟劇場,給遊客一個集小型音樂會,表演,演講,休息等多種複合功能為一體的惠濟劇場空間。

灘地公園規劃建設突出自然生態保護。結合黃河灘地生態特徵,堅持嫩灘、中灘、高灘三灘分治,高標準實施生態修復,推動綠色發展。科學處理車行、慢行、步行系統間的關係,優化交通組織,配套服務驛站,形成慢行遊憩單元,滿足市民休閒遊憩需求。

根據了解,灘地公園近期投資約13.5億元,重點建設慢行系統骨架、黃河灘地保護核心區生態修復、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和黃河生態農業示範區。目前,22條共計61公裡的慢行系統道路基本建成;南裹頭觀景點、海事觀景點、惠武浮橋觀景點(一期)3個節點基本建成。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張靜

相關焦點

  • 鄭州市黃河灘地公園 「八縱三橫」慢行系統月底建成
    自今年4月鄭州市惠濟區黃河灘區黃河生態觀光慢行道路投入使用,為鄭州市區居民提供了一個新的節假日出遊選擇,不論是其樂融融的全家行,還是青春洋溢的三兩結伴,歡聲笑語為這條彩色的道路更增添了新的色彩,有市民不禁詢問道:「以後像這樣遊玩的好去處還會更多嗎?」
  • 鄭州市黃河灘地公園「八縱三橫」慢行系統月底建成
    自從4月鄭州市惠濟區黃河灘區黃河生態觀光慢行道路投入使用,為市區居民提供了一個新的節假日出遊選擇,不論是其樂融融的全家行,還是青春洋溢的三兩結伴,歡聲笑語為這條彩色的道路更增添了新的色彩,有群眾不禁詢問道:「以後像這樣遊玩的好去處還會更多嗎?」
  •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現,未來將成為市民休閒遊樂的大花園
    芳容初現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現面積相當於147個鄭州市人民公園天氣放晴,冬日的黃河灘地公園景色美麗。灘地公園西起江山路,東至花園口黃河大橋,南達S312,北抵黃河,規劃面積44平方公裡,相當於147個鄭州市人民公園,共分為黃河溼地生態修復區、溼地片區等14個功能區。這裡主要的建設內容為南裹頭、海事廣場、惠武浮橋三個節點和九縱三橫22條61公裡彩色慢行道路;重點打造了體現黃河自然風光的溼地片區。
  • 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
    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國家批准的20個溼地公園試點之一。引佔地面積為2390公頃的鄭州黃河國家溼地公園,規劃中的位置處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浮橋和黃河公路大橋之間的黃河河道南側,公園自西向東依次與侯寨村、 牛莊村、前劉村、大河路辦事處、李西河村、花園口村毗鄰。
  • 【生態】相當於147個人民公園,鄭州黃河灘地公園芳容初現
    △未來,這裡將成為市民感受黃河風情的「打卡地」紅藍相間的慢行步道上,鋪滿了黃褐色落葉,陽光從遠方照射過來,抬頭一望,浩浩蕩蕩的黃河水映入眼帘,偶爾一隻鳥兒穿過蘆葦,為這靜美的初冬增添了一絲靈動……這裡就是位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鄭州黃河灘地公園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溼地公園這次成「群」了!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將打造成四個景區
    2027年溼地面積達到1200萬畝,溼地公園覆蓋全省縣(市、區)溼地是重要的國土資源和自然資源,與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在保持水土、淨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大美惠濟」潮湧黃河千帆競
    潮湧黃河千帆競——惠濟區全力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冬日晴好,行走在鄭州黃河灘地公園,黃波金浪的黃河猶如慈愛安詳的母親把惠濟區這方水土溫暖地抱在懷裡。新建成的黃河觀景點和綿延起伏的彩色慢行道路,把母親河的冬季裝扮得多彩有趣又生機盎然,一批批遊客來此觀賞黃河,感受著黃河岸邊激昂澎湃的建設潮湧和風物日新的美麗巨變。
  • 鄭州黃河灘地公園不負期待
    大河網訊(記者 範昭 楊鑫陽 馬紹坤 牧堃 賈志昊)12月6日,大河網記者來到位於鄭州市惠濟區的黃河灘地公園,新建成的南裹頭觀景點和海事觀景點景色宜人,已成為鄭州的又一網紅打卡地。黃河灘地公園內的生態長廊南裹頭觀景點建設面積約30000平方米,以防汛物資石頭為主題,以黃河會客廳為理念。同時修建的有觀河臺服務驛站、露天劇場及其他配套設施。是一個集生態、觀光演繹等綜合服務為一體的黃河觀景臺。
  • 鄭州黃河中央溼地公園滎陽段與中牟段啟動建設
    黃河如帶,橫貫我省,不僅造就了711公裡河道,還帶來了全省22.67%的溼地面積。廣闊的水域和食物,吸引了約10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記者了解到,為更好地保護黃河溼地資源,河南省林業局編制了《河南黃河溼地公園群概念規劃》。
  • 百幅畫作展現最美黃河灘,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開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明亮一幅幅出自畫家之手的作品講述著黃河灘上的最美中國故事。1月9日上午,黃河入海——黃河灘區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山東省文化館開幕。此次展覽將持續到1月14日。100餘件美術作品生動講述了發生在黃河灘上的歷史變遷。從黃河古道到黃河入海口,從時代守護黃河的普通百姓到奮戰的石油工人……山東藝術學院師生以及來自社會各界的美術大師用他們的畫筆描繪著他們眼中的最美黃河灘。據介紹,自2018年以來,山東藝術學院師生堅持深入灘區社會,用鏡頭、影像、畫筆觀察描繪現實,創造藝術典型,向社會提供了大批展現黃河灘區風貌的精品力作。
  • 紀錄片|走出黃河灘
    (原標題:紀錄片|走出黃河灘)
  • 濟南首個整建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正式搬遷
    黃河灘區的治理,一直是魯豫兩省數百萬住民的世紀難題。平陰縣東阿鎮的桃園村和大河口村,就在黃河灘區。這兩個村子共有四百餘戶居民,他們世世代代住在黃河邊,享受著黃河滋養,更煩憂於黃河帶來的災害。不過,這對他們來說即將成為記憶。9月29日,一場「搬遷入住儀式」在東阿鎮舉行。
  • 黃河灘區遷建:告別「水窩子」 圓了「安居夢」
    堤壩決口,黃河改道,修建臺房……這些詞彙,或許已經從新一代少年兒童的視野中淡出,但曾經歷過洪水災害的幾代人對此不會陌生,世代居住於黃河灘區的數十萬百姓更不會忘記那些祖祖輩輩曾與洪澇災害對抗的記憶,那些耕耘幾年積蓄卻全都用於修補房屋的苦楚,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被困於黃河灘區,卻從未向天災屈服的灘區百姓,每一代人都有深藏於心的「安居夢」。
  • 山東省將投資260億元遷建黃河灘區60多萬人
    新華社濟南8月19日電(記者邵琨)記者近日從山東省發改委了解到,《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已經國務院同意。
  • 高質量發展黃河行⑥沿黃九省區媒體記者到鄭州黃河文化公園「打卡
    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 周蘭/文圖視頻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上,黃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20年9月12日,「高質量發展黃河行」沿黃九省(區)省級廣電媒體大型融媒採訪活動走進河南鄭州黃河文化公園和鄭州黃河博物館,了解黃河「前世今生」,感受黃河文化魅力。
  • 妝梳靜美煥新彩 筆鋒雄健寫黃河——鄭州惠濟區「十三五」巡禮
    踐行黃河戰略 項目建設催生前進動能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千秋大計。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以來,鄭州市委市政府謀劃了落實黃河國家戰略1200平方公裡的核心區和210平方公裡的核心起步區,僅核心起步區面積惠濟就佔據了70%以上。
  • 山東平陰:黃河灘區便民服務出新招
    中國發展網 為做好黃河灘區社區居民服務工作,平陰縣發展改革局多措並舉優化服務措施,灘區群眾排憂解難。黃河灘區外遷玫瑰安置社區成立一「心」一「處」,為灘區群眾提供服務。今年以來,自玫瑰鎮站西、站東、外山、丁口、東豆山、西豆山6個黃河灘區遷建村相繼搬入社區住上樓房後,居民的大大小小的住房問題時刻牽動著鎮政府的心,本著「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為讓灘區村民住的舒心,由鎮政府牽頭,聯合濟南鑄成建築集團於9月8日成立「社區問題受理服務中心」和「維修登記處」,便於第一時間解決居民的訴求。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本報一直見證、記錄灘區變遷。2019年8月,大眾日報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大型蹲點調研,一年多的時間裡,在總編輯帶領下,記者多次深入灘區採訪,行走千裡黃河沿岸,蹲點7市16縣(區)61個灘區村。今天,大眾日報推出大型蹲點調研報導,講述波瀾壯闊的黃河灘區脫貧遷建故事。
  • 原創兒童音樂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在山東濟南成功首演
    原創兒童音樂報告劇《黃河灘區的孩子們》於12月25日在山東濟南歷山劇院成功首演。現場氣氛熱烈,掌聲雷動,結尾處,觀眾情不自禁地與臺上的小演員進行互動。散場後,觀眾們還在哼唱劇中歌曲,對小演員們的多才多藝嘖嘖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