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蛙類棘胸蛙人工成蛙馴養、種蛙繁殖技術

2020-12-23 吉山花瑤

大型蛙類棘胸蛙人工成蛙馴養、種蛙繁殖技術

張 平

基金項目: 湖南省林業廳科技計劃項目 (XLK201647; XLK201647 -2)

由於全球氣候變暖、棲息地環境破壞、真菌疾 病以及農用化學品的汙染,導致全球的兩棲類動物正受到嚴重的威脅,其物種群數量急劇減少。

許多兩棲類的廣布種以及棲息於偏僻地區的稀有種都受到不同層次的影響 ,。棘胸蛙 Quasipaaspinosa 隸屬兩棲綱無尾目叉舌蛙科棘蛙屬,其對水質、地質、氣候等環境因子的要求較高,是環境監測重要的指示物種,棘胸蛙已被列入 《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中國物種紅色名錄》 「易危」種以及 IUCN 的 「VU」等級,其野外種群狀況岌岌可危,由於棲息地環境的破壞以及人為過度捕殺,導致其種群數量銳減 。棘胸蛙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市場需求大,現浙江、安徽、湖南等山區,通過模擬野生棘胸蛙生態環境對其進行人工飼養,很好地緩解了市場需求和過度利用棘胸蛙野外種群資源的矛盾 。本文歸納補充了該蛙人工養殖技術方面的基礎資料,具體介紹了該蛙成蛙馴養、種蛙繁殖、孵化與蝌蚪飼養、生態因子、疾病防控等 5 方面的內容,為該蛙的保護生物學及人工養殖研究提供參考依據。

1 成蛙馴養

1. 1 養殖場選擇與蛙池建設

棘胸蛙多棲息於清涼、安靜、水質較好且為流動水的環境中,在養殖場選址時,需選擇水質優良、水流量大、水溫較低的山泉水或地下水,場址周圍環境幽靜、無汙染源的區域。棘胸蛙養殖池一般用水泥鋪設,能夠起到衛生、便於清理的作用,且能防止棘胸蛙在活動過程中被撞傷,減少爛皮病的風險。蛙池底部需略微傾斜,低處深水約為 20~30 cm 左右,棘胸蛙養殖池內需長年有流水,在蛙池中的部分區域蓋上石棉瓦等遮掩物,有利於棘胸蛙躲避棲息,同時也減少了飼養員走動對棘胸蛙的驚擾。養殖場內需要做好遮陽工作,可搭建遮陽篷,或蓋石棉瓦,進行遮陽處理,同時還可種植一些藤蔓植物,不僅能夠起到遮陽降溫作用,還可以吸引部分蟲類供棘胸蛙捕食 。

1. 2 野生蛙馴化

野外捕獲的棘胸蛙不能與人工養殖的棘胸蛙直接混養,否則極易發生傳染病,野外引種時,進場的棘胸蛙都要用高錳酸鉀浸泡消毒,並嚴格隔離。

同時,做好爛皮病、歪頭病、腸胃炎等病害和敵害的防治工作。對野生棘胸蛙,放養的密度不宜過大,保證有充足的餌料及潮溼陰暗的飼養環境。新進的野生棘胸蛙,開始不投餵食物,讓其適應新的養殖環境,3 d 後開始馴食,開始把黃粉蟲投餵在餌料臺上,1 周后馴食可以結束,4 周后可以轉入人工蛙池混養 。

1. 3 成蛙管理

因棘胸蛙畏光怕生,所以白天避光,並保持環境的清靜。棘胸蛙對溫度的要求為 18 ~ 25 ℃,必須得保持養殖池流動水。餵食時間應在傍晚,餌料主要為黃粉蟲、蚯蚓。當溫度低於8 ℃,棘胸蛙就進入休眠狀態,此時要防止敵害進入蛙池。遇到連續晴天,導致溫度升高,部分棘胸蛙會甦醒並在夜間捕食,這時應當及時投餵餌料,補充營養。當水溫穩定到 10 ℃以上,棘胸蛙越冬結束,此時可逐步投餵餌料。蛙池應定期用 1 mg·L-1 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如發現病蛙應及時將其隔離,避免其餘蛙受到幹擾。成蛙要分級飼養,避免幼小蛙搶食不到,影響生長和成活率。

在傳統棘胸蛙養殖的基礎上,許多科研工作者對成蛙養殖進行了創新探索,周先文等 發現在養殖過程中可適當放養少量鯉鯽魚,利用鯽魚攝食掉入水中的殘餌,可以達到淨化水質,提高養殖效益的目的。陳熙春等 在較低海拔山區利用養殖池內鋪設單層泡沫箱體,起到了保溫效果,加速了棘胸蛙生長發育,且提高了棘胸蛙越冬成活率。

楊林元等 通過建造 「n」字形和 「m」字形生態養殖池有效的利用了養殖空間,同時利用移蛙不移卵的方法,減少了對蛙卵的破壞,提高卵的孵化率。

2 種蛙養殖

2. 1 兩性差異

兩棲類動物普遍存在兩性異形,雌性與雄性因在生長速率、食性分化和死亡率等方面存在差異,導致雌雄動物個體大小、體色以及局部形態特徵等存在差異 。棘胸蛙的個體大小存在顯著的兩性差異,成熟的雄性個體體長和體質量顯著大於雌性,雄蛙前肢長、頜長都大於雌性,且性成熟成蛙胸前有棘刺,指端基部布有婚墊 。

2. 2 繁殖習性

棘胸蛙繁殖期為每年 4 ~ 9 月,產卵分兩批,第一批在 4 ~ 5 月,此時產卵量大,產卵時間較為集中。第二批產卵情況與當年棘胸蛙營養情況和水溫變化有關,第二批產卵量少,且較為零散。棘胸蛙出蟄後食量大,此時應足量投喂,繁殖期棘胸蛙攝食完後,多集中於流水緩慢的水窪地段,雄蛙通過鳴叫求偶,雌蛙識別鳴叫前去抱對,抱對時長約為 6 ~10 h,棘胸蛙產卵粘附在石壁或牆面上,卵沒入水中 。丁松林等 認為棘胸蛙在氣溫25 ℃左右,且水質較好的養殖環境中,水滴聲能刺激雌蛙產卵,並稱為 「棘胸蛙滴水刺激產卵」習性。

俞寶根 對棘胸蛙求偶鳴叫的時域結構和頻域結構進行了分析,得出棘胸蛙求偶鳴叫的音節數與其體溫及氣溫有顯著的相關性,棘胸蛙為了避免過多的能量消耗,在溫度最高的時候降低了其鳴叫的主頻。陳平等 發現雄性棘胸蛙的大小與鳴聲特徵參數無相關性,雌蛙並不是以雄蛙個體大小為選擇指標。

2. 3 繁殖力

棘胸蛙的絕對繁殖力為 800 ~ 1 500 粒,平均值為 1 200 粒左右 ,棘胸蛙個體繁殖力與生物學指標顯著相關,即雌性棘胸蛙體長和體質量與個體絕對繁殖力 (絕對懷卵數量) 皆呈顯著的正相關,說明雌性個體越大繁殖力越強,產卵數量越多 。王素華 認為異地經過幾個世代馴化的棘胸蛙在總產卵量上要比本地引種的棘胸蛙要多,異地引種棘胸蛙在受精卵孵化率上也比本地引種棘胸蛙要高。

2. 4 種蛙管理

種蛙養殖過程中,通過控制適宜的生態因子以及提供充足的營養,可以提高棘胸蛙該年產卵次數與年產卵量。儘量避免人為活動對其抱對產卵的影響,在冬季及時補充食物,提高體質,保證種蛙性腺發育良好。產卵後的種蛙體能有所消耗,應適當增加餵餌量,從而使其體能快速恢復。繁殖期,控制水溫在 20 ~25 ℃範圍內,防止水溫變化過大影響種蛙產卵,調節水的 pH 值為 6. 5 ~ 7. 5 之間,此時還需補充種蛙多種維生素,增強種蛙體質 。

有研究採取人工激素方式對棘胸蛙進行催產,使棘胸蛙在某一時間段集中產卵,從而提高繁殖效率以及蛙卵受精率,達到同步孵化、批量出苗、集約管理的目的 。

3 胚胎發育與蝌蚪飼養

3. 1 胚胎發育

棘胸蛙蛙卵卵膠膜可分為外、中、內三層,外層膜厚 3. 6 mm 左右,中層和內層厚 5. 7 mm 左右,受精卵徑為4. 3 mm 左右 。棘胸蛙的胚胎發育從受精卵到孵化成蝌蚪約需 8 ~15 d,以形態變化為標準,可將胚胎發育分為 26 期 。棘胸蛙產卵完後,應及時取卵,取卵時必須十分小心,避免破壞蛙卵結構。取下的蛙卵放入 80 cm ×40 cm 的紗窗網中進行孵化,胚胎發育過程中,要保持孵化池有流動水,水體中要有較高的含氧量,且密度蛙卵不宜過大,否則孵化率會降低。

3. 2 蝌蚪池建造

蝌蚪池為1. 5 m ×2 m 的長方形,內壁需光滑,能減少對蝌蚪造成損傷,蛙池上緣反扣上紗窗網,避免變態後幼蛙的攀爬逃脫。池底有一定的坡度,有利於變態幼蛙登陸,水陸比為 2 ∶ 1,深水處應有 20 cm。池內放入部分大卵石,在卵石上蓋上石棉瓦,為蝌蚪及變態幼蛙提供隱蔽場所。水池底部設開口,與池外塑料管相接,起到調節水位的作用 。引溪水至飼養池,保持流動水,確保水中水溫、含氧量等水質等條件與自然環境一致 。

3. 3 蝌蚪飼養管理

蝌蚪出膜後前 3 d 靠自身孵黃維持營養,此時不用投餵餌料,待孵黃被利用完後蝌蚪開始覓食。3 d 後可以用紗布包裹擠壓蛋黃,將其壓成細小顆粒狀進行投喂。7 d 後的蝌蚪,生長進入旺盛期,主要攝食水中浮遊生物和有機碎屑,此時植物性餌料應佔絕大部分比重。60 d 以上的蝌蚪,其後肢開始發育,蛋白質需求量大,此時應以動物性餌料為主,並輔以植物性飼料 。蝌蚪生長階段後期,可投餵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飼料,使其更好地生長發育完成變態 。蝌蚪進入變態後期,尾部開始收縮,蝌蚪停止攝食,完全依靠吸收尾部作為發育中的營養,此時需加強管理,控制密度,保證水質,提高蝌蚪變態率 。

棘胸蛙蝌蚪對水質要求較高,應該根據水質狀況,在每次投餵餌料 2 h 後,將水體中殘餘餌料和糞便清除。同時應按時檢查供水設施是否有損壞,及時清理入水口的過濾設施以及出水口的防逃設施。每 10 d 進行一次全養殖池消毒,若發現患病蝌蚪,應及時隔離,並針對該病對蛙池進行消毒處理 。蝌蚪飼養時,應注意蝌蚪發育狀況,即使同一批孵化的蝌蚪,也會出現發育不同步的情況,不同生長時期的蝌蚪食性存在差異,此時需將不同生長階段的蝌蚪分開飼養,有助於日常管理,

提高蝌蚪生長速率。

劉細清 試驗發現培育適當的適口浮遊生物能提高棘胸蛙蝌蚪成活率。趙蒙蒙等 研究發現在同一營養水平的情況下,水溫能夠促進蝌蚪的變態發育,對於需要越冬的蝌蚪,在營養需求滿足的情況下,提高溫度可以促進其變態。王素華 對

比飼養異地蝌蚪與本地蝌蚪時發現,異地蝌蚪的成活率要高於本地蝌蚪的成活率,生長發育方面並無太大區別。攝食對棘胸蛙蝌蚪的變態發育影響較大,總的規律是小—大—小—大,餌料的性質對棘胸蛙變態發育起到了較大作用,動物性餌料能加速蝌蚪的變態,而植物性餌料可以延緩蝌蚪的變態過程。

4 生態因子

野外棘胸蛙多分布在海拔 300 ~900 m 中高海拔區域,其環境特點是: 深山大溝中,有小股溪流的平緩水流處或小瀑布,周圍林木昌茂,鬱閉度高,陰涼潮溼,水溫與氣溫較低,遮陽潮溼、陰涼、流速緩慢溪流的巖石洞穴或亂石堆內 。

4. 1 水質

棘胸蛙對水質要求較高,要求水源低溫無汙染,且為常流動水。蔡靳等 通過對殺蟲劑、農藥、重金屬,對棘胸蛙進行了敏感測試,發現棘胸蛙對殺蟲劑較為明感,高濃度的銅、汞等重金屬對棘胸蛙蝌蚪有較大的影響,養殖時如發現水體有汙染,因及時將蝌蚪移入無汙染的水域中,蝌蚪的生理機能可逐漸恢復。但棘胸蛙體內累積重金屬過多,會直接影響到食品安全及人類健康 。

4. 2 光照

光照是影響棘胸蛙生長和繁殖的重要因子 。適當光照有利於棘胸蛙生長,並提高其成活率。章海鑫等 通過控制光照強度發現在(40 -60) ×100 lx是最適宜棘胸蛙生長的光照強度。陶志英等 研究發現,光照能影響棘胸蛙蛙卵的孵化,過高或過低的光照強度均不利於棘胸蛙蛙卵的孵化。

4. 3 溫度

20 ~25 ℃之間是養殖棘胸蛙的適宜氣溫,空氣相對溼度應在保持在 80% 以上,且溼度越高,其活動程度和範圍也越大 。冬眠溫度變化對棘胸蛙生長與性腺發育有一定影響,王娜 認為冬眠態棘胸蛙在遭遇暖冬後會在初期出現較強烈應激,從而造成死亡率升高,但在後期機體會對此種脅迫表現出相應的適應,從而提高存活率,棘胸蛙自身在一定程度能夠調整其生理機能以緩解因環境非常變化帶來的不利因素。朱衛東等通過觀察棘胸蛙蝌蚪尾部皮膚各觀測時點 ATP 酶活力,發現表露 SOD 和 CAT 酶活力在水溫 23 ℃ 時最大,說明 23 ℃ 是棘胸蛙蝌蚪尾部生理活動的最適水溫。陶志英等 、陳雯等 就水溫對蝌蚪生長發育進行了比較研究,發現 23 ℃為棘胸蛙蛙卵孵化與蝌蚪生長發育的最適宜水溫。

5 疾病防控

棘胸蛙的病害包括白內障、爛皮病、紅腿病等10 餘種主要疾病 ,棘胸蛙患病原因不是孤立的,是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在棘胸蛙養殖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預防時需注意增強蛙的抗病能力,可加強營養、防止受傷、適當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消滅病原體,嚴格檢疫,隔離病蛙,合理用藥; 改善棘胸蛙飼養環境,保持生產環境安靜衛生。

5. 1 白內障

蛙發病之初有一層白膜附著在眼球上,病情加重後,白膜完全覆蓋整個眼球,導致失明。研究表明布氏檸檬酸桿菌 Citrobacter braakii 為該病症致病菌。藥敏試驗結果證明,該致病菌對諾氟沙星、四環素、鏈黴素、吡哌酸等抗菌藥物高度敏感,在防治過程中,可在飼料中添加 40 mg·kg-1 劑量的保肝藥物肝腎康和 20 mg·kg-1 劑量的諾氟沙星進行投喂,連續用藥5 d,同時用0. 5 mg·L-1 二氧化氯對水體進行消毒,能夠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

5. 2 爛皮病

該病症在發病初期,蛙的頭背部皮膚出現白斑,之後表皮脫落並開始腐爛,爛皮病傳染快,病死率高。棘胸蛙患爛皮病的原因為放養密度過大、水質條件差、維生素缺乏、人為驚擾過度等。奇異變形桿菌 Proteus mirabilis 為該病症致病菌。藥敏實驗表明,該菌株對頭孢曲松、鏈黴素、阿莫西林、諾氟沙星、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氯黴素等抗生素敏感,該致病菌株對高錳酸鉀消毒劑的敏感性較高 。通過金銀花葉提取物治療患病棘胸蛙發現,金銀花葉的醇提物對患該病蝌蚪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5. 3 歪頭病

歪頭病病蛙活動遲緩,不吃食。身體失去平衡,有時在水中不停地打轉。從患歪頭病棘胸蛙體內分離到致病菌,鑑定得知腦膜炎敗血金黃桿菌Chryseobacterium meningosepticum 為該病症致病菌。藥敏試驗結果證明,該致病菌有較強的耐藥性,對萬古黴素、頭孢哌酮、紅黴素、慶大黴素高度敏感,而對吡哌酸、諾氟沙星、鏈黴素、四環素、青黴素等不敏感。研究發現引起蛙類歪頭病有多種病原,美國青蛙歪頭病的致病菌為嗜水氣單胞菌 ,棘胸蛙歪頭病症狀是否還有其他病原參與,還需進一步研究 。

5. 4 紅腿病

患紅腿病棘胸蛙精神不佳,行動緩慢,不攝食,腹部腫脹,腹部及腿部的肌肉呈點狀充血,患病後期,全部肌肉呈紅色,內臟充血。該病發病急,死亡率高,傳染性強。鑑定得知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為該病症致病菌。藥敏試驗結果證明,紅腿病分離病原對氧氟沙星敏感 。通過藥敏試驗得知,該菌對氯黴素、吡哌酸頭孢哌酮、四環素、鏈黴素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對青黴素、林可黴素、新黴素、等不敏感 。

5. 5 蝌蚪氣泡病

該病主要症狀是蝌蚪腹腔鼓脹且透明,肉眼可見蝌蚪的內臟,肝臟變紅或者變黃,腸道透明無食。從患病蝌蚪分離到致病菌,鑑定得知溫和氣單胞菌為該病症致病菌。藥敏結果顯示,該菌對慶大黴素、鏈黴素、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等較為敏感。蝌蚪患氣泡病,常有成群患病的現象,此時應加大蝌蚪池進水速度,用1 g·m-3 聚維酮碘對水體進行消毒,同時在每千克蝌蚪餌料中添加保肝寧 4 g、恩諾沙星 1 g、雙黃連 4 g、食鹽 5 g,連續投餵 5d,其中保肝寧和雙黃連中藥連續投餵 10 d,可以有效治癒蝌蚪氣泡病 。

6 結語

棘胸蛙的人工養殖,既能起到保護其野生資源、遺傳多樣性,又能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當地農戶收入,是值得推廣的林業惠民項目。諸多學者對於棘胸蛙養殖過程中的成蛙馴養、種蛙繁殖、孵化與蝌蚪飼養、生態因子、疾病防控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許多創新成果與實用技術,為棘胸蛙人工養殖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今後棘胸蛙養殖應不斷完善人工養殖技術,規範養殖標準,建立符合各地區實際情況的科學養殖模式,從而達到提高養殖效益,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的目的。

相關焦點

  • 水產科學家:蛙類與新冠病毒毫無關係
    中國水產頻道1583801601目前,我國黑斑蛙、泰蛙、棘胸蛙等人工繁育養殖成熟且成規模完善產業鏈的蛙類還沒有列入水產(野生)動物名錄,幾十萬養殖戶及從業人員進退兩難,尤其是養殖戶在備受煎熬的困難中面臨傾家蕩產
  • 4000萬斤泰蛙、6000萬斤黑斑蛙壓塘待「判決」!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陸生和水生之間的兩棲爬行動物,如龜鱉類和蛙類,根據協商,明確由農業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龜鱉,以及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可以養殖食用。「牛蛙算是安全著陸了,那泰蛙和黑斑蛙呢?」據了解,目前廣東臺山、佛山等地仍有上萬噸泰國虎紋蛙因身份尚未明確,壓塘滯銷。
  • 青蛙人工養殖技術,養殖設施的準備,滿滿的細節!
    (二) 養殖池的修建1.成蛙池因棘胸蛙善跳,故養殖池四周要建圍牆,牆的基礎要求是不少於0.3m深,圍牆高度要求1m以上,牆內壁須保持光滑(可掛鋪塑料薄膜),池底不一定鋪水泥,以不漏水為原則,養殖池面積以667~1334m2為宜,為了使棘胸蛙安全度夏,還要在池底或池壁打洞,深0.02m
  • 「野生動物人工馴養繁殖」不可「一刀切」
    湖南常德人張平(化名)響應國家政策發展特種養殖,根據當地相關規定辦理了馴養繁殖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後,開始養殖綠頭鴨、斑嘴鴨、白骨頂雞和蒼鷺。由於這四種物種都屬於湖南省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自疫情發生以來,3000多隻綠頭鴨、白骨頂雞和蒼鷺就封存在養殖場,再也沒有進行過交易。「現在每天要餵1000多元錢的飼料,眼下又到了繁殖的季節,養殖場已經堆積了大批待孵化的蛋。」
  • 青蛙養殖技術大全青蛙應該怎樣養殖?
    青蛙養殖技術一:養殖池的建造養殖池的建造青蛙養殖池分為產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選擇既潮溼又溫暖避陽的地方,以長形水泥池或土池為宜。野外大池4×6米為一單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1.5米至2米為宜,池深一般1米,設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釐米。池面必須設有遮蔭板。一般每平方米可飼養40隻成蛙。
  • 國產冷門蛙在國外卻是造景神物! | 東方鈴蟾
    如果不是那種特別大的環境,水位到蛙伸長四肢就可以從水面探出鼻頭的深度。鈴蟾很少在水下遊泳,喜歡浮在水域的附近或者表面。鈴蟾能適應的溫度範圍很廣,這也是它們被很多人飼養的原因之一 東方鈴蟾一種日行性蛙,這個特性在蛙類中非常罕見(蛙都是夜貓子),另一種著名的日行性蛙就是箭毒蛙。
  • 很多人說:不懂牛蛙繁殖,其實簡單的4步操作,你也會
    一、種蛙的選擇牛蛙1~2齡性成熟。選擇2~3年生長發育良好、體質健壯成年牛蛙作種蛙。要求其生活力強,產卵排精量高,質量好,無損傷,無疾病,善跳躍遊泳,性情活潑,雌性腹部膨大,雌蛙體重350g,雄蛙300g以上的個體。雄蛙咽喉部黃色顯著,並且雌雄比宜為1∶1。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根據最新規定,虎紋蛙(俗稱「田雞」)依然不能食用。3月5日,記者探訪了福建南平兩家蛇類養殖戶處了解到,他們目前已陷入困境,囤積6000條蛇已進入繁殖期但他們卻不敢繁殖!詳情請看:「禁野令」出臺後,養蛇戶陷入困境:囤積6000條蛇不敢繁殖!
  • 只要做好這兩點,你養的黑斑蛙一定又多又好!!
    大家可能對牛蛙就比較熟悉了,因為在飯店裡應該是會經常吃到,但是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黑斑蛙,黑斑蛙的肉質比牛蛙更加的細嫩營養也更加的豐富,現在廣大的食客已經漸漸的知道了黑斑蛙的美味了,隨著黑斑蛙的市場需求加大,對於黑斑蛙的養殖戶來說就是一件好事了,不過要想飼養出大量的黑斑蛙,那麼黑斑蛙的繁殖工作就是重中之重了
  • 黃石爬鮡的人工繁殖及魚苗培育初探
    曾有多家水產研究所和企業開展了石爬鮡的人工馴養及人工繁殖技術研究,但進展緩慢,未取得實質性成果,鮡科魚類的人工繁殖技術已是業界公認的難題。目前關於黃石爬鮡的研究報導較少,主要是關於系統分類、生物學特徵、生態學和基因方面 ,關於繁殖領域,僅有繁殖生物學、個體繁殖力及繁殖行為相關的研究報導 。
  • 牛蛙你吃過,泰蛙呢?東莞一養殖戶養了100多萬隻泰蛙
    然而,有種蛙叫「泰蛙」,你們吃過嗎? 在洪東莞市梅鎮錢公洲,一養殖戶總共養殖了100萬條泰蛙苗。現如今,蛙苗都長大了,到了收購季,它們密密麻麻地趴在浮板上,有的還跳轉嬉戲於水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 黑斑蛙徹底沒戲?虎紋蛙還有一線生機?牛蛙鱘魚大鯢和部分龜鱉、鱷魚不會被禁食!解讀農業農村部的最新通知!
    說是解讀,但我們水產養殖網來解讀的話,其實就是部分解讀吧,主要就是看一下關於跟我們平時理解的水產養殖品種相關的品種,尤其是最近經常成為熱點話題的品種,比如說蛙類、龜鱉類、大鯢、鱘魚、鱷魚等等。再看第二個名錄,這個名錄很長,主要找一下蛙類、龜鱉類、大鯢、鱘魚、鱷魚等,涉及到的品種真的是多,尤其是我們認為的廣義上的龜和鱉的品種,特別多,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以對照最後的詳細目錄仔細看一下。
  • 口袋妖怪:蛙類精靈大PK,最強是甲賀忍蛙還是妙蛙種子,難抉擇!
    導語:口袋妖怪:蛙類精靈大PK,最強是甲賀忍蛙還是妙蛙種子,難抉擇!哈嘍,各位小夥伴們大家好!口袋妖怪中有各種各樣的精靈,之前老川也給大家盤點了犬類,蛇類的精靈,今天老川來說一說蛙類精靈中的佼佼者吧。3.甲賀忍蛙甲賀忍蛙是有御三家之一的呱呱泡蛙進化而成,顏值在蛙類,甚至是所有精靈中都是數一數二的,甲賀忍蛙在設計上融入了日本的忍者文化。在動畫中,小智和甲賀忍蛙羈絆變身後的打鬥非常帥氣,獲得了非常高的人氣。在遊戲中,甲賀忍蛙擁有水和惡兩種屬性,雖然沒有mega進化,但實力已然非常強勁。
  • 中國唯一一頭人工繁殖成活小白鯨迎周歲生日(圖)
    中國唯一一頭人工繁殖成活小白鯨迎周歲生日(圖) 2017-09-22  白鯨是海洋中的大型哺乳類鯨類,主要生活於北極海域,對生存的環境要求很嚴苛,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為近危物種。白鯨作為世界級珍稀的極地海洋動物,由於人類馴養的時間很短,人工繁殖的難度相當大。「中國籍」白鯨小公主與飼養員玩耍 李芳森 攝  2010年,長沙海底世界建成中南地區最大的極地動物館,並先後引進了白鯨「卓雅」和「舒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