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吃貨民族!中國兩千年前就開始吃冰,吃掉全世界三分之一冰棍

2020-12-23 財經無忌

本文共3250字,閱讀大概需要9分

文 | 無鏽缽

夏至將近,溽暑漸起,光陰過隙之外,已是北半球人民又一度吃冰的時節。

所謂吃冰一詞,只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具體操作起來,各項環節往往因人而異,單說一個「吃」字,便有視飲食風俗、食者年齒而延伸出諸如咬、吸、吮、含之類不同實踐法則,而至於被吃的「冰」,多半時刻也要依情況而變幻出不同的冷食品類。

炎炎三伏,一腔冰飲由唇頰而下緩緩消融,伴隨著胸腔之間那股冷氣的蓄積,一個暢快的激靈過後,世態涼熱皆已拋諸腦後,唯有嘴角餘下的一抹甘甜,伴隨心頭的一陣清爽,成為酷熱夏日留給往後歲月的美好回憶。

01

放眼寰宇,諸般民族、人種之中,受氣候條件、文化習俗的影響,飲冰之舉往往不能廣及所有。

赤道居民之不可語冰,愛斯基摩人不識暑熱,此皆自然之造化,非人力所能及也。

然縱觀中高緯度之地,橫覽「飲冰」族眾之中,若論起「吃冰」這一行為的歷史、花樣、文化,恐怕泱泱四海,無出國人之右者。

中國人的吃冰史,是一部混雜著人文、地理和經濟發展的歷史,言談至此,不少老饕或都兩眼放光、如數家珍。

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記載:「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凌陰」。

所謂的「凌陰」就是藏冰室,早在遠古時期的周朝,勞動者就已經充分發揮智慧和經驗,在冬天裡開鑿冰塊運進地下室中貯藏,以備來年盛夏。周朝更設有專掌「冰權」的「凌人」。

春秋末期的時候,冰飲之風更為盛行。各方諸侯都喜歡在筵宴中加入冰鎮的米酒待客。《楚辭·招魂》裡也留下了「挫橫凍飲,酹清涼些」的記述。冰的加入,讓原本醇香撲鼻的米酒更添幾分甘冽和清爽。

彼時高超的冷飲製作工藝透過文字,歷經綿長的歲月,依然令不少現代人心馳神往。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本是自然和地理學科中崇高的法則,而天道之外,「儲冰」這一「縱人道以制之」的手段,卻在無形中,為這段過往憑添了幾分人文情懷。

與此同時,伴隨著生產力的逐步發展,冰飲「貴族獨享」的特權,也在時間的消磨中逐步下沉至市井。據《唐摭言》記載,盛夏時節,就有蒯地人賣冰於市,當然,開始的價格仍然高不可攀,史載「長安冰雪,至夏日則等價金璧」。

直至元代的時候,普通的老百姓才終於有機會美美地吃上一口水果冰沙,智慧財產權意識超前的元世祖忽必烈為了防止自己獨創的牛奶冰激凌的做法外洩,還特意頒布了禁止民間製作的法令。

然而,出於待客的熱誠,這位兄臺最終還是允許馬可·波羅把這項工藝帶回了歐洲。

據說後來,這種冰淇凌還出現在了英王亨利五世的加冕典禮上,新國王只吃了一口便驚為天人,當得知這種不可思議的食物還是從東方傳來的時候,這位戎馬一生的戰爭狂人,罕見地放聲讚嘆,並向遙遠東方素昧平生的華夏古國表達了敬意。

02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不少民族品牌也藉此機遇成功崛起,走向了世界。

作為最古老的「冰食世家」,冷飲這一行業本該也一道乘風而起,重現往日輝煌,然而諸多因素的制約下,廣大的國產冷飲品牌卻始終呈現出不溫不火的態勢,不少企業還在國際品牌的衝擊下江河日下,瀕臨倒閉。

時至今日,國內的冰淇淋市場已經形成多家外資、本土乳企以及存活下來的區域性老牌冰激凌企業「三分天下」的競爭格局。

如今,不少便利店的冰櫃裡,中高檔價位的冰激凌,清一色的都是外文名字,哈根達斯、雀巢、DQ、和路雪,這些源自於歐美的品牌,幾乎成為了高端冰品的代名詞。

資料顯示,2017年的冰激凌行業十大品牌中,只有三家屬於中國本土,這三家裡,真正能打的蒙牛和伊利,也只是搶佔了一定的中低端市場份額,面對高端市場的一系列產品大多反響平平,乏善可陳。

拯救了國產冰品行業最後牌面的,竟然是兩家乳製品企業,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與此同時,曾經帶給無數80後90後們美好童年回憶的地方品牌,也在夾縫中艱難的生存著。以德式,天冰為主的區域性老牌冰激凌企業,和大批的中小民營企業加起來,也不過佔據了這個龐大市場的區區三成。

另一邊,伴隨著消費水平的升級,這些地方品牌的前景也愈發堪憂。

冰箱的容量總是有限的,對於不少冰品賴以存活的線下零售來說,同樣等條件下的一箱冰棍,總是賣利潤大的賺的更多。

前幾年蒙牛和伊利關於冷飲線下渠道的爭奪戰中,彼此就都曾通過向商超免費提供冰櫃來獲得市場佔有率,這種「燒錢」的戰爭,中小型的民營企業是無論如何也打不起的。

此外,伴隨著健康觀念的不斷升級,留存在一代人記憶中的許多經典款式也開始遭遇了銷售瓶頸。大舌頭、老冰棍、七個小矮人……這些由簡單的糖精和水所構築的味蕾記憶也變得不復存在。

記憶裡,一道道弄堂與小巷間穿梭的叫賣聲逐漸朦朧,再回首,已成絕唱。

03

伴隨著大批地方品牌一道退出歷史舞臺的,是以雪糕為代表的夏日文化。

如今的夏天,冰箱裡的瓜果、冷飲開始成為一道全新的主旋律。

在上一個熱火朝天的世界盃裡,陪伴著這一代年輕人度過激爽盛夏的,是印著梅西肖像的冰鎮可樂,和深夜小龍蝦攤前閃耀金色光芒的扎啤。

相比於傳統的雪糕,冰鎮可樂不僅攜帶更為便捷,而且適用的場景也更為廣泛。

而對於商家來說,以可樂為代表的冰鎮飲料,僅僅意味著貨架到冰箱的單次轉換,易於批發存儲,而且對於冰箱的製冷性能要求更低。

凍雪糕的時候,不同溫度的冰櫃裡拿出來的雪糕口感軟硬天差地別,而對於可樂等飲料來說,幾度溫差之間,並不會產生什麼口感方面的大影響。

另一邊,發源於各地的茶飲品牌,也在無形中擠壓著各路冰櫃美食的市場。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雪糕品牌,除了哈根達斯和DQ採用了連鎖店的經營方式,剩下的幾乎全部依賴線下的批發零售渠道出貨。

與之相對應的一個數據是,保守估計,國內目前的奶茶店數量已經超過了44萬家,而且還在以每年18萬家的速度增長。

作為對比,常年被譽為「便利店荒漠」的京津冀地區,2016年的連鎖零售店,加起來只有一千家出頭。

這一對比所折射出的現象是,對於廣大的一二三線城市的居民來說,能找著便利店,你離奶茶店也遠不到哪裡去。

畢竟,對於冰糕、冰淇凌等一眾冰品來說,他們的核心價值依然沒有逃脫「冰」的概念,依然停留在消暑和解渴這一簡單的需求階段。

與此同時,迫於消費升級和商超利潤的壓力,不少冷飲品牌為了「活下來」都只得向高端轉型,時至今日,冰箱裡琳琅滿目的冰棍已經由童年時的一分、五毛,變成了如今動輒七八元的價格。

昔日冰棍產品,之所以能在冷飲市場上的獲得超然的地位,主要便是得益於飲料高昂的售價,對於兜裡並不寬裕的學生黨來說,一瓶冰鎮的可樂可以買上三四根冰棍,後者無疑是更為實惠的選擇。

然而伴隨著冰棍的集體提價,比值的調轉背後,它真的還像以前那樣「無可替代」嗎?

此前,英國《每日電訊報》曾經報導稱,2014年中國冰淇淋市場銷售額達114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粗略算下來,中國人一年要吃掉世界冰淇凌產量的三分之一。

然而,龐大的數字背後,中國人真的這麼熱愛冰激凌嗎?

答案或許也不盡然。

這份報導中的另一個數據顯示,談及人均冰激凌的消耗量,美國依然遙遙領先於中國,在美國每年平均每人吃掉18.4升冰淇淋——是中國消費者的4倍還多。

相比於真正愛吃冰淇淋的美國人,中國人對於冰淇淋的熱愛,相當程度還停留在以冰棍和甜筒為代表的美好回憶上。

當然,這也沒什麼不好的。

正如曾經風靡全球的《小王子》中的那句經典臺詞所說的那樣:「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記得。」

很高興,我們之中,還有這麼多人記得。

(完)

相關焦點

  • 夏天三個人共吃一根冰棍,怎樣才能吃到冰棍最甜的部分?
    冰棍小張,小王以及你都是很理智的人,在如何解決這根快要融化的冰棍時,你們三個人分別提出了一個自己的要求。小張提的要求是冰棍要平均分配,也就是說每個人吃掉冰棍質量的1/3,而小王提的要求則是為了最大程度享受這根來之不易的冰棍,在吃冰棍時只能吮吸而不能用牙齒咬。
  • 零下30℃東北人還吃冰棍,這是為什麼?
    對此小編特意去微博問了一圈為什麼東北人喜歡在冬天吃冰棍?@小小丫守護琑兒:1.因為家裡太暖和;2.外面的氣溫比冰棍還冷,吃起來不冰牙。其實,東北人喜歡吃冰棍還有以下原因:1 氣候東北人民長期生活在東北地區的黑山白水之間,冬季氣候十分寒冷,氣溫常在零下30℃以下,一年中有近二分之一的時間冰雪覆蓋大地,防寒是東北居民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
  • ...的「老冰棍」,讓你了解冰棍的簡史,各個都是你藏在心裡的味道...
    冬天,正是在暖氣房裡吃雪糕的好季節。現在的雪糕,用料講究品種多,但哪一種也抵不過兒時躺在奶奶家沙發上一點點吃掉的那一根。我吃過光明三色杯,白色是香草味的,粉色是草莓味的,棕色是巧克力味的。我有不知道從哪個顏色吃起的選擇恐懼症,最後三個顏色一勺帶過。
  • 那些年我們一起吃過的老冰棍,是夏天裡忘不掉的快樂
    特別是在夏天的時候,一塊錢能讓你隨便挑選任何一款冰棍,在那個空調不是家家戶戶都普及的年代,老冰棍毫無疑問是每個人夏天最大的慰藉和期待。古人吃冰史在很多印象中,冷飲似乎是國外傳來的,實際上並非如此,古人吃冰的歷史非常悠久。
  • 夏季不出門,在家也能做冰棍,而且這樣做出來的冰棍無冰渣
    萬萬沒有想到,冰棍的起源竟是在中國,古書很早就有記載,中國古人用冰解暑的方法,然後皇宮裡就會有育雛用牛奶和冰糖製成的冰棍。直到元世祖忽必烈時代皇宮裡就開始有了類似現在冰淇淋的食物——冰酪。直到清代的時候,有個商人想出香檳放到木頭,加入適量的食鹽冷凍起來,然後放入許多小鐵桶,在鐵桶裡裝滿了冰和糖水香料等,經過冷凍之後結成冰棍,於是就有了現在冰棍的樣子。所以說我國古代人民是非常的有創新意識,真的非常的了不起。冰棍可以說是世界各地非常多人喜歡的解暑冰品,又到了炎熱的夏天,就會非常想要吃冰棍。夏日的快樂不就是吃冰棍嗎?
  • 世界上最硬的冰棍,能把門牙給磕斷,硬度達到了藍寶石級別
    例如,我們現在比較喜歡吃含奶油豐富的冰棍,這樣吃起來比較軟。但是日本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了世界上最硬的冰棍。炎熱的夏天,吃上一口冰棍,那冰涼的感覺,別提有多爽了。冰棍的品牌多,口味也很豐富,雖說全世界的飲食文化是不同的,但是冰棍在每個國家都有,日本人也非常喜歡吃冰棍,他們製作出了一款可以砸釘子的冰棍,吃起來非常的堅硬,就像石頭一樣,不過,每年的銷量卻非常的好。
  • 說說吧,整個孕期偷偷吃了多少冰棍?關於孕期吃冰的問題都在這裡
    無外乎3個原因孕吐太難受很多孕婦在孕期沒少吃孕吐的苦,有的前三個月就沒事了,有的吐到四五個月,還有的吐到生,這種滋味真的太難受了,嘴裡出了苦味就是酸味,聞到一點油煙就會狂吐不止,尤其是夏天,早上起來就吐誰受得了啊,胃裡面火燒火燎的,吃什麼都沒滋味,如果能來個冰塊或者冰棍,味道上香香甜甜的,還能讓嘴裡暫時恢復味覺
  • 「冰溜子」還能炸著吃?油炸冰棍、油炸雪糕、拔絲冰棍,你吃過嗎
    「冰溜子」還能炸著吃?油炸冰棍、油炸雪糕、拔絲冰棍,你吃過嗎中國領土廣泛,從南到北、從西到東每個地區都有著自己的文化。而正是這樣不同文化融合促成了今天的大融合情況。因為按照正常邏輯來看的話,油鍋裡面是不可以有水的,如果把冰溜子扔到油鍋裡面那還了得。在做油炸冰溜子之前我先像大家介紹一下這道菜的傳說。在黑龍江地區,有些餐館喜歡掛一些幌子,掛一個幌子意味著可以做民間小吃,如果兩個幌子意味著可以做地方妙菜,三個幌子意味著南北菜都會做,四個幌子還沒人敢掛,因為四個幌子意味著你吃什麼能給你做什麼。
  • 中國雪糕簡史
    年幼的院辦第一次吃到的雪糕,是一種又長又直、只有甜味的冰棍,現在已經沒有圖片傳世了。自行車後座綁著保溫箱的阿姨停車下來,掀開保溫箱上的厚棉被,站在樹蔭底下一陣叫賣,就能吸引來一群流著鼻涕、眼神裡充滿欲望的小孩。
  • 世界上最硬的冰棍,一不小心磕掉牙,日本人是這樣吃它的
    夏天到了,在夏季最受歡迎的美食當然那就是冰棍了,夏季火熱的冰棍品種非常多,今年有雙蛋黃和各種網紅水果雪糕,可是今天要介紹的是一種奇特的冰棍。它被稱為世界上最硬的冰棍,吃它還得小心,一不小心容易磕掉牙,這樣的冰棍真的有人買來吃嗎?要怎麼吃呢?
  • 蘭州的冰棍到底有多硬,你一定沒嘗過
    雪糕名字裡的504三個數字取自蘭州「504廠」。對新中國歷史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這種以純數字命名的工廠那都是命脈重地,而504廠就是中國第一座濃縮鈾生產工廠。它給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第一艘核潛艇、第一座核電站提供了核燃料,煌煌功業數不勝數。
  • 小時候最奢侈的冰棍大集合,全吃過估計娃都能打醬油了!
    小時候最奢侈的冰棍大集合,全吃過估計娃都能打醬油了!聽說現在已經是00後的天下了,而曾經稱霸的90後已經光榮的成為老阿姨老叔叔的存在了。那麼90後就只能尋求一些70或者80後的安慰了。那麼今天要說的話題絕對能安慰90後,不僅是90後可能80後都能順便安慰一下。
  • 外國人一年吃掉4千噸袋鼠肉,中國吃貨:袋鼠不可愛嗎?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在不同的地方,飲食習慣都是不一樣的,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最喜歡吃的當然是牛羊肉,生活在海邊的人最喜歡吃的當然是海鮮,而生活在內地的人,最常吃的就是豬肉雞肉,這些都是很好理解的,尤其是在中國,豬肉還是很受歡迎的,即便是在高價的情況下,豬肉的市場也依舊很好,逢年過節的時候更是如此!
  • 黑暗料理黑出新高度——小龍蝦冰棍,要麻辣的還是蒜蓉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美食界颳起了一陣黑暗料理風,板藍根泡麵、芥末漢堡、老乾媽配小布丁。屌絲鼻祖張益達痛飲泡麵的鏡頭還在我們腦袋裡迴旋的時候,腦洞大開的網友們已經在黑暗料理的路上功能上一層樓,研究出了更黑暗的吃法——小龍蝦冰棍。
  • 一根冰棍的風口論:00後消費者崛起 冰品市場迎來爆發
    一根冰棍的風口論  零零後消費者崛起 冰品市場迎來爆發  在經歷了數年的不溫不火後,冰品市場在近兩年迎來爆發,主流價格區間已經從2元躍升至4元。業內人士指出,從2014年起中國冰品市場非常活躍,從廠家投入、渠道熱捧、資本青睞、消費者熱購來看,冰品市場的風口已經開啟。
  • 一口氣吃掉145個壽司,唯有大吃貨朵一,吃到三文魚我也流口水了
    一口氣吃掉145個壽司,唯有大吃貨朵一,吃到三文魚那一刻我也流口水了,大家都知道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就是壽司和裡面了, 只有長期在日本的人才會品嘗到很多壽司新品,對於這裡面包含到所有口感也是深受所有人喜歡,為了讓吃貨可以見到日本更多的美食,讓日本大胃王帶你體驗日本最美味的壽司。
  • 國內好吃的10款冰棍雪糕,快看有沒有你愛吃的,你吃過哪些?
    一元錢的老冰棍絕對是解渴和降溫的「良品」。就像它的名字一樣,它確實很小,可以兩口吃掉。濃鬱的奶油甜品讓人停下來。在炎熱的天氣裡,一次得吃好幾個。 三、綠舌頭冰棍
  • 夏天,就要「吃冰」啊
    去小賣部挑一支冰棍,撕開包裝後就能感受到一股涼意,再輕輕啜上一口,瞬間就能體會到甜美又冰牙的感覺。又或者,大口喝上一口還冒著煙的冰鎮可樂,激爽的感覺直接從舌頭滑進喉嚨中,這樣的夏天,實在是享受。其實,除市面上常見的吃冰方法,台州食客還有著自家獨家的吃冰秘笈,本期《好食光》,不妨一起來研究下「夏日吃冰手冊」。
  • 老北京的冰棍最早在哪兒賣?土法製造冰棍的第一人來自這兒
    天氣越來越熱,大街上嘬著甜筒、喝著冷飲的孩子也就越來越多,這讓我不禁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叼著三五分錢一根的小豆冰棍走過被槐樹樹蔭鋪下一地清香的歲月……在很多人的回憶中,那似乎是北京冰棍的起點,其實不然,在筆者對北京史料筆記的閱讀中,發現北京冰棍的起點可以前推到距今九十年前。
  • 還浪費錢買冰棍?聰明人都自己做,網紅水果冰棍,營養解暑不上火
    還浪費錢買冰棍?聰明人都自己做,網紅水果冰棍,營養解暑不上火嗨,大家好,今天小廚又來給大家分享美食啦,今天小廚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道冰棍的美味做法。不知不覺,夏天早已和我們親密接觸一段時間了,炎炎夏日下,只有空調冰箱是咱們夏天最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