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冰棍最早在哪兒賣?土法製造冰棍的第一人來自這兒

2020-12-25 北晚新視覺網

天氣越來越熱,大街上嘬著甜筒、喝著冷飲的孩子也就越來越多,這讓我不禁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叼著三五分錢一根的小豆冰棍走過被槐樹樹蔭鋪下一地清香的歲月……在很多人的回憶中,那似乎是北京冰棍的起點,其實不然,在筆者對北京史料筆記的閱讀中,發現北京冰棍的起點可以前推到距今九十年前。

作者 呼延雲

老北京最早在公共室外場所賣奶油冰激凌的地方應該是中山公園

民國:別具特色的冰激凌叫賣聲

要說冰棍,先得說冰激凌。冰激凌正式引進中國是庚子年間的事兒,當時有不少「洋貨」陸續傳入北京,尤以冰激凌特別受到市民的喜愛。本來,機制奶油冰激凌只在大飯店裡的中西餐館有售,最早在室外的公共場所銷售的應該是中山公園,食用者多是外交使節或摩登人士,但以其口味好、易製作,很快就流行開來。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有人在前門大柵欄開設了北京早期冷食店之一的二妙堂冷食店,開始自產自銷「國產冰激凌」,但價格很貴,平民很少問津。可是優厚的利潤就在那裡擺著,由不得商家不想辦法:北京夏天本身就有大量的藏冰,原料又只用雞蛋、牛奶、澱粉、白糖,當時物價便宜,一元錢能買一百個雞蛋,九元錢能買一百斤白糖,製作一中桶的冰激凌,用上十個雞蛋,一斤牛奶、半斤白糖足夠了,加上澱粉,成本最多不過三毛錢,卻能賣一元五角,利潤相當可觀。是以無論小商小販還是大、中字號的商家都有製作和銷售。

機製冰激凌需要購入電機,成本太高,所以大部分北京的店面是用「手搖」法製作。找個大木桶,拾掇乾淨,桶裡放上用於冷卻的冰和食鹽,中間再放一個馬口鐵桶,在桶蓋上開個孔,一根插著葉片的軸通到下面,軸上有平齒輪,搖把上有豎齒輪,兩輪相交,一搖手柄,軸即帶動葉片旋轉。然後把雞蛋、白糖、牛奶、香料或果汁,還有澱粉(或藕粉)放進鐵桶裡,搖上半個小時左右,桶中的原料便已凍凝成渾然一體,成為可口的冰激凌了。

據民俗學家鄧雲鄉先生在《雲鄉話食》一書中回憶,上世紀三十年代,北京東安市場的起士林、國強,米市大街的青年會餐室,西單的中華齋、半畝園、濱來香、亞北號等十幾家字號,都有很好的手搖冰激凌出售,不但店中零售,還可以整桶送到顧客家中,「膩、滑、涼、甜,入口即化,其味道比電機製造的冰磚等不知道好多少倍」。

當時北京走街串巷的小販,專有叫賣冰激凌的:「冰激凌,真叫涼,雞蛋、牛奶加白糖!」還有「冰激凌,雪花酪,好吃涼的你就開口啵」。雪花酪亦是消夏涼食的一種,在製作方式上與冰激凌大同小異,區別主要在原料上,加雞蛋牛奶等搖出來的是冰激凌,單純用開水衝澱粉汁搖出來的,沒有黏性,則是雪花酪。比起冰激凌,雪花酪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就已經有雛形,以更受老派市民的喜愛。民俗學家王永斌先生撰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夕,崇文門外的花市和隆福寺廟會上就有一個小販,推著一輛獨輪小車賣雪花酪,深受市民歡迎。再往後,朝陽門外路北「刨冰王」、京北清河鎮北頭路東的「孫記自行車行」,賣的雪花酪都用料講究,口感絕佳,聞名遐邇。

吃雪花酪或冰激凌的「標準餐具」都是用小玻璃杯裝,然後用一個銅片勺慢慢舀著吃。有不少舊京的回憶錄,談起這幕景象,往往是商家穿著白布小褂不言不語地賣,學生們圍著鋪位輕聲細語地吃,氣氛安靜祥和,只有樹上的知了蟬鳴不斷,仿佛一幅消夏祛暑的民俗畫。

西單:賣梨湯的造了第一支冰棍

著名民俗學家石繼昌先生在《春明舊事》一書中回憶,北京最早的機製冰棍兒,是西單北大街有光堂糕點鋪所制的圓柱形冰棍,但土法製造冰棍的第一人,則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在西單臨時商場擺攤賣溫熱梨湯的王寶山。

王寶山是河北河間人,他當時年約六十,面黑身矮,留著八字鬍,穿著整齊,攤旁懸一小玻璃鏡框,內有白紙黑字的「河間王寶山」的字樣。他賣的梨湯選料熬製非常考究,有清熱潤肺,止咳祛痰的功效,在京城十分有名。梨湯銷售的旺季是在秋天和冬天,而在缺梨的夏天,王寶山就自製冰棍兒以維持生計。他把整塊的天然冰砸成碎塊,在大木盤裡碼放整齊,再把數十個用白鐵做成的直徑兩釐米、長約十五釐米的圓柱狀冰糖模子插進碎冰塊中間,再把預先做好的冰棍兒原料——糖水加香精,一個一個地灌入冰糖模子,每個模子中放一根小木棍或竹釺,藉助四周冰塊的寒冽,模子內的糖水很快就凝固成型,土法冰棍就這樣做成了。

這種冰棍吃起來猶如嚼冰,口感遠不如冰激凌和雪花酪,但一來食用方便,二來透著新鮮勁兒,所以頗受孩子們的喜愛,爭相前來嘗新,每天午後能賣出一二百根,當時北京人口稀少,這個數字也就頗為可觀了。

不過在這之後,冰棍在北京依然少見。1949年以後,一到夏天,市面上多見的還是冰激凌,而製作冰激凌的主要方法依然是靠手搖,只是在「工藝」上有所改進,過去是搖手柄,現在是用一條皮帶繞過中間軸,兩隻手一左一右地拉皮帶以帶動中間軸轉動,使大木桶中間的銅製小桶在冰塊中間飛速地來迴旋轉,小桶裡的冰激凌原料由於離心力的作用,被甩到桶壁上,快速凝結成冰霜,待冰霜越積越厚,就用木鏟子刮出來轉進小碗裡,供顧客食用,後來又有聰明的小販開動腦筋,利用廢舊自行車的大輪盤、鏈條和飛輪製成半機械化的手搖冰激凌機,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最有名的冷飲店在王府井大街百貨大樓的對面,那裡有一家音樂書店,鄰旁有一家冷飲店,裝修採用歐式風格,全部都是「火車座」,經營的品種有冰棍兒、冰激凌、冰磚和汽水兒,當時一份冰激凌人民幣兩角錢,一個冰磚四角錢,都是顧客點好單後,由營業員送到座位上。熟悉當時物價的朋友都知道,這個消費水準斷斷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負擔得起的。在我媽媽關於童年的回憶中,絲毫沒有冰棍和冰淇淋的蹤影,她說她小時候,夏天的「冷飲」就是切成一塊一塊賣的冰鎮西瓜、拳頭大的江米碗裡裝的紅果兒,「不過那時的北京也沒有現在這麼熱,用不著電扇空調什麼的,在樹陰涼底下一坐,一個夏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彐糕:錯別字裡的童年「冰棍」記憶

真正在市民階層的「普及」冰棍的,還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一位穿著白色圍裙的老奶奶,推著一輛嘎悠嘎悠的四輪小車走街串巷,車上放著個白色的木頭箱子,上面蓋著厚厚一層棉被,箱體用紅色油漆寫著「冰棍」或「雪糕」兩個字——「雪糕」還常常簡化成「彐糕」——相信是家住北京的七零後和八零後們永難磨滅的童年記憶。最初的冰棍只有兩種:小豆冰棍和大紅果,都是三五分錢一根。小豆冰棍是長方體的,很香很糯,咬一口,滿嘴都是冰爽無比的豆香,後來雖然出現了一種表面真有豆粒的,但反而不如沒有豆粒的好吃——筆者曾經打著給我自己和五個表妹解饞為藉口,找姥姥要了錢,一口氣獨吞了六根小豆冰棍,迄今回憶起來依然豪氣幹雲;大紅果酸酸甜甜,特別有北京風味兒,可惜我不怎麼愛吃。後來出現了大雪糕,一毛錢一根,長方柱形,頂部有個圓圓的尖兒,奶味濃鬱,香甜可口。還有深受大眾——尤其是情侶們歡迎的北冰洋雙棒……迄今老北京在路上看到雙胞胎,還會習慣地說「雙棒」呢。北冰洋另有一種冰糕,沒有可以拿捏的棍,就那麼四四方方的一塊,包裝紙上有隻北極熊,是我童年時的奢侈品,價格貴,也更好吃一些。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隨著冰箱的普及,各家各戶開始自製冰棍,製作方法與王寶山相仿,把兌好的果汁灌進模子裡,放進冰箱冷凍,再拿出來嘎吱嘎吱嚼著吃,但味道怎麼都不如街上賣的好。

由小豆冰棍、大紅果、大雪糕和雙棒這四種冰棍「一統京城」的歲月,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戛然而止,打破這種局面的是「塔糕」和「雪人」,塔糕的形狀有點兒像沒有尖頂的大雁塔,以小豆口味為主,流行了一兩年就消失了;雪人現在還有的賣,下面是白色的牛奶味道,嘴巴眼睛和頭髮是巧克力味道,跟過去的冰棍比口感更柔軟,在剛剛出現的時候,幾乎引起孩子們的哄搶。這之後,袋淋、苦咖啡、新大陸香芋冰激凌、紅豆糕綠豆糕,蛋卷、夢龍……都曾經在市場上紅極一時,陪著我們度過了越來越熱的北京的夏天。

但也就從那時起,那些推著四輪小車售賣冰棍的老奶奶們,突然齊刷刷地消失了,街上的冷飲攤開始固定和規範化,花花綠綠的、以各種知名冷飲商家冠名的冰櫃,取代了那些蓋著大棉被的木頭箱子,透過頂部可推拉的玻璃櫃門,能看見冰櫃裡各式各樣、種類繁多的各種冰棍,堆得滿坑滿谷的,而大部分老百姓的購買方式也從一次買一兩根變成了「批發」,以便宜的價格一次買一大盒,拿回家放在冰箱裡慢慢享用……不過我還是不時地懷念那些賣冰棍的老奶奶們,懷念她們的小推車,懷念車上雪白厚實的大棉被,懷念她們永遠是略帶河北口音的悠長叫賣聲「小豆—冰棍」,懷念仿佛在為她們的叫賣伴奏似的一樹蟬鳴,懷念她們從木箱子裡拿出冰棍遞給小朋友時,慈祥的微笑和滿臉的皺紋被箱子裡飄出的白色霧氣烘託得像個神仙,懷念她們推著小推車在胡同裡慢慢遠去的背影,懷念那些已經和她們一樣再也不在的胡同……

原來,有些融化在味蕾上的,永遠不會在記憶裡融化。

(原標題:老北京最早在哪兒賣冰棍?)

來源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春明敘舊:老北京最早在哪兒賣冰棍?
    老北京最早在公共室外場所賣奶油冰激凌的地方應該是中山公園民國:別具特色的冰激凌叫賣聲要說冰棍,先得說冰激凌。比起冰激凌,雪花酪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就已經有雛形,以更受老派市民的喜愛。民俗學家王永斌先生撰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夕,崇文門外的花市和隆福寺廟會上就有一個小販,推著一輛獨輪小車賣雪花酪,深受市民歡迎。再往後,朝陽門外路北「刨冰王」、京北清河鎮北頭路東的「孫記自行車行」,賣的雪花酪都用料講究,口感絕佳,聞名遐邇。
  • 賣冰棍
    阿 強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能夠吃上一根冰棍,那可真是愜意。到樓下小店買冰棍,我跟老闆說我也曾賣過冰棍,老闆不信:怎麼可能?我說,當然是真的啦。 1990年,我初中畢業,中考考了全校第一名,老師說我考上了小中專,我高興得不得了。
  • 奧體公園廁所藏冰棍批發點 商販最多一天能賣20箱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所有遊客從遊商手中買到的冰棍,都是來自於水立方西北角的一個女廁所,專門有人在此向遊商批發冰棍,只要交14元錢,任何人都可以拿走一箱冰棍販賣。■記者觀察公園內冰棍包裝袋遍地8月6日,北京晨報記者來到奧林匹克公園。正值中午烈日當頭,天氣十分炎熱,最高氣溫達到了31℃。
  • 孩子賣冰棍掙零花錢 怎麼回事?為什麼要賣冰棍?
    【賣冰棍掙零花錢】東北網8月12日訊 6年所得雖不足千元頂不了什麼大的作用,但對孩子來說卻意義非凡,他們嘗到了掙錢的艱辛、自豪、滿足,還有自信。楊祝捷吆喝累了,坐下來喝口水記者金思柳攝11日下午5點左右,楊祝捷在江漢路步行街吆喝賣冰棍8月11日下午4時,江漢路步行街上,9歲的楊祝捷身背軍綠色保溫盒,盒內裝有50支綠豆冰棍。「賣冰棍,綠豆冰棍,3元一支,叔叔要買一支嗎?」說完,他拿出一根綠豆冰棍,露出乖巧的笑容。
  • 大姐的搖搖冰棍賣瘋了!一桶能賣500塊!
    夏天最愛的還是冰棍,牛奶味,香草味,巧克力味道的,打開冰櫃自帶的香氣更是讓人忍不住一再挑選。大人們知道小孩子都特別愛吃冰棍,又怕外面賣的添加太多色素添加劑,於是都自己用綠豆湯,牛奶去冰箱裡頭凍至成冰棍,今天要說的這個大姐賣的也是冰棍,但是做法比較獨特所以購買的人也特別多,涼颼颼的冰棍配上多種多樣的食材,滿足感十足,據說一個小時就能賣2大桶,均價500塊呢!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 男孩賣冰棍攢大學學費 一根冰棍賺1元閒暇時間背英語
    男孩賣冰棍攢大學學費 一根冰棍賺1元閒暇時間背英語時間:2018-07-14 19:1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男孩賣冰棍攢大學學費 一根冰棍賺1元閒暇時間背英語 7月12日,河南三門峽豫西大峽谷景區內,一名男孩推著自行車賣冰棍。
  • 芒果冰棍,簡單材料做出美味冰棍
    芒果冰棍簡單材料做出美味冰棍。天氣炎熱,小孩總是鬧吃冰凍的,外面銷售的雪糕與冰棍都貼著一長串看不懂的添加劑,糾結於買與不買,真鬧心,於是提出跟寶貝一起動手做無添加的放心冰棍。做法步驟:第1步、先準備牛奶,水,全部放在盆子裡輕輕拌勻。第2步、把盆子放在電磁爐上開大火,表面開始起泡時轉小火,然後一邊打圈攪拌一邊放糖,把糖放完就可以關火,放在一邊晾涼。第3步、然後就是取芒果肉了,切出來的肉放在小盆裡待用。
  • 宿言:如何把一根冰棍兒賣出不同價格?
    想到這兒,宿言越來越興奮,趕緊把這個想法記在了備忘錄裡,所以今天我們就借著冰棍兒來聊一聊「如何把產品賣出不同的價格」~一、賣冰棍的使用價值啥是使用價值?比如別人的冰棍是牛奶的、巧克力的,而你的冰棍是帶有獼猴桃果粒的!也可以是多種水果混合的,當然也可以是榴槤的。市面上95%的冰棍兒強調的都是使用價值,強調產品的使用價值,你的冰棍只能賣3-8元。
  • 女孩在長江大橋推車賣冰棍,網友:疼惜「最甜初戀臉」
    有路過的網友將王洪彤賣冰棍的場景拍成視頻,放在網上,微博上一下子上熱搜榜。爸爸以製售冰棍為生,這幾年,媽媽身體一直不好,家裡花了很多錢治病。王洪彤找兼職不放心,爸爸半開玩笑說,你和我一起賣冰棒,我就答應了,就出來賣蜂蜜冰棍,自己攢學費。
  • 這個老冰棍有一百年歷史,一家門店只賣兩種口味,每天賣1萬多根
    沒有櫃檯,只有一兩個售貨員,這家冰棍店賣的冰棍,外形簡樸,沒有包裝,且只有兩種口味。一百年來,這種風格從沒變過。但是無論酷暑寒冬,這家店門前都排著長龍似的隊伍,平均每天要賣出1萬多根冰棍,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它叫馬迭爾,由法籍猶太人開斯普於1906年在哈爾濱創建,是我國最早的冷飲企業之一,在東北和販賣情懷的「東北大板」相比,它才是東北人真正的記憶。
  • 老冰棍裡的清涼時光
    在童年的記憶中,驕陽似火的酷暑盛夏,經常會有人遊走到村上賣冰棍。賣冰棍的人以年輕人居多,帶著麥秸草帽,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後座上固定著大木箱,用繩子捆綁得結結實實。為了美觀好看,有的在木箱外面塗上白漆,有的還貼上花花綠綠的畫紙。走村串巷賣冰棍的人很辛苦,起五更走黃昏,飢一頓飽一頓,整日裡風吹日曬,臉都黢黑。
  • 雪糕廠夏天賣冰棒,其他季節賣啥?廠長:其實賣冰棍最容易破產
    雪糕廠在夏天生產冰棍,其他季節工廠放假嗎?工廠:想得到挺美!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最具有季節性?那肯定是冰棍,夏天大家都吃冰棒但是到了秋天冬天春天吃的人很少,那麼工廠的訂單也就沒有了。那麼很多人就在想雪糕廠夏天生產冰棍,那麼其他季節賣啥?還是工廠放假?廠長告訴你,放假是不可能的,想得到挺美。工廠還說:夏天賣冰棍最容易破產,為什麼這麼說?
  • 童年時期吃過的五種冰棍,冰袋上榜,最後兩種至今還有賣
    第一種、冰袋,小時候最愛賣的一種冰棍就是這個冰袋了,小編說的這個冰袋不是用來冰敷什麼的,而且一種冰棍,這種冰袋是有著好幾種味道,什麼水果味的可樂味的都是有的,本來是用袋子裝著飲品的,但是放在冰箱中就成了冰袋。
  • 白天騎自行車賣冰棍,晚上開奔馳,聽聽老闆怎麼說!
    白天騎自行車賣冰棍,晚上開奔馳,聽聽老闆怎麼說!冰棍在夏天時候很受歡迎!往嘴裡一放就能感覺一股涼爽,吃不完的話還可以放到冰箱裡冷藏。冰棍的種類也有很多,不同的口味都有!小的時候在街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個騎著自行車的老爺爺在哪裡買冰棍,而且非常多的人買,排隊都要排很長時間。老爺爺的冰棍種類很多,收費也很便宜,而且都是自己做的!這位老爺爺在白天的時候就騎自行車,到了晚上他就開奔馳去兜風。老爺爺做的冰棍都有棍棍子插進去的,老爺爺說:「冰棍要想賣得好要把握6個要點」。
  • 男孩賣冰棍掙零花錢:陌生人鼓勵他大方吆喝
    原標題:9歲小男孩賣冰棍掙零花錢8月11日下午4時,江漢路步行街上,9歲的楊祝捷身背軍綠色保溫盒,盒內裝有50支綠豆冰棍。「賣冰棍,綠豆冰棍,3元一支,叔叔要買一支嗎?」說完,他拿出一根綠豆冰棍,露出乖巧的笑容。20多米外,他的媽媽祝女士笑得更甜。
  • 街頭「手工冰棍」,不用電不用水,日賣200個,做的跟不上賣的!
    街頭「手工冰棍」,不用電不用水,日賣200個,做的跟不上賣的!不過現在有很多的雪糕裡面都添加的有添加劑和色素,雖然說吃起來好,這段時間吃多了對身體也是不太好的,而且在以前的時候有很多的人知道的情況也都是手工製作出來的,雪糕吃起來味道也是非常不錯的,不過現在的雪糕種類多種多樣,它的價格也都是不太一樣的,有一些雪糕看起來比較的漂亮,而且價格也是比較昂貴的,還有一些雪糕雖然說看起來不怎麼樣,但是吃起來味道不錯,價格便宜又實惠,而今天我們來跟大家分享的這一個雪糕,是路邊賣的手工雪糕
  • 最美正能量網紅「冰棍女孩」,每天9點在武漢大橋上,網友:安排
    蜂蜜冰棍的創意來自於王洪彤,高二那年,全家人的重擔都壓在了王洪彤爸爸肩上。王洪彤爸爸的艱辛小小年紀的王洪彤其實都看在眼裡,王洪彤也覺得自己的爸爸做小本生意收入實在是不理想,王洪彤就想這些正值三伏天,買蜂蜜冰棍是個商機。
  • 冰棍,汽水,冰糖葫蘆,難忘的那童年的味兒道……
    我從小生活在黑龍江哈爾濱,我的童年開始於1965年,我記憶中的童年味道,排在第一位的是冰棍,其次是汽水、冰糖葫蘆……冰棍 六十年代,哈爾濱的冰棍只有兩種,三分錢的冰棍和五分錢的冰棍,形狀是細長方形。三分錢的冰棍是白色的,成份是水、糖、土豆粉、香料;五分錢的冰棍是黃色的,成份是水、糖、土豆粉、香料、雞蛋。我怎麼知道冰棍的成份?
  • 北京廟會:大冷天前門冰棍賣得火 店鋪座無虛席
    昨日颳起了四五級的北風,讓數九寒天的京城更加寒冷,但前門大街上則有一出奇景,在吳裕泰門前等著買冰激凌的隊伍有七八米長,而旁邊哈爾濱馬迭爾冰棍的店鋪裡更是人頭攢動,座無虛席。  在令人瑟瑟發抖的室外咬一口冰棍是什麼感覺?很多人側身擠進馬迭爾的大門,直奔5元一根的原味冰棍。「排好隊,別亂了。」
  • 製作冰棍加入這個東西,會讓你的冰棍既好看又好吃
    製作冰棍加入這個東西,會讓你的冰棍既好看又好吃夏天馬上到了,又是一個到了幹什麼都想要清涼的季節,南方的朋友早就穿上了短袖,聽他們說,他們那裡的溫度都是20多度,快接近30度,而北方的朋友還在穿著大棉襖,還記得小時候,一到夏天的時候,就喜歡穿上漂亮的小裙子到處的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