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捨懷舊情緣「船三代」自製環保龍舟

2021-01-15 荔枝網新聞

在淮安有這麼一位退休老人名叫張志銀,老人祖輩兩代造船,到了自己這一代已經不接觸船了,可是到了晚年,卻繼續用廢舊材料親手打造一艘屬於自己的龍舟。

8月14日下午18:00分左右,張志銀老人親手打造的龍舟要試航了,於是記者來到淮安市越秀橋下的裏運河延安,記者在岸邊看到一艘輪廓像龍的船舶安放在河岸邊,據張志銀老人介紹,這艘船耗時兩個月,用了廢舊輪胎,塑料,扁鋼,角鋼,等材料打造,連設計到製作全部有張志銀老人一人親自完成,張志銀老人稱,退休後做龍舟則完全是出自興趣。

提起船,老人打開了話匣子,一口氣說出了猛舟船、拖網船、撒網船、踏網船、長艄船、扒螄螺船、蝦籠船、鴨哺船等幾十種船隻的形狀及用途。據張志銀老人介紹,祖輩代代相傳造船,以前一直居住在河邊,看著河中船隻來來往往川流不息長大,爺爺和父親一直跑船,可是到了自己這一代卻與船絕緣了。目前已經退休,為此自己造船也是為了重拾祖輩的手藝。

現在交通發達了,水泥船也少見了。現在淮安能說得出古老船史的人恐怕不多了!為此,張志銀老人退休後,趁著思維還清晰,親自用廢舊材料打造一艘龍舟,一來過過癮,二來也是讓更多的人知道環保理念。

真是張老對船有著特殊的感情,造船對於一般人可不是件容易事,老人透露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以前的網船、種田船、龍船是啥樣了,我做出來後一方面可以給自己做個留念,也可以給他們看看。

記者現場看到,張志銀老人和自己的朋友老張開開心心的划著船,整個試航過程非常成功,老人們開心極了,對於試航成功,老人表示,馬上還要繼續改進,現在是手動划船的,馬上還要在船底部安裝電機,讓他成為電動龍舟。

相關焦點

  • 自製龍舟,六旬老人蕩起雙槳
    張師傅的龍舟是不是很可愛? 圖片來自網絡「大家快來看!淮安退休老人自製龍舟,首次下水哦!」昨天,淮安網友「呼嚕的小豬」發帖大讚鄰居張志銀老人,「前天我路過他家門前,正巧看到張師傅拖出來一條龍舟,要去試航。
  • 熊孩子自製龍舟水庫玩耍好民警及時制止送回學校
  • 晉江3名熊孩子自製龍舟水庫玩耍 好在民警及時制止
    6月30日下午,3個約10歲的男孩,用木板、輪胎等物品自製了一艘「龍舟」,剛準備在水庫大顯身手時,被巡邏民警及時發現,避免了一場水上事故的發生。  當天下午4時許,晉江紫帽派出所民警例行治安巡邏,在紫帽鎮紫湖水庫邊發現了3名男孩,正在水庫邊擺弄幾塊不規則形狀的木板以及一個輪胎橡膠圈。民警站在高處觀察,發現男孩們隨後將幾樣物品組合在一起,放入水中。
  • 禮樂賽龍舟「九社」奪冠
    古勞與龍舟的情緣,也源於這豐富的水源與魚塘。    68歲的黃華勝從出生起便已在這些河堤上穿梭。他介紹稱,早在民國時期,古勞與順德、南海的鄉村一樣,就已發展為「魚塘桑基」型的經濟作物區。「種桑、養蠶、割魚草,從我們懂事就開始接觸划船,一兩歲的小孩子掉到水裡都會划水,可以說會走路就會遊泳了。」
  • 自製「龍舟」迎端午
    東營網訊 5月23日,利津縣第三實驗幼兒園舉行自製「龍舟」活動,萌娃們利用廢舊物品製作龍舟模型,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 見過龍舟「飆船」嗎?佛山人民告訴你,什麼是真正的速度與激情
    不光當地人喜歡,就連玩了10年龍舟的加拿大人,也帶著自己的女兒來接受中國文化的薰陶,但是等他看完之後,我覺得他有在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玩過龍舟。對於飆船這一活動也有十分的熱情的當地人,卻把飆船活動搞的嗯甚至比過年還要熱鬧,每次一到端午節,許多當地外出工作的人都會從外地趕回來,為了就是能趕上一年一度的賽龍舟這一大型活動,而由於這項活動的受歡迎度比較高,所以就連當地人也很難搶到最佳觀看位置,就連電視臺想要轉播,也必須提前佔座,特別是在起點,折返點還有轉彎點這種地方,一定要提前佔座,甚至有些地方已經在去年比賽結束後就已經被佔好座了
  • 越南醫生世家的三代中醫情緣
    越南醫生世家的三代中醫情緣 2015-06-28 13:03:42圖為丁明成(右三)在和國際針灸培訓班的同學們觀看中醫醫生用針灸治療病人。 李娜 攝    從曾祖父開始,越南人丁明成的家族已經有三代人從事中醫這個職業,卻無人來中國學過中醫。此次他前來中國學習中醫、針灸,也算完成了家族的心願。圖為丁明成用漢字寫下的中醫學習筆記。
  • [湖南]長沙:雨花區過DIY端午節 自製旱地龍舟
    社區潮人們劃著自己做的五彩旱地龍舟,好神氣! 餘志雄 攝   本報訊(記者 李卓 實習生 金瑤)自己動手做五彩旱地龍舟,三人一組,「劃」得不亦樂乎;和父母一起繡個五彩荷包,填入香料,香囊就這麼搞定了……「原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划龍舟、配香囊的習俗!」孩子們紛紛感嘆。昨日,雨花區牛婆塘社區老少居民提前過了一個很潮的「DIY」(自己動手做)端午節,大人帶孩子動手體驗,還原民俗。
  •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以及龍舟比賽規則(圖)
    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  活動由來  歡天喜地賽龍舟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如廣州黃埔、郊區一帶龍船,長33米,路上有lOO人,橈手約80人。南寧龍舟長20多米,每船約五六十人。
  • 【特寫】17死桂林龍舟傾覆事件的生死三分鐘
    三條船一直停放在那裡。出發前,唐林問李維貴,「水這麼大,不會出什麼事吧?」4月19日至20日,桂林連續降雨,桃花江水位升高。「放心,都打好招呼了。」李維貴回答說。遊船選擇在水流較平穩的東側河道衝壩,兩條龍舟效仿,但三條船都沒有成功。隨後,他們退入船閘。兩條龍舟先進入船閘,等轉向不便的遊船想進閘時,龍舟又退了出來,在船閘入口處等候。遊船上不止一位乘客聽到,帶頭的村民給船閘工作人員打電話。「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麼,就聽到帶頭的掛掉電話,讓我們再等等。」廖力生說。
  • 木皮紙船,把環保推向世界
    還要迎來一個大難題,用什麼餐具比較環保?其實一次性餐具除了不環保,它還真不是很衛生,我們沒少被餐具小木刺扎過或者碰到刺鼻異味的問題。組合木質餐具:環保實用一次性餐具有兩種,一種是大部分採用木質纖維材質,屬於環保產品,可降解但市場佔比少;另一種是化學原料製成,可能含有毒原料,不可降解市場卻佔比很大。最近很受世界各國商客青睞的木皮紙船,正在慢慢取代市場上一次性塑料餐具。
  • 製作龍舟的工藝,好壞如何分辨?買一隻龍舟大概需要多少錢?_澎湃...
    買一隻龍舟大概需要多少錢?   福州傳統龍舟製作從選材開始,做龍舟的木頭是相當講究的,製作龍舟主要以杉木為原料,大多選取閩北山區樹齡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樹要選長在山窩裡的,樹要直,不能有朽壞的地方,這樣的樹材質輕,做出的龍舟船體也輕,一槳下水,船會往前竄,這才是好船。選中的木料要經歷一年以上的風乾,方能投入製作。
  • 景盛源綠雕丨綠雕廠家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花樣龍舟
    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和花式龍舟帶你過端午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粽,這是兩千年來的傳統和習俗,逐漸演變的只有粽子的餡料和龍舟的樣式。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關於龍舟的故事。傳統龍舟一說到龍舟,人們立刻能夠想到賽龍舟的歡愉場景,以及木質的大大的龍舟在水中飛速穿梭的場景,一艘比賽用的「中龍」最多可容納42人,長度23-25米,製作材料多為坤甸。
  • 湘中白溪古鎮龍舟精神:寧荒一年田,不輸一年船
    每年農曆大小端午的龍舟競渡,是千百年來父老鄉親熱衷的一項傳統活動。新化古稱「梅山」,新化人稱「梅山蠻」,梅山人歷來剽悍驍勇、逞強好勝,這一點在端午龍舟競渡中尤其體現得淋漓盡致。家鄉俗諺:寧荒一年田,不輸一年船,最是其真實寫照。如今身處異鄉的我,總是特別懷念孩提時代的端午節。
  •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唐代詩人張建封在《競渡歌》中記述過當年賽龍船時熱烈場面,其中有「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的詩句。競龍舟的方式因地而異,雜彩紛呈。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也就是說龍舟競渡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對此,眾說紛紜。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這是最普遍的說法。
  • 一位日本女博士與福建「水上吉普賽人」情緣
    一位日本女博士與福建「水上吉普賽人」情緣 我和老師們商議,決定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把石碼漁村連家船漁民的生活實踐和民俗風情作為研究課題。」美代子走進閩南連家船,與九龍江上「吉普賽人」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 洗車河賽龍舟
    賈 晶 每遇端陽,必看龍舟以飽眼福。一年一度的端陽節,龍山縣酉水河上下的裡耶、隆頭及王村、古丈等沿河村寨、集鎮都習慣地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包粽葉粑,喝雄黃酒,今天,我們則去參加洗車河舉行的龍舟競賽。 龍舟賽前,各參賽隊必先用柏木、香椿趕造賽船。
  • 深度「龍舟」起源於屈原投江之前,流行於秦漢之前
    端午節就要到了,滿滿當晚的粽子總是讓人想起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賽龍舟,但今年受肺炎疫情影響,此類節日活動必須減少,然而許多人不知道中國第一個龍舟出現在哪個朝代,他是什麼樣的?讓我們來看看龍舟的起源。說到船的起源,應該說早於人類。
  • 大家說英語 | 龍舟比賽
    琳達:泰勒,你對龍舟比賽感到興奮嗎?Tayor: Yes. I watch the dragon boat races every year.泰勒:很興奮,我每年都會看龍舟比賽。Linda: Do you ever row a dragon boat?琳達:你划過龍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