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龍舟的工藝,好壞如何分辨?買一隻龍舟大概需要多少錢?_澎湃...

2020-12-24 澎湃新聞
X

製作龍舟的工藝,好壞如何分辨?買一隻龍舟大概需要多少錢?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

有1個回答

我可以為您介紹一下福州傳統龍舟的製作工藝。
  福州傳統龍舟製作從選材開始,做龍舟的木頭是相當講究的,製作龍舟主要以杉木為原料,大多選取閩北山區樹齡40年以上的再生林木,樹要選長在山窩裡的,樹要直,不能有朽壞的地方,這樣的樹材質輕,做出的龍舟船體也輕,一槳下水,船會往前竄,這才是好船。選中的木料要經歷一年以上的風乾,方能投入製作。
  傳統龍舟的四大件分別是:「龍骨」,用來控制龍舟的彎度;「舵趴」,也叫尾抽,用來固定尾舵,控住船身;「魚樑」,控制船身整體性;「枙」,作用也是控制船身整體性,劃手的坐板是固定在它上面的。四大件中,最開始也最重要的就是定龍骨。
  傳統龍的龍骨最為重要,它決定著船的彎度和高度。每艘龍舟都有一個圖版,龍骨就是按照圖版裡面的尺寸來設計的。確定了龍骨的尺寸和弧度,然後進行固定。以前龍舟是純手工打造,傳統的工具有墨斗、鋸子、斧頭、錘子、尺子、刨刀等等,這些傳統工具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現在還在用,基本沒什麼改變。包括固定船身各部件的鐵釘,因為以前的船板厚,所以釘子都很長,這種船釘以前也是手工製作的,據說這樣的釘子釘進去不容易拔出來,比較牢固。
  龍骨定完後是放橫梁,橫梁是用樟木做成,福州話稱為「樟段」,橫梁一片一片地豎放進去,然後釘底板,一片一片的底板釘完之後,就開始釘船兩邊,這個位置福州話稱為「枙」。釘好後開始裝魚樑、尾抽,尾抽做好後,進行船的尾部裝修,裝上尾翼,福州話叫「青尾翅」,然後裝龍墩、頭坪、尾坪、坐板、水𦨭。水𦨭做完,工序就完成大半,這時候就可以翻過來磨光,磨光結束之後開始補縫,這個縫是指龍舟木板之間的縫,按照從前的手工工藝,要先用竹絲填進去,竹絲可以起到膨脹的作用,再上油灰,油灰是用蜆子殼燒出來的灰加上桐油製作而成的,現在一般都是用膠水了,幹的速度更快。最後的程序是上漆,上完漆,整個龍舟的製作工序就全部結束了。
  現在的傳統龍舟都是定做的,價格都在幾萬元左右。

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

Copyright © 2014~2020 The Paper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 滬ICP證:滬B2-20170116 |

滬ICP備14003370號

| 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相關焦點

  • 造船師嘗試用碎料制袖珍龍舟 曾被收藏者買走(圖)
    霍灼興是東莞中堂鎮鬥朗村有名的造船師傅,家中世代以做木船、龍舟為生,他製造的龍舟工藝精細,線條流暢,船身剛柔適中,幾十年來經手製作的龍舟有300多條,遍布廣州、東莞、深圳、惠州等周邊地區。霍灼興告訴記者,製作龍舟的手藝是祖輩代代傳下來的,這門手藝一般不教給外人,但隨著現代觀念的改變,霍灼興也教授給同村的人,共同從事龍舟製作。
  • 新活廣州丨這些廣州後生戀上龍舟「周邊」,龍舟文化傳承因他們而致遠
    每年端午節前後,廣州許多地方都會「風雨不改」地舉行扒龍舟活動。今年,結合疫情防控需要,廣州車陂、獵德、楊箕等多個街、村均已發出通知,明確取消今年端午龍舟活動。她希望,未來能夠爭取更多訂單,度過此次危機,讓廣州戲服製作工藝這一非遺項目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今年看不到扒龍舟,有人卻將龍舟「搬」了回家。
  • 景盛源綠雕丨綠雕廠家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花樣龍舟
    端午龍舟還能這樣玩?「綠雕龍舟」和花式龍舟帶你過端午共駭群龍水上遊,不知原是木蘭舟。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了,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賽龍舟、包粽,這是兩千年來的傳統和習俗,逐漸演變的只有粽子的餡料和龍舟的樣式。今天,就來為大家分享關於龍舟的故事。傳統龍舟一說到龍舟,人們立刻能夠想到賽龍舟的歡愉場景,以及木質的大大的龍舟在水中飛速穿梭的場景,一艘比賽用的「中龍」最多可容納42人,長度23-25米,製作材料多為坤甸。
  • 九旬翁痴迷龍舟模型30載
    工作坊被巷子一分為二,一邊陳列著明叔的成品和半成品,另外一邊是兩層的,做龍舟模型的主要工場就在這裡。    為何愛上做龍舟模型這玩意呢?明叔說:「我以前在順德柴油機廠做模板工,上世紀80年代退休後,還是想找點事情做做。自己有這樣的手藝,又對龍舟這種傳統的東西比較感興趣,於是就開始敲敲鑿鑿研究如何做龍舟模型了。」
  • 從澳洲買龍舟也能包郵!海外華人國內網購14米龍舟解鄉愁
    王嬌嬌是龍舟聚樂部裡為數不多的中國人,本身是一位新南威爾斯州衛生部的工作人員,龍舟純屬個人愛好,俱樂部裡其餘的龍舟愛好者都是上至五六十歲,下至15歲的澳洲當地人,老外如此熱愛龍舟讓王嬌嬌一度很震驚,因為在她的印象裡龍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划龍舟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 「龍舟之鄉」民間製作藝人:復興的傳統是傳承技藝的最好環境
    中新社碧江5月27日電 題:「龍舟之鄉」民間製作藝人:復興的中國傳統是傳承技藝的最好環境  作者 楊雲 羅興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將至,賽龍舟在「中國傳統龍舟之鄉」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如約而至。已經連續十年舉辦的賽龍舟不僅成為當地百姓端午節的期待,更是眾多龍舟製作藝人展示技藝的舞臺。許多龍頭、龍尾的製作技藝因賽龍舟的興盛而得以復興再現。
  • 三角摺紙手工製作龍舟,創意小手工
    三角摺紙手工製作龍舟,創意小手工  製作龍舟所要用到的材料:  1.A4紙若干  2.筷子若干  3.工具刀  4.膠帶,膠水  5.細繩  6.膠水蓋子2個(用來做眼睛)  製作龍舟的過程中,關鍵是要知道怎麼去利用三角摺紙的兩個插頭及三角的兩個插口
  •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以及龍舟比賽規則(圖)
    湖南汨羅縣龍舟則長16—22米,撓手24—48人。福建福州龍舟長18米,撓手32人。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
  • 禮樂賽龍舟「九社」奪冠
    冠軍獲「一龍圓夢」牌匾    從拐進睦洲水道的路邊起,就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大概需要步行3公裡左右到主席臺。在一塊開闊地上,已經擺來幾十桌,等待主人凱旋,禮樂當地人說,冠軍隊伍的龍舟飯要吃上好幾天的流水席。    9點半,「嘭!」在一聲起步槍響後,八色龍舟破浪駛出,選手們單腿跪立,使勁往前劃,動作整齊劃一。
  • 自製龍舟,六旬老人蕩起雙槳
    兩個老人在龍舟裡蕩起雙槳,感覺真不錯!」這隻頗具卡通趣味的龍舟引起了網友的圍觀,都說:「這個張師傅真有意思!」2個月完工,還要完善昨天下午,網友「呼嚕的小豬」領著記者來到張志銀家。敲開門,就看到一條紅色的龍舟佔據了大半個客廳。「船長1米2,連上龍頭和龍尾是3米8,寬0.9米。」
  • 「廣東省龍舟活動交流展示基地」在佛山掛牌
    佛山龍舟文化源遠流長,近年來,佛山市在對傳統龍舟文化的探索中,開闢了由特色化走向職業化、品牌化的道路。在佛山,越來越多龍舟基地湧現,例如南海九江、順德樂從龍舟訓練基地,高明國家級龍舟文化體驗基地,中國大學生龍舟訓練基地等。這些龍舟基地通過培訓、參加比賽、對外組織策划龍舟賽等,不僅給龍舟文化加入了競技元素,更是讓龍舟文化轉化為產業的一次嘗試。
  • 龍舟競渡:諸神的遊戲,大隱隱於市的「民間」樣本
    他的另一個身份是龍舟劃手,著作《諸神的遊戲——中國福州龍舟的傳統與禁忌》近日將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訪問了諸多與龍舟有關的人物,以龍舟為線索溯源福州地區的龍舟傳統,還原古老的內河文化,呈現了一個獨特的關於「民間」的樣本。以下內容摘編自該書序言及《家園》雜誌「龍舟之境」特刊部分內容,澎湃新聞經授權發表。
  • 開平市龍舟「美容」迎端午
    原標題:開平市龍舟「美容」迎端午   張明操說,重新給龍舟著色,意義很不一般,「主要想讓下一輩都知道,龍舟代表著一種歷史文化,是要傳承下去的,祈求家族興旺、平安」。  「走親戚」的意義大於比賽  「龍舟在我們這裡,幾乎每條村都有,多的一條村有三四艘,少的有一艘,但不論多少,大家都會把龍舟視為『吉祥』的象徵。」張明操說,賽龍舟是開平人十分喜愛的傳統體育運動,龍舟競渡不僅讓村民身體得到了鍛鍊,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我們村一共有400多人,龍丁就有120多人,年紀最大的龍丁(扒龍舟的人)63歲,最小的10多歲。」
  • 簡論三人燕尾龍舟的起源及其他
    除了錦旗、浪傘和獎金規定了比賽等次外,獲得第一名者可第一個到領獎臺選擇燒豬,隨後是第二名、第三名和其他名次,依次各自選擇燒豬一隻。在所有獎品中,燒豬一項是自古至今必備的獎品,也是「龍舟飯」中必備的菜式。可以說,沒有燒豬的獎品,最多的獎金也是不完備的。
  • 金華首個「龍舟小學」!金東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首屆龍舟文化節
    6月23日上午,金東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首屆龍舟文化節,孩子們「穿越」千年時光,興致勃勃地包粽子、做香囊、做龍舟模型,在操場上進行旱地龍舟賽。  學生們紛紛表示,旱地龍舟很好玩,希望以後有機會體驗真正的水上龍舟競渡。其實,學校此前已成立龍舟隊,隊員們在市龍舟協會的指導下,多次在婺江上划龍舟,感受了合作拼搏的激情。
  • 聽龍舟說唱、制節日香囊、畫粵劇臉譜…一大波端午活動來襲,約起!
    二、傳統龍舟說唱及節目表演龍舟說唱,又稱「龍舟歌」或「順德龍舟」,是流行於廣東珠江三角洲和其他粵語流行地區的一種曲藝形式。2006年,「龍舟說唱」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日就機會目睹和聆聽這具有順德特色的非遺文化啦。
  • 聊大志願者與幼兒園小朋友製作「龍舟」慶祝端午節
    聊城大學美術學院利用紙箱製作出龍頭,與小朋友們一起進行龍舟圖案的繪畫,志願者們又與孩子們一起製作出了龍舟的身體。   「龍舟」製作完畢後,志願者們與該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進行了龍舟比賽,一起迎接即將到來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 龍舟重回惠州校園 孩子體驗龍舟拔河的團結精神
    「龍舟進校園」系列活動由中華龍舟大賽組委會與地方政府聯合打造,旨在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讓全國各地的小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體驗龍舟運動、傳承龍舟精神。活動自去年成功開展以來,已相繼在江西鄱陽、廣東惠州、福建福州、北京等地舉辦。一年後,中華龍舟大賽第二次來到惠州,並對活動內容進行了全新升級。
  • 廣西農民龍舟隊員:我們因龍舟充實而自豪
    廣西柳州市第二屆龍舟大賽在該市紅光大橋和文惠橋之間的市區河段拉開戰幕,從柳州各鄉間參賽隊伍脫穎而出的12支龍舟隊在此進行決賽。 覃英文 攝    9月29日,廣西柳州市第二屆龍舟大賽在該市紅光大橋和文惠橋之間的市區河段拉開戰幕,從柳州各鄉間參賽隊伍脫穎而出的12支龍舟隊在此進行決賽。 覃英文 攝   中新網柳州9月29日電 題:農民龍舟隊員:我們因龍舟充實而自豪  作者 覃英文 方齊  「我專門辭職回來參賽的。」
  • 雜貨鋪大叔的「國寶」身份:「龍舟說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等多位龍舟傳人學習開唱龍舟歌,在順德一帶賣藝獻唱。    在上世紀50年代,順德茶樓酒肆,神壇社廟和當地人的喜慶事,都需要找「龍舟公」助興。一方面,人們喜歡聽這些龍舟說唱的故事,另一方面,龍舟說唱也能夠使氣氛熱鬧。以前沒有電視、錄像,連收音機都沒有,民間娛樂就依賴龍舟說唱。    陳振球小時候偶爾跟著父母到茶樓,點上一盅茶,邊喝茶吃點心邊聽唱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