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平市龍舟「美容」迎端午
張明操說,重新給龍舟著色,意義很不一般,「主要想讓下一輩都知道,龍舟代表著一種歷史文化,是要傳承下去的,祈求家族興旺、平安」。
保養的時候,要先對龍身進行著色,然後把龍頭和龍尾「請下來」安放好後再進行處理,這樣才顯得對「龍」的尊敬。
張明操說,在他們村裡,大家都把賽龍舟當成是一種交流活動,它的存在意義更多在於「走親戚」,拜訪親朋好友。
為了讓龍舟重新煥發「激情」,上個星期,張明操和村裡幾位老人對龍舟進行了「美容」。除了龍頭、龍身、龍骨、龍尾,槳和舵都重新用油漆進行了粉刷。
「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劃出屎,初五初六扛過基,初七初八漚泥屎。」這首耳熟能詳的民謠又一次在開平每個村落響起。臨近端午節,大家已經做好準備,喜迎賽龍舟活動。
相傳開平市600多年前就有賽龍舟活動。在水口鎮岡中村委會,有一個叫古北村的小村子,村民對賽龍舟這項活動很是重視。57歲的村民張明操記不清自己參加過幾次賽龍舟,但他清楚記得,打從他記事起,每年的端午節,都是村裡最為熱鬧的時候。吃粽子,賽龍舟,祈福……今年端午節就要到來,全村老小喜慶歡騰,尤其對龍舟賽特別期待。
「走親戚」的意義大於比賽
「龍舟在我們這裡,幾乎每條村都有,多的一條村有三四艘,少的有一艘,但不論多少,大家都會把龍舟視為『吉祥』的象徵。」張明操說,賽龍舟是開平人十分喜愛的傳統體育運動,龍舟競渡不僅讓村民身體得到了鍛鍊,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我們村一共有400多人,龍丁就有120多人,年紀最大的龍丁(扒龍舟的人)63歲,最小的10多歲。」張明操說,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村裡3條龍舟,再加上隔壁村的,一共10多條龍舟,在400多米長的河道上競渡。賽後,大家都會高興地坐在一起吃「龍舟飯」。
其實,張明操所說的龍舟賽和開平一些大型的龍舟賽略有不同。張明操說,在他們村裡,大家都把賽龍舟當成是一種交流活動,它的存在意義更多在於「走親戚」,拜訪親朋好友。
「我們在自己村口比賽完之後,還會把龍舟劃到其他村裡去,和他們進行新的一輪較量。」張明操說,每年都這樣,「龍舟會友」已經約定俗成。同姓的村就是兄弟村,異姓村叫表親村。張姓和譚姓如果是親戚,兩條村的龍舟會進行友誼比賽。就好比逢年過節,人們拿著禮物到親戚家做客。
年輕人也來為龍舟「美容」
古北村有幾條龍舟是2004年製作的,距今已經有10年歷史。為了讓龍舟重新煥發「激情」,上個星期,張明操和村裡幾位老人對龍舟進行了「美容」。除了龍頭、龍身、龍骨、龍尾,槳和舵都重新用油漆進行了粉刷。據介紹,這5艘龍舟製作時選用了上等的木料,特別是龍頭,採用整塊的檜木來雕刻,歷經數十道工序。
龍尾由一整條木雕成的,著色時青金相間,描繪絢爛的鱗甲。在修葺時,龍頭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部位,要注重凸顯龍頭的鼻球、龍鬚、龍舌。「一般來說,要先對龍身進行著色,然後把龍頭和龍尾『請下來』安放好後再進行處理,這樣才顯得對『龍』的尊敬。」張明操說。
「賽龍舟是傳統文化活動,難能可貴的是,村裡很多年輕人也很喜歡。他們的積極參與,讓比賽變得更加有趣、有意義。」張明操說,21歲的張嘉和在順德一家美術學校讀書,由於學的是美術專業,這次給龍舟「美容」,他是表現特別認真的一個。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