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勞水鄉龍舟賽有「三夾騰龍」俗稱,已有300多年歷史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 譚耀廣
端午節將至,水網密布的江門地區將迎來龍舟競渡的好日子!記者從江門各區、市了解到,接下來的周末及端午節假期,江門各地都將舉辦龍舟賽事,其中規模較大的是6月15日在新會區大澤鎮舉行的廣東省第三屆傳統龍舟爭霸賽,以及6月16日、17日舉行的古勞水鄉龍舟賽。
大澤龍舟賽 猛龍齊過江
俗話說「不是猛龍不過江」,江門地區龍舟傳統盛行,敢來江門比賽的外地龍舟,自然是實力超群。記者從廣東省第三屆傳統龍舟爭霸賽組委會了解到,今年參賽龍舟隊伍總共有12支,分別是:廣州清風龍舟隊、鶴山址山龍灣龍舟隊、江門基達龍舟隊、開平市龍舟協會龍舟隊、開平青年龍舟隊、新會大澤牛勒龍舟隊、新會司前增邊龍舟隊、新會雙水田心龍舟隊、新會西衝豪橋龍舟隊、遠航九江青年龍舟隊、肇慶金利龍舟隊、中山曹步龍舟隊。其中廣州、佛山、肇慶、中山等地,均有派隊參加。其中「過江龍」中山曹步龍舟隊是去年第二屆龍舟賽的冠軍,今年志在衛冕。而新會本地派出的4支隊伍,日前也加緊操練,希望能奪回冠軍。
「白頸」龍舟在訓練中,其名字蘊含著白蛇纏龍頭的吉兆
據悉,在6月15日舉行的賽事上,比的是多程折返賽。賽道單程全程280米左右,在每一「駁水」(一個來回)往返前都必須在終點線摘牌為證。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進行。初賽劃3駁水,決賽為4駁水。按照賽事要求,每艘龍舟參賽運動員55至80人,少於或超過限定人數不能參賽,運動員必須是16周歲或以上,身體健康,且會遊泳200米距離以上的男性。龍舟必須配備鑼手、鼓手、舵手。參賽的龍舟必須是坤甸木質製作的傳統龍舟,而且要有龍頭、龍尾、鑼架、鼓架。有龍舟專業運動員告訴記者,傳統龍舟的長度、重量不會作嚴格規定,參賽的運動員人數也不作統一要求,「用傳統龍舟比賽,會更加尊重傳統,而且競速比賽也比較有觀賞性。」
古勞「三夾騰龍」 延續百年水鄉傳統
將於6月16日、17日舉行的古勞水鄉龍舟賽則是水鄉人家延續300年的民間盛會。記者了解到,古勞水鄉龍舟賽在當地民間有「三夾騰龍」的俗稱,意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三、初四兩天在沙坪河流經昇平墟至三夾段舉行的龍舟競渡。當地人馮先生表稱,「三夾騰龍」已經有300多年歷史,每年這個時候河兩岸都聚集大批群眾圍觀,水上鑼鼓喧囂、岸上吶喊震天,非常熱鬧。
據悉,今年的古勞水鄉龍舟賽將有22支參賽隊參加,分成甲乙兩組比賽,甲組最後兩名下一屆降到乙組,乙組前兩名下一屆升到甲組。記者在賽程表上看到,不少隊伍的命名都很有特色,如「雞公」、「白頸」等。馮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名字背後都有傳說。比如「雞公」,其實是古勞鎮新星村委會新社村的龍舟。傳說立村初時,有風水先生說河對岸的地形似一條蜈蚣,他日必為禍害,村民便在村口立了一隻用黃臘石做的大公雞震懾。後來村裡造了龍舟,便以「雞公」命名。而「白頸」則是新星村委會洛社村的龍舟,相傳洛社村新造的龍舟舉行進水儀式時,龍頭前突然竄出一條白頸蛇。村民們認為這是吉兆,於是將龍舟的頸部塗成白色,龍舟名定為「白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比賽將在新建設的昇平河龍舟文化主題公園舉行。據了解,昇平河龍舟公園及龍舟賽道工程是鶴山市沙坪河綜合整治項目中「八景」的一個景觀項目,總景觀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南北長度約為1200米,其中800米為龍舟國際賽道,按照規劃,兩岸現場觀龍臺可容納4萬人左右;此外400米為龍舟生態主題公園,公園體驗區以休閒為主導,在水域兩岸打造具有古勞特色的龍舟主題公園,設計依據高差形成不同的體驗空間。
來源|羊城派
圖片|陳卓棟
責編|吳彤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