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期間江門將有兩場大型龍舟競渡

2020-12-24 金羊網

  古勞水鄉龍舟賽有「三夾騰龍」俗稱,已有300多年歷史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陳卓棟 通訊員 譚耀廣

  端午節將至,水網密布的江門地區將迎來龍舟競渡的好日子!記者從江門各區、市了解到,接下來的周末及端午節假期,江門各地都將舉辦龍舟賽事,其中規模較大的是6月15日在新會區大澤鎮舉行的廣東省第三屆傳統龍舟爭霸賽,以及6月16日、17日舉行的古勞水鄉龍舟賽。

  大澤龍舟賽 猛龍齊過江

  俗話說「不是猛龍不過江」,江門地區龍舟傳統盛行,敢來江門比賽的外地龍舟,自然是實力超群。記者從廣東省第三屆傳統龍舟爭霸賽組委會了解到,今年參賽龍舟隊伍總共有12支,分別是:廣州清風龍舟隊、鶴山址山龍灣龍舟隊、江門基達龍舟隊、開平市龍舟協會龍舟隊、開平青年龍舟隊、新會大澤牛勒龍舟隊、新會司前增邊龍舟隊、新會雙水田心龍舟隊、新會西衝豪橋龍舟隊、遠航九江青年龍舟隊、肇慶金利龍舟隊、中山曹步龍舟隊。其中廣州、佛山、肇慶、中山等地,均有派隊參加。其中「過江龍」中山曹步龍舟隊是去年第二屆龍舟賽的冠軍,今年志在衛冕。而新會本地派出的4支隊伍,日前也加緊操練,希望能奪回冠軍。

「白頸」龍舟在訓練中,其名字蘊含著白蛇纏龍頭的吉兆

  據悉,在6月15日舉行的賽事上,比的是多程折返賽。賽道單程全程280米左右,在每一「駁水」(一個來回)往返前都必須在終點線摘牌為證。比賽分為初賽和決賽進行。初賽劃3駁水,決賽為4駁水。按照賽事要求,每艘龍舟參賽運動員55至80人,少於或超過限定人數不能參賽,運動員必須是16周歲或以上,身體健康,且會遊泳200米距離以上的男性。龍舟必須配備鑼手、鼓手、舵手。參賽的龍舟必須是坤甸木質製作的傳統龍舟,而且要有龍頭、龍尾、鑼架、鼓架。有龍舟專業運動員告訴記者,傳統龍舟的長度、重量不會作嚴格規定,參賽的運動員人數也不作統一要求,「用傳統龍舟比賽,會更加尊重傳統,而且競速比賽也比較有觀賞性。」

  古勞「三夾騰龍」 延續百年水鄉傳統

  將於6月16日、17日舉行的古勞水鄉龍舟賽則是水鄉人家延續300年的民間盛會。記者了解到,古勞水鄉龍舟賽在當地民間有「三夾騰龍」的俗稱,意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三、初四兩天在沙坪河流經昇平墟至三夾段舉行的龍舟競渡。當地人馮先生表稱,「三夾騰龍」已經有300多年歷史,每年這個時候河兩岸都聚集大批群眾圍觀,水上鑼鼓喧囂、岸上吶喊震天,非常熱鬧。

  據悉,今年的古勞水鄉龍舟賽將有22支參賽隊參加,分成甲乙兩組比賽,甲組最後兩名下一屆降到乙組,乙組前兩名下一屆升到甲組。記者在賽程表上看到,不少隊伍的命名都很有特色,如「雞公」、「白頸」等。馮先生告訴記者,這些名字背後都有傳說。比如「雞公」,其實是古勞鎮新星村委會新社村的龍舟。傳說立村初時,有風水先生說河對岸的地形似一條蜈蚣,他日必為禍害,村民便在村口立了一隻用黃臘石做的大公雞震懾。後來村裡造了龍舟,便以「雞公」命名。而「白頸」則是新星村委會洛社村的龍舟,相傳洛社村新造的龍舟舉行進水儀式時,龍頭前突然竄出一條白頸蛇。村民們認為這是吉兆,於是將龍舟的頸部塗成白色,龍舟名定為「白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比賽將在新建設的昇平河龍舟文化主題公園舉行。據了解,昇平河龍舟公園及龍舟賽道工程是鶴山市沙坪河綜合整治項目中「八景」的一個景觀項目,總景觀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南北長度約為1200米,其中800米為龍舟國際賽道,按照規劃,兩岸現場觀龍臺可容納4萬人左右;此外400米為龍舟生態主題公園,公園體驗區以休閒為主導,在水域兩岸打造具有古勞特色的龍舟主題公園,設計依據高差形成不同的體驗空間。

  來源|羊城派

  圖片|陳卓棟

  責編|吳彤

編輯: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故事:端午龍舟競渡的由來
    端午,原先只是「月初午日」的意思。後來,因「午」與「五.同音,五月五日就成了「端五」節。到唐玄宗年間,因為李隆墓是八月五口生日,為了避「五」字的諱,改稱端午」。龍舟競渡產生於原始時代。在古代佔卜中,午日是個惡日,是不吉利的日子,五月初五就意味著雙重不吉利。
  • 端午節與龍舟競渡起源 傳統文化轉型成競技比賽
    中華龍舟大賽端午站的比賽即將在溫州打響,這一站比賽也被看做今年中華龍舟大賽最重要的場次之一。划龍舟和過端午自古以來就是不分家的,這一站比賽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期待和關注。  端午節在整個中華文化圈都是重要的傳統節日。
  • 龍舟競渡恣遊戲:奔電追風躍且鳴,擊汰衝波橫復直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邊鈺)「江陽舊俗敬端陽,龍舟競渡江之滂。已欣永日恣遊戲,更兼細雨生微涼。五龍青紅黃白黑,昂首豎髧揚鬐翼。奔電追風躍且鳴,擊汰衝波橫復直。」只要有江河湖的地方,端午節就會有龍舟競渡。四川是賽龍舟較為活躍的省份之一。明代楊慎曾兩次題詠四川瀘州(古稱「江陽」)的龍舟競渡。
  • 民間美術話端午 以虎鎮邪 競渡健體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端午」之稱,最早見於晉代周處所撰《風土記》,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端午節俗眾多,隨之產生的民間美術也極為豐富。它們以不同的材質、不同的形式,將端午節裝點得五彩繽紛、熱鬧非凡,為後人留存下珍貴的可視資料。
  • 「民俗風情」端午競渡
    【民俗風情】端午競渡王貞虎「旱地龍舟」比賽 杭興微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僅許多地方都要進行聲勢浩大的這一傳統活動據說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但事實上,競渡之事早在屈原在世時就已經存在。《事物原始》引《越地傳》云:「競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踐,今龍舟是也。」在屈原本人的詩詞中,也有反映競渡風俗的佳句,如《楚辭·涉江》中就有「乘舲船餘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而凝滯。朝發枉渚兮,夕宿辰陽」。
  • 東莞:端午前後「扒龍舟」,百舸爭流向上遊
    這是停在江邊蓄勢待發的龍舟仿佛是有默契的約定俗成,東莞市內有舉行「扒龍舟」活動的鎮街,具體舉辦時間都各有不同、完美錯開,好像是為了方便大家看完這一場、再看那一場。石排田寮村民在東江扒龍舟「扒龍舟」與其說是一項傳統的端午習俗,倒不如是說聯結村民們鄉情的載體。在一些傳統習俗保留比較完整的村,「扒龍舟」是一項頗為隆重的盛事,要舉行諸多儀式。
  • 花蓮舉辦龍舟競渡嘉年華等活動 鯉魚潭熱鬧登場
    華夏經緯網6月2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由花蓮縣政府及臺「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風景區管理處共同主辦、花蓮縣體育會承辦及壽豐鄉公所等相關單位協辦的龍舟競賽活動,即將於6月25日及26日於壽豐鄉鯉魚潭潭南大草坪舉行。    據報導,每年龍舟競渡除了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及展現團隊精神外,民眾更可於競渡過程中欣賞花蓮的好山好水。
  • 開平市龍舟「美容」迎端午
    原標題:開平市龍舟「美容」迎端午   張明操說,重新給龍舟著色,意義很不一般,「主要想讓下一輩都知道,龍舟代表著一種歷史文化,是要傳承下去的,祈求家族興旺、平安」。在水口鎮岡中村委會,有一個叫古北村的小村子,村民對賽龍舟這項活動很是重視。57歲的村民張明操記不清自己參加過幾次賽龍舟,但他清楚記得,打從他記事起,每年的端午節,都是村裡最為熱鬧的時候。吃粽子,賽龍舟,祈福……今年端午節就要到來,全村老小喜慶歡騰,尤其對龍舟賽特別期待。
  • 龍舟競渡起源於長江中遊楚人劃龍鳳舟引魂升天習俗
    龍舟競渡起源於長江中遊楚人劃龍鳳舟引魂升天習俗。1973 年於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的《人物御龍圖》,繪有巫師乘龍舟升天的情景:畫面正中是一位有鬍鬚的巫師人物,側身直立,寬袍高冠,腰佩長劍,手執韁繩,神情瀟灑地駕馭一龍形船,迎風飛升。
  • 創意民俗「鬧」端午:粽葉飄香 千舟競渡
    碧江是「中國傳統龍舟之鄉」,比賽當天,穿城而過的錦江河兩岸,聚集觀賽的當地民眾和海內外遊客約有20萬名。桂臺兩地的學生在此一起包餃子和粽子、做剪紙、唱民謠,並相約今年暑假將在臺灣再相聚。端午節期間,貴州省黔東南州鎮遠縣舉行第三十四屆傳統龍舟文化節。不同顏色的彩龍,戲劇船、人物船、造型船、故事船等一起在舞陽河上有序的進行展示。
  • 龍舟競渡:諸神的遊戲,大隱隱於市的「民間」樣本
    龍舟競渡巴曉光我第一次在福州的鬧市見到遊神,大概是二十年多前的事了。那時我租住在鬥池的一棟筒子樓裡,對這座城市好巫尚鬼的一面一無所知。龍舟頭——這便是福州龍舟最大的特色:船身有色彩鮮豔的鱗甲圖案,船首的龍頭可拆裝,雕工精美,各裡社村莊依本境的神靈信仰將之漆成不同色調、圖案,如江邊黃龍、遠西白龍。但也有不是龍頭的,如洋下村的雞頭,而且種類十分豐富。 這樣的情形古已有之,北宋熙寧間太守程師孟詠端午節詩附註曰:「閩中龍舟製作特異,有所謂白馬、青蛙者,不盡為龍也。」
  • 端午睇龍舟,一次過足癮!最全攻略看這裡
    大洋網訊 廣州素有端午節扒龍舟的傳統,珠江、荔枝灣、海珠湖溼地、花地河、車陂湧、市橋河……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身影,今年端午節前後,廣州各地照例舉行豐富的龍舟活動。街坊最期待的莫過於看一場扒龍舟了,今年端午節遇上高考,聽說部分龍舟活動錯開高考時間,哪些地方還能照常看到龍舟呢?廣州日報記者匯集各地龍舟活動話你知,諸多亮點供你選擇。
  • 龍鬚水浴,插艾掛蒲,草粿梔粿,龍舟競渡,看看潮汕人的端午習俗
    更喜龍舟競渡處,鑼頻鼓急槳花開。」潮汕人賽龍舟從詩中可以知道潮汕人的端午習俗有插艾消災、吃粽子和梔粿、賽龍舟等,那麼這些習俗究竟是怎樣的,且聽六甲番人講解如下:3、賽龍舟:賽龍舟也是我國漢族端午節傳統習俗,不過很多地區限於場地早已不辦活動了,但潮州人卻將賽龍舟當成非常重要的群體活動,潮汕水系發達,江河交錯,池塘遍布,很是方便舉行龍舟比賽,潮人有詩《端午賽龍舟》:「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
  • 迎端午送安康 自貢大安牛佛鎮端午(龍舟)美食季上線啦
    (原標題:迎端午送安康 自貢大安牛佛鎮端午(龍舟)美食季上線啦)
  • 龍舟競渡松花江協力奮楫勇爭先
    □本報記者薛婧李愛民 粽子飄香,龍舟競渡。5月30日清晨,由哈爾濱市總工會主辦的第24屆哈爾濱市端午節龍舟賽在松花江上舉行,15支來自哈爾濱市企業的龍舟代表隊參加了比賽。比賽起點設在老頭灣報業大廈江面,終點至青年宮江面,全程2000米,沿岸近百萬市民和遊客觀看了比賽。
  • 金華首個「龍舟小學」!金東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首屆龍舟文化節
    6月23日上午,金東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首屆龍舟文化節,孩子們「穿越」千年時光,興致勃勃地包粽子、做香囊、做龍舟模型,在操場上進行旱地龍舟賽。  學生們紛紛表示,旱地龍舟很好玩,希望以後有機會體驗真正的水上龍舟競渡。其實,學校此前已成立龍舟隊,隊員們在市龍舟協會的指導下,多次在婺江上划龍舟,感受了合作拼搏的激情。
  • 明天圭峰山玉湖景區舉行龍舟競渡活動,部分路段將實施臨時...
    2019年10月26日(本周六)上午圭峰山玉湖景區舉行龍舟競渡活動>為確保龍舟競渡活動安全、有序進行,新會公安分局交警大隊對圭峰路的部分路段實施臨時交通管制,具體措施如下:1管制時間2019年10月26日(星期六)8時30分至12時2管制路段
  • 端午節賽龍舟的由來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國江蘇、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臺灣都廣泛流行龍舟競渡(又叫賽龍船)的節日風俗。漁夫聽說岸上百姓想渡船到湖中尋找愛國賢臣,便爭先恐後地相幫,這便是龍舟競渡的起源。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藉以驅散江中的魚,免得吃掉屈原的屍體。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就有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其他史籍也多見類似說法。其他則有紀念越王勾踐說。
  • 端午嗨起來!自貢大安首屆牛佛龍舟美食節震撼來襲!
    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馬上又是一年的端午時節。有多少人還記得兒時端午的味道;又有多少地方還能見到曾經端午的模樣。粽子、龍舟、香囊、驅五毒、端午「五黃」……2019年6月7日,自貢大安首屆牛佛龍舟美食節將震撼來襲!
  • 一篇寫賽龍舟的古代散文,生動記載江南地區端午盛況,值得一讀!
    古人為了驅除邪惡,祈求好運,會在端午這天舉行祭祀活動,粽子是祭品,賽龍舟是儀式,龍舟劃的越快,諸邪就送的越快,於是就有了端午競渡的習俗。如今,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一直延續著,而賽龍舟已很鮮見,明人張岱《陶庵夢憶》書中《金山競渡》一文記載了江南地區端午競渡的盛況,值得一讀。西湖競渡,以看競渡之人勝,無錫亦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