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市場裂變性增長讓更多原創作品走進生活

2020-12-11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音樂劇市場裂變性增長讓更多原創作品走進生活

  據上海市演出行業協會統計,音樂劇市場消費數據增速在11項演出類型中排於首位:2019年全市專業音樂劇劇場演出752場,同比增長41.1%;迎來觀眾72萬人次,增長48.4%;劇場票房收入1.4億元。日前,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舉辦的「演藝大世界—2021上海國際音樂劇節」啟動儀式上,面對市場日益繁榮,如何修煉原創音樂劇的「內功」,迎接未來三到五年內演藝行業的裂變性高速發展,成為業界人士聚焦的重點話題。

  原創華語音樂劇從九年前「找幾部戲參加展演都困難」,到如今作品「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越來越多」;「幾年前的原創音樂劇製作周期非常長,甚至在還沒有音樂的時候,前期工作坊的劇本朗讀至少要讀十幾次。」音樂劇節形象推廣大使鄭雲龍表示,市場增長的同時,創作者也要以更高的藝術標準打動觀眾;期待音樂劇節能以更深厚的積澱、機制,更科學的孵化平臺,打磨更高品質的作品,與觀眾共同展望音樂劇的春天。

  優選原創劇目,為加速成長的行業提供有公信力的平臺

  「演藝大世界—上海國際音樂劇節」是中國首個具有專業度和系統性的音樂劇節。「放眼國際,音樂劇節也是比較獨特和罕見的單獨類型劇目的節展活動。」作曲家金培達表示。在疫情對演藝行業整體造成影響的當下,對原創華語音樂劇的堅守尤為關鍵。

  過去九年,共有39臺101場原創劇目在「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上演。作為國際音樂劇節的重要板塊,本季展演將以音樂戲劇《流浪之歌》與音樂劇《春之覺醒》(中文版)為啟幕演出。明年3月至4月,還有開心麻花首部懸疑驚悚音樂劇《醉後贏家》、以搖滾風格重構中國神話的原創音樂劇《悟空》、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大型兒童音樂劇《九色鹿》、上海小熒星教育大型合家歡音樂劇《缺一不可》等四臺11場兼顧多樣化表達與高質量呈現的劇目將獻演。

  「對於原創音樂劇來說,困難不僅在資金、專業人才和創意,也在如何尋找有公信力的平臺讓觀眾看到。」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展演季九年來逐漸發展成為中國原創音樂劇的優選展演平臺,未來將繼續探索巡演模式,聯動長三角豐富的劇場資源,打造輻射全國的良性演藝生態。

  全面升級孵化計劃,讓更多藝術院校有原創音樂劇可排

  2021新一屆孵化計劃也將在全球範圍內展開徵集,並將全面升級「音樂劇沙龍」系列大師班,力邀國際和國內多位專家深入傳授音樂劇創作理念與技巧;增設音樂劇創作者交流會,提供更多創意碰撞的機會;增設音樂展示專場,深入認知作品。

  近年來,孵化計劃見證著中國原創音樂劇力量的個體成長。2019年度的孵化計劃最終入選作品《生死籤》《對不起,我忘了》《南唐後主》皆完成市場對接投入製作,並將於明年首演。即使受疫情影響,2020第二屆孵化計劃仍徵集到147部原創作品,近乎首屆作品數量的兩倍。歷經兩輪遴選和數月細緻打磨,四部入選作品《兩個人的城》《無法訪問》《南牆計劃》《你在哪裡?》也將在本月迎來工作坊的展示。

  「我做過幾年藝術院校音樂劇系招生的評審,70%的考生都會唱英文音樂劇,其實並沒有母語效果好;但因為缺少原創作品和曲目,不得不如此。」費元洪表示,音樂劇節長遠來看,一定要讓更多原創作品深入公眾生活,讓國內表演藝術院校有更多有市場潛力的中國原創音樂劇可排。「或許十年後,我們也可以聯動大學生、中學生舉辦音樂劇節活動。」去年文化廣場聯合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等發起成立的上海音樂劇文化研究中心,將孵化作品納入作品庫中,並計劃在授權範圍內免費開放孵化作品供高校學生學習和排演。通過深化產學合作,整合行業資源,以集聚效應共同推動音樂劇產業的標準化、專業化、規範化、國際化發展進程。

  此外,音樂劇國際發展論壇也將如約加入2021上海國際音樂劇節,為音樂劇產業持續注入新鮮思維與頭腦風暴。第十屆論壇將以「共生」為主題,著重探討疫情影響下演藝產業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探尋如何擺脫長期桎梏著產業的發展問題。

  歌唱大賽重啟,匯聚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的熱愛

  作為音樂劇節的活動板塊,音樂劇歌唱大賽為音樂劇愛好者創造了寄託熱愛的舞臺,也為行業提供了人才儲備的平臺。2019年首屆歌唱大賽收到400多份參賽投稿,最終獲獎選手張瑋倫、何郝熙現已成為活躍在當下音樂劇舞臺上的閃耀新星。2020年音樂劇歌唱大賽雖然後期因疫情取消,但在短短兩月的招募時間內收到了523封視頻投稿,較首屆增加30%,投稿人職業種類多達92種、來自於79個不同城市、最大年齡跨度達到42歲。

  隨著今年音樂劇歌唱大賽的重啟,新一屆歌唱大賽比賽規則與評審陣容都將進一步升級,直至2021年4月,賽程將星羅棋布地編織在整個節展中,通過初賽、複賽、大師班、演員分享會、劇場公演、人氣評選及決賽等環節,為明年春天的音樂劇舞臺注入更鮮活的藝術能量。


(文章來源:珠海特區報)

(責任編輯:DF527)

相關焦點

  • 5部作品入圍「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
    ……昨天下午,在文化廣場的排練廳裡,一群還略顯青澀的同學圍坐在一起,朗讀著一樣青澀的原創音樂劇劇本,接受專家和音樂劇迷的「考驗」。歷經3個月的打磨,「2019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5部華語原創音樂劇入圍作品正式亮相,完成這次「期中匯報」也將從這5部創作中選出更具挖掘空間的作品,進入下一階段的孵化。作為孵化評審之一的費元洪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 近兩年國內音樂劇票房收入激增 國產原創市場何在?
    費元洪向第一財經記者坦言,推出特惠套票確實是希望用「高性價比」來吸引更多的觀眾來看國產原創音樂劇。國內音樂劇市場火候未到無論是國內原創音樂劇還是海外引進劇,都需要成熟的市場作為基礎。錢世錦是第一個把音樂劇《悲慘世界》引進到中國的人,曾經擔任上海大劇院的藝術總監。
  • 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迎來「期中考試」,打磨作品更孵化青年...
    圖說:孵化計劃作品之一 官方圖經過近3個月的集中研討和打磨,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即將在明後天迎來中期考核,6部入圍第一輪孵化的原創音樂劇作品將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進行線下劇本朗讀會。延續上一屆的呈現方式,本次朗讀會邀請了30餘位音樂劇演員和學生演員試演試唱,也誠邀熱愛音樂劇的觀眾共同見證這6部作品的全新呈現。3個月,作品經歷了重塑6部原創音樂劇作品5月成功入圍第一輪孵化,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劇本編寫和音樂選段的創作。
  • 是什麼在拖國產音樂劇的後腿
    11月21日舉辦的國際音樂劇產業高峰論壇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音樂劇票房創下5年來新高,達2.55億元,同比增長47%;觀眾數量增長超六成,達到132萬人次;全年演出場次2327場,同比增長23.3%。
  • 音樂劇《重生》成功首演,騰訊影業助力中國原創音樂劇「重生」
    9月24-26日,國內首部禁毒題材音樂劇《重生》於深圳保利劇院開啟首演,這部作品的籌備日期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年前。在引進音樂劇市場佔據市場大部分份額的背景下,這部由公安部新聞宣傳局、騰訊影業共同出品的音樂劇,能否率領國產原創音樂劇從中突圍?
  • 拓展細分市場 音樂劇有更多「跨界」值得嘗試
    演藝大世界·上海音樂劇藝術中心首部中文版音樂劇《面試》昨晚於FANCL藝術中心首演。僅容納300人的小劇場打造沉浸式體驗,衝擊反轉不斷的劇情令觀眾目不轉睛,大呼過癮。懸疑題材音樂劇近年屢屢成為票房、口碑俱佳的市場黑馬。
  • 評論:中國音樂劇缺少標誌性的代表作品
    不少演出公司缺少產業化運作的經驗和把控,使得音樂劇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層出不窮。一些音樂劇未演之前高調宣傳,但真正上演呈現卻讓觀眾大失所望,還有一些劇目的創作和演出被賦予了太多沉重的負擔。有的作品什麼都有,就是沒有貼近生活的好故事。中國音樂劇走向產業化運作的道路任重而道遠。
  • 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今年,他第二次把《南牆計劃》劇本投給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從147部徵集作品中脫穎而出。經兩輪遴選、數月打磨,昨天,《南牆計劃》和《兩個人的城》《無法訪問》《你在哪裡?》三部作品,在上劇場面對200個觀眾和業內人士的檢驗。  近年來,國內音樂劇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缺少原創爆款。正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兩年前推出「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
  • 中國音樂學院原創音樂劇《或許明天屬於我》走進清華大學
    中國網6月9日訊(記者 曾鑫)6月8日,中國音樂學院製作的大型原創音樂劇《或許明天屬於我》在清華大學音樂廳進行了巡演。創作反映大學生活和時代精神的音樂劇,是展示當代大學生把自己成才的抱負納入、融入偉大時代需求中去實現的情懷,在文化和教育改革供給側上也是意義非凡。
  • 中國原創!「爆款」音樂劇等你來pick
    從2019年凌空出世,到2020年小有收穫,「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見證了才華與夢想在這個平臺上的一次次裂變與綻放。12月13日,由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主辦、海笑文化協辦的「2020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在上劇場正式迎來「年終匯報」——《南牆計劃》《你在哪裡?》《無法訪問》以及疫情特別徵集作品《兩個人的城》共四部從劇本朗讀會中脫穎而出的原創音樂劇新作,在歷經四個月的集中打磨和兩周的緊張排練後,以工作坊形式呈現作品中的高光片段。
  • 國產原創音樂劇產量大 合格劇目少
    上海音樂學院教授金復載對近年音樂劇熱深有體會。前天的「2015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發布會上,他帶來最新作品《錦繡過雲樓》。  2012年起,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在文化廣場落地,第一年只有一部作品《斷橋》參與,次年增加到三部作品,去年變成四部,今年依舊保持四部規模。
  • 中國音樂劇市場的爆發點在哪裡
    2018年演出季,百老匯經典原版音樂劇《吉屋出租》在時隔13年後再次來到上海,連演22場。與《貓》《劇院魅影》《悲慘世界》等擁有豪華陣容和大製作預算的經典劇目相比,《吉屋出租》更能檢驗音樂劇市場和觀眾的「含金量」。對於《貓》這種家喻戶曉的經典劇目,很多觀眾可能抱著趕時髦、嘗新鮮、看熱鬧的心態走進劇院。但《吉屋出租》既沒有華麗絢爛的舞臺,也缺乏大牌明星班底,對觀眾還有較高的專業門檻要求。
  • 扶持原創劇目步履不停,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歷經曲折終相見
    從名著改編到本土原創,劇情從驚險刺激到纏綿悱惻,展演季3部作品一戲一格,展現出原創華語音樂劇的生命力與新高度。圖說:音樂劇《西廂》 官方圖今年展演季在劇目的選擇上更注重多樣性的表達與高質量的呈現,既有優秀團隊的全新力作,也兼具常演不衰的口碑佳作。
  • 北師大銀川學校原創音樂劇《漫捲西風迢迢路》圓滿落幕
    歷時三個多月的創作打磨,百餘名指導成員的精心編排,80名學生傾心參演的大型原創中英文音樂劇《漫捲西風迢迢路》於2020年12月24日在北京師範大學銀川學校金聲藝術中心劇院濃情上演。
  • 就算有了更多鄭雲龍阿雲嘎,中國原創音樂劇離爆款還有多遠?
    近年來,國內音樂劇市場快速發展,但仍然缺少原創「爆款」。正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上海,兩年前誕生了「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比起引進和版權落地,原創音樂劇生產周期更長、風險更大,但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孵化計劃發起人費元洪認為,中國音樂劇的未來還是要靠原創。
  • 北京文投集團旗下文化中心基金參投中文原創音樂劇《圖蘭朵》
    中文原創音樂劇《圖蘭朵》籤約成功5月13日,在故宮博物院內,中文原創音樂劇《圖蘭朵》籤約發布會在此舉行。《圖蘭朵》改編自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杜蘭鐸的三個謎》。故事講述了一位元朝公主通過猜謎語來選擇夫婿,最終學會愛的故事。
  • [專訪]鍾麗芳:打造李宗盛作品音樂劇,一定要匹配最好的團隊
    甚至在做了兩次工作坊之後,不惜換了一次導演,因為創作者必須要對中國文化有深深的愛才能理解大哥的音樂,才能做出好的原創作品。2019年的春天,李宗盛作品音樂劇已經做完第二輪的工作坊排練,不少前來觀看的業內人士都給予了高度評價。鍾麗芳透露,雖然這次只是一次排練,但在看完之後,大家對李宗盛的歌、對音樂劇更加感興趣,很令人欣喜。
  • 《紫石街》:借潘金蓮叫醒中國原創音樂劇春天(1)
    這部首次改編我國四大名著《水滸傳》的原創IP自去年試演就好評如潮,中肯原著解讀賦予傳統文化新活力。中國音樂劇的概念發酵於 20世紀80年代,一部來自美國的又唱又跳又演的新劇種表演形式的《樂器推銷員》敲開中國音樂劇的大門,劇中元素多樣的表現張力與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和極致的視聽臨場享受以及一票難求的盛況,都可以看出中國觀眾對於西方音樂劇的接納與喜愛。
  • 2019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見面會 音樂劇演員沒有大咖一說
    」,鄭雲龍曾多次提過《聲入人心》宣傳音樂劇的效果真的非常出乎意料,很多人關注音樂劇、走進劇場去看音樂劇。 而如今的觀眾不只是看臉,更多人會關注劇本,所以他們這一代音樂劇演員是有使命的。
  • 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正式落成
    馬欄山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的落成,使月湖的碧波增添了更多靈動的音符。自園區成立兩年來,產業基礎不斷夯實,819家企業搶灘入駐馬欄山視頻文創園,通過IEF馬欄山國際數字娛樂嘉年華、2019中國新媒體大會等活動成功舉辦,馬欄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在持續提升。中國原創音樂劇基地聚集一大批優秀藝術大咖及南國新社這樣致力於原創音樂劇的創新者、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