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觀察·疫面|一個家庭農場的「至暗時刻」 為10萬隻鴨找「家」

2020-12-20 紅星新聞

「再大的困難都要扛,沒有什麼扛過不去的。」——張燕

正午,陽光刺眼。張燕穿行在一個個連片的塑料大棚之間,眼前,兩個多月前的熱鬧變得異常冷清。棚內大大小小近30萬隻的鴨群只留下不到10萬隻,銷路不好,資金短缺,飼料告急,「鴨子瘦得不行,小鴨苗長得也特別慢,難以變現」。

此前熱鬧的大棚變得冷清

張燕是這家位於成都市新都區的惠康家庭農場負責人,800餘畝的農場內,種植著水果,飼養著部分小雞,還有她提前3個多月開始籌備,計劃在這個春天來一次「開門紅」的30餘萬隻鴨子——它們已被多地商家下單,將作為鮮活肉鴨、香酥鴨、小鴨仔出售。一切順利的話,張燕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獲得超千萬元的營業額。

然而,疫情打亂了她的計劃,「開門紅」遭遇困境。「銷路停滯,餓死的、生病的,損失嚴重,加之周轉資金短缺,農場的運營也出現了問題。」對於張燕來說,一場農場「至暗時刻」的艱難突圍正在進行……

滯留農場的鴨子

大計劃

爭取「開門紅」她準備了價值300多萬元的飼養物料,還配了60多名員工……

鴨子滯留農場

初見張燕時,她正在接待供電局職員的來訪。最近,她已經收到了多次電費催交的來電和告知函。她正在與對方商談,是否可以用農場內現存的2萬多枚鴨蛋以相應價格進行衝抵,對方答覆:需要將情況向上匯報。

張燕並未預料到她此刻會面臨的處境,在她3個多月前的計劃裡,此刻原本正是她生意正旺的時候。

她是一家主營水果種植和生態養殖的農場的負責人,生態養殖是她近兩年才開始的新業務。她在一個個連片的塑料大棚內飼養著成群的鴨子,鴨子在大棚內自由穿行,糞便留在地下,又為果樹的生長提供肥料,待到水果上市季,被生物肥料滋養長大的果實又將為她帶來可觀的收益。

張燕看好這樣的「生態循環」方式,還計劃在今後向「一條龍」發展,鴨子產蛋——自己孵化——飼養小鴨苗——長成後在出售或加工成熟食,做成自己的品牌,線上線下發展。「水果時節賣水果,其餘時間做這條鴨肉食品鏈。」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張燕就籌劃著讓她的鴨子走向市場,並孕育著一個大計劃。這一計劃在年底正式啟動。「我們想把這一次的準備做足,爭取迎來一個『開門紅』。」她說,農場內養殖有3萬多隻種鴨,每天會產下一萬五千多枚蛋,再用孵化機孵出小鴨,成長60多天後就可出售,「按照她的計劃到今年2月和3月的時候就是這批鴨子上市的時間,加上不斷產出的小鴨苗,將會帶來非常可觀的收益。」

具體而言,長成的鴨子會以鮮活肉鴨出售,同時會通過加工做成香酥鴨、煙燻鴨,每隻按照四五十元的價格出售,小鴨苗也能按3元一隻的價格出售。而且她已提前接到了來自德陽、南充、巴中、重慶等地的意向訂單。

「為了能持續供貨,我們很早前就採購了孵化機,保證鴨苗的產出,也準備了可以維持兩個月的價值300多萬元的飼養物料,還配備了60多名員工,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為這個「開門紅」,到時候也能有更多流動資金,讓農場良性運轉。」張燕說。

然而,變故在隨後突然到來……

遇變故

「開門紅」前疫情來襲農場銷售停滯資金斷鏈,已拖欠租金、電費和工資

疫情的發生,徹底打亂了張燕的安排,隨著防控措施的升級,剛要上市的鴨子卻難以走出她的農場。

「交通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道路的管控,運輸車輛通行不暢,客戶的車到不了,我們的車又出不去,之前那些數量較大的意向訂單也就沒有辦法進行。另外,市場本身也情況也變得不理想。」張燕介紹,這一突發狀況,讓她措手不及,期間本已安排好的運輸車已經開到了農場外,卻還是沒能進入裡面。

另一方面,因為農場飼養環境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合規情況,也讓張燕犯愁:「養殖數量大,環境的清潔不及時,遭到了部分村民舉報,另外沒有修建專業規範的養殖場所,一些鴨子出現了病症,政府部門也對我們進行了檢查並要求快速整改。」

於是,整個春節,張燕既要想方設法維持農場運營,也得按照政府部門要求對農場進行整改,與村民和政府部門溝通,對凍宰殺凍品進行轉移,對病死鴨進行填埋,對現場環境進行清理。

銷售遭遇困境,投入的大量資金難以及時收回,流動資金短缺,之前儲備的養殖物料使用殆盡,又難以再投入資金購買,鴨子的餵養跟不上,「最近一個多月以來,開始出現餓死病死的情況,損失慘重,只能宰殺或想辦法零散地賤賣一部分健康的鴨子。」

此外,張燕還得面對農場的經營壓力。農場的800餘畝土地是租賃的當地村民土地,租金按年支付,每年需要支付120餘萬,而這筆錢原本應該在年初支付,「當時為了第一季度的這個『開門紅』投入很大,就延遲了支付,等流動資金寬裕的時候再付錢,但現在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就暫時支付不了了。」

除了土地,還包括人力支出,「每天需要1萬多元,現在也拖欠兩個多月了」,張燕介紹,「現在我還在想辦法先把員工的工資結算一部分,不然更沒辦法經營。」

另外,因為滯銷,拖欠電費,孵化機也早早停止了孵化。

孵化機已停止工作

幾個月前美好宏大的計劃,在此刻突然變得黯淡。這是張燕從未想到的,她自言是一個「能扛事」的人,「經歷足夠寫本書了」。

張燕出生在四川巴中,她說自己從小就不怕吃苦,一路求學,一個人在沿海上大學,畢業後進入到一家國有建築單位,「到處鑽工地,啥苦都能吃,啥都能堅持」,之後遇到丈夫,才回到成都下海經商。

眼前的這個家庭農場,就是她和丈夫經過10來年的打拼一步步發展起來的。「搞了這麼多年,從沒像現在這樣。」張燕有點傷感地說。

要突圍

她向朋友求助把10萬隻鴨子寄養到別人那裡,四處籌款資金維持運營

鴨子滯銷,物料告急,資金短缺,張燕只好向身邊的同行和朋友求助。

2月上旬,復工之後,她聯繫到了好友希望得到幫助,並前後將近10萬隻鴨子轉移到了廣漢、金堂、樂至等地。「都是生意上的朋友,先把鴨子寄養到他們那裡,等情況好轉後再出售,然後給他們算錢。」

3月17日,紅星新聞記者在張燕農場走訪時,大量的塑料大棚下已經沒有了鴨子的蹤影,僅有部分未完全長成的小鴨還集中在幾個大棚,每天餵養一些菜葉。「現在這裡還有10萬隻左右,也還在想辦法解決。」

農場很大,這一批滯留的鴨子在農場最外圍的一角,從門口的辦公區到這裡,需要步行10來分鐘,穿過一片魚塘,大片葡萄種植大棚、草莓大棚,獼猴桃地。這些都是張燕這些年來一步步建立起來的,投入巨大。「以往我們會搞葡萄節,搞草莓採摘,客人可以釣魚,可以在這裡搞團建活動,後來才決定養鴨子,想多一點業務,而且也很生態。」

張燕隨身攜帶的兩部手機,每隔幾分鐘就會響一次,匆匆接聽又匆匆掛斷。眼下,有太多事需要她去處理。電費、農場人員工資、新一年的土地租金,以及她最為發愁的滯留在農場的近10萬隻鴨子。

她在農場外懸掛了多個廣告牌,提示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可以進入農場購買鴨子。她也派出了銷售人員去進行推廣銷售,但目前效果並不理想。一周前,她還找到了一名懂得線上經營的朋友前來幫忙,希望進行線上營銷,但還局限於微商,「有了一點點單子,但數量少,見效慢,不明顯,杯水車薪。」

「最最重要的是,還要找到資金,緩解目前的經營壓力,一定要挺過這個時間段,不然就真的麻煩了。」最近,張燕不斷聯繫著一些生意夥伴,希望他們能夠出手拉一把自己,她甚至刷著信用卡,希望讓員工社保能得以延續,「因為這裡還有一部分殘疾員工,他們本來找工作就不容易,在這裡上班,欠著工資還能堅持也很感謝他們。」

張燕也嘗試著向銀行貸款,但目前還未成功。因為農場飼養環境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合規情況,向政府部門的求助也暫未獲得支持。

張燕正為眼前的鴨子犯愁

求認養

她推出「鴨子認養計劃」每隻鴨子的認養價格為35元,長成後,認養者可到農場現場領取

按照時間計算,眼下農場內的近10萬隻鴨子在一個月之後即可陸續長大,而要繼續維持餵養,每天飼養的物料花費就得過萬。張燕希望能夠有人認養這批鴨子,緩解她的燃眉之急。

她介紹,每隻鴨子的認養價格為35元,農場將保證鴨子的餵養時間達到60天以上,重量達到4.5近,鴨子長成後,認養者可以到農場現場領取,或者宰殺配送到相應的地址。

「按照這樣來計算,如果順利的話,可以解決350萬元的流動資金,幫助度過眼下的困境,可以先把土地租金和人力等費用進行支付,剩餘的資金可以保證飼養物料的補充。」張燕覺得這是目前她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她一邊介紹一邊不斷向記者和身邊人徵求意見:「這樣可行嗎?」

「我們現在正在制定具體的認養細節和手續,把這個想法推出去,希望能得到反饋。」張燕說,疫情是突發因素,加之個人在前期準備和認識上的不足才導致了這次的困境,但不管怎樣,農場經營十多年,再難也要把這段時間扛過去。

同時,她也反思,還是怪自己心氣大,過於自信了,把規模搞得太大了。脾氣一向較好的她,還開始對丈夫和孩子發了脾氣。她埋怨丈夫對眼前的困難不上心,「火燒眉毛了還能心平氣和地和工人閒談,辦事情動作也拖拖沓沓的」。她教訓上小學的兒子,學習不上進,壞毛病太多,「這麼不聽話」。

但她還是給自己打氣:「如果這次認養計劃成功的話,度過這段艱難時期後,農場的經營也能慢慢好起來,寄養在外的鴨子,疫情過去後也能夠上市。」

「再大的困難都要扛,沒有什麼扛過不去的。」自言「啥苦都能吃」的張燕依然充滿信心。

紅星新聞記者 杜玉全 攝影報導

編輯 包程立

相關焦點

  • 開一個家庭農場,該如何融資找錢?
    不遠處,一群遊客舉著相機…… 不知道的人,以為這裡是一個旅遊景點。實際上,這是一個位於南京市高淳區固城鎮的家庭農場。 這個家庭農場既種水稻,又養鴨子。這裡生產的有機稻鴨米,賣到10元一斤,而一般的香米僅能賣到2.9元一斤。這裡的鴨子叫稻田鴨,2-3斤能賣到268元一隻,而市場上一隻普通2-3斤的肉鴨僅能賣到30元左右。
  • 200個心理諮詢後懂得:「至暗時刻」與「夢想成真」只差1釐米
    而實際上至暗時刻與夢想成真只差1釐米!只不過,當我們面對困境時,只需要換一種思維方式。01 三年寫50萬字,我走出了至暗時刻我曾經在自卑的深淵裡呆了30多年,直到抑鬱成疾,可以說這是我人生最至暗的時刻。
  • 南京美麗家庭農場創新種養模式 鴨戲稻田間景美米更香
    2018-07-31 09:0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近日,市農委公布「2018年度南京市美麗家庭農場」名單,共有12家入選。什麼樣的家庭農場才能獲此殊榮?農場美不美,主要看氣質。走進高淳區固城鎮義保村的秋亞家庭農場,放眼望去,種下不久的秧苗,青翠挺直;成群的鴨子在稻田裡自由穿梭,覓食中不忘嬉鬧。稻田規劃有致,筆直的田間小路綴飾其中,不遠處,雞舍鴨棚依次排布,盡顯浪漫的田園氣息。這還只是秋亞家庭農場一季的美景。
  • 一個家庭農場的帳本和生活方式
    家裡平時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一共九口人:父親、母親、大伯、小伯、弟弟、弟妹、侄子、侄女,再加上我,加上二叔家一個的話則是10個人,從參與農場日常工作的角度,算有六位全職人員。唐亮(左一)和他的一家人。具體到2017年,亮亮農場總收入307681元,總支出190076元,盈餘117605元。農場30萬總收入中,87.6%來自農產品銷售,12.4%來自接待農場接待、講課費等非農產品收入。農場19萬總支出中,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為67854.3元,佔35.7%,包括地租、農資、短期請工、加工材料、農機翻地收割、電費、活動材料等費用。
  • 一個家庭農場的帳本和生活方式-虎嗅網
    家裡平時在一張桌子上吃飯的一共九口人:父親、母親、大伯、小伯、弟弟、弟妹、侄子、侄女,再加上我,加上二叔家一個的話則是10個人,從參與農場日常工作的角度,算有六位全職人員。農場19萬總支出中,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為67854.3元,佔35.7%,包括地租、農資、短期請工、加工材料、農機翻地收割、電費、活動材料等費用。管理費用支出39841.2元,佔21%,包括差旅費、日常辦公費、培訓學習、人員保險、對外捐贈等。固定資產支出45712元,佔24%。快遞相關支出36668.5元,佔19.3%。
  • 官亭鎮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農場產業蓬勃發展,更帶動周邊農戶共同增收,為農村發展增色添美。
  • 阜陽市評選市級示範家庭農場
    為培育樹立典型,示範帶動全市家庭農場又好又快發展,市農委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開展2015年度市級示範家庭農場評選工作。  申報市級示範家庭農場應具備以下條件:基礎建設有規模、有標牌、有場所、有配套,生產過程中實現生產訂單化、管理科學化、營銷網絡化、技術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生產經營要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
  • 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原標題:安徽肥西官亭: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位於安徽省肥西縣官亭鎮姚崗村的瀚鵬家庭農場,通過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努力構建立體高效的現代農業新模式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說上海18家國營農場,帶你穿越時光,重溫難忘歲月(上)
    躍進農場四連2新海農場新海農場位於崇明島的西北部,東鄰紅星農場,全場面積37平方公裡,新海農場原為開沙,於1948年漲成,1951-1958年,附近民自發套圩5次,1958年崇明縣委統戰部組織工商業者在開沙圍地興辦新海畜牧場,1959年經上海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圍墾開沙,來自崇明各個公社共1萬餘人參加圍墾
  • 老舊的英倫風代表——《至暗時刻》
    最近迷上了英國議會,進而反反覆覆的看《至暗時刻》。就觀影而言,覺得《至暗時刻》是近期用以敘事的英倫片一部不錯的代表。切入的點比較新穎,混亂而老舊的英國議會,黯淡的光,議會兩黨分坐兩邊,要求首相張伯倫下臺,群情激昂。
  • 老了建一個農場,只為搭伴兒養老!
    年輕時賺錢養家,老了尋一處靜謐之地,建一個農場當孩子們長大後,我們變成了閒人,聯合幾個老友、知己,找一塊環境好的地方,建一個農場,住在一起!在農場裡面建上相鄰的小院,種上喜歡的瓜果蔬菜、鮮花植被,白天相約去池塘釣魚,晚上來個小院長桌宴,喝幾杯小酒、聊一聊八卦,挺好!
  • 360譚曉生RSAC觀察:至暗時刻,Never Never Never Surrender!
    圖:360譚曉生(左三)在RSAC2018鑑於RSAC是網絡安全行業參會人數最多、參展廠商最多、影響力最大的會議,只參加了五年其實沒什麼可以炫耀的。去年看到IBM把Watson與QRadar聯合起來使用,今年Innovation Sandbox上也有BlueVector這樣的廠商進入Innovation Sandbox Top 10。人工智慧在網絡安全應用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誤報率高,Blue Vector號稱可以做到1%的誤報率,和BlueVector的多個工程師聊過,想了解他們如何做到1%的誤報率,以及用什麼人工智慧算法。
  • 家庭農場種養致富成功案例分享
    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什麼是家庭農場?家庭農場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農業收入為主要收入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微博熬過「至暗時刻」了嗎?
    Q3營收4.657億美元,至暗時刻算不算過去了?第一季度社交媒體平臺呈現著一種較為「矛盾」的現象,一面是流量在「瘋狂」增長,一面是營收並未出現與之相應的增幅。以Twitter來說,該季度平臺上可變現日活躍用戶總量增長了23%,可其全球營收只同比增長了3%。微博月活同比增加了8500萬,營收卻同比下降19%。原因是什麼呢?
  • 142家農場被評定為2019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
    今日,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聯合公布2019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名單。經各地組織推薦申報、專家評審、公示,我省共認定福清市阿奇家庭農場等142家家庭農場為2019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有效期三年。
  • 福州首家個人獨資企業家庭農場在永泰縣掛牌(圖)
    地裡種著成片的莊稼,山上栽著茂密的林木果蔬,上萬隻雞、鴨穿梭其中,牛羊不時向你「打招呼」…… 這是記者在永泰縣輔弼家庭農場看到的景象。據「農場主」、蘭口村村民張宗木、張春娟夫婦介紹,上世紀90年代初,他們在村裡率先發展九黑毛腳脆皮土雞養殖,經過多年摸索,掌握了養殖技術,養雞規模越來越大,並帶動村裡及周邊村民的養雞積極性。
  • 142家農場被評定為2019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
    經各地組織推薦申報、專家評審、公示,我省共認定福清市阿奇家庭農場等142家家庭農場為2019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有效期三年。  2019年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名單  1.福清市阿奇家庭農場  2.福清市楓橋家庭農場  3.福清市楊玲輝家庭農場  4.福清市一都水上農家家庭農場  5.福清市悠然家庭農場  6.連江縣東湖鎮廖以法家庭農場  7.連江縣東岱鎮龍山德新家庭農場  8.連江縣深耕家庭農場
  • 促進鄉村振興 南京市家庭農場數量已過萬
    2020-10-31 10:09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10月30日下午,由南京市農業農村局主辦的「南京市最美家庭農場示範家庭農場發布暨高質量發展家庭農場培訓活動」在溧水區舉辦,12個家庭農場脫穎而出,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 湖北一個家庭農場的春日戰「疫」
    新華社發 曾垂倫 攝 新華社武漢3月19日電(記者向定傑)71歲的譚文春經營著一個名叫「迎春」的家庭農場。談起新冠肺炎疫情,老人一臉淡定從容。 他的家鄉在巴東縣清太坪鎮六郎村十組,地處湖北省西部的武陵山區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