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英國議會,進而反反覆覆的看《至暗時刻》。就觀影而言,覺得《至暗時刻》是近期用以敘事的英倫片一部不錯的代表。切入的點比較新穎,混亂而老舊的英國議會,黯淡的光,議會兩黨分坐兩邊,要求首相張伯倫下臺,群情激昂。中途邱吉爾繼任,發表繼任和參戰演講,也是以議會演講作為一個影片敘事的時間節點,開篇時候混亂的揮舞手帕的場面亦是為中間一個小片段,「如果張伯倫揮舞手帕,我們就贊成他」埋下了一個很好的電影找梗的伏筆。電影結尾也是邱吉爾發表參照演說,電影中兩黨揮舞手帕表示支持,情緒激昂,邱吉爾一人走出議會大廳。所有議會敘事切割出英國二戰時期的關鍵三個時間節點,讓人覺得英國議會百看不厭。
飾演邱吉爾秘書的女孩子算是邱吉爾性格表現的一個人物。也是通過一個歷史上比較小的角色介紹二戰時期英國政府工作的細節與邱吉爾的性格特點,繼任首相的信由白金漢宮發出,英國二戰時期為了避免空襲而將議會搬到了地下以及相應的部門構成,都是通過這個女孩子的工作間接補充的背景。此外,因為這個女孩子打字聲音過大,不符合邱吉爾的要求而招來邱吉爾的怒罵,為邱吉爾打演講稿的時候坐在樓梯裡,穿著粉紅睡衣的胖老頭光腳跑出或者是洗澡水漫一地,都間接的表現出邱吉爾脾氣不好與不羈小節。
2019.07.19
至暗時刻電影截屏,邱吉爾繼任演講
此外,就演員的表演來看,飾演邱吉爾的演員將形象還原的很棒,幾乎可以說得上是神還原。從邱吉爾習慣性的小動作(比如說完話之後下嘴唇突出超過上嘴唇,瞪著對方看氣勢略強,顯得脾氣不好,底氣略微不足又怒氣衝衝),說話的口音略帶含糊但是有力,很像歷史上邱吉爾關於二戰的演說。
到在表演場景方面和年輕女孩子聊自己代表性手勢」V」比錯時候一個瞪著眼睛的沒有頭髮的很胖的英國老爺爺,角色略萌,其中的氣勢又能體現出邱吉爾一國首相的身份。最後敦刻爾克撤退千鈞一髮之際,英國沒有盟友幫助,一直主戰的邱吉爾敦刻爾克撤退到了千鈞一髮時候和政敵強撐著爭執的心酸無奈,演員的表演將當時邱吉爾的強撐,一國首相的驕傲和基於國家立場來看不想妥協,遇到沒有盟國幫助卻不得不妥協的複雜內心表演得淋漓盡致。將英國歷史上鐵血首相,脾氣不好卻帶著首相的萌感,內心的複雜和生活的細節扣到幾乎完美。
2019.07.19
至暗時刻截屏,夫人的祝酒詞裡面印象最深的女人是邱吉爾的夫人,優雅而有趣,完全是一個智商情商雙高的首相夫人形象,連勸慰丈夫不要對下屬發火時候的脾氣都幾乎是恰到好處,語言和方式迷人到讓人不會生氣,喝咖啡的時候的優雅可以讓人忽略她的年齡。片中一小時左右,夫人說我拒絕開支票了,we are broke以及那句you are insufferable吼出來,邱吉爾跑過去賣乖討巧說但是我依然愛你,穿著睡袍賣萌,讓人看起來就是被夫人吃得死死的一個討威士忌或者香檳喝的英國老爺爺,威嚴卻不油膩,冷厲嚴峻的形象直接一下子被軟化,卻又有邱吉爾本身的人設墊著而和其他人不同。夫人出場寥寥數次,整體的人物卻完全吸睛。影片中邱吉爾任首相時候夫人的祝酒,優雅而貴氣,讓人可以忘記年齡和她身邊的那個胖老頭。
至暗時刻電影截屏,喬治六世 此外,這部片子的角色配角塑造的精細,一出來就感覺是歷史課本中的那個人。邱吉爾去法國談判時候的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英國二戰時候被迫下臺的首相張伯倫,讓人覺得是剪下了歷史書的照片。片中伊莉莎白女王的父親喬治六世,如果不了解歷史,會以為他在邱吉爾就任那段行過吻手禮之後,提問我們是否需要一周見一次時候嘴唇抖動不及時答話是在表達對邱吉爾的不滿,然實則是還原歷史上喬治六世有嚴重的口吃,對於邱吉爾就任的不滿只表現在開始吻手禮行過之後的背後擦手那段。
看完全片,覺得果然是得了奧斯卡獎的影片。不僅是從歷史人物的習慣細節,亦是世間串聯之處,都可以看出整部影片是導演動了心思的。如果實在時間跨度太大或者兩個場景之間邏輯連接不起來的話,片子會很聰明的用了日曆翻篇的形式敘述歷史事件,比如邱吉爾去法國和戴高樂會晤,回來時候英國議員對於參戰的態度。當時的時局正面側面講述相互搭配,從作為配角的各個政客和小人物,比如當時的一堆女孩子打字員和地鐵上的乘客都反應出二戰時期的英國戰爭狀況和英國國情。
至暗時刻,片尾截屏
此外,最吸引人的,是作為已經知道二戰結果的吃瓜群眾,在觀影途中,會更加側重的看各個政客的表現。不管是主張議和對於首相之位虎視眈眈的,以及主戰的邱吉爾,如果把自己放在一個不知道二戰結果單純的跟著影片中節奏走的角度,會發現影片的明線是二戰的時間的各大政治時間的單純串聯,暗線是英國二戰時期的政客之間的眾橫捭闔。作為一個迷妹,我是會站隊站邱吉爾的政治立場因為已經知道二戰的結局
英國參戰並且勝利了,但是觀影的途中,作為一個看官,影片精妙之處就在可以將你的情緒起伏帶到一種當時的環境中,發現不同政客的政治主張,站在一種不知道歷史的角度上去思考,比如當全片演到敦刻爾克撤退英國孤立無援,國際局勢面臨比利時淪陷,法國即將投降,邱吉爾幾乎是無助的爭執又執拗的表明英國不能和德國進行和談的時候,觀眾會一定程度上理解當時以張伯倫為首的英國政客主張的綏靖政策,而不再覺得這項政策比較窩囊或者是當時的英國政客因為個人利益被德國收買之後的委曲求全。
故而縱觀全片,政治,人物塑造,敘事方式,乃至讓人看著就會想起至暗時刻題目的場景的布景,議會昏暗的燈光,黑壓壓的政客,英國各級民眾,新穎的敘事方式來講一段英國二戰時期的老故事,也是很有意思的。
原來陳年舊景,被新的翻拍,也是很好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