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政治家都是偉大的演說家,在英國主旋律電影《至暗時刻》中,讓我們再次領略了首相邱吉爾的演說藝術。
電影劇情很簡單,二戰初期,納粹德國瘋狂侵略歐洲各國,英國隨時都有淪陷的危險。英國首相張伯倫被迫辭職,邱吉爾受工黨擁戴,成為繼任首相。嚴峻的形勢,使求和成為主流聲音,王室態度曖昧,國內求和派千方百計者阻撓抵抗。面臨嚴峻的戰場,法國抵抗不力,英軍被困敦刻爾克,美國婉拒救援,邱吉爾面臨上臺以來最大困境。最後,在國王的支持下,邱吉爾爭取議會的支持和民眾的信心,力挽狂瀾,放棄求和,堅持抗戰到底。
影片中的幾場重頭戲幾乎都在議院,都與邱吉爾演說有關。新當選首相的邱吉爾第一次出席議院會議,就發表了一場精彩演說:「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無論多麼恐怖也要爭取勝利,無論道路多麼遙遠艱難,也要爭取勝利,因為沒有勝利就無法生存。」邱吉爾極具煽動性的演說,為他贏得了議員們的支持,開啟了他的戰時執政。
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成功,邱吉爾告訴主和派一個道理「戰爭不是靠撤退打贏的。」之後,邱吉爾又發表了二戰時期最鼓舞人心的一段演說:「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洋中作戰,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作戰,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作戰,我們將在敵人的登陸點作戰,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頭作戰,我們將在山區作戰。我們絕不投降,即使我們這個島嶼或這個島嶼的大部分被徵服並陷於飢餓之中——我從來不相信會發生這種情況——我們在海外的帝國臣民,在英國艦隊的武裝和保護下也會繼續戰鬥,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認為適當的時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來拯救和解放這個舊世界。」
整部影片圍繞邱吉爾與求和派的較量展開。邱吉爾以強硬的手腕,犀利的言辭,語言的藝術,一次次將求和派拉到抗戰的立場上來。
影片還安排了一次邱吉爾坐地鐵,聽取民眾的心聲,與民眾交談。他通過試探性的詢問英國民眾是求和還是堅持抗戰,他聽到了車廂中代表各個階層的民眾的呼聲「不妥協」、「堅持到底」,這給了他在接下來說服議會的勇氣和信心。
縱觀整部影片,電影對邱吉爾的演說進行了片段式的表達,甚至對他說話的方式做了生動細緻的刻畫。比如,他與打字員之間的對話,他與妻子之間的對話,他與國王的對話,他與求和派的對話,他與羅斯福的通話,無不顯現出他的語言的藝術和魅力。
總之,《至暗時刻》全片的氣氛渲染和主題思想,是靠對話和演講來完成的。影片為了突出邱吉爾,其他人物的處理基本都是扁平化、符號性,但這並不影響觀眾對影片的喜愛。因為畢竟熟悉歷史的人都是衝著邱吉爾去的,而他的對話和演說成就了這部電影。
【本文作者韓勝軍授權百家號刊發,嚴禁抄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