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丨熱血與汗水:危機時刻邱吉爾的議會演講

2020-12-25 網易新聞

安東尼·麥卡滕著,陳恆仕譯《至暗時刻——力挽狂瀾的邱吉爾》,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7月。


第六章

熱血、辛勞、眼淚與汗水

溫斯頓·邱吉爾「行吻國王手禮」、拜受首相之職後僅過兩天,戰事、內閣人事已須應對,然又有一事至關緊要,擺在他面前,即新首相在下院的第一次演說。

雖說贏得了相位,不過,溫斯頓發現自己根基不穩。因此,他的第一次演說一是要平息來自白廳的批評聲,二是要獲得亟需的哪怕有限的支持。一句話,第一次演說只能成功。

溫斯頓對此心如明鏡。

下院於五月九日、十日分別開會激烈辯論過挪威事件與德國對低地國家的入侵,之後再未有過會議。如今,眾多保守黨議員深深自責於過去的言行。其中許多人當時投票反對政府,乃出自沮喪,發洩怒氣,而未真正意識到內維爾·張伯倫會因此倒臺。還是這批人,愧疚於過往,存疑於現在,此刻正「悔恨惕厲」,態度冷淡,俯視抑或蔑視著新首相步入辯論庭;只有工黨、自由黨議員席位有稀稀拉拉鼓勁聲;保守黨方則幾無掌聲,靜到近於冷漠地步。

此前幾天來,下院漫無頭緒。齊普斯·錢農在日記裡記錄了當時的氣氛:

戲劇化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且很有溫斯頓式做派:我們先是收到由議長籤署的會議召集電文,電文要求我們對即將召開的會議緘口不提。不過談何容易,下院與上院均被召集,因此,電文數總計應過一千三百份,見過電文的人實際應達數千。

我於兩點十五分到達下院,氣氛讓我感覺,個個茫然無措。沒有一個人知道誰留任、誰被踢出局,或誰的職位變動。過去一周「令人躁狂」。我加入幾位大臣的談話……他們也是漫無頭緒,只是閒聊,但流露出揣度與憂慮之情。

內維爾走了進來,一如平常,矜持、低調。議員們狂熱起來,起勁叫喊,揚著手裡的下院會議程序單。他受到領袖受到的歡迎。

國內波詭雲譎,動蕩不寧,無獨有偶,過去周末兩天,前線報告表明,在荷蘭、比利時及法國三地,形勢持續惡化。下院氣氛顯著緊張。時至此刻,得由溫斯頓設法減輕眾人「茫然無措」的心態,消除他們的憂慮惶恐;手段無他,唯有話語。

這真是難得的時機,邱吉爾本人恐怕策劃不出如此時機。不過,在一定程度上,這樣的時機肯定與他不無干係。


下午兩點五十四分,他起身站到辯論桌案前,開始演說:

請允我動議:

本下院歡迎組建體現英國一致誓與德國交戰直至最終贏得勝利之決絕意志的新一屆政府。

開場白沒引發不利反響,雖稍佶屈聱牙,但無疑甚是莊嚴。此開場白仿若網球首發,接下來便是連續出擊般話語……

上周五晚,我受陛下委託,組建新政府。無論兩院還是全體國民的願望與意志均昭示,應在儘可能做最廣泛考慮的基礎上謀求組建新政府;新政府應由各黨派代表組成,他們包括支持前屆政府的各黨派,也包括各反對黨派。我已完成該使命的最關鍵部分。新戰時內閣業已組成,成員五位。他們與反對黨自由黨人一道,體現了英國的團結。三黨領袖已同意或奉職於戰時內閣或效力於其他政府高層。三軍最高指揮機構帥位業已充實。鑑於時勢極其緊迫與嚴酷,該決定已在一日內定奪,實屬必要。諸多他職,同等重要,昨日也得以充實。今晚,我將上呈陛下另一份名單,希望在明日便完成各主要大臣的任命。其他大臣任命,依照慣例,稍需時日,但我相信,在議會再聚之時,這部分任務也將完成,政府將萬事俱備。

今日召集下院開會,是我的建議,我以為,這於公有益。議長表示贊同,隨即依照《下院決議》賦予他的職權,履行了必要程序。今日會議結束後,我提議下院休會至周二,亦即五月二十一日,當然,附加一條,如有必要,下次會議可提前舉行。後續一周須斟酌之事將在第一時間告知各位。現在,我敦請下院接受我的動議,據此表決批准我已實施的各項舉措,並宣示對新一屆政府的信任。

組建如此龐大複雜的新政府,本就任務維艱,但更為艱巨的任務尚在後面。我們不可忘記,這場戰爭是史上一場大戰,我們尚在其初始階段;我們要在挪威、荷蘭許多重要戰場投入戰鬥;我們須為地中海戰場秣馬厲兵;空戰將持續不斷;正如本庭後座、我尊敬的朋友業已指出,還有大量備戰須在我們本土進行。值此危難之際,我誠望,我今天在此的演說若不甚周詳,或可諒宥。這次政治重構波及我的朋友,我現在或過去的同仁,且不如以往依規循例,我誠望,無論何種差池,他們每一位都將以寬洪海量之心化之。我想向諸位重複之前向本屆內閣同仁說過的話:「我所能奉獻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與汗水。」

我們面臨最嚴峻的考驗。我們面臨難以預估的漫長的奮爭與苦難。諸位要問,我們的對策是什麼?我可以告訴諸位:是宣戰,在海上,在陸地,在空中,對敵宣戰,動用我們全部能量,動用上帝所能給予我們的所有力量;對專制惡魔宣戰,這個惡魔犯下了空前黑暗、令人髮指的反人類罪行。這就是我們的對策。諸位要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可以一語答之:勝利,不惜代價贏得勝利,不懼任何可怕局面贏得勝利,無論前路何其漫長艱險也要贏得勝利;因為,不贏得勝利,則無任何存續之機。請讓此成為諸位共識,不贏得勝利,大英帝國則不能存續;大英帝國所倡導的一切則不能存續;每個時代的共同憧憬與渴望,即人類要奔向共同目標,則不能存續。雖然肩荷重任,但我鬥志昂揚,充滿希望。可以肯定,我們不會坐忍我們的事業敗於我們男子漢之手。此刻,我認為有權得到諸位相助;我要說:「時候既至,勿猶豫,讓我們團結起來,凝聚力量,踏上徵程。」

邱吉爾只演說了七分鐘,完畢,回到自己座位。

他演說最後籲求團結與凝聚力量,尚欠感召力:他的對手未積極響應,給予支持。錢農在日記裡寫道,邱吉爾的演說——如今被視為史上最偉大的政治演說之一——當時「收效不盡如人意」。下院反邱吉爾的情緒並未因其演說而得以緩釋,然勞合·喬治不從流,表達了對新首相的敬意:

這是一個尤為危急可怕的時刻,值此之際,他出任首相,是國之幸事。恕我冒昧,我以為,國王陛下選擇他,可謂英明。我們知道,眼前這位尊敬的紳士實乃合適的首相人選。他具耀世的才智與稟賦,他具一往無前的果敢,他深諳戰爭,他的經驗能讓他在指揮戰局掌控走向方面審時度勢——或許恰相反……這個時刻是英國史上任何一位首相從未面臨過的嚴峻時刻,這段時期是英國史上任何一位首相從未經歷過的危難時期,鑑於此,他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責任心。

前戰時首相的盛讚令邱吉爾感極而泣。據工黨議員哈羅德·尼克爾森言,邱吉爾「揩[著]眼睛」。但錢農注意到,邱吉爾的發言以及隨後他人的發言,「唯提及內維爾時,聽眾方才表現出興趣與

熱情」。

不過,一些有關那天情形的日記倒不吝稱道。尼克爾森稱演說「[非]常短……但切中肯綮」;喬克·科爾維爾認為「演說簡短精彩」;錢農評價「新首相的演說不止於好,甚至有出其不意之效……」。邱吉爾這篇演說如今被視為可媲美葛底斯堡演說,展示了同等高超政治演說才能,具有同等強大感染力,然而,當時,誰也沒能估測到它的真正能量。

邱吉爾當時若有所失望,也可理解。他認為他的演說將載入歷史,因此頗下功夫。他以詩人之敏字斟句酌、細究韻律,不厭其煩,反覆潤色;甚至將關鍵一句,也是這篇演說如今得以為人所知的一句話,早早精心用於與他人的談話,以試其效。邱吉爾那天早些時候任命的一位大臣馬爾科姆·麥克唐納回憶:

我進到他的會客室。這位了不起的男人一副沉思模樣,雙肩寬闊厚實,其間的腦袋往前突伸,兩手各攥著外衣兩片翻領,步子邁得很大,在屋裡來回不停地走,仿佛在下院演說。

他回頭見我,沒止步,語氣語調甚是誇張地說道:「我親愛的麥克唐納,很高興與你見面。我能給予你的唯有……」話到一半,他故意頓了頓。我想著,他的意思可能是,只能給我一個郵政大臣或其他同樣非高位要職的頭銜吧。很快,他繼續道,「……熱血與勞作,眼淚與汗水。」

這話讓我猝不及防,我琢磨,他該不會成立了一個叫熱血、辛勞、眼淚與汗水的新戰時部門,要我當這樣的部門大臣。

他瞥了一眼,想看我反應,腳步也隨之止住,接著語氣陡變,一如平常,輕鬆友善地說道:「我想任命你為政府衛生大臣。」

[利奧 · ]艾默裡在邱吉爾私人秘書的辦公室等我……於是問:「他剛才也要給予你熱血與汗水以及辛勞與眼淚?」

我答「是」。艾默裡告訴我,邱吉爾對他也說了同樣的話,並猜測,「他準在練習今天下午下院的演講哩。」

麥克唐納的描述讓你我得以粗識邱吉爾如何準備演說:攥著外衣翻領,在屋裡來回踱步,一遍遍練習。喬克·科爾維爾回憶,「邱吉爾視任何演說準備為要事,捨得投入時力,絕不匆忙草率而就」。事實確實如此。據稱,邱吉爾在演說方面,可謂臺上一分鐘,臺後一小時,概莫能外。在他演說前的四天裡,紛紛擾擾,備練受到影響,但影響有限,畢竟,他在過去漫長歲月裡的準備,何嘗不就是為了這次的演說?

一八九六年,他在印度發奮自修,研讀了眾多偉大思想家、史學家著作。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對他影響頗大。在他們的著作中,他發現了尤為誘人的一塊福地:修辭術。一年後,二十三歲的邱吉爾在未發表的題為《修辭的支柱》的撰文裡議道:「修辭這門功夫,既全非天賦,也全非逐日自然獲得,須經培育方成。演說家骨子裡須具備獨特氣質與才華,它們經過練習得以開發提升而至臻。」實際上,邱吉爾在這方面練習長達四十餘年。

邱吉爾的「熱血、辛勞、眼淚與汗水」可溯至西塞羅的《論佔卜Ⅱ》(公元前四十四年)與(提圖斯·)李維的《羅馬自建城以來的歷史》(約公元前二十九年),其中最早出現且常並用汗水與熱血。數百年後,約翰·多恩在其一六一一年詩作《世界的剖析》中吟道,「用君之眼淚、汗水抑或熱血將之浸潤或安撫,不過是一場徒勞」。拜倫勳爵在一八二三年的詩作《青銅時代》裡寫道,「年復一年,他們表決同意動用公銀,累計數百萬浸透熱血、汗水與眼淚的民脂民膏啊——為了什麼?為了日後的收租!」羅伯特·白朗寧一八八三年詩作《伊克西翁》也寫道,「眼淚,汗水,熱血——每一樣是肉體的痙攣,曾痛苦不堪,而今皆化作榮光」。

政、軍界領導人的演說對邱吉爾也不無影響。義大利革命者、愛國者朱塞佩·加裡波第一八四九年在羅馬聖彼得廣場向其被圍困的士兵發表了鼓舞士氣的演說,其中有一句話:「我提供不了金錢,提供不了住所,也提供不了食品;我提供的只有飢餓、乾渴、被逼無奈的急行軍、大大小小的戰鬥乃至死亡。」約半個世紀後,西奧多·羅斯福一八九七年在海軍軍事學院的演說中如此道:「我們先輩在過往歲月裡灑下了熱血、汗水與眼淚,付出了辛勞,經歷了苦難,因此方能一往無前,到達勝利彼岸。」

畢卡索、託·斯·艾略特均說過「外行借用,內行盜用」的名言,關鍵是誰盜用誰的話語。


一九〇〇年,邱吉爾開始醞釀親筆描述其在第二次英布戰爭中被俘後在戰俘營裡熬過的時光。在《從倫敦出發經普利托利亞前往萊迪史密斯》中,他自信地預言,英國贏得南非戰爭(第二次英布戰爭,一八九九年十月至一九〇二年五月)「只是時間與金錢的問題,換而言之,是灑下多少熱血與眼淚的問題」。他顯然鍾意「熱血與眼淚」,在同年為《星期六晚郵報》的撰文中再次用了這樣的語詞:「在和平時期,如此說法聽似完全是非常悲哀殘酷的語調,但下次戰爭爆發時,便會少灑熱血與眼淚。」

「下次戰爭」一語成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來果真爆發。關於這場戰爭,他著有五卷本《世界危機》。第五卷於一九三一年出版。在該卷中,他描述了東線戰場承受的巨大苦痛,「[記]錄了數百萬將士的辛勞、血戰、艱辛與激情。他們的汗水、眼淚及熱血浸潤了漫無際涯的平野」。兩年後,他的傳記作品《馬爾伯勒公爵傳記》中出現了「浸透了熱血、付出了辛勞的愚行妄為」字眼。一九三九年,在關於佛朗哥將軍發動的西班牙內戰的文章裡,他寫道,「國家生活結構有了全新變化,它們均構築於熱血、汗水與眼淚之上,實為同質,因而得以統一」。

在過去四十年中,這四個詞彙毫無疑問已入邱吉爾的骨血。一八九七年,血氣方剛的邱吉爾寫了一篇契合其未來的隨筆;該文寫道:「演說家是大眾激情的具化。要能以情感染大眾,他自己先須情不可遏;要能激起大眾的怒火,他自己先須怒火填膺;若能讓大眾感動流淚,他自己先須涕泗橫流;要說服大眾,他自己先須堅信不疑。」如此看來,邱吉爾似乎早就準備好了接受諸如五月十三日下院給予他的那種冷遇——他或許甚至希望看到那種冷遇哩,因為他的演說聽眾可不只是政治同僚。英國大眾,整個世界,不誇張地說,綿亙萬古的歷史,才是他的聽眾。

邱吉爾的亟需之一是讓人們了解英國當下處境的危急,二是望民眾相信他能帶領他們歷盡艱辛,安然抵達彼岸。他的演說以官話開場,隨即進入正題,張收緊馳,高潮不斷;他先清晰描繪了面臨的險惡境地,接著讓人們視他為救星,且為了他們,他這位救星將不知疲倦,勇往直前;他三次向人們展示境地之險厄,然末了慷慨激昂,充滿大無畏與樂觀的精神。多麼經典的演說技巧。溫斯頓要讓聽眾對變化的處境有切膚之感,但又無需惶恐。他讓人們看到了,他藐視艱難困苦,人民至上,堪為領袖。

邱吉爾巧妙運用了兩種古已有之的演說技巧。一為「交流法」,籲求聽眾或對手,徵詢他們對正在討論的話題的觀點或結論。該技巧在他的演說裡表現為「諸位要問,我們的對策是什麼?」與「諸位要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這樣的語句促使聽眾與他一道進到他渲染的世界。二為「首語重複法」,先前出現的某個字或幾個字在後續內容的前面部分不斷重複。他如此運用該技巧:「宣戰,在海上,在陸地,在空中,對敵宣戰;對專制惡魔宣戰」,以及「勝利,不惜代價贏得勝利,不懼任何可怕局面贏得勝利,無論前路何其漫長艱險也要贏得勝利;因為,不贏得勝利,就無任何存續之機」。

歷史學家理察·託伊在其《獅子的吶喊》一書中評論道:「『勝利』兩字在一句完整的話中重複了五次,這讓聽眾印象深刻,強烈感受到邱吉爾的破釜沉舟和決絕意志;他沒承諾勝利,但明明白白承諾,為了勝利,戰鬥不止,其蘊意便是,他告誡眾人須灑熱血、經煉獄,但同時,他對前途很是樂觀。」他藉此激發英國人祖輩相傳的堅忍精神。他運用了《修辭的支柱》的觀點:爐火純青的演說是一門聰明人的技藝,它玩聽眾於股掌之間,「用一個接著一個的生動意象,這些意象不斷被替換,聽眾根本來不及對哪個意象進行深究,每個意象,不等聽眾評頭論足,便已消逝」。

如此一來,聽眾所得便只有情感共鳴,可他們或許說不清如何會有這樣的共鳴,或許不明白為何會有這樣的共鳴。從古到今,公民們就這麼被演說家們輕而易舉地左右。


在結構處理方面,邱吉爾也借鑑了下院過往的演說。在其《英語民族史》一書中,邱吉爾提及小威廉·皮特一八〇〇年在下院發表的演說,當時他就法國大革命時期英國與拿破崙的衝突進行辯論:

[福克斯先生]給了我一個難題,要我用一句話概括本次戰爭的目標。能否如其所命,我無把握,但我可以四字作答,即「化險為夷」,我們面臨這個世界從未有過的危險,但我們將化險為夷;我們面臨史上從未有過的危險,但我們將化險為夷;我們面臨的危險,無論深度或廣度,無出其右,但我們將化險為夷;我們面臨的危險威脅到世界各國,但我們將化險為夷;我們面臨的也是歐洲各國均在抵禦的危險,抵禦當今危險的英國有過無與倫比的戰績,因為英國每逢危險,均同仇敵愾、全力以赴抵禦之,所以,我們將化險為夷。

希特勒極端自我,「我」字貫穿其演說始終,邱吉爾則與之不同。經年研究讓邱吉爾更加敏銳,對他如今領導的英國洞若觀火。他深知,「我們」兩字在號召英國民眾投身於如此一場殊死戰鬥時所具有的威力。若要英國民眾通過其演說明了,他們將經受的考驗就是兩個帝國——一個是民主的為民的帝國,另一個是極權且極其邪惡的帝國——之間勢不兩立的決戰,邱吉爾清楚,「我們將要」遠比「我將要」有效。這就是他為何在簡短的盎格魯—撒克遜句式裡用了一連串的複數人稱代詞:「我們面臨」「動用我們全部能量」「時候既至,勿猶豫,讓我們團結起來,凝聚我們的力量,踏上徵程」,等等。

邱吉爾在《修辭的支柱》中評論道,「不深究其理者常以為,運用長詞可讓演說取得效果。此乃謬誤,該謬誤在已有的演說文本中比比皆是。一般說來,在一門語言中,詞越短越古遠,其意越深植於該語言民族的骨髓,更加有力地直達普通民眾的心靈……」他用詞不折不扣地遵循了這樣的原則,比如,「戰鬥」「熱血、勞作、眼淚與汗水」「戰爭」「勝利」「可怕」「存續」「憧憬」「希望」「凝聚力量」。

普魯塔克,這位柏拉圖衣缽的繼承者,關於修辭學有過這樣的論斷:它「是一門藝術,旨在藉助字詞作用於人的心靈。要掌握這門藝術,首業便是掌握人的性靈與情懷,它們好比是心靈這部樂器的絲弦琴管,撫弄時務必竭力精到細膩」。邱吉爾憑藉這次演說達到了目的:他贏得了最重要的聽眾,即英國民眾。翌日便見回饋:民眾為之亢奮不已。與演說現場人士的第一手描述相比,《每日電訊》與《旗幟晚報》對演說的報導可迥然不同:邱吉爾的慷慨陳詞讓英國民眾「歡呼雀躍」。《旗幟晚報》還刊登了大衛·羅的一幅頗具代表意義的漫畫,定下了英國民眾信任新首相的基調。這點往後確實得以驗證。

報紙這方著力宣傳,戰時內閣這方在唐寧街十號開會討論歐洲大陸的最新戰況。邱吉爾告知內閣大員們,「他感覺英國必遭空襲。無論法國戰場戰局如何發展」,眼下他該親自出馬,詳告某人「嚴峻形勢」,此人,邱吉爾以為,也該聽到了其睥睨強敵的演說。他便是時任美國總統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本文來源:網易歷史 責任編輯:王霜_BNJ10766

相關焦點

  • 英國首相演講術:邱吉爾的「熱血、眼淚與汗水」
    鮑裡斯是93歲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第14位首相,她的第一任首相是邱吉爾。相較之下,邱吉爾的第一次演講也發生在內憂外患、危機重重的社會背景之下,他的演講持續了7分鐘,雖然現場反響不盡如人意,但這一演說如今已被視為史上最偉大的政治演說之一。電影《至暗時刻》編劇、作家安東尼·麥卡滕研究發現,邱吉爾在演講前就認為他的演說將載入歷史,因此頗下功夫。
  • 英語演講:熱血,汗水和眼淚---邱吉爾
    英語演講:熱血,汗水和眼淚---邱吉爾     "BLOOD, SWEAT AND TEARS"  Winston Churchill (May 13, 1940 ) On Friday evening last I received from His Majesty the mission to
  • 演講視頻 | 讀懂邱吉爾的演講,就領悟了他的偉大智慧
    偉大的領袖個個都是演講大師,邱吉爾也不例外,了解邱吉爾最好的方式是學習其演講。邱吉爾在戰時發表了多篇演講(並且每一篇都是他親筆所寫),其中最著名的有三篇: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本篇選自他在1940年被任命為首相後在國會上的演說辭:向議會報告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奇蹟。這次演講也產生了一個著名的金句: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Their Finest Hour(榮光時刻)。這篇演講充分展示了邱吉爾爐火純青的演講才能和高超的寫作技巧,在用詞、修辭和情感表達上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都非常多。
  • 200篇寫作與演講文稿,彪炳領袖邱吉爾的卓越人生
    在他60年萬眾矚目的公共生涯中,邱吉爾風格強烈、極具感染力的演講是他最有力的武器:1939年其首次以首相身份出席下議院會議,發表了著名的演說,最終以381對0票的絕對優勢獲得支持:「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 薦書丨如何像邱吉爾一樣演講?
    對於現代職場人,無論是員工,還是團隊領導,掌握良好的演講能力都很有必要。電梯溝通、求職面試、會議發言、商務談判等場景下,好的演講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認可,產生巨大的能量和效果。如何一開口就打動他人?《像邱吉爾一樣演講 像林肯一樣站立》作者詹姆斯·C.
  • 從邱吉爾臨危受命,看領導晉升三要素
    他說:「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 每次危機發生,總有人會挺身而出 前提是你是否做好了準備?是否讓別人相信:你可以承擔這樣的使命?
  • 《至暗時刻》 邱吉爾演講片段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第三節分享的是「如何讓你的口語表達更吸引人」,作業就是聽邱吉爾的這個《熱血、辛勞、淚水和汗水》。然後分析它~小懶總結一下口頭表達的重點:1 表達要有側重點。講那些能說清楚的,講不清楚的或者太費時間的不講。2 表達要有對象感,對方能聽懂的才講。3 利用修飾和對比,引導聽眾的提問和好奇。
  • 《至暗時刻》看邱吉爾用超燃演講打敗希特勒拯救英國
    ,波蘭,丹麥和挪威,英國時任首相內維爾·張伯倫多年來庸碌無為,已經失去了議會的信任,議會開始尋找替代的人選,因為考慮到國家利益,反對黨派願意與當前執政的保守黨結成聯盟。一定是做了萬全的準備,而殘忍的納粹在兇猛的進攻下,英國僅有的兵力也失手了,敦刻爾克危在旦夕,邱吉爾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英國淪陷,於是就打電話給羅斯福,向美國求救,而戰場上面無兄弟,羅斯福根本不願意幫忙,此時的邱吉爾和最初那個愛喝酒愛抽菸愛說情話的邱吉爾相比多了幾分落寞和絕望,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慢慢的頹廢,議會的其它議員都是達官貴族,肯定是要以自身安全來評判邱吉爾的做法
  • 胡莉評《至暗時刻》︱ 演講中的政治家邱吉爾
    《至暗時刻:力挽狂瀾的邱吉爾》, [紐西蘭] 安東尼·麥卡滕著,陳恆仕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272頁,58.00元我們將戰鬥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鬥;我們將在任何海域戰鬥;我們將在空中戰鬥,愈戰愈勇、愈戰愈強;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守衛我們的島國。
  • 《至暗時刻》最大亮點:邱吉爾的對話和演說
    面臨嚴峻的戰場,法國抵抗不力,英軍被困敦刻爾克,美國婉拒救援,邱吉爾面臨上臺以來最大困境。最後,在國王的支持下,邱吉爾爭取議會的支持和民眾的信心,力挽狂瀾,放棄求和,堅持抗戰到底。影片中的幾場重頭戲幾乎都在議院,都與邱吉爾演說有關。新當選首相的邱吉爾第一次出席議院會議,就發表了一場精彩演說:「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
  • 邱吉爾二戰演講:德國趕走猶太人,必敗無疑!
    對於當時的英國來說,迎接了他們從原始社會以來的最艱難的時刻,當然沒有人認為納粹德國下一步會去進攻蘇聯,在所有人眼裡,英國將是德軍的下一個目標。在1940年6月27日的德軍對佔領區域的宣傳中,甚至提到了美國將會對德國以及佔領區實施糧食援助的內容,這個提議是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所提,其生前被公認為美國的實際掌控者,執掌聯邦調查局48年(邱吉爾《英國之戰「少數派」》)。在德國進攻蘇聯前的一年時間裡,英國看起來更像是某個孤懸海外的島,遲早被德國統一。
  • 喻恩泰配音邱吉爾,聽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再次回歸的喻恩泰配音邱吉爾,一氣呵成後直呼手麻缺氧。資料圖 新華社喻恩泰選擇的配音段落,是作為英國首相的邱吉爾,面對德國納粹勢力的入侵、一群毫無準備的人民群眾和一個懷疑自己的國王等多面夾擊時最黑暗的時刻,在英國國會下議院發表的演講。
  • 《聲臨其境》喻恩泰全英文開嗓配音邱吉爾 贏得首輪勝出的驕傲成績
    《聲臨其境》喻恩泰全英文開嗓配音邱吉爾 贏得首輪勝出的驕傲成績時間:2019-03-16 19:2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聲臨其境》喻恩泰全英文開嗓配音邱吉爾 贏得首輪勝出的驕傲成績 萬茜、袁姍姍、喻恩泰、塗松巖返場對戰,角逐本季《聲臨其境》年度聲音盛典最後一張門票
  • 這部電影將英國首相邱吉爾降為凡人,讓凡人成為英雄
    喧鬧的英國議會參考消息網12月11日報導 《至暗時刻》開篇於以爭吵不休聞名世界的英國議會。1940年,面對德國在歐陸大地上的步步進犯,英倫的紳士們一籌莫展。反對黨領袖艾德禮向恪守綏靖政策,一再退讓的首相張伯倫提出不信任動議:「請您辭職,退位讓賢。」
  • 至暗時刻,英國首相邱吉爾改變世界戰局的三次演講
    至暗時刻:力挽狂瀾的邱吉爾在此情況下,原為海軍大臣的溫斯頓·邱吉爾在嚴峻的形勢下,一步步從後臺走到觀眾的眼前,靠著出色的口才將自己推到首相之位,並激起人民抗戰的信心,在後來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大顯神威他那誠懇而又極具技巧的演講,既讓大眾看到了眼前面臨的險惡境地,對變化的處境有切膚之感,又在末了慷慨激昂,讓人們看到他大無畏和樂觀的精神,藐視艱難,人民至上,堪為人民的領袖。邱吉爾憑藉這次演說,成功贏得了英國民眾的心,不僅民眾亢奮不已,報紙也競相報導,甚至有報紙報導了一幅漫畫作品,展現的就是人民萬眾一心支持邱吉爾的內容。
  • 袁晞讀"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
    邱吉爾是「二戰」盟國「三巨頭」之一,對戰爭全過程了如指掌。史達林、羅斯福、杜魯門卻未留下這樣詳盡的文字。軸心國的罪魁禍首都死於非命,希特勒戰敗前畏罪自殺、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處以絞刑,兩人都沒有回憶,墨索裡尼寫了一些回憶,遠沒有完成就被遊擊隊暴屍街頭。雙方巨頭中只有邱吉爾寫出了完整而充分的回憶錄,他的文字被看作英語語言的範本,並且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邱吉爾演講:《永不放棄》
    作為政治家、詩人、藝術家、作家、戰地記者、丈夫、父親,邱吉爾走過了充實而豐富的人生之路,他被英國人稱為「快樂的首相」。不論在公開場合,還是與家人在一起,他的談話總是充滿幽默感。甚至在生命垂危之時,他也沒有忘記幽默。他曾說過:「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這句名言。那麼,今天邱吉爾將如何將畢生的成功經驗濃縮在這一次演講中?
  • 邱吉爾一生最精彩的演講
    邱吉爾一生最精彩的演講,也是他最後的一次演講,演講的題目是「成功的秘訣」,原本20分鐘的演講邱吉爾只用了一分鐘:在劍橋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
  • 【經典演講】邱吉爾關於成功的著名一分鐘演講
    那是在1948年,英國牛津大學舉辦的一個題為「成功秘訣」的講座,特意請來了大名鼎鼎的邱吉爾來為大學生們演講。牛津大學的大學生們聽說邱吉爾要來大學演講,就都報了名,準備到那天來聆聽這為名人的演講,發自內心地想聽聽邱吉爾這位偉人對「成功秘訣」的真知灼見。 邱吉爾演講那天,大廳裡已經是人山人海,大學生們都提前來到了會場,就連世界各大媒體的許多記者也早早趕到了會場,準備採寫一篇篇關於邱吉爾演講的報導。
  • 他立志成為「當代邱吉爾」卻被當成了「英國版川普」
    然而,古老的英國議會忽然發現,自己的最新敵人如今就在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宮大廳裡,而且就是坐在第一排中間的那位。攤牌時刻9月的第一周被美國《華盛頓郵報》稱為「英國近現代史上最群情激奮的一刻」——攤牌時刻終於來到,結果是,就任僅6周的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兩天之內遭遇三連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