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在WiFi下瀏覽
我是南嶽坤道學院的學生——袁崇凌。小道今天的講經主題是「慈物待人」,放下慣性思維與諸位,共同學習祖師留下的經典與智慧。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看廟堂上供奉的神仙,為什麼他們的塑像都是眉目低垂的呢?這是一位老道長曾經問過我的話。他說:因為神仙都是大慈大悲的,如果神仙的眼睛往上看了,那他就看不到我們凡間的芸芸眾生,更遑論去普度生靈、超凡入聖了。所以神仙的塑像,都是塑的眉目低垂的。神仙尚且如此謙卑,那我們這些向神仙學習的人,是不是更應該學習這種謙卑慈憫的品行呢?
各位師長,祖師常常教導我們,每天都要懷著慈心下氣,恭敬一切的心態來接人待物。所以我們道人與人見面,相互慈悲問好;進殿堂給祖師磕頭行禮等都是慈心下氣的表現。這就是要求我們大眾,要永葆慈悲之心。對待眾生呢,要像母親愛護自己孩子一樣去關懷他們。道生萬物,更慈育萬物。所以我們修行人在接受萬物恩澤的同時,更要懂得「反哺施恩者」。
可能有人會問,說:「道長,為什麼有些道觀供奉的神仙,非但不是慈眉善目,反而常常怒目威猛呢?那他心中是不是就沒有慈悲了呢?」不、不是的。俗話說:慈母嚴父。慈眉善目的神仙就如我們的母親,怒目威猛的神仙就如我們的父親。大家會覺得父親因為你做錯事,發怒一次打罵你,你就會覺得父親不愛你嗎?愛的表現方式可以截然不同, 但是慈悲心則是一致的。慈悲仁愛之心,近則表現在父母教育兒女上、遠則體現在鄰裡之間、乃至天下萬物芸芸眾生之間。
在我村中,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兩個鄰居大媽,因為一件小事發生了口角。聲音很響把兒子吵醒了,她兒子跑出來吼了幾句說:「你們不要再吵了!」 對面大媽一聽就更生氣了,連她兒子也一塊罵。那小青年受不了氣,就怒氣衝衝的去廚房拿了一把刀,把這個大媽一通亂砍,婦人就因為流血過多死去了。最終,兒子也因為故意殺人罪被判了死刑。這導致了什麼後果呢?這就導致了:這邊的婦人失去了兒子,那邊兒子失去了母親。就是因為沒忍住胸中的怒火,使得雙雙家破人亡啊!如果大家都做到了功課經中的慈心下氣,那麼鄰裡之間自然相互慈悲包容。非但不會發生悲劇,反而鄰裡和諧。
我前面談到了慈,除了具有通常仁慈的意思,還有另外一層深意。我們可以來看:慈這個字啊,玄玄一心,就是兩個玄一個心字構成的。在道家這個慈,就是「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意思,也就是指我們道心的所在地。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啊,有道之人他善於效法天道自然,才能進入這個包容萬物妙性的慈心大門,方可稱為一個合格的道士。那麼怎樣才能培育一顆「慈心」呢?
第一,就要做到:慈心向善。
祖師說:一切消災法、一切解厄法,莫如行善。那麼與人為善、勸人向善都是可以的。你不管道教重承負,佛教講因果。因為無論你聽誰的,行善都是能積功累德的。道生陰陽,在社會群體中,也是善者不善者同處一個道場。只有我們相互慈悲包容,才能攜手共進。在共建和諧的同時,也是幫人幫己。至少,也能為自己創造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是不是?我們在道觀呢,就要時時檢點自己。切莫讓「一把無名火,燒毀功德林。」也就是提醒我們要做到儉言養德,讀經明理。並時常反省自己,我是否做到了:
一、尊師重道、友愛眾生?
二、不驕不燥,虛懷若谷?
三、外形莊重,內心虔誠?
第二方法,就要以慈悲的心,做謙恭的事。
《道德經》中說:高以下為基;邱祖又說:願慈心下氣,恭敬一切。都是教人虛懷若谷,恭敬他人。使自己惡習遠去,才能妙道長存。比如我們去道觀燒香許願,要想與神仙溝通,祈求願望成真。就必須要有虔誠的心,恭敬的行。獲得神靈認可,方能有感皆通。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有個陌生人,一上來就讓你送他一百萬,你會同意嗎?即便是我們跟父母要錢買東西,有時候都要撒個嬌,賣個萌的嘛。
再比如我們道童去十方叢林雲遊參訪、掛單學習時,你是否是一個合格的道人,老修行往往一眼就能看清。沒有道炁道骨的人,他理都不理。為什麼?你為人高傲自大、你有一分本事就有一分傲氣。做不到慈心下氣,你卻遑論求老修行指點,憑什麼?何況修道真知,你若不是載道之器,即便慈心傳你一兩個法門,你也未必信授奉行。諸多後學,包括本人,常常對老修行言語偏頗、嬉笑無禮,因此經常錯失仙道機緣。現在想起來十分慚愧!小道今日才有幸明理,今後一定恪守己身、痛改前非!
就有歷史書記載:說軒轅黃帝久慕真人廣成子道高德重,遂帶領大臣一起訪道崆峒山。在路上呢,遇見一人號稱無涯先生,卻不知就是廣成子。與之坐論真道,只覺他說話不合常理。訓誡之聲特別刺耳,心懷不滿就憤然離去。多年後,軒轅黃帝遇見浮丘公,才知道原來無涯先生就是廣成子。就因為自己的性情,當面錯過了仙道機緣。軒轅黃帝羞愧不已,趕緊虛心請教浮丘公,怎樣才能見到廣成真人?浮丘公就教黃帝修真,十年丹成。一身虛懷若谷,再去崆峒山訪道,方才得見廣成真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呢?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哪怕你上至天子下至庶人,一切皆以修身為本的重要性。
道教每一個全真祈福朝科裡面,都有一個《酬天地》經韻。當我們高功唱誦到「求懺悔宥罪福延齡」這個「求懺悔」的時候。全體高功跪拜,都要俯身向祖師爺磕頭頂禮!我們玄門弟子對祖師,總是由衷而發謙卑恭敬之心,面對祖師無不恭恭敬敬!曾經就有居士跟我說:「道長!我不是一個出家人,我以前也常常以偏概全,還自以為自己很有正義感。一聽到有人說出家人犯戒,我就鄙視呵斥出家人。看了道教的經典我才知道,那都是因為我自己心性不足、根基不夠啊!現在我看到不好的事物,就見反省自己:我是否也有類似的惡習?如果我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我是否能夠做的比他好?「我已怒從心頭起,力免惡向膽邊生。今天我就手抄《太上感應篇》一遍,挽救我岌岌可危的善意和崩壞的素質。
聽了居士的話,我沉默了許久。想起玉鼎真人曾經說過的話。真人曰:「無所不載者,則要慈心下氣,恭敬一切。廣博胸襟、包羅萬有。則可金光護體,萬惱不侵。」可仔細想來,在我的修道生涯中,往往過多強調自己的修行。多了一分修行人的優越感,卻忽略了服務眾生的謙恭意識。沒有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出家的人不一定就比出家人差。出家人做不到慈心下氣,在廟裡也未必清靜。
據《金蓮正宗記》記載說:有一天,譚處端,潭祖雲遊到磁州,有個喝醉酒的人就問潭祖說:「你從哪裡來?」潭祖還沒來得及回答,那喝醉酒的人就一拳打過來,打斷了潭祖兩顆牙齒。各位善人,重點來了,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事情,你會怎麼做?你是過去打他一拳呢?還是叫他賠醫藥費呢?我們可以來看有道真人他是怎麼做的。書中記載說潭祖:「面容俞和, 把牙齒吐出來握在手中,歌舞而去。」這話傳到關中,馬丹陽祖就讚美潭祖說:「真是一拳消盡平生業啊!」你說說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品格?這是一種怎樣的聖人心境?
各位道友啊:祖師的慈悲,不僅僅體現在神像的慈眉善目上,更多的是祖師以身作則,來教導我們大勇大義大慈大悲。每當我看到慈悲這兩個字,我就想起丘祖。想起他老人家七十多歲了,為了我們玄門弟子,為我們千千萬萬百姓,毅然踏上西行的止殺之路。作為他們的門下弟子,我們是怎麼做的?因他人之不幸,空顯道義之姿。更有甚者,唯恐天下不亂,編排嬉樂。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改善的啊!你說你修道,你修的是什麼道?就是首先要修一顆善良的道心。將心比心:「如果我是祖師,我站在他的角度我會怎麼做?」時常換位思考,才能以我道心貼近祖師的道心,才能與祖師的慈心相融,才能達到「空心穀神,惟道來集」的虛和道境。」
各位高道大德、各位善人,今天小道的分享就到此為止,感恩各位的聆聽。祈願大家都能做到如谷慈心、都能脫胎換骨,福生無量天尊!
相關連結:
「瀟湘有道 善德天下」湖南第四屆道文化節隆重舉行
湖南省第四屆道文化節開幕節目薈萃 第一篇章:以道修身 其德乃真
湖南省第四屆道文化節開幕節目薈萃 第二篇章:以道修鄉 其德乃長
湖南省第四屆道文化節開幕節目薈萃 第三篇章:以道修國 其德乃豐
湖南省第四屆道文化節開幕節目薈萃 尾聲:主題曲《道化天下》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點擊左下方連結,查看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