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身高都很正常,唯獨孩子的身材矮小,排除一些病理性的因素,這其實是一種生長發育過程中的暫時性矮小症狀,但如果沒有及時幹預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矮小。在孩子患上這些疾病,表現出相關的跡象時,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
首先,寶寶為什麼矮小呢?
1、遺傳影響:因為遺傳基因所引起的矮小稱為「家族性矮小」。他們身體沒有病,智力正常,化驗檢查也是正常的。這些孩子青春期按時來臨,他們成年後也偏矮。
2、青春期猛長延遲:兒童期身材矮小是由於青春期猛長和性成熟出現晚,到成年時身高正常。有正常生長潛力。但在青春期前他們和同齡兒比較顯得矮小,而青春期身高猛長,最後成年身高正常。
3、出生時個子小:足月出生的小兒體重低於2.5公斤稱為足月小寶寶。還有早產小樣兒。這些小兒在母親子宮內發育遲緩。原因多種多樣:如母親營養不足,妊娠反應嘔吐嚴重,進食很少;有胎盤和臍帶因素及妊娠期母親有病等。
4、精神壓抑:情緒剝奪侏儒如兒童受到歧視、虐待造成的,一旦改變環境他們又會正常生長。
5、生長激素缺乏症:這種患兒特別矮小,開始長得非常慢。矮小是勻稱的,即四肢、頭部和軀體成比例矮小,骨齡明顯落後於實際年齡。他們的其他內臟均正常,智力也正常。
6、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先天性的絕大多數因甲狀腺先天不發育或發育不全造成。這種孩子出生時多數是正常的。新生兒期可表現為多睡、少哭、少動、黃疸時間長、四肢涼、體溫低、便秘、腹脹、餵養困難等,以後表現為生長緩慢,智力低下。
那麼,如何預防兒童矮小症呢?
一、定期帶孩子做體格檢查,觀測身高增長速度。
二、4歲是矮小的分水嶺。4歲是發現孩子矮小的分水嶺,一旦發現孩子偏矮,就得趕緊治療,及早幹預可以有效改善身材矮小狀況。
三、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蛋白質是骨骼與肌肉生長的能量來源,同時又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是兒童生長發育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運動不僅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身體充分運動後還能增進食慾,對孩子增高有幫助。
四、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心理成長環境。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其在愛與關懷的溫馨環境下成長,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康。
生活中,如果孩子長期低於同齡人半個頭,總是低於正常兒童身高第3百分位數,就需要及時帶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的身高,60%是靠先天遺傳,40%是後天營養、運動、睡眠等因素影響。醫學認為,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後天生長環境,即使父母比較矮,也能讓孩子長成大高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