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的普通人,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2020-12-23 七追風

服裝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明顯標誌,其作用不僅僅是禦寒保暖。所以,不管貧窮富有,人們都會儘量選擇合適的衣服。今天,咱們就聊聊中世紀普通人的服裝。

影視劇中公元9世紀英格蘭平民服裝

中世紀的託斯卡納人曾經流傳著一個寓言故事:有一個外地皮毛商人來到這裡,去公共澡堂洗澡。當他脫掉身上的衣服泡進浴池之後,看著周圍不認識的人都沒穿衣服,忽然覺得有點恐懼,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於是,他用旁邊的稻草做成十字形,黏在自己的肩膀上,才稍微安心一點。旁邊的人一看,覺得可以逗一逗他,於是將這根稻草搶走,大笑著說:「哈哈,現在我是你了,快離開,你已經死了!」驚恐的皮毛商人,竟然真的死了。

衣服象徵著身份,毛皮商人脫光衣服進入浴池,就忽然迷失了自我,估計受到了「靈魂三連問」:我是誰?我來幹什麼的?我和他們有什麼區別?

在歐洲中世紀,服裝代表著身份。所以我們必須把不同階級的人分開討論,才能顯得更有條理一些。當然,貴族們的服裝不僅奢華而且數量多,不能代表普通人的情況,這裡就不再單獨討論了。

為領主工作的農民

農民是中世紀歐洲的最主要的階層,他們最主要的特徵就是「窮」。因為收入的絕大部分都交給了領主和教會,農民極少有私人財產。幸運的是,服裝也是可以作為遺產留給下一代的,所以教會裡往往保留了當地農民的財務清單。

我們可以從教堂的資料的中,發現一些農民服裝的記錄。14世紀勃艮第農村留下的財務清單,就詳細地列舉了農民的服裝。男性一般是束腰外衣、襯毛外套、馬褲和一頂帽子,內衣則是粗布製成的襯衣和長內褲。女性一般是束腰外衣、連衣裙以及帽子(或頭巾),內衣和男性基本沒有區別。

窮困的農民可能僅僅有一套衣服,普通家庭每人會有兩套衣服。資料記載,託斯卡納的女性,一般有兩件束腰外衣:新的穿在裡面,舊的穿在外面——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的服裝是為了保暖,尤其是在溼冷的天氣中。稍微富裕的家庭,可能會有一些襯著動物皮毛的外套。如果手裡有閒錢的話,有些農民也會給自己的衣服和帽子配上金屬的紐扣或飾品,但並不常見。

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也許只有一套兩套衣服,其中的幾件還要賣掉抵扣喪葬費用……

和農村相比,城市的情況就略顯不同了。

貴族的服裝

教會不願意讓人們太過於奢侈,比如花費太多錢在衣服上,於是,有了一些禁止奢侈的法案。1401年義大利博洛尼亞的商人們,就被沒收了210件漂亮禮服。富人總是願意在衣服上花很多錢,這樣才能證明他們的地位。最好的例子在1447年的斯特羅齊,一位富有的人給女兒做了一套結婚禮服,其中戴在頭上的「花環」就很奢侈:200根孔雀尾部羽毛製成,中間點綴了很多金子和珍珠,還有大量的鮮花和鍍金的花瓣……

城市中的富人,往往穿著珍貴毛皮製成的衣服,裁剪樣式複雜,非常精緻。但是城市裡大部分的,並非富人。

中世紀的城市實際上是被「行會」所控制的,同一行業的人組織起來,訂立共同的規範和標準,控制商品的數量和發展,同時培養新的學徒,擴大行會的影響力。銀匠、石匠、毛皮匠、木匠、麵包師等等,都有自己的行會。

不同行業的人「抱團取暖」,組織性極強。這一點,也也體現在了服裝上。在大多數的歐洲自由城中,行會代表控制著議會,往往會頒布法令強調人們該穿什麼樣的衣服。舉個例子,威尼斯的參議員們往往穿黑色衣服,猶太人服裝上有星章,出賣肉體的女性則要穿特定的黃色衣服。

服裝不僅有顏色和款式的區別,更重要的是徽章。

農民的服裝

當時的人們並沒有太多的服裝款式能選擇,當然也不會有太多顏色變化。所以,普通的束腰外衣、馬褲和帽子,在大街上非常多。人們往往靠徽章來區別身份,不同行業會設計不同的徽章,縫製在服裝的顯眼處。

《私人生活史2》中描述,15世紀的一本書中,提到了一個13歲的男孩在貴婦人的幫助下,發明了屬於自己的盾形紋章:「一塊黑緞子上鑲飾著銀色的絲線,中間填滿了綠色的、鮮豔的和灰色的鴕鳥毛,邊沿是白色鴕鳥毛,其間點綴著黑色羽毛和白色貂皮。」

中世紀的人們,運用各種動植物、字母甚至創作出來的生物作為圖案,設計了大量的表明身份的紋章(徽章)。這些紋章在上流社會更為流行,貴族們的隨從身上,都必須有屬於他們的紋章,以顯示貴族的身份地位。

15世紀的紐倫堡金匠

就像是《哈利·波特》中每個學院有屬於自己的徽章一樣,當時的歐洲城市,每個行業也都有自己的徽章。當然,有些行業會有特定的工作服,但一般都不會太複雜。

所以,中世紀普通人的服裝,一般都是粗布束腰外衣、襯毛外套、馬褲,以及一頂帽子或者頭巾。在城市中,不同行會有不同的徽章,服裝的顏色也會有所不同。和貴族以及大商人相比,普通人的服裝顯然簡單多了。

最後再回到文章開始的時候,託斯卡納人的那個寓言故事。那位毛皮商人不會因為在公共浴池洗澡就迷失了自我,但是對於當時的大多數人來說,服裝上附加的「身份屬性」確實能讓他們感到更自然。

也許農民們不會在乎穿什麼樣的衣服,和什麼人在一起吃飯洗澡,但是對於商人和城裡的手工業者,他們服裝的布料和款式也許和農民差別不大,但代表行會的顏色、徽章,或者一點小小的裝飾物,都能帶給他們認同感和驕傲感——當然,也是安全感。

相關焦點

  • 中世紀歐洲男人的「異裝癖」:穿白色絲襪,高跟鞋,戴假髮
    許多人認為,性別符號的界限漸趨模糊是由於時代的進步和人們觀念的改變,事實的確是這樣不假,但早在中世紀,我們能在歐洲的歷史中發現這樣有趣的情況:中世紀的歐洲男人,喜歡穿白色「絲襪」、腳踩高跟鞋、頭戴假髮。放到現在看來,中世紀男人們的這種穿著,難道不是「異裝癖」嗎?
  • 男孩著裝女性化:中世紀歐洲兒童的著裝為何大有特點?
    在中世紀的歐洲,「兒童」只是一個向成人過渡的一個階段,他與成人有所區別,但又沒有必要以一個獨立特殊的個體來對待,因此兒童的服裝與成人應有一定的區別,但又無需專門設計和製作。那麼,要用什麼樣的服裝來區別兒童?中世紀的歐洲人很簡單粗暴,拿過時樣式的服裝給兒童穿就可以了。
  • 歐洲中世紀男人喜歡秀大腿?還穿超短裙?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
    今天的文章是《歐洲中世紀男人喜歡秀大腿?還穿超短裙?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一說到男人穿短裙,放到現代,估計會被罵成異裝癖吧,但男人穿裙子這件事放在歐洲的中世紀,可以說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在裙子上不斷做各種裝飾更是一件非常時髦的事,其實超短裙的前身就是來自於歐洲中世紀男人的短裙哦,甚至到現在,蘇格蘭裙也還是英國的「物質文化遺產」,有很重要的節日的時候,仍有國家領導人穿蘇格蘭裙表示慶祝。
  • 中世紀的服裝和面料,中世紀人們穿什麼
    在中世紀時代,就像今天一樣,時尚和必要性都決定著人們的穿著。除了文化傳統和現有的材料之外,時尚和必需品在中世紀以及歐洲各個角落都是各不相同的。畢竟,沒有人會期望8世紀海盜的衣服與15世紀威尼斯人的衣服有任何相似之處。所以當你問「中世紀男人(或女人)穿的是什麼?」 準備自己回答一些問題。他住在哪裡?
  • 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稱為黑暗時代,除了傳教士整個歐洲基本都是文盲
    在中世紀的歐洲,名義上是王權和教權分治,實際上教會幾乎掌控歐洲的一切。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為什麼這麼講,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一、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用聖經教義禁錮人民的思想。
  • 中世紀的歐洲:大學的起源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能夠進入高等學府學習都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情。大學是現代的高等學府,教書育人,也是莘莘學子汲取智慧,改變命運的地方。有人認為大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羅馬以及中國的先秦時期,但是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基本上都起源於歐洲中世紀的大學。
  • 歐洲中世紀《女子穿衣指南》
    一般來講,丘尼卡都是用白色毛織物做成的,結構十分簡單——包括衣服主體,和兩個個圓筒形的袖子。人們只需要將它們在肩部和腋下縫合,總體呈T字形就可以了。丘尼卡一般會袖長及肘,有時也會出現無袖和長袖的款式。所以,如何將自己打扮得更加美麗和優雅,成為了中世紀貴婦生活中重要的內容。而那些凸顯女性纖細柔弱身姿、體現女性含蓄、優雅美感的服裝便開始盛行起來,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奇裝異服。通常在這個時期,女人在身體的最內側會穿一種亞麻或羊毛制的罩衫。
  • 大學為什麼會在中世紀歐洲興起?
    中世紀貴族世襲,各行各業也基本上都是子承父業,一個人的命運基本上在他出生之前已經被決定了。但是大學的誕生改變了這一狀況,學位使得任何階層的人都有了社會晉升的希望。學位制度給予了中下層人士晉升的希望,在客觀上增強了中世紀時期各個階層的流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公平的實現。
  • 萬聖節炸街穿搭指南 《領地人生》帶你夢回中世紀
    那麼,你想好穿什麼衣服了嗎?沒想好的話,不妨來參考下《領地人生》遊戲裡那些原汁原味的中世紀風穿搭,讓你一秒魂穿中世紀,成為整條gai上最靚的仔!  歐洲的中世紀時期又被稱作黑暗時代,是因為當時宗教勢力佔據統治地位,宗教認為人們應該穿得簡潔樸素,不能奢華。所以那時候的服飾顏色和式樣普遍都很單調,顏色以黑、灰、白三色為主,式樣多為拖地長袍。
  • 從一個衣服領子,你就能看出在中世紀歐洲當個皇帝有多累!
    我們現在看文藝復興時期,包括英國的都鐸王朝時期的歷史人物的畫像,比如說伊莉莎白一世、莎士比亞、西班牙國王,那時候他們穿的衣服上面帶著一個巨大的領子,像一個花盆一樣。這種領子叫做拉夫領,這種領子非常有意思,這麼巨大,帶著它甚至連最日常的吃飯都成了問題。
  • 為了「禁慾」壓制天性,不惜自殘自殺,歐洲中世紀有多黑暗?
    歐洲的中世紀曾經被後世稱為宗教靈光的"黑暗時代","黑暗"一詞派生於《聖經》的"啟示錄"。《聖經》又稱《新舊約全書》,是基督教的經典經文。在教皇的統治下,國家所有的臣民,都是教會的子民,都歸教會所支配。國王的權力被架空,王權屈服於教權,當時的歐洲,幾股勢力暗中較量,權力劃分也很混亂,戰爭頻發,百姓民不聊生,不但產生了奴隸制度,還被教派的"禁欲主義"所禁錮,身體和思想受到雙重壓迫。
  • 中世紀歐洲為何能造就如此多的世界一流大學?
    那麼歐洲中世紀大學到底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呢?興起的大學又產生了何等影響呢?01、中世紀城市提供的經濟基礎及衝突中產生的自治特權大學是歐洲中世紀的產物,具體地說是歐洲城市的產物。衣服、藥品、筆墨、紙和書等等。
  • 中世紀歐洲為何能造就如此多的世界一流大學?
    ,其產生與歐洲中世紀社會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那麼歐洲中世紀大學到底是在什麼樣的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呢?興起的大學又產生了何等影響呢?01、中世紀城市提供的經濟基礎及衝突中產生的自治特權大學是歐洲中世紀的產物,具體地說是歐洲城市的產物。它於12 世紀末至 13 世紀初首先出現在巴黎、博洛尼亞和牛津等城鎮中。大學出現之前的西歐,教育幾乎被教會所壟斷。
  • 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基督教育
    歐洲中世紀時期是指公元5世紀(公元476年)至公元15世紀中期(公元1453年)中間將近一千年的時間。這段時間內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各個封建領主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戰爭頻繁。再加上天主教對於人們思想的禁錮,導致科技和生產力發生停滯,使得歐洲的文明史發展極為緩慢。在世界史上,這個時間段被描述為充滿了無知、迷信的「黑暗時期」。事實上,在中世紀時期,歐洲的教育體系依舊在發展,只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和歷史背景,有著其獨特的特點。
  • 歐洲中世紀吟遊詩人:貴族進行軍事和政治鬥爭的表演者和工具
    在歐洲中世紀時期的娛樂生活是什麼樣的?想像一個穿著尖尖靴子的吟遊詩人敲開古老城堡的橡木門。守衛城堡的騎士向他和他的豎琴致敬,然後迅速通知主。女士們和年輕的姑娘們聽說吟遊詩人已經到了,她們都走到門口張望。當上帝邀請他在城堡安頓下來時,他請他的妻子打開地窖,準備一場盛宴,同時,他命令管家寫一份請柬,他的封臣和附近的貴族都不能離開。
  • 中世紀歐洲騎士文化,與決鬥文化之間,有什麼樣的淵源?
    中世紀歐洲的騎士,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單位,而是一個具體的階級,由此引申的騎士文化是中世紀歐洲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到今天還深刻的影響著歐美民眾的行為。決鬥文化可能是起源於騎士決鬥行為的文化,但是它的壽命遠遠超過了騎士階層的存在,一直到法國大革命和北美西部拓荒的年代,決鬥仍然時有發生。
  • 這本小說主角穿越歐洲中世紀,率領十字軍東徵,建立羅馬帝國!
    作者:實心熊 已完結小海星級:★★★☆【小說簡介】一個現代的中國年輕人,當他在舉世聞名的聖城意外身亡之後,經由神秘的力量,他的靈魂跨越千年來到了戰亂紛爭的歐洲中世紀  在這副幾乎左右人類文明發展的畫卷中,這個重生的中國年輕人,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等待他的,是天國?還是地獄?【小海原創點評】這本小說於2008年12月開始連載,2012年3月完結,作者是實心熊!
  • 中世紀歐洲的奇葩怪事(中)
    教育中世紀不少騎士甚至貴族都不識字。當時文化掌握在教會手中,貴族子弟不少都要去教會修道院學習。貌似中國某個時期也是這樣。隋文帝楊堅就是從小在尼姑庵裡接受的教育。番外,一些資料歐洲中世紀哪來的衛生一說?香水就是用來遮味兒的,中世紀的宗教信仰稱疾病在空氣中,而且因為羅馬曾經爆發過大面積的姓病,爆發源頭就是澡堂,尤其是公共澡堂,因此,洗澡唄視為是銀亂的,是不潔的,是傳播疾病的。因此,虔誠的信徒除了洗禮,婚禮,葬禮以外,都是不洗澡的。
  • 歐洲中世紀大學教師的特點
    歐洲中世紀大學教師的特點 2016年06月23日 15:02 來源:《蘭州學刊》 作者:石廣盛 字號 內容摘要:文章試圖通過揭示歐洲中世紀大學教師的特點來解釋當時大學教師的總體情況
  • 玄幻小說裡常用的金幣,在歐洲中世紀,購買力到底是多少?
    在許多奇幻小說中,「金幣」作為通用貨幣的交易也是如此,那麼中世紀歐洲到底有沒有金幣,金幣的購買力又是怎樣的呢?中世紀歐洲確實存在金幣中世紀歐洲的人們確實使用過金幣,但是金幣不像現代幻想遊戲和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常見,金幣在中世紀要稀有得多,而且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