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子女教育的問題是每位家長最關心、也最頭疼的事,孩子的成長不僅承載著父母和家庭的希望與未來,同時也意味著家長們在精力、財力等方面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雖然許多專家、教授、學者都提出過很好的建議,也有許多在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可供參考,但在落實到每個家庭當中時,由於每個孩子所處環境、愛好、心態等不同,父母自身素質也有差別,似乎很難找到能完全適合自己家孩子的教育方式,畢竟法無定法,一切都隨因緣的變化而變化著。
子女的成長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發育生長,更應該是心智上的成長和成熟。世間千差萬別的現象都離不開心的作用,所有的問題追根朔源也都是心的問題,因此心靈的教育應當成為子女成長教育的根本點和入手處。沒有哪家的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也沒有哪個父母不希望子女優秀,可現實生活中許多具備了各種優勢的子女,依舊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甚至偏離了基本的認知,正是由於父母在教育過程中忽略了子女心靈成長上的智慧引導,反而於無意間使本自純淨的心靈受到了無明習氣的染汙。
一、樹立了榜樣,卻在孩子心裡埋下了「嗔恨」的種子。
上星期五傍晚時分,去給同事小邱送一份資料,進門後發現同事正在訓責上六年級的兒子,原因是他把同住一幢樓、學習成績相當優異的一個同學給打傷了。趁同事去廚房做飯之際,我把孩子拉到身邊慢慢引導著讓他說出了心裡的秘密。原來每次這孩子犯錯或成績不好時,同事總拿那位被打的同學比較、說事,孩子不俱備明白父母意圖的能力,久而久之便認為自己所遭受的每一次打罵,都是由這位同學造成的,因而視為「仇敵」而引發越來越強的嗔恨心,終於因一句話大打出手,發洩出積鬱已久的怨氣。這種想以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孩子向上的教育方式在中國家庭裡似乎很普遍,總愛用他人優點和自家孩子的缺點比較,卻又不能善巧方便的引導利用,激發孩子迎頭敢上的決心,很容易將正能量轉化成孩子心中的負面因素。
二、引發「我慢」心的讚美會毀掉子女的幸福。
小區內劉嫂家的千金已老大不小了,而以她出眾的顏值應該不缺追求者的,但婚姻卻成了劉嫂的一塊心病。處了好多個男友都沒能長久,不是她看不上別人,就是別人最終甩了她。我曾在路上遇見劉嫂帶著她迎面走來,在劉嫂向她介紹過我後,她只是斜眼翻了下眼皮看了一眼,嗯了一聲便獨自走了,連起碼的禮貌都沒有。劉嫂後來問我說:聽說多念觀音菩薩名號就能求得好姻緣,這個靈驗嗎?我回答說:念什麼都要與心相應才行。劉嫂不解,我便問她:你們兩口包括親戚朋友是不是自姑娘小時就總誇她長得漂亮呀?劉嫂回答:對呀,這是事實,有錯嗎?我說:我還是先給你講個故事吧:當初在北京時,我去過一個朋友家,那時我還不知道什麼是佛法,而朋友則是一個修學多年的居土。當看見他剛上小學的女兒時,我仍不住誇獎了她的美麗、漂亮。臨走時小姑娘熱情的說了句:歡迎叔叔下回再來。我又忍不住說了聲:衝著你這麼漂亮可愛,我也會再來的。
在走出門的路上,朋友對我說:你以後不要總誇她漂亮,漂亮雖說是她宿世所積的福報,但就今世來說只是繼承了我們夫妻的基因,並不是她通過努力而得到的結果,如果總聽到這種誇讚,會讓她心裡有種優勢感而生起慢心,變得驕慢、自以為是,甚至會看不起長相不好的人。你可以多從懂禮貌、講衛生等方面予以肯定和讚揚,因為那是她通過自身努力才擁有的資本。
這是我頭一次見到的教育方式,也是第一次對佛法的智慧感到了震悍。
誠然,孩子的成長是不能離開讚揚和鼓勵的,恰當的表揚會有助於他們分別好、壞以及堅持善行的動力。但若不能智慧的決擇、引導,很可能會助長不良習氣滋生,影響到未來的幸福和快樂。但同時我們也應當避免另一種極端的方式的採用、斷送了子女的前程。
三、只見到子女過失而不見閃光點,一味漫罵、打責,導致孩子自曝自棄。
孩子是沒有綜合評判自己的能力,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多來自於父母的言行和態度。如果你總盯著孩子的缺點不放,總說他這不行、那不好,孩子心中就會慢慢認同你口中那個自己的形象,而覺得自己確實很差勁,不是那塊料,從而失去快樂的天性和學習的興趣,甚至自曝自棄、破罐子破摔。所以表揚和批評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揚鼓勵可以讓孩子獲得持續精進的動力,批評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從而改正錯誤,過於偏執於哪一方,或用帶有攀比、炫耀的心理來決擇,都是不可取的。
今天就先談到這裡吧。歡迎您的閱讀和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