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吃了變啞巴」,這句話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但事實真有這麼恐怖嗎?
耳屎又叫耳垢,醫學名稱為耵聹。它是由耳朵裡的耵聹腺分泌出來的油樣、水樣物質,混和著耳內脫落下來的死細胞組成。耳屎通常呈淡黃色蠟樣乾片狀,味苦。從化學成分來看,它主要含有硬脂、脂肪酸、蛋白質和黃色素,少許鉀、鈉等微量元素,這些物質都是無毒的。耳屎被吃進人體後,也不會產生毒素,只會像其他食物一樣被消化排洩出去。另外,我們的發音與聽力、大腦及喉部的發音器官有關係,和吃某一種食物沒有直接關係。總體來說,吃耳屎會變成啞巴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民間之所以會流傳這樣的說法,最初的原因應該是大人為了嚇唬孩子,以免他們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
其實,耳屎作為人體的正常分泌物,能保護外耳道上皮,預防皮膚乾裂;同時,它還能阻擋灰塵、小飛蟲等進入外耳道。正常情況下,耳屎會自動脫落。要是耳屎過多且形成了大硬塊,可能會影響聽力,需要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