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8次閱讀
作者:本報評論員 來源:中國化工報 2020年12月25日
收藏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重點任務,提出了「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總目標。石油和化工行業作為消耗化石能源的主要行業,在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責無旁貸,任重道遠。
實現碳中和目標,是中國政府向國際社會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歷來言必行,行必果。在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中國政府鄭重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2019年實際下降達到48.6%。今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由此,佔全球GDP75%的重要經濟體,也就是佔全球碳排放量65%的國家開始碳中和。碳中和已成為各國追求的共同目標,是大勢所趨。
碳中和意味著一個以化石能源為主支持經濟發展的時代即將結束。石油和化工行業的大多數企業所用原料非煤即油,作為碳排放大戶,全行業必須認清形勢,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從現在到2030年碳達峰僅剩10年時間。而在碳達峰這個問題上,國家要推動一部分地區率先達峰,一部分重點行業也要率先達峰。雖然這個「地區」和「行業」尚不知「花落誰家」,但都將對石油和化工行業帶來革命性的巨大影響。在碳達峰的過程中,政府勢必要大幅提高能源效率、大幅改善能源結構、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佔比,如果我們行業和企業不早做準備,就極有可能成為碳中和的革命對象。因此,無論是石油和化工行業,還是相關企業,都需要為實現碳中和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並充分考慮到率先達峰的可能性。
當然,行業在推進化石能源不斷退出的同時,還必須遵循政府給出的時間表,維護能源安全,解決在能源轉型過程中能源供應的穩定性、連續性和可持續性,滿足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對能源的基本需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碳中和不僅僅事關能源,還與產業鏈等方方面面都有聯繫,更會深刻影響國內石油和化工產業鏈的重構、重組,對全球產業鏈的重組、重構也都有深刻影響。而全球各國也將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形成新的國際合作、國際分工和國際標準。比如,未來油品和煤炭作為燃料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少,而作為原料生產化學品的應用會越來越多。現在石油在交通領域作為燃料的消耗佔比已不到50%,更多是被用於生產人民生活離不開的化工及相關產品,煤炭也是如此。從這個角度看,只有及早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才能從容應對碳達峰對行業造成的衝擊。
與此同時,石油和化工行業還需積極響應中央經濟工作會提出的「要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的要求,貫徹新發展理念,繼續抓好節能減排和汙染防控工作,堅持綠色發展戰略,踐行「美麗化工」行動,為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作出行業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