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南方的城市群,涉及三大省份,覆蓋人口四千萬

2020-12-17 阿力品百城

如今,城市群的發展,已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從雄安新區的設立,再到各地自貿區的成立,這無不透露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崛起。而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城市群的全面融合。

前幾年,國家城鎮化文件中,明確規劃了19個國家級城市群。從最北的哈長城市群,到最南方的北部灣城市群,從長江經濟帶的三大城市群再到沿海地區的眾多城市群,這一個個城市群就像燃燒的火種,即將點燃中國的美好未來。

今天,小編帶來的這個中國最南方的城市群,就是北部灣城市群,該城市群由國家在2017年批覆建設。北部灣城市群規劃涉及三大省份,分別為廣東、廣西和海南。

北部灣城市群規劃陸地面積為11.66萬平方公裡,海岸線4234公裡,海洋資源極其豐富。根據國家規劃,北部灣城市群的定位是發揮地緣優勢,打造宜居宜業的藍色海灣城市群。

據悉,北部灣城市群覆蓋人口約四千萬,下轄城市包括廣西的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左,廣東的湛江、茂名、陽江,以及海南的海口、儋州、東方、澄邁、臨高、昌江。

城市群的關鍵在於核心城市的帶領,根據批覆,北部灣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為南寧,還有海口、湛江兩大城市作為輔助。北部灣城市群位於我國最南部,戰略意義關鍵。未來,北部灣城市群的發展,將成為我國生態型海灣經濟的先行地。

相關焦點

  • 中國31省份,大學學歷人口佔比排名
    東北、西北雖然現階段在經濟表現上略顯不足,但是作為建國初期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兩大區域在高校教育資源上事實上比不少南方地區均存在一定優勢。尤其是西北地區部分地廣人稀的省份,在高考難度上要明顯低於東部地區的高考大省。   與之相反的,顯然就是華中、華南和西南板塊。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人口帶來的居住需求更是房地產發展的基本需求,引發了各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榮衰,美國東西海岸線城市群的繁榮映襯出東北部鐵鏽州的衰敗,中國三大城市群崛起映襯出東北的沒落。是什麼驅動了人口大遷徙?未來中國人口向何處?帶來哪些機會和挑戰?
  • 中國打造三大城市群世界級機場群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推進建設的世界級機場至少在全球國際航空樞紐中具有應有的地位。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引擎,在中國對外開放、文化交流、產業聚集、經濟發展地位突出,但是中國三大城市群及機場群的國際地位還落後於亞太周邊的國際航空樞紐城市及城市群。
  • 中國三大灣區:酒店、文旅新版圖城市群「角鬥場」
    長三角區域具有發達的城市群,是我國最具競爭力的區域之一,擁有更加豐富的旅遊資源與旅遊人群,在承接灣區旅遊上,有著天然優勢。在價值1.5萬億的120個大灣區建設項目中,文化旅遊、特色小鎮等文旅項目,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 中指院:五大超級城市群將成中國最具潛力地區(名單)
    「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三大戰略」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城市群和增長極。」  我們順著三大戰略規劃的指引與城市發展的軌跡來看,未來中國核心城市群的空間格局也逐漸清晰起來。三大戰略的疊加區域也將是未來發展最具潛力的區域。
  • 它是中國大陸面積「最小」的省份,卻是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
    美麗的中國是世界上國土面積 第三大國,以國土面積和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計算,在我國除海南和臺灣這兩個島嶼外,再去掉中央直轄的四個直轄市,不算上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除外,在剩下的省份中,浙江面積最小,但經濟發展最快。
  • 國瑞置業精準布局 深耕三大城市群
    鄭州作為中西部核心城市人口增長迅速,交通樞紐地位不斷增強,同時也是未來東部產業轉移的優選地,五年間年均人口增長19萬,未來一段時間內,該城市仍將處於規模擴張階段,人口也將保持流入狀態,長期來看中西部核心省會城市具有較強的人口競爭力。
  • 一二三級城市群劃分標準出爐:9城市群成中國重心!
    13個城市群分為三個規模等級:一級城市群的人口總規模達到5 000萬人以上,包括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城市群。其中長三角城市群2010年的人口超過1億人,遠遠超過其他城市群的人口規模,是中國最大的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若包括區域中心城市香港、澳門,其人口規模也超過6 000萬人,是中國第二大城市群。
  • 三大城市群,一盤大棋
    中國經濟活動向城市群集中中國有京滬等9個國家中心城市,「十三五」規劃了19個城市群。據《中國城市群一體化報告》顯示,12個大型城市群囊括19.6%的國土面積,63.07%的人口,GDP佔比從2006年的70.5%上升至82.03%,其中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和就佔比全國40%。特大城市群的第一梯隊成型,陸續上升為國家戰略。
  • 中國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這些地區最具潛力!快來看看有沒有你...
    同時,《報告》指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遊以及成渝城市群將成為未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抓住這五大城市群的發展機會才能把握住中國城市發展的未來。從區域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投資吸引力保持領先優勢。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我國未來將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並將在全國範圍內共打造19個城市群。在國家規劃層面,城市群的發展也將進入加速期,未來中國核心城市群的空間格局也逐漸清晰起來。
  • 北方和南方,到底差在哪?
    一方面,北方要大力向南方學習,加快深化產權、要素等市場化改革,加快打造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以優化營商環境。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人口和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的客觀規律,立足各地區比較優勢順勢而為,加快都市圈城市群建設,在集聚中促進平衡。「雙循環」的核心是對內擴大內需、對外提升產業鏈安全,關鍵是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開生育。
  • 世界六大城市群排名 長三角被稱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
    城市群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的「主體形態」,成為2014年最為關注的城市話題。2014年12月30日,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和《瞭望東方周刊》等聯合承辦的「《中國城市群發展報告2014》發布會」在上海舉行。   報告顯示,中國六個城市群綜合指數水平的排名依次為: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東半島、中原經濟區、成渝經濟區。
  • 中國人口大遷移:2019
    (參見:《中國城市群發展潛力排名2019》,2019年7月23日;《中國十大最具潛力都市圈2019》,2019年6月20日;《中國十大最具發展潛力城市排名2019》,2019年5月24日;《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2019年4月12日;《從城鎮化到城市群——儘快確立城市群都市圈戰略》,2019年2月20日;《中國生育報告2019》,2019年1月1日;《中國人口大流動:3000
  • 怎麼沒有中國?世界上五大超級城市群
    波士頓,美國最古老,最有文化價值的城市之一,主要旅遊景點有公園街教堂,邦克山等。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跨國城市群,包括美國的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蘭,匹茲堡和加拿大的多倫多,蒙特婁等世界名城。面積約24.5萬平方公裡,人口約5000萬。
  • 中國未來核心五大城市群!
    長三角城市群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中國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是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江經濟帶的引領者,是中國城鎮化基礎最好的地區之一。長三角城市群經濟腹地廣闊,擁有現代化江海港口群和機場群,高速公路網比較健全,公鐵交通幹線密度全國領先,立體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 中國未來城市群的格局會怎樣,這個答案很讓人信服,來看看
    未來將是城市群+獨大城市奮起的局面,不用說東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大規模有影響力的長三角、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群作為第三大城市群的結構已經確立,另外山東半島城市群、福建東城市群正在高速崛起, 其中山東半島城市群GDP規模達到6萬億,福建省東城市群GDP也接近3萬億。
  • 徐林:中國未來80%的城鎮人口將分布20個左右的城市群地區
    徐林提到,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60%,但是到了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候,城市化率應該會達到80%左右,而這80%的城鎮人口未來主要會分布在20個左右的城市群地區。東部地區作為中國最發達的一個地區,與東北地區的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也曾經縮小過,但是在過去幾年又開始拉大了。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如果我們去算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我們會看到在過去一段時間裡頭,南北差距也是在擴大。我們實施了有效的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我們改變了區域差距擴大的一些趨勢,但是我們看到新的時期,我們的區域差距擴大的趨勢又有了新的特徵,這個新的特徵主要表現在南北差距在擴大。
  • 廣東人口12年居全國第一,珠三角桑基魚塘如何變世界級城市群
    數據顯示,1982年全省流動人口只有28.09萬人,1990年上升到331.47萬人,比1982年增加303.38萬人。進入上世紀90年代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之後,當時經濟總量位列全國第一的廣東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經濟高速增長。大量的外來工人湧入廣東找工作。「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這句話廣為流傳。
  • 核心城市群互發24小時達100%覆蓋
    近日,京東快遞宣布全面啟動時效大提速計劃,尤其是加快東部沿海及中東部核心城市群範圍內及城市群之間的快遞流通效率,強化公鐵空一體化網絡能力,全面提升消費者寄遞體驗。據悉,此次時效大提速將持續至9月底完成,共涉及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東、遼寧、陝西、湖北、四川、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十餘個省市的近百個城市。
  • 下一個「鶴崗」在哪裡——2018年全國人口流動地圖大盤點
    人口流動的另一大特點是「南下」。若以秦嶺—淮河為線大致劃分中國南北方省份,人口淨流入地區基本都分布在南方,2018年南方省份(除雲南暫未公布數據外)淨流入人口高達168.5萬人。圖表:南北方各省市人口流動分布(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