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城市群的格局會怎樣,這個答案很讓人信服,來看看

2020-12-19 騰訊網

未來將是城市群+獨大城市奮起的局面,不用說東部地區已經形成了大規模有影響力的長三角、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城市群作為第三大城市群的結構已經確立,另外山東半島城市群、福建東城市群正在高速崛起, 其中山東半島城市群GDP規模達到6萬億,福建省東城市群GDP也接近3萬億。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區也構建了城市群模式,但中原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都處於長期的人口流失狀態,除了平衡發展外,沒有一個清一色的省會, 省會和其他省內城市經濟技術差距太大,同時城市定位提高,未來和兄弟城市差距只會加大,這樣的城市群和東部顯然是同名的。

東部沿海的四個城市群各自至少有五條二線以上等級的城市,因此與中西部形成了結構上的差異, 東部城市群百家爭鳴,所有城市都是人口淨流入,但中西部只有省會或副中心城市的人口淨流入,其他都處於流出狀態,流出方向主要是自己的省會城市,這偏偏加劇了省會獨特的形勢, 這個折中很長,成都、武漢、西安、鄭州、長沙的影響力越來越強,但該省內其他城市星光昏暗, 即使是中部非洲省第一城的洛陽市,現在也只能是三線。

所以中西部的未來以城市群模式與東部競爭是不現實的, 最保證競爭力的方式還是加強省會的影響力, 因為中西部城市除了一些新的一線城市外,沒有直接回流到東部工人人口中的實力, 因此,中西部省會城市的未來集中全省力量建設,通過合併周邊區縣,也可以增強體量接近一線,在點帶面形成更大範圍的虹吸效應和廣域競爭力,恢復流失人才,吸收東部人才和投資向中西部發展。

因此,未來中西部的結構,東部百花齊放,繼續領先經濟的概率很高, 中部有3~5個二線城市輔助省發展,形成小範圍的城市群, 西部省會的獨特狀態越來越明顯,其中成都和重慶在新一線城市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但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的影響力進一步減弱,優質資源集中度更明顯,東部當然也有局部結構的差異,南強北弱依然存在,但北部沿岸環渤海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煙大海底隧道、青煙威一體化、山東半島城市群等概念逐漸發酵,未來轉型完成後很快就趕上了,長期處於南方 整體結構依然是東部>中部>西部。

大家對這個城市有什麼樣的了解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這些地區最具潛力!快來看看有沒有你...
    同時,《報告》指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江中遊以及成渝城市群將成為未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抓住這五大城市群的發展機會才能把握住中國城市發展的未來。從區域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及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城市投資吸引力保持領先優勢。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我國未來將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並將在全國範圍內共打造19個城市群。在國家規劃層面,城市群的發展也將進入加速期,未來中國核心城市群的空間格局也逐漸清晰起來。
  • 中國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未來城市群內部,打造一小時交通圈
    經濟發展到今天,城市間的競爭早已走出了獨霸一方的時代,城市群間的競爭勢頭剛剛開始,縱觀中國最著名的城市群,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廣東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長江中流城市群,這五個城市群從地理位置上看,就像是弓箭一樣,勢如破竹,引領中國經濟走上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 未來十年,誰會成為中國七大城市群的「帶頭大哥」
    未來十年內,中國各大經濟圈會出現一枝獨秀嗎?經濟圈又稱大城市群、城市群集合、大經濟區、大都會區或都會區集合。雖然其他城市群近幾年也在快速發展,但是想要在十年內超越由北、上、廣深港引領的三大城市群,還是存在一定難度的。所以,在未來十年內,引領中國經濟發展的城市群「帶頭大哥」仍然會從這三大城市群中誕生。
  • 中國未來核心五大城市群!
    近年來,中國經濟不斷發展,中國也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要及時補充養分和水分。蚜蟲群集在西瓜植株的嫩葉背面和嫩枝上吸食汁液。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汽車安全氣囊在關鍵時刻是可以救命的。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安全氣囊可以關閉。只有讓韭菜也獲得陽光的照射。就比如說是坐在這款車的後排。由於農村人擁有土地作為資產。特別是在夜間行車。
  • 徐林:中國未來80%的城鎮人口將分布20個左右的城市群地區
    徐林提到,中國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60%,但是到了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候,城市化率應該會達到80%左右,而這80%的城鎮人口未來主要會分布在20個左右的城市群地區。「用80%、90%人口的資源去支持10%左右的人口的發展,這個時候轉移支付和補貼是補得起的。」徐林總結,如果區域協調發展和城市化戰略能夠結合得更好,特別是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主體格局的城鎮化戰略、空間戰略結合在一起,中國未來的區域協調發展,它是可以改變過去空間尺度太大或者是過於碎片化的這樣一種政策效率的低下。
  • 中國五大城市群,未來中國城市的核心龍頭引領!有你所在城市嗎?
    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個重要標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大城市的經濟實力和輻射擴散能力不斷增強,地域範圍不斷擴大,中國城市化發展戰略日趨成熟。近幾年來,我國共規劃建設了19個城市群,其中最具發展潛力的有5個。 京津冀城市群
  • 2049年,中國建國100周年,世界格局將變得怎樣?
    2049年,中國建國100周年,世界格局將變得怎樣?對於未來,想必很多人都會產生期待,想知道未來的工作是怎麼樣的,能當上企業的領導者?自己未來的感情生活又是怎樣?會不會娶到白富美?更會期待未來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能成為超一流的大國?
  • 未來十年,中國公益將是怎樣的格局?
    寫在前面21世紀20年代已經開啟,面向未來十年,我們試圖發問:中國公益將發展到怎樣的層次?中國轉型將步入怎樣的階段?中國與全球的激蕩將是怎樣的格局?我們生活的社區是大社會的小細胞,是我們最貼近的小空間,它的好與壞,全在於我們每一個人。未來十年,我希望看到更多人發起各色社區基金會,社區公民在這個平臺上,參與大小公共事物,連接各種資源與需求,為我們與我們的下一代,用行動來打造美好的未來。
  • 未來中國是城市群還是超級大都市?
    中國未來一定是城市群。真正的農村未來真正的農村就是一個個小的城鎮,以鄉鎮村為單位做整體規劃,每個村都是一座座城市,城市裡應有盡有,學校幼兒園,醫院,超市等等,但是整體規劃不是城鎮,是什麼呢?未來農場股東分紅你要說了,為什麼年輕人不給股東分紅?
  • 中國哪些超級城市群富可敵國?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競爭格局中,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取決於是否有若干綜合經濟實力強大的城市群與全球城市區域。  上世紀80年代以來,伴隨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城市群已成為世界城市化的主流趨勢。
  • 安陽未來多中心發展格局,誰會更有價值?
    可能有人會說文峰中路北大街?東區易園市政府?萬達商圈CBD?總覺得除了這些地方以外還有可以反駁的地方,似乎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來令所有人信服。是的,受城市規模限制,尤其像我們這種安逸的四線小城,在人們心中往往只存在一個記憶中的城市「中心」。
  • 中國五大城市群已成定局,未來形成一小時交通圈相當重要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爭逐漸淡化,城市群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非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長江中遊城市群是中國最著名的城市群,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中國最有名的這五大城市群,就像一把蓄勢的弓箭,可以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質量,讓中國的發展更近一步
  • 李玫瑾:怎樣的家庭教育能培養"大格局"的孩子?格局到底是什麼?
    我們父母進行怎樣的家庭教育才可以培養出大格局的孩子?&34;是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名詞,但是其具體的含義在我們的腦海裡可能是並不清晰的,但生活學習中以及未來的一切都與格局有關,那麼格局到底是什麼?怎樣的孩子才算是有格局?
  • 中國五大城市群發展潛力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NO4.成渝城市群:培育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1)成渝2018年城鎮化率達53.8%、西南最高,處於全國「兩橫三縱」城市化戰略格局沿長江通道橫軸和包昆通道縱軸的交匯地帶,戰略地位突出,極具發展潛力。1)長江中遊土地面積合計32.6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城市群,常住人口總量達1.3億人、僅低於長三角,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中部崛起的戰略支撐帶。2)長江中遊以鋼鐵、汽車等傳統工業為基礎,以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為支撐,未來重點推進金融、旅遊、文化創意的深度合作,打造世界級規模的先進位造業帶。3)長江中遊中心城市輻射能力較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第三產業比重低。
  • 中指院:五大超級城市群將成中國最具潛力地區(名單)
    三大國家戰略拉開中國城市群發展大幕  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  「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我國未來將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並將在全國範圍內共打造19個城市群。可以預見,在國家規劃層面,城市群的發展也將進入加速期。
  • 中國將形成5個超級城市群,看看你屬於哪個「群」
    長江中遊城市群正式進入我國城市群序列. 日前,經李克強總理籤批,國務院批覆同意《長江中遊城市群發展規劃》.這一新獲批的城市群將讓哪些地區受益?中國還有哪些城市群?1長江中遊城市群包括那些地區? 從地理位置上看,由武漢城市圈、環長株潭城市......
  • 未來10年中國經濟增長極在哪?專家看好都市圈和城市群
    來源: 第一財經在未來5~10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在哪裡?中國社科院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認為,以新一輪區域一體化為代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設會成為未來5~10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9月5日,倫敦政經—牛津中國論壇在上海舉行。在「合作與競爭:新時代城市群的協同發展與機遇」分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對中國城市群未來的發展路徑進行了熱烈探討。張明非常看好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京津冀,以鄭州、武漢、合肥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群和以成都、重慶、西安為中心的西三角城市群。
  • 國瑞置業精準布局 深耕三大城市群
    五大超級城市群格局形成   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我國未來將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打造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2017 年4 月1 日,千年大計雄安新區重磅落地,雄安新區必將加快京津冀一體化建設,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京津冀都將成為各類資源爭奪的戰略高地。   毋庸置疑,京津冀是政府大力推動發展的城市群。換言之,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之上,政府意志推動京津冀一體化進入實質建設階段,頂層設計與規劃決定了京津冀的空間格局與城市前景。
  • 來看看人工智慧寫的詩,再看看這些小學生的面試題: 我們怎樣教育未來的孩子?
    現在AI作詩的能力能震驚到學渣,這還只是現在,未來數據量再多一些,AI更加智能,那你家孩子如果沒有理解,硬背下來10000首都沒啥可得瑟的。不信咱們以「誕姐」 和「孤獨」為主題,讓AI給咱秀兩下,五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絕句,七言律詩,以及藏頭詩,你要啥風格,AI都可以給你寫出來。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人口帶來的居住需求更是房地產發展的基本需求,引發了各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榮衰,美國東西海岸線城市群的繁榮映襯出東北部鐵鏽州的衰敗,中國三大城市群崛起映襯出東北的沒落。是什麼驅動了人口大遷徙?未來中國人口向何處?帶來哪些機會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