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問答》第62期如約而至,我們在後臺收到用戶的大量提問,提取了其中6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集中回答,希望能更加全面地給大家答疑解惑。我們期待大家能夠在後臺暢所欲言,儘可能詳細地說明您在奶粉或育兒方面遇到的困惑,我們將竭誠為您一一解答,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奶粉有酸、鹼性嗎?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食物是有酸性、鹼性的分別的,比如牛、羊肉等是酸性,各類蔬菜、水果多是鹼性。那麼,問題來了:寶寶喝的奶粉是酸性還是鹼性呢?
我們先從食物的酸、鹼性概念來看:酸性食物是指在體內分解代謝後,最終產生酸性物質的食品,常見的酸性食物有:豬肉、鴨肉、魚類、奶酪、奶油、各種畜禽類、各種蛋及蛋製品、大米、麵粉、酒類、甜食類等;鹼性食物是指在體內經過分解代謝後,最終產生鹼性物質的食品,常見的鹼性食品有:蔬菜、水果、豆類及其製品,其中包括杏仁、椰子、海帶、檸檬、洋蔥、豆腐等。所以,區別食物酸性還是鹼性的關鍵,就是看這些食物與人體反應的最終結果。
而奶粉的奶基原料是牛乳或羊乳,通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去除水分,並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元素,形成的一種衝調食物。其中含有的成分既包括了在酸性範圍內的奶基原料,又添加了提取自植物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鹼性物質。可見,奶粉的生產是一種複雜的加工方式,富含的營養元素十分多樣。且奶粉的品牌繁多,配方也各不相同,無法簡單定性是酸性還是鹼性食品。
因此,不建議直接給奶粉做出酸性和鹼性的劃分。不是所有物質都有絕對的性質劃分,選擇奶粉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寶寶適不適合。
部分水解奶粉可以長期吃嗎?
部分水解奶粉不同於常見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是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奶粉,針對部分對牛奶蛋白輕度過敏的寶寶研製的奶粉。通常食用部分水解奶粉的寶寶對牛奶蛋白的過敏症狀不是特別嚴重,去醫院做好相應的脫敏轉普通的測試,如果醫生告知可以轉回普通奶粉了,就可以給寶寶選擇普通配方的奶粉進行食用,另外還需觀察食用情況。
那麼水解奶粉可以長期吃嗎?
這是源自奶粉智庫網上對部分水解奶粉的警示說明和注意事項。從標註的地方可以看到:部分水解奶粉可以滿足6個月以下的寶寶的營養需求,作為單一營養來源是可以的;6個月以上的寶寶也可以食用,只是要注意添加輔食,保證營養的全面。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生長發育會逐步完善,對蛋白的抗敏性也會逐漸增強,這也是可以從部分水解奶粉轉成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原因。一般來說,堅持食用6個月左右的部分水解奶粉,寶寶基本就能實現脫敏。而且特配奶粉的味道與普通奶粉的口感相比有所差別,寶寶味覺更加靈敏,特別是添加輔食之後長期食用,可能對食慾有一定影響。
因此,建議寶媽們在寶寶完成脫敏測試之後,如果醫生告知可以轉回普通奶粉了,那麼就可以給寶寶挑選普通嬰幼兒配方奶粉。
一歲寶寶吃了奶粉牙齒發黑?
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媽發現,寶寶的牙齒可能會出現問題:發黑、發黃,爛牙、蛀牙……,所以,只要寶寶牙齒有了變化,寶媽們就開始擔心。最近,一位寶媽留言:我家寶寶一歲了,吃了奶粉後,牙齒為何發黑?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吃奶粉不是造成牙齒發黑的首要原因。牙齒發黑一般有兩種可能:(1)突然發黑;(2)逐漸變黑,但是寶媽一直沒注意到,直到發黑才看到。
參考寶寶出牙順序圖,可以知道,寶寶乳牙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兩歲半基本長成,出牙周期較長。寶媽們在堅持奶/母乳餵養的同時,都會逐漸增加寶寶輔食的種類,確保寶寶營養的全面。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乳牙萌出越多,寶寶的咬合能力也越強,那麼可添加的輔食種類也更加豐富了。
寶媽們添加輔食時不僅講求營養合理,還會追求圖案生動、色彩搭配。所以寶寶可能就會食入含色食物,如果恰好是深色食物,食物殘渣堆積在寶寶牙齒上,就可能出現牙齒突然變黑的情況。這種情況不用擔心,直接使用指套式嬰兒牙刷清理,保證寶寶的口腔衛生。
如果清理不乾淨,那麼可能就是第二種情況了:寶寶的牙齒出現問題其實已經有段時間了,只是一直等到它發黑才被發現。如果是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日常對寶寶的口腔護理不到位,導致寶寶出現齲齒,牙齒呈現發黑的狀態。建議寶媽們及時帶著寶寶就醫,早發現、早治療。
另外,在日常的護理中,建議寶寶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並且幫助寶寶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水蘇糖有什麼作用?
水蘇糖是一種天然存在的糖,從天然植物中提取,乃白色粉末狀,味道稍甜,是促進有益菌雙歧桿菌的增殖的一種低聚糖,俗稱「有益菌的食物「。
水蘇糖功能和益生元相似,都是益生菌的食物。但是水蘇糖的效用比益生元更迅速,對益菌群有明顯的增值作用。進入寶寶腸道後,水蘇糖可以快速改善其消化道內的環境、調節腸道環境的平衡,而且比較耐高溫,可以直接進入腸道,而不至於被腸胃消化吸收。因此,若是寶寶消化吸收不好,可以適當服用水蘇糖,幫助調節寶寶腸道健康,提高寶寶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幫助寶寶抵禦外界細菌。
那麼,服食水蘇糖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呢?有的,水蘇糖一般建議三個月以上的寶寶食用。而且,水蘇糖雖然沒有依賴性,可以長期服用,但是卻不建議寶寶這麼做。
原因有二:其一,水蘇糖味道稍甜,如果長期給寶寶服用,容易養成寶寶偏甜、挑食的飲食習慣。其二,水蘇糖用於調節寶寶的腸道環境,但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自身消化、吸收的功能會越加完善,因此,應該讓寶寶建立自己的腸道循環和抵抗力系統。
產後媽媽什麼時候可以洗澡?
寶寶出生後,需要細緻的照料;媽媽生產後,更需要心理和身體的雙重呵護。一方面寶寶的出生容易帶來媽媽的失落等消極情緒,進而導致產後抑鬱;另一方面,剛剛生產完的媽媽身體都存在損傷,一些很日常的事情也變得艱難起來。最近,有留言問:產後,多久可以洗澡呢?
隨著醫學的進步,分娩出現自然順產和剖腹產兩種方法。生產的方式不同,導致產後的恢復期不同,什麼時候洗澡就有了區別。
(1)自然順產的產媽,通常一周後就可以洗澡。這個時候,產後的惡露量已經不多,同時生產時帶來的身體創口基本癒合了。並且產後代謝會比較旺盛,分泌物也會較多,如果身體沒有其他不良症狀,可以選擇這時候進行洗澡,清潔皮膚。
(2)剖腹產的寶媽,如果腹部的傷口恢復良好,可以在產後1-2周後根據情況嘗試。由於宮剖創口大,所以要特別注意防止傷口沾水,造成感染。而且,建議淋浴,防止出現內外生殖系統感染;如果要坐浴,至少等待6周以後惡露徹底乾淨之後。
上文提供一個判斷的思路,具體的洗澡時間要根據自身的恢復情況來定,如果實在判斷不了,可以直接詢問醫生。
然而,只知道洗澡時間是不夠的,關於產後洗澡,護理也是關鍵。
1、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動作輕柔。建議最多不超過10分鐘,主要清洗頭部和身體。
2、洗澡注意保暖,關好門窗,避免吹風。即使是在夏季,也不要用太涼的水,水溫適宜。
3、洗澡後及時用浴巾擦乾水分、穿好衣物,避免受涼。
4、適當採用擦拭的方法來清潔皮膚。
產後媽媽不易,請給她們更多關懷和照顧哦。
一月寶寶為何掉發?
有些寶寶出生時就頭髮青黑濃密,有些寶寶則眉毛淡淡、胎髮不顯。隨著月齡的增大,寶寶的毛髮也會逐漸生長,然而有寶媽發現:寶寶才一月左右,竟然就出現掉發了。這是為什麼呢?
寶媽們,先別急。要知道,寶寶的掉發和成人脫髮是有根本區別的。
新生寶寶的頭髮叫胎髮,發質極其柔軟,容易受到摩擦就脫落。另外,有些寶寶還會形成區域脫髮,可能是因為這片區域的頭髮正好是枕部的位置,也容易因壓迫導致脫髮。但是不用擔心,這些頭髮本來就會在寶寶出生後逐漸脫去,叫「脫胎毛」,之後會慢慢長出新頭髮。
如果寶寶缺少微量礦物元素,可能也會導致脫髮。這種情況,如果是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讓媽媽及時攝入營養哺育給寶寶;如果是奶粉餵養的寶寶,寶媽們可以觀察是否沒有吸收充分營養成分。如果實在擔心,寶媽可以帶寶寶去醫院做微量元素的檢測,然後及時補充即可。當然,寶寶的體質、遺傳等因素也可能造成掉發,但是就寶寶掉發的問題,寶媽們不用過於驚慌,以觀察為主。
一般來說,嬰兒時期的掉發都是生理為主,但不排除缺乏微量元素的因素。脫髮會在寶寶一歲半前基本結束,之後就是健康的頭髮了。
今天的文章就到此結束了,養娃不易,且行且珍惜吧,多點理解,少點埋怨。如果您還有任何問題可以在文章末尾給我們留言,我們將竭誠為您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