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說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再也找不回當初那種過年的樂趣了!不管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還是一些傳統文化消失了,我們可以通過回憶去將那些記憶一一找回!
今天我們主要說的是鄉村年味剃頭,有人說:這剃頭有什麼年味兒可說呢?說起村裡的剃頭,那可真是有的說呢!每逢過年,在年底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頭髮給處理一下,據說是不能帶著頭髮過年,剃了頭髮顯得比較精神,也是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去迎接新年吧。
鄉村年味兒之——剃頭!
為什麼拿剃頭來說道呢?因為我爸就是一個會理髮的人(以前在單位幹過一段時間的理髮師),我家也有剃頭所用的剪刀、推剪、吹風機等工具,因此,在以前每逢過年都會有很多人來我家讓老爸理髮,畢竟是免費的嗎,每逢年底,我家就像是個理髮店,從外地回來過年的人還留著一頭的長髮等著來我家理,那麼四方鄰居的小孩和男人們那更不用說了。
那會年底,父親除了幫別人寫對聯還要幫別人理髮,可以說是忙得不可開交,但他是開心的、快樂的,他願意讓這些村民們來家裡理髮、寫對聯,每次理完髮我都會用笤帚掃了,似乎像是現在的理髮師助理。
當時還有關係不錯的人理完髮就直接在我家洗一下,順便用我家的吹風機吹乾,可謂是一條龍的服務!這屬於鄉裡鄉親的幫忙,那有一次就有一個人來我家理髮,非要給父親兩塊錢,印象中記得他們為了兩塊錢推搡了半天,最後還專門送到人家家裡去。
每逢年底的時候,來我家理髮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或是早晨、下午、或是晚上,都會有三三兩兩的人過來剃頭,雖說這是免費的,但看父親從沒有抱怨過!每當很多人來我家理頭的時候就感覺年越來越近,人越多感覺年味越足!
想起剃頭真是有些難忘的回憶,記得一次父親給我剃頭了,我到了學校之後感覺特難看,後來又去理髮店花錢重新理了一次,回到家之後父親發現了髮型不一樣,當著幾個親戚面問我:「你這個頭還重新理了一次?」當時感覺好尷尬呀!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那會村裡人都是去找父親免費剃頭,而我卻嫌棄父親理的難看,總是花個錢去理髮店。
有的年紀比較大的大叔、大伯那滿臉的鬍鬚也是需要颳得,看父親將其臉上打上香皂、用剃刀將其小心翼翼刮將下來。
家家戶戶的人都要理髮,寓意把過去的煩惱和不幸拋棄,期盼來年的幸福和快樂。古代有正月不剃頭的說法,年底理髮了,拜年的時候不至於蓬頭垢面,在正月的時候就要堅持一個月才能理髮,這項年前活動也算是老家的一種年味兒吧,也是藏在村子裡的一種記憶……
年味兒漸淡,情猶在……
你看現在的過年,去我家剃頭的人逐漸少了,因為大家錢包都鼓起來了,有了跟高的審美,在年底除了還有幾個年紀較大的大爺去我家免費剃頭,也看不到別人的身影了,尤其是年輕人比較注重外表美觀,都會去理髮店花二十大洋理髮。
現在找一個10元一次的理髮店都很難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逐漸變好,理髮的價格也是越漲越高,在縣城裡的理髮店最便宜也得20元,可能10元的價格會在村裡頭找到那麼一半家。
記得一次年底,準備在縣城理髮店理完髮回家過年,但去了四五家理髮店都是爆滿,排隊等候輪到自己估計得好幾小時,在年底的時候理髮店是最賺錢的,你看那一個個等候理髮的隊伍。正在愁找不到地方的時候,突然想到在農村的父親不就是理髮師嗎?還排隊受這個洋罪,於是回家讓父親理了個發,照鏡子一看也不必理髮店的差多少,小時候嫌棄父親理的難看,現在主動回家讓父親理髮是一種親情,更是一種年味兒……
雖說現在每當年底看到理髮店爆滿的時候就知道快要過年了,也算是一種年味的體現吧,只不過與兒時的那種年味記憶有不同的味道罷了!「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也不知道是從哪傳出來的,每到年前,家裡有舅舅的主兒,老家兒都讓趕在年前把頭剃了,一來尊父母令,二來也是老家規兒。所以每到臘月就是再忙也得抓緊把頭髮給理了,這是老規矩。
寫春聯,抹不去的一縷鄉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