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輔導孩子完成作業這件事,相信很多家長都存了一肚子的抱怨。平常沒有作業的時候還好,一家人其樂融融,母慈子孝,一旦到了該看著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裡的氣氛就會瞬間凝固,尤其是寶媽們,多半要大動肝火。
最近網上有這樣一個視頻:大半夜的,外面伸手不見五指,很多人都已經陷入了沉睡,但是視頻中的這戶人家卻還是燈火通明。
並且從開著的窗戶中時不時地還會傳來女聲的質問:「這裡應該是小a,你為什麼要寫大A?」
絲毫沒有控制音量的意思,沒錯,這應該是一位輔導孩子寫作業被氣到不行的媽媽無誤了。
過了一會,孩子的爸爸也加入了「咆哮戰隊」:「你在學校都學了什麼?這麼簡單都不會?」
視頻拍攝者介紹,其實這一幕經常在這戶人家上演,而且每次都是半夜時分,應該是父母都忙完了才抽空輔導孩子寫作業。
不過鄰居們並沒有表示反感,一則因為每次也就「咆哮」個十幾分鐘,無傷大雅;二則是因為大家都感同身受,誰家沒有個糟心孩子呢!
對此網友也是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同情孩子,同情爸媽,但是更同情鄰居,訓孩子還是把窗戶關上吧」
「全小區跟著受教育,感受爸媽輔導作業的恐懼」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我媽也是這樣!」
在經歷了一天工作的忙碌之後,回家還要應付自己「笨拙」的孩子,多半家長都會失去耐心。
站在家長的角度看,孩子不會的問題過於簡單,他們完全考慮不到孩子的年齡和知識儲備量,單純地覺得「這麼簡單你就應該會,不可能不會」。
我家的孩子就應該作業全對,寫字工整,考試滿分,回回被老師誇。不少家長都會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對他們抱有過高的期望,一旦現實與想像不符,就會暴跳如雷。
為什麼在父母眼中簡單如「1+1=2」的問題自己怎麼都不會?是不是跟父母說的一樣自己蠢笨如豬?在父母一次一次地打擊之下,孩子就會失去信心,否定自己。
父母越是辱罵、越是逼迫,孩子就越會產生逆反心理,厭惡學習。
避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玩手機或者是隨意走動,避免讓孩子分神。
不要因為幾個小錯誤就對孩子發脾氣,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給他們思考的時間。
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學習,掌握孩子應該學習的知識,用更合理的方式給他們輔導作業。
對父母來說,「咆哮」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手段,但是很可能讓孩子因此對學習產生負面情緒,因此大家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要儘量避免「咆哮式輔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