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漢園網絡中文學校——疫情下學生的「文化大餐」

2021-01-10 騰訊網

中國僑網11月7日電 海外華文教育在疫情中成為一種精神載體和特殊的工具,傳遞著力量,傳遞著溫暖。藉助中國先進的網絡教育平臺,來自祖(籍)國的各類公益課程迅速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為在疫情中無法堅持中文學習的華裔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大餐」,受到廣大華人華僑和孩子們的熱烈歡迎。

德國各地的中文學校在迅速參與公益課程的同時,大家還積極採取各種「自救」模式,通過各種網課軟體及網絡平臺為孩子們創造一個疫情中持續漢語學習的環境。

疫情下的漢園杜塞道夫中文學校

漢園中文學校是德國最大的一所中文學校。其經過20年的辛勤耕耘,現已發展成為一所正規化、專業化、標準化的中國語言文化學校,目前在校中文課程的學生有820餘人。2013年被國僑辦評定為「華文教育示範學校」。

中國海外交流協會與漢園中文學校共同設立的「漢園華星書屋」現有藏書約5000冊,對傳承中華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同時也為漢園的師生及家長們提供了豐富的中文讀物。

鑑於漢園長期以來對當地中德文化交流所作出的努力,杜塞道夫市政府向其頒發了「傑出貢獻獎」,對漢園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2018年9月,漢園發起並協辦的全德首家中德雙語全日制公立幼兒園在漢園中文學校落成。此舉標誌著中文教育已被納入德國主流教育體系。

漢園為提高中文教學及管理水平,多年來,與國內相關師範院校及中小學校,始終保持著密切的聯繫,進行相互交流並展開合作。

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漢園校長專程赴南京師範大學敦聘中國著名書法家、南京師範大學書法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江蘇名師王繼安教授為漢園中文學校名譽校長。

此後王教授幾乎每年都專程來漢園指導漢園的教學工作,為漢園師生及家長舉辦精彩的書法講座,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

2018年10月,江蘇師範大學本著「加強合作、共同培養、共同發展」的原則,與德國漢園中文學校聯合在漢園建立了江蘇師大海外「教育實習基地」,並選派了優秀中文教師到漢園執教。

為改變當前海外華文教育「有教無測」的現狀,針對海外華文教育特點,2019年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與漢園中文學校籤署合作協議,在漢園設立「華文水平測試考點」,為漢園標準化教學奠定了基礎。

2020年6月,北京華文學院與漢園中文學校就漢語培訓、中國文化體驗、科研與學術交流、師資培訓、教材與教學材料開發等領域籤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書。

針對漢園學生(3-18歲)年齡特點,學校還分別與北京花園村二小、常州博愛小學、南京金陵小學、徐州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友校」們不僅為漢園選派了優秀的中文教師,還提供了寶貴的教學經驗。

擁有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是漢園高品質教學質量的保證。漢園精心挑選的教師隊伍畢業於中國師範院校中文及相關教育專業並分別在中國大學、中學或小學擔任過語文教師,具有專業中文教師資格證書和豐富的國內外教學經驗。

漢園針對海外華文教育的特點,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多元化的「母語」、「繼承語」和「二語」的中文教學體系,滿足了各類家庭對孩子學習中文的不同需求。

漢園還開設了美術、硬筆書法、古箏、大提琴、桌球、圍棋等多種才藝班,約有近200名學生。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漢園於2010年擁有了屬於自己的現代化教學辦公場所,從而實現了周末+周間課後制的中文教學模式。

學校總部位於德國北威州州府杜塞道夫市,分為杜塞及萊茵兩個實體校區。

在實體教學的基礎上,漢園於2020年2月與中國最大的網絡專業教學平臺合作,正式開設了漢園中文網絡直播課程,目前網絡課程已多達六十多個班級,可以滿足學校八百多名學生同時在線學習的需求。

至此,漢園網絡直播中文學校誕生,它將為家住邊遠地區或不方便去實體中文學校上課的華裔學生提供長期穩定、系統專業的中文課程。

孫曉帆女士是漢園中文學校的校長及創始人。她畢業於江蘇師範大學中文系,曾留校擔任過現代漢語專業教師,具有30多年的國內外中文教學及管理經驗,被國僑辦評定為資深優秀華文教師。近20年來,極度自律的她未曾耽誤過哪怕是一節課,而且張口就能叫出全校絕大多數同學的名字,這種超常的記憶力令所有人嘖嘖稱奇。

孫校長所創辦的「漢園識字啟蒙班」已有十八年的歷史,識字啟蒙教學成了漢園的一大特點在當地聞名遐邇。孫校長親自編撰的「漢園識字啟蒙教材」,針對幼兒心理及其海外的生活實景,充分展現了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相結合,深受孩子和家長們的喜愛。

至今識字啟蒙班已先後接納學生近千人,其中一些學生現已進入大學或走上工作崗位。之中不少人憑藉他們堅實的中文基礎而被一些國際知名科研院所及德國相關企業所重用,這對孫校長而言是極大的安慰。

這麼多年她始終堅守在教學的第一線,從沒有離開過課堂,在海外中文教育這片曾經荒蕪的土地上她嘔心瀝血,精心耕耘,如園丁般深情呵護著這些海外華裔們的心田。

連線採訪孫校長

作者:您好!孫校長,您從事海外華文教育近20年,面對今年德國如此特殊的疫情,漢園中文學校在教學管理方面採取了哪些應急措施?

孫校長:今年確實不同尋常。

疫情反反覆覆,我們漢園的老師、學生和家長們齊心協力,克服種種難關,儘量減少疫情對學生們漢語學習的幹擾和影響。我們學校藉助專業網絡教育平臺,持續為漢園學生提供了系統的中文課程,師生和家長們共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

相關焦點

  • 德國漢園杜塞道夫中文學校:敲開教育體系之門
    這一年,被王傑稱為漢園中文學校的「轉折點」——校舍問題得以解決,學校註冊為一所專業的語言學校。「現在我們的校舍是2016年租下的,教室擴到了13間,全部配備了現代化多媒體網絡教學設備,截至去年年底共有學生626名。」王傑說。
  • 德國學校裡的中文教育,值得深思
    回憶起在中國的三年小學生涯,Marisabel感覺很美好,她也非常喜愛中文。Marisabel居住的北威州其實是德國和中國接觸最為頻繁的聯邦州, 然而她還是沒有在家附近找到提供中文課程的學校。據統計北威州也是德國中文教育最普及的聯邦州,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人數高達2000人,而全德國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也大約只有5000人。
  • 「文化中國·水立方杯」中文歌曲大賽德國柏林分賽區落幕
    肖瑩參賽曲目《龍文》主辦方供圖肖瑩參賽曲目《龍文》主辦方供圖中新網柏林9月7日電 (記者 彭大偉)記者7日獲悉,2020年「文化中國·水立方杯」海外華人和港澳青少年中文歌曲大賽柏林分賽區經過激烈角逐,日前在柏林圓滿落下帷幕
  • 人在德國,我的中文咋辦!?
    人在德國,中文咋辦?!
  • 德國法蘭克福為中文學校頒發「融合獎」
    華茵中文學校供圖  中新網12月15日電 (記者 彭大偉)記者15日獲悉,德國法蘭克福華茵中文學校日前榮獲2020年度法蘭克福市「融合獎」(Frankfurter Integrationspreis),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華裔團體。  法蘭克福於2002年起設立「融合獎」,旨在獎勵為促進該市不同族群和文化和諧共處作出傑出貢獻的團體、倡議和項目。
  • 【龍馬初中】師生品嘗優秀傳統文化大餐
    12月18日,仁壽縣藝術團在龍馬初中進行了主題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戲曲進校園」巡迴表演活動,全體師生有幸品嘗了一頓豐盛的優秀傳統文化大餐。活動首先為大家帶來的是戲曲類舞蹈,在優美的舞姿中,學生興趣盎然;然後,同學們欣賞了詩朗誦、吉它獨奏、戲曲等表演,其中戲曲部分的演員和學生互動,頓時推起了本次活動的小高潮;最後,歌手們一首首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和戲變臉表演,在表演的同時演員們積極與場下學生互動,將活動氣氛推向了高潮!戲曲進校園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們的學校生活,而且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傳統文化的薰陶。
  • 疫情下的德國文化生活
    印象君上周報導過,面對疫情擴散,德國已經決定採取嚴厲的限制措施,各州正在落實行動目錄,其中包括劇院,歌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應關閉的條款。與此同時,一批藝術機構快速做出了反應和調整,以雲直播、廣播錄音、限期免費開放在線平臺等形式,繼續將演出和展覽呈現給觀眾。
  • 德國誕生首家中德雙語教學公立幼兒園
    據中新網10月3日報導,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由德國杜塞道夫市政府青少年局出資、杜塞道夫職工福利協會運營、杜塞漢園中文學校協辦的杜塞道夫首家「中德文雙語教學公立幼兒園」在該市漢園中文學校舉行籤約儀式。杜塞道夫市市長蓋澤爾、中國駐杜塞道夫總領事馮海陽等有關方面代表出席。
  • 德國學校的中文教育值得深思
    她的小學1-3年級是在中國北京就讀,當時她的父母在德國駐中國大使館供職。回憶起在中國的三年小學生涯,Marisabel感覺非常美好。她也非常喜愛中文,Marisabel居住的北威州其實是德國和中國接觸最為頻繁的聯邦州, 可惜她還是沒有在住家附近找到提供中文課程的學校。據稱北威州是德國中文學習最大的聯邦州,學中文的中小學生人數有2000人,全德國學習中文的中小學生也大約只有5000人。
  • 疫情下學生心理防護健康教育教案設計PPT
    開學第一課疫情下學生心理防護健康教育教案設計PPT文件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樣。2020年新春寒假,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席捲全國,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這種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很容易地在人群中引起了強烈的緊張情緒,不管身處在這場疫情風暴中的哪個位置,人們都感受到了由疫情嚴峻性帶來的心理壓力。在此期間,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一些與平常不一樣的正常心理應激反應,如緊張、焦慮、抑鬱等情緒。寒假結束後,學生將陸續返校,如何做好返校學生的衛生防疫工作?
  • 訪海德堡大學孔院中方院長:疫情之下,網絡轉型助力中文教學升級
    中國網6月17日訊 (記者 王冉)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給很多海外中文教育機構的工作帶來了不便,其中也包括德語區的孔子學院。日前,海德堡大學孔子學院(以下簡稱海德堡孔院)中方院長翟宜疆在接受中國網採訪時表示,針對特殊情況,海德堡孔院積極探索網絡教學新模式,推動促進中文教學轉型升級,在德國出臺嚴格管控措施期間,「沒有耽誤一節課」,並開展了一系列豐富的網上文化活動。
  • 省委統戰部啟動海外華裔菁英青少年大運河文化體驗活動
    據德國全德中文學校聯合總會會長周開芬介紹,協會會員學校積極報名參加大運河文化體驗活動,讓學生接受祖籍國文化的薰陶;美國全美中文學校協會會長邢彬告訴記者,協會會員學校因時差選擇回放學習;亞洲部分華校因時間衝突也採取下載直播內容讓學生學習。
  • 疫情下的美國網絡中文教學
    測試各種直播授課平臺、研究各種直播設備、美顏工具、準備授課ppt,還要費心費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課堂互動,一堂課下來老師立刻變葛優癱,普通老師尚且如此,身為對外漢語老師面對異國學生尤其自控能力差的中小學生,網絡授課可想而知不會比國內中小學老師難度小的,為了幫助各位老師更好的進行網絡教學和了解美國中小學中文網絡教學是什麼樣的,我們特邀任靖靖老師帶來《新冠疫情下的美國中小學中文網絡教學》。
  • 汕頭有個景點,之前是學校,現在是「粵東首個文化創意園」
    汕頭有文化創意園,是越東首家文化創意園,常年舉辦不同主題展覽、沙龍、論壇等活動,原來是中學,現在是改造後的新的觀光地,汕頭第一個創意園叫1860文化創意園,是汕頭第一家,位於金平區西堤路44號,本來學校是九中,雖然很小,但是很精緻,為什麼叫1860 ?因為投資的公司都有這個稱號!
  • 中文寫作一堆錯字病句,為何能成漢學大家?
    美國漢學大家的中文寫作,只有小學三年級水平?近日,清史專家鞠德源與海外漢學界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一批通信在網上流出,引發不少熱議。一則是海外漢學家的中文寫作或手跡並不多見,如美國漢學家卜德在《燕京學報》上發表的一生中唯一一篇中文文章《左傳與國語》,其實也是經顧頡剛「猜其意而重作」的;二則更在於,這些漢學大家用中文寫就的部分書信中,居然錯字、病句比比皆是,讓不少人直呼是小學三年級的中文水平。
  • 弘揚中華文化 美芝加哥瑞華中文學校辦多元活動
    當地時間12月12日上午,主辦單位芝加哥瑞華中文學校和聯豐集團代表及中外各界人士一百多人參加了「太古-瑞華杯」的迎春文化系列活動網絡視頻開幕式。圖為部分與會者在開幕式上的視頻截圖。為了活躍社區氛圍,弘揚中華文化,加強華裔與各族裔友人的交流與溝通,芝加哥瑞華中文學校與聯豐集團(太古廣場) 在2021年新年即將來臨之際,舉辦作文、 繪畫、演講和辯論大賽以及西洋棋大賽等精彩紛呈的系列文化活動。當地時間12月12日上午,主辦單位及各界中外人士一百多人為這一名為「太古-瑞華杯」的迎春文化系列活動舉辦了網絡視頻開幕式。
  • 網絡中文教學不止於應急
    自1月31日西班牙出現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疫情開始在西班牙各地蔓延,並迅速進入大暴發時期。3月13日,西班牙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考慮到疫情,巴塞隆納孔子文化學校於2月1日開始宣布停課,比當地學校的停課,提前了1個半月。
  • 德國健康中心落戶中德園 在沈德國人有了保健醫
    德國健康中心落戶中德園 在沈德國人有了保健醫 中國新聞網·遼寧
  • 疫情之下德國激辯學校是否應該停課
    隨著新冠疫情的迅速蔓延,德國民眾對於孩子在學校感染病毒的擔憂也在加劇,圍繞學校是否該停課,各方展開激烈辯論。數據來源:德國疾病防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負責傳染病防控的羅伯特·科赫研究所(RKI)3月6日上午7時公告稱,德國昨日新增185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累計已達534例。
  • 疫情肆虐經濟下滑中文教育堅持不懈,芝加哥中學籌辦多元文化活動
    為了活躍社區氛圍,弘揚中華文化,加強華裔與各族裔友人的交流與溝通,芝加哥瑞華中文學校與聯豐集團(太古廣場)在2021年新年即將來臨之際,舉辦作文、繪畫、演講和辯論大賽以及西洋棋大賽等精彩紛呈的系列文化活動。當地時間12月12日上午,主辦單位及各界中外人士一百多人為這一名為「太古-瑞華杯」的迎春文化系列活動舉辦了網絡視頻開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