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今天的Google首頁,一棟現代化建築赫然紙上,隱隱透著Google字樣,不用說,這就是今天的塗鴉(Doodle)。這個獨特的塗鴉正是為了紀念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126周年誕辰。
密斯·凡·德羅是二十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代建築大師之一,與賴特,勒·柯布西耶,格羅皮烏斯齊名。他出生於德國,德意志民族典型的理性嚴謹使他很容易從二十世紀初眾多的建築大師中凸顯出來。正如其大多數的玻璃與鋼結構作品一樣,透過表象,我們可以很輕易的看到這位現代建築大師留給二十世紀的偉大財富。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Van der Rohe 1886-1969)簡介:
1886年,密斯生於德國亞琛,原名 Maria Ludwig Michael ,建立自己的實驗室之後便更名為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van der Rohe 是他母親的姓。密斯原本為一石匠,年輕時苦學出身,甚至沒有正式的高中學歷。但是它對現代建築的影響,已很難有人能超越。
密斯·凡·德·羅是同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齊名的著名建築師之一。對於建築本身而言,三人在風格上還是不盡相同,但在建築理念上,總體還是差不多的。與柯布西耶一樣,密斯在1908-1911年間與著名建築大師彼得·貝倫斯一起工作,並從中學到了相當多的東西。後來,他又採納了鮑豪斯建築學派的風格,並繼承了瓦爾特·格羅皮尤斯(Walter Gropius)遺留的風格。這位德國土生土長的建築師於1937年移居美國,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爾學院(後改名伊利諾工學院)建築系主任。 [藝術中國網 http://www.artcn.cn/]
密斯·凡·德·羅是現代主義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紀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現代建築大師之一,包浩斯第三任校長。因包浩斯的烏扥邦傾向及社會主義色彩不容於納粹當局。而被迫關閉。密斯與創校人格羅皮烏斯等人流亡到美國,任伊利諾理工學院建築系主任。
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Van der Rohe)設計思想和設計風格:
密斯·凡·德·羅堅持「少就是多」的建築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他的設計作品中各個細部精簡到不可精簡的絕對境界,不少作品結構幾乎完全暴露,但是它們高貴、雅致,已使結構本身升華為建築藝術。西格蘭姆大樓為世界上第一棟高層的玻璃帷幕大樓。展現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則。內部不少設施也由密斯與他的徒弟菲利浦·詹森一手包辦。大樓前的廣場約佔地基一半,這在當時也是創舉。現代主義被帶到美國後,結合資本家的力量,實踐了許多作品。由於形式上的精簡,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響到世界各地,也影響了其它 領域的設計。因此稱為「國際風格」。然國際風格卻已缺乏早期現代主義烏扥邦式的社會理想及批判精神。並且後來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 般注重對細部結構的處理。但現代主義卻至此達到一個高峰。
密斯·范·德·羅的貢獻在於通過對鋼框架結構和玻璃在建築中應用的探索,發展了一種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極端簡潔的風格。其作品特點是整潔和骨架露明的外觀,靈活多變的流動空間以及簡練而製作精緻的細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示了他對玻璃窗體的大量運用,這使之成為其成功的標誌。密斯從事建築設計的思路是通過建築系統來實現的,而正是這種建築結構把他帶到建築前沿。同時,他提倡把玻璃、石頭、水以及鋼材等物質加入建築行業的觀點也經常在他的設計中得以運用。密斯·范·德·羅運用直線特徵的風格進行設計,但在很大程度上視結構和技術而定。在公共建築和博物館等建築的設計中,他採用對稱、正面描繪以及側面描繪等方法進行設計;而對於居民住宅等,則主要選用不對稱、流動性以及連鎖等方法進行設計。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當重視細節,用他的話說「細節就是上帝」,這歸功於他父親對其技術的教導。雖然他從 未受過正規的建築學習,但他很小隨其父學石工,對材料的性質和施工技藝有所認識,又通過繪製裝飾大樣掌握了繪圖技巧。同時,他用極為大膽、簡單和完美的手法進行設計,將建築學的完整與結構的樸實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密斯並不是特別關注裝飾原料的選擇,但是他特別注意室內架構的穩固性。像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勒 · 柯布西耶一樣,密斯也特別重視將自然環境、人性化與建築融合在一個共同的單元裡面。由他所設計的郊外別墅、展廳、工廠、博物館以及紀念碑等建築均體現了這一點。與此同時,密斯也重新定義了牆壁、窗口、圓柱、橋墩、壁柱、拱腹以及棚架等方面的設計理念。 [藝術中國網 http://www.artcn.cn/]
密斯建立了一種當代大眾化的建築學標準,他的建築理念現在已經揚名全世界。作為鋼鐵和玻璃建築結構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築觀點和藝術特色,也影響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領域中都起了相當的作用,他在自傳中說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在芝加哥伊利諾工學院工作之際,由他設計的湖濱公寓(Lake Shore Drive Apartments)充分展示了他在科技時代的建築天才。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 一直孤身呆在芝加哥公寓裡從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