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0月30日(今天)
是中國著名文學、 電影、 戲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
夏衍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最近來劇場的小夥伴有沒有找到
夏衍先生和他的貓呀?
從10月17日起,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圍繞這一主題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
看話劇《上海屋簷下》
聽夏衍戲劇講座
玩上海弄堂遊戲
學講上海話
遊武康路歷史建築
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邀請名人名家助陣,揭秘網紅景點背後的軼事,為期一個月,形成了一股文藝青年間的打卡小熱潮。
紀念夏衍誕辰120周年劇場主題文化活動
花絮《喜歡上海的理由》
進劇場,看三代話劇人跨越半世紀全新演繹
《上海屋簷下》是夏衍於1937年創作的三幕話劇,在中國話劇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價值。為紀念夏衍誕辰120周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集合三代話劇人再度演繹海派經典話劇《上海屋簷下》,該劇反響熱烈,已加演11月1日14:00下午場。
《上海屋簷下》幕後全紀錄
聽講座,致敬大師與經典
2020年是夏衍誕辰120周年,也是契訶夫誕辰160周年,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為觀眾準備了關於這兩位劇作大師的講座。
上海戲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揚深度解析夏衍與《上海屋簷下》,剖開20世紀30年代上海社會中的一個橫斷面,從夏衍的角度看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底層市民和貧苦知識分子的平凡生活,了解夏衍想要傳達給觀眾的善意與慈悲。
《上海屋簷下》由小人物的命運以及情感糾葛折射大時代的風雲;其「嚴謹現實主義」為特徵的劇作風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契訶夫戲劇的特色。11月7日,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吳小鈞將通過契訶夫的戲劇作品,帶觀眾了解他對人生、對世界的個人體驗以及他在選取創作素材時的獨特角度和「光圈」。
請移步今日微信第二條推送報名
玩遊戲,尋找老上海弄堂裡的回憶
《上海屋簷下》演出期間,為觀眾設置了場前特別活動,憑該劇當日演出票即可參與。
跳房子、翻花繩、套圈圈、踢毽子......回到80、90年代的老上海弄堂遊戲,現場更有機會贏取上海雪花膏、洋畫片等特別驚喜。
學方言,了解地域文化
上海滑稽劇團國家一級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滑稽戲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獨腳戲上海市代表性傳承人錢程為觀眾帶來一場圍繞學習地道上海方言的講座。
聽講現場笑聲不斷,
一位觀眾在聽完之後說到:
我對上海的方言非常感興趣,聽起來很有韻味。之前買過錢程老師的書學習,但是我認為方言還是要講,這次難得有機會可以和錢老師當面學習,我一看到消息就報名了。
另一位觀眾則是在生活中有些許困擾,對於方言更希望能學到一些實用的經驗:
我剛來上海的時候完全無法聽懂方言,雖然周圍都能用普通話交流,但我希望能更加融入進本地文化。今天我就學了一些常用的話,我喜歡的演員也是上海人,希望下次見到他能用上海話和他交流。
兜馬路,漫步武康路的百年人文
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聯合夏衍舊居,共同舉辦了一場漫步城市的戶外步行活動。
在武康路上漫步徐行,一座座老房子臨街而立,商界奇才的傳奇、海上聞人的休戚、紅色鬥士的足印,帶著鮮明海派文化傳遞的生動情節和氣質。
體驗過的觀眾感到很有新意:
我來過好幾次武康路,最早的時候沒有現在的人文特色,在上海人心中也是一條鬧中取靜的小資馬路,這幾年火了再來看看,也是走馬觀花,今天聽完才知道,這裡有那麼多故事。
有一位帶著行李箱的觀眾來參加:
這是我來上海旅遊的最後一天,平時比較喜歡讀書、看話劇,我希望探訪景點背後的故事,聽聽跨越百年的『八卦』。
跨越百年的歷史遷延,不變的是老房子裡蘊涵的海派風雅,這裡人、事、物令人沉醉。
安福路上的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武康路上的武康大樓……每一個文化地標都承載著自己的歷史、自己的人文故事,一個月的時間,看的是劇場主題文化活動,品的是上海這個城市的文化品牌。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喵~今天是夏衍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