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或者正在有這樣一個困惑: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開始背誦古詩詞呢?
其中大家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可是各有千秋,有的父母以武亦姝、王恆屹等優秀兒童為例,說明背誦古詩詞的孩子有多麼的鶴立雞群,有多有優秀氣質。
相反,還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年齡還小,他們壓根不理解古詩詞的含義,而逼迫孩子機械的背誦會使孩子的思維僵化,這是不科學的「填鴨式教育」。
這兩個陣營的家長們都各執一詞,好像都很有道理,那我們應該讓孩子們從小就開始背誦詩詞嗎?揭曉答案之前讓我們先了解這三件事!
1、 提高古詩文在教材中的比重17年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採用「部編版」」語文教材,小學階段(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習古詩詞),古詩詞124首,佔全文的30%,古詩詞內容增長達到80%!
如果孩子從小就堅持背誦古詩詞等內容,那麼到了入學年級正式系統學習後自然會輕鬆許多。
2、 誦讀古詩詞有助於語言能力的培養梁宏達曾說:「古詩太重要了,尤其是訓練孩子說話方面。」
的確,詩詞是中華幾千年歷史文化沉澱的精華,孩子聽不懂讀不懂沒有關係,因為詩詞自身很有節奏感,所以對孩子來說讀起來並不是太難,不要小看每天的朗讀和背誦過程,長此以往兒童自然會提高對漢語古文的理解能力和語感。
3、背誦古詩詞能鍛鍊記憶力根據記憶發展規律,學齡前兒童記憶時主要使用機械記憶,這種記憶可以在不理解內容的情況下背誦。
兒童雖然不了解古詩詞的含義和文本所隱含的情感,但在背誦的過程中,他們可以不斷拓寬記憶的邊界,鍛鍊記憶。
有一種說法:從小背誦古詩詞會破壞孩子們的想像力,影響他們對古詩詞的興趣,這是真的麼?
其實,很多孩子在背誦古詩詞後出現「思維僵化」的特點、慢慢的開始「恨」古詩詞的原因都是因為背誦的方式不對。
就像近幾日網上爆火一段「7歲哥哥和2歲弟弟背誦《將進酒》」的視頻,視頻中的兩個孩子,一個7歲,一個2歲。
但是他們在背誦的是高中語文課本上的古詩詞,兩個孩子活潑可愛,背誦過程也很快樂,可見導致兒童思維僵化、不喜歡古詩詞的不是背誦古詩詞,而是誦讀古詩詞的方法。
想讓孩子背誦掌握正確方法,家長要注意這兩點:
1、不要強迫孩子背誦詩歌尤其是對於學齡前的孩子,由於他們的特殊年齡段有的特點,他無法理解父母為什么爸爸媽媽讓我背誦這個東西呢,也無法預見未來會有各種需要古詩詞的場合,強迫孩子背誦詩歌,只能讓孩子覺得古詩詞枯燥乏味。
如果家長真的想讓孩子喜歡朗誦詩歌,就不必嫌累,多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往往會事半功倍。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畫畫,可以讓他邊畫畫邊讀詩,他懂的詩自然會被記住;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玩,你可以用拍手的方式,根據拍子說第一句話和下一句話。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音樂,你可以找一些古詩詞有關新歌來學習,巧妙地轉換思路就可以很輕鬆愉快地背誦古詩詞。
2、不要刻意追求數量「目標」學齡前兒童天生就是「小搗蛋鬼」。這讓父母不得不用一個量化的「目標」來限制孩子,如果他們沒有完成,就強迫他們就必須繼續下去。也就是說哪怕是用有趣的方法,孩子們也會感到壓力和排斥。
與其把讀古詩詞當作一種目標,不如讓它成為一種習慣。每天用固定的半個小時陪孩子們熟悉或背誦幾首古詩詞,邊讀邊玩。如果你今天沒有背下來,明天還可以接著背。只要孩子們養成這種習慣,你就不必擔心背誦的數量少了。
和大家分享一套好書:《跟著爸爸學古詩》,我已經把它給我的孩子們看了,我真的覺得它很有趣,很新穎,想分享給大家。
這套古詩詞畫冊是三位父親一起創作的;
曾獲中央媒體」金話筒獎」的著名播音員蘇楊,也是一對5歲的雙胞胎父親。蘇爸爸負責這本書的古詩詞閱讀部分,能引導孩子們利用專業正確的發音來感受詩歌的美從而讓孩子們產生興趣。
兒童繪本畫家齊毅是這套圖畫書的主編和畫家,這位父親他結合父母和孩子的閱讀經驗和藝術技巧,為這套圖畫書匹配繪製出了豐富而古典的圖畫。
何楠,兒童文學作家,是這套圖畫書新童謠的創作者,他為古詩詞創作了新的童謠,這些童謠更容易理解,更有趣,可以輔助孩子們理解和記住枯燥的古詩詞。
每一首古詩也都有一個特殊的「親子時間」推薦環節,這是幾位父親根據自己的經驗設計的親子互動。每次我都會用這個推薦的的親子互動內容與孩子們一起互動,然後我會自己想一些類似的內容來加深孩子們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
因為我的孩子非常喜歡畫畫,所以我會鼓勵他在學了一首古詩之後嘗試自己也來畫一幅。如果背誦有些不流利,我就會把畫貼在牆上,這樣孩子可以經常看一看,加深自己的興趣以及記憶,不得不說這樣做最後的效果真的很好。
如果你想了解讓孩子們有出色的記憶能力就購買吧,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未來的古詩背誦小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