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道菜五柳炸蛋,第八十七道菜香椿雞蛋餅,第九十二道菜紅燒鴨翅,第一百道菜白切雞……近兩個多月來,三水市民陳君每天都會在朋友圈曬出自己做的家常菜。
春節之前,朋友眼中的陳君,是一個每月跑300公裡的運動達人,也是一個調味料只知道醬油的廚藝「菜鳥」。而在居家期間,為了解決家庭吃飯問題,他通過廚藝類App苦練家常菜做法,成功學會了100道菜式。回憶起這段日子,陳君笑言:「這兩個月做的菜,比我之前四十年加起來還多。」
廚藝「菜鳥」成了家庭煮夫
「今天晚飯的菜單是:油潑香椿、鹽水豬肝和小炒黃牛肉。」4月8日,夜幕降臨之時,陳君走進廚房,熟練地戴上袖套、系上圍裙,拿出早上在商業城菜市場購買的香椿、黃牛肉、豬肝等食材,開始清洗、切片。
牛肉用料酒、生抽、老抽、蠔油等調味料醃上……食材準備就緒,陳君開火熱鍋,下油,油冒煙後把醃製好的黃牛肉倒入鍋中。「嗞啦」一聲,滾燙的油和牛肉接觸的瞬間,鍋底便沸騰了起來,不斷翻炒至變色後,陳君將黃牛肉舀起來備用。
隨後,依然是熱鍋冷油,將大蒜和辣椒倒入爆香,再加入之前炒好的牛肉和一小把香菜。香菜在翻炒中漸漸軟下來的時候,麻利地倒入鹽、生抽和水翻炒均勻,一道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小炒黃牛肉就做好了。
陳君做的菜式。
半小時後,油潑香椿和鹽水豬肝相繼出鍋,端上飯桌。「以前我很少做飯的。」陳君說,因為妻子正月初三開始返崗上班,為了解決疫情之下的吃飯問題,身為廚藝「菜鳥」的他自告奮勇接下了「家庭煮夫」的任務,並下載廚藝類App,每天刷菜譜鑽研菜式。
從最簡單的番茄炒蛋,到進階版的紫蘇燜鴨、辣子雞,再到春意濃的油潑香椿、油燜筍……每天,陳君早早到菜市場買菜,回家對照著菜譜學習,並拍照記錄下自己做的飯菜,發在朋友圈和親朋好友分享。
做菜過程中,陳君不照搬食譜,而是結合自己的口味適當調整;遇上喜歡的菜式,就多做幾次尋找最佳的烹飪效果,家人喜愛的油燜筍、回鍋肉、手撕包菜就多做幾次。
久而久之,陳君的廚藝逐漸提升,還得到了兒子陳昊騫的稱讚和認可。一次,陳昊騫與奶奶通電話,奶奶關切地詢問起家裡的吃飯問題,陳昊騫說:「沒想到老爸做菜還可以!」
有色香味的科學飲食
做菜難不難?陳君說:「其實沒那麼難,但是要做好不容易。」
陳君家中的廚房一角,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柱侯醬、糖醋五柳茶、耗油、生抽、料酒、咖喱等大大小小十幾瓶調味品。這都是他近段時間為做菜陸續添置的。
「不做菜不知道,原來調味料有這麼多種。」以前說起調味料,陳君只會想起醬油,而在廚藝類App翻閱菜譜的時候,他發現調味料琳琅滿目,並且極大地影響著菜品的味道。於是,他開始一瓶一瓶地給家裡添置調味品,慢慢也掌握了各種調味品的使用場合。「比如說,很多時候做菜會加點生抽調味,比較鮮美。但是在做紅燒肉這類菜時,加點老抽,色澤就美觀,醬味更濃鬱。」
陳君正在做菜。
除此之外,陳君家裡的冰箱從飲料為主變成食材豐富,廚具也在不斷更新。發現菜刀切菜很不麻利,他在朋友的推薦下換了新菜刀;發現鍋不夠用導致做飯時間長,他新購置了電子蒸鍋和不粘鍋,蒸菜炒菜同步進行可以提高效率。現在,他還準備入手廚房網紅產品空氣炸鍋,用來炸薯條、烤雞翅、蛋撻等。
「生活方式慢慢有所改變。」宅家推動了陳君的下廚熱情,也讓他的家庭生活更加有滋有味。每天早上,他會去菜市場逛逛,聽聽那鮮活的吆喝聲,從食材的變化感受季節更替,體驗真實的煙火人間,再把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傾注在食物裡與家人分享,很有儀式感。
如今,陳君在朋友圈曬出的菜式已經超過100道。在自己的「瘋狂投餵」下,他不知不覺長胖了10斤。這也進而讓他在學習做菜的同時,更加注重了解各式食材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以達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科學飲食。
「對著菜譜準備食材、製作美食十分有趣,以後也會把健康的飲食習慣堅持下去。」談及往後的生活方式,陳君這樣說。
原標題:「零基礎」學廚藝,2個月解鎖100道家常菜
居家生活 吃出儀式感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陳玲玲
圖|受訪者提供
製圖|曾詠賢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