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大討論:奮鬥與生活真的只能二選一嗎

2020-12-15 新華網客戶端

  最近,「996」的討論席捲輿論場,從吐槽的員工到網際網路巨頭甚至科學家、學者,一場關於「奮鬥」和「生活」、「工作」與「健康」的討論,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一方面是程式設計師們發起了「今天996,明天ICU」的反擊戰,一方面是996被一些老闆捧成花兒。4月11日,馬雲表示,能「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人想「996」都沒機會。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怎麼獲得想要的成功?第二天夜間,他又在微博表示,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

  劉強東也在朋友圈發文,分享了自己「8116+8」的工作模式,早8時開始,工作到晚上11時,一周工作6天,周日工作8小時的奮鬥史。而與程式設計師們相比,高強度的工作已是家常便飯,甚至「711」(早11點到晚11點,每周工作7天)很常見。

  在最早進行「996·ICU」討論的代碼託管網站GitHub,40餘家企業被爆出實行「996」工作制。「996」早已成為網際網路行業的「潛規則」。那麼,辛勤工作與快樂生活真的只能二選一嗎?

  主動「996」收穫頗豐 強制「996」人人喊打

  在接近一年「996」後,強文豪辭去了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搜尋引擎優化)總監的工作,去了一家「965」公司。雖然現在工作時間和以前沒什麼區別,他卻感覺「和天堂一樣。」

  強文豪26歲,曾經近一年的工作讓他胖了幾十斤,並在痛風中苦不堪言。這一年的工作也讓他見了「世面」:「996」不算什麼,還有「9-12-6(早9點到晚12點,一周6日)」、「9-12-7(早9點到凌晨,一周7日)」的。

  「主動996和強制996不一樣,主動996可以收穫很多。」對強文豪來說,他至少經過一輪循環:在上一家公司,他從主動「996」,到被動「996」;離開公司後接私活,還是要加班,又變成了主動「996」。

  而作為管理層,他的體會更深。從給一線員工加工作量,到砍掉加班福利,直到取消加班費,強文豪想盡辦法安撫團隊情緒,卻始終避不開這個現實:「996」從可選項,變成唯一項。終於,員工主動離職,從幾百人出走到只剩幾十人。強文豪心力交瘁。

  和強文豪不同,秦佐(化名)是「996」堅定的反對者。作為一家世界500強外資公司的高級軟體開發專家,過去3年裡,秦佐一直享受著8小時彈性工作制的「優惠」,沒有加過班。

  在知乎上,他和其他人一起,探討「996」工作制,勞動者權利意識更加覺醒,這讓他覺得一直以來的努力有了價值。秦佐說,編程作為腦力勞動的一種,產出和勞動時間不呈絕對線性關係。在8小時工作中注意力高度集中,產出就會足夠有競爭力。以他的經驗看,高強度勞動後,腦子會非常混沌。強行工作產生的bug,只會讓你用多出幾倍的時間來修復。「技術先哲們早在幾十年前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有了那本大名鼎鼎的《人月神話》。」(該書提出軟體項目之所以延期,首要原因是缺乏合理的進度安排,被譽於軟體領域的管理「聖書」)

  秦佐說,再早些年,「996」、「狼性精神」都被冠上奮鬥之名,老闆和員工拍手叫好。而現在,不少人一片喊打。「從輿論上看,所謂『996』已經沒了生存的土壤,這是一個看得見的進步,這個進步離不開我們每個勞動者的吶喊。」

  陳大佑(化名)是一家創投公司的職場新人。他自嘲道,在北京工作的人是沒什麼生活的。每天和創業者打交道的他早已習慣了他們7x24小時的工作狀態,365天日日如此。他和許多在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一樣,很難分清生活和工作的界限究竟在哪裡。吃完晚飯去加班是常有的事,就連周末約個早午餐,也會想著能不能順便約個創業者談工作。

  那麼,如果老闆向陳大佑提出「996」工作制,他會接受嗎?

  「我會指著老闆的鼻子罵他。」陳大佑說,對初創企業來說,靠硬性的制度讓員工為了老闆的遠景努力太失敗了。

  不過,在陳大佑看來,對行業來說,如果一個人足夠熱愛,就要接受它的「行規」。不論是「996」,還是別的什麼。否則,就算不上真的喜歡,也可能這個人真的不是這些企業主要找的人。

  加班的「度」在哪兒

  近日,脈脈職言上一條關於搜狗公司的匿名爆料,使得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坐不住了。

  爆料稱,搜狗開始統計加班時長裁員,身邊同事因此「磨洋工」坐滿11小時。對此,王小川表示,公司沒有這樣的要求,即便有,這樣磨時間的員工對自己和公司都不負責任。

  王小川把這段對話截圖發到了自己的新浪微博上,並轉發道:1、搜狗沒有搞「統計加班時長進行裁員」,工作的驅動來自於目標和意願,而不是強制;2、誠摯溝通和共同成長是搜狗的價值觀,我的郵箱和內部IM向每一位搜狗員工開放,有問題歡迎直接向我提;3、不認同搜狗價值觀,不願意和搜狗一起迎接挑戰的人,我們不姑息。

  這條微博下的熱門評論排名前五的,有四條表達了對搜狗實質支持加班的不滿,還有一條自稱搜狗前員工的,表示搜狗是網際網路公司中最人性化、最良心、為員工考慮最多的,提前十天發當月薪水,不論工齡年假一律15天。

  無獨有偶,媒體近日爆出,矽谷初創公司Revolut的CEO Nikolay Storonsky在內部郵件中,除了直白地說「完不成KPI獎金可能泡湯」,還提出,一些產品經理和團隊領導落後進程,周末也不加班追上。這樣的人「如果表現不如預期,將在審查後不經通知被辭退」。

  這樣的行為越來越公開,並以企業文化之名,吸引著持有同樣價值觀的求職者。針對國內關於「996」的討論,勞動關係學院法學院院長姜穎表示不認可這種「企業文化」。她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勞動法》旨在保護和平衡勞動者和企業的權益,期望做到既保護勞動者身心健康,也避免過勞導致勞動事故。

  姜穎說,勞動者權益保護是與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同步的。中國尚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勞動法》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程度比較高。企業良性生產經營,也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在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時,至少要守住法律的底線。姜穎指出,目前法律不禁止加班,只要經過一定程序,在一定限度內的加班是被允許的。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1995年國務院174號令修改為:平均每周不超過40小時)

  「企業文化首先要守住法治原則。」姜穎說,任何現代國家中的現代企業都必須在法治的基礎上形成企業文化,同時,這種企業文化要能得到員工的認同,進而凝聚員工。對照這兩條標準,姜穎反觀要求所謂「996」的企業精神,發現這並不能稱為企業文化。「如果一些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單方面要求職工實行『996』,這是違反勞動法的。嚴格意義上講,這不應當成為企業文化。」

  秦佐毫不客氣地「開炮」:「中國當前的企業中,有很多管理者,既無能在8小時內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又怕承擔責任,所以只能追求表面功夫,堆砌勞動時間,自我欺騙、自我麻木。」秦佐痛斥,這些人活生生把職場搞得烏煙瘴氣,硬生生把這代職場人的生活變得悲催不堪。

  「一味地延長工作時長,期望以此來獲得更高的效率,這是一種懶政,是一種無能為力的表現。」創業者彭翔也是管理者,他對「996」的管理方式持否定態度。

  彭翔十分留心「996」的輿論走向。他創辦的成都萬事屋是一家初創企業。在他看來,初創公司不得不採取「996」的方式,否則和大公司比,不僅在市場佔有率上有差距,連工作時間上都有差距。

  彭翔認為,「996」可能是管理的一種手段。「舉個例子,當公司以前的團隊無法上升了,又捨不得放棄它,那只能進行部分裁員。『996』完美解決了這樣的問題——既做到了軟裁員,又讓留下的員工(的超時工作)補充了被裁掉的人的工作時間。」

  陳大佑所在的公司投了70多個創業項目,雖然沒聽過哪位創業者要求「996」,但他直言 「初創公司都要求小步快跑,一定要找一個和自己價值觀契合的人來到公司,否則是無法完成這件事的。」更重要的是,大公司往往形成了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能夠承受人才的適度流動風險,這為他們執行「996」提供了條件。但陳大佑認為,這更多是大公司的長項,並不適用初創公司。

  在強文豪看來,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採取「996」工作制,是在沒有更好的提升效率方案時的妥協。員工就算跳槽,也很可能解決不了這樣的問題。「但凡從事的工種是加班可以帶來效益的,都會『被加班』。希望不加班,只能換行業。」

  「等到全民『996』 誰又知道生活本來的滋味呢」

  「高強度加班使中年危機成為每個職場人的必然。」在秦佐看來,在加班的一萬條危害中,這比對家庭生活的剝奪和健康的傷害,更為嚴重。

  「中年危機的本質在於,人日益下降的精力和高強度勞動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秦佐發現,年齡的增長是如此殘酷,即便企業克服年齡歧視給你工作,只要高強度加班存在,「哪怕你不要命,你也幹不了。」每個職場中年人最終都會被踢出最頂端的勞動市場——無論管理,還是技術。這是秦佐眼中,中年職場人難以跳出的陷阱。

  要避免中年陷阱,人只能從青年時就起步。在這一點上,強文豪也支持「996」。他說,如果沒有加班制度,程式設計師起薪不一定會這麼高。對於年輕人來說,在沒有資歷、沒有背景也沒有能力的情況下,身體就是最大的資本。適當「996」,可能給有朝一日跳槽去理想的工作,儲備更多底氣。

  陳大佑習慣用投資人思維分析「996」企業。他說,這些企業很可能在起量階段,要通過跑數據證明自己的業務模式;或剛拿到新的融資,在股東要求下擴張,以獲得更好的估值。總之,都是出於壓力較大的階段。

  「這種階段更容易出問題。同樣的條件,會把一些企業『壓沒了』,但也有的企業會堅持下來。這就意味著機會。」陳大佑說,創業者其實很純粹,想用所有的時間,把想做的事情做完。更多的準備一定意味著更多的底氣。

  李思維(化名)在瀋陽做iOS開發工程師。他沒經歷過「996」,一方面,在瀋陽,「996」的IT公司不是大多數;另一方面,他入職前都會和HR直言,能接受適當加班,但需要加班報酬,也不接受無條件加班。

  李思維直言,自己沒有什麼太遠大的理想抱負,沒想過這輩子能賺多少錢。他只想做自己喜歡的職業,過自己想過的人生。「很多人根本不懂勞動法,也根本不知道生活本該是什麼樣子,已經被企業家以『奮鬥』、『企業文化』等形式洗腦了。」李思維提出疑問:如果不對「996」加以抵制,等將來全民「996」的時候,誰又知道生活本來的滋味呢?(記者 李晨赫 寧迪 實習生 孫吉 邢洪偉)

相關焦點

  • 996工作制:是為我自己奮鬥還是只為老你板奮鬥
    最近「996」這個新名詞隨著馬雲、劉強東等電商大咖的參與,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網紅詞。996工作制與與廣大上班族有著密切的聯繫,因此成為了人們熱議的對象,很多人都選邊站,兩邊倒,有支持的有反對的,不過非常難得是我們的主流媒體《人們日報》沒有選邊,而是理性的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可以說,這在一定程度上給那些別有用心、鼓吹「996工作制」的人打了預防針。
  • 996工作制是什麼意思?崇尚奮鬥≠「996」
    刷屏網絡的「996」 工作制大討論,不但讓網民們為之打起了口水仗,更是捲入了馬雲、劉強東、張朝陽等網際網路大佬為之「舌戰」,使得該話題燃爆輿論場。僱主說創業後理解了企業為何要實行「996」鄭州白領Z曾經在一家外貿企業工作,後來自己創業。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996就是奮鬥的代名詞嗎
    「能夠996是修來的福報。」馬雲這一句對於996加班文化的回應,引起廣泛討論。4月1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通過新浪微博再次做出解釋:「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阿里巴巴從來也都提倡,認真生活,快樂工作!但是年輕人自己要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工作996,生病ICU?奮鬥的正確方式其實是……
    可以說996.ICU項目不僅是程式設計師們的吐槽聖地,還記錄了程式設計師們的血淚史。某寶上也已出現了許多關於「996.icu」的文化衫「996.icu」的「火」已燒到國外了,連外國程式設計師也在討論中國的996了!
  • 馬雲回復996: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這段時間關於996的話題很火,這個話題被頻繁推上熱搜。我們先來解釋一下什麼叫996,即上班早9點到晚九點,一周上6天。也可以換句話說,那就是單休,每天都要加班。雖然對於這樣的工作時間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其實這是很多人的工作狀態,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很多人都過著這樣的生活,甚至比這還要『慘』。那到底該不該選擇996的工作方式呢?
  • 馬雲再談996:理性討論比結論更重要,周末愉快!
    「這事有這麼大的爭議,我更加覺得有好好討論一下的必要,理性社會的標誌就是客觀理性的討論比結論更為重要……」今天,馬雲再發一篇長文談996,結合兩天來各方討論,較為完整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今天的社會永遠不缺『正確的廢話』,我們缺的是實話,真話,讓人思考的話。」
  • 俠客島:奮鬥不意味著要996,《勞動法》得長牙齒
    拼多多一名22歲員工深夜猝死,引發大家激烈討論。不幸發生的原因還需權威的醫療結論,但背後折射出來網友對無休止加班的激烈聲討,值得深思。網友們呼籲《勞動法》的嚴格實施,保護所有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前年「996.ICU」引爆網絡的時候,有條熱評這麼說:「我討厭996,卻又是它的踐行者,這就是人生嗎?」
  • 加班和辭職,我們只能二選一嗎?
    隨著過勞爆出,996的口號重新被提起,長期走在凌晨2點的街頭,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心裡想著:再不辭職,真害怕下一個倒在街頭的就是自己。 不得不承認,工資的確能留住人。但在職場中,加班和高工資,已經慢慢成為一對「連體嬰」,他們就像是擺在商場的一件名牌,如果選擇,就得有所犧牲;如果不要,也還有一堆人等著入手。
  • 不要讓被迫「996」抹黑奮鬥底色
    近日,拼多多「95後」員工凌晨加班回家途中猝死的消息備受關注,雖然是否與加班過勞有關尚有待證實,但這件事再次引發了網民對「996」(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且不支付加班費)工作模式的討論。從2016年提出至今,「996」工作模式飽受詬病。
  • 剛剛,馬雲再談996!年薪20萬算下來時薪50元,你的996真的值?
    這事有這麼大的爭議,我更加覺得有好好討論一下的必要,理性社會的標誌就是客觀理性的討論比結論更為重要……我們要聽得進「不中聽」的話,更要有人敢於說「不中聽」的實話。我從來不怕被罵,所以關於這事我還是要再多囉嗦幾句。
  • 月薪10k的996 vs 月薪5k的955,怎麼選?
    況且大部分好工作都是996好吧?你看到哪個年薪百萬的打工人從一開始抱著一個「輕鬆度日」的態度去工作的?雖然996聽起來壓力大,但當你周圍優秀的人都保持常態時,你就不會覺得996很變態了。再者,選擇955就真的利用空閒時間自覺努力了?
  • 是什麼讓我們在25k的996和18k的965間糾結?考量的標準除了薪酬外,還有哪些?
    以下為話題評論精選內容非常拒絕單休,很累很累,睡了一天繼續累一周,不行,活不過來18k的965可遇不可求了,25k的996,可遇沒命花品質生活黨——工作重要,但生活更重要965的生活真的會豐富很多,下班了還有時間做飯、運動,或者說遛狗,不是說965就一定不加班,但是你會感覺根據進度的加班是情有可原的
  • 996大辯論!馬雲一談再談 人民日報也發聲了
    引發了網絡熱議,企業家、娛樂明星、媒體都來加入大討論……(鳳凰網)   近日,部分公司規定的「996」工作制(工作日早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並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
  • 切莫讓996、007成為奮鬥的代名詞
    這一新聞引發了打工人們對於鼓吹加班是奮鬥以及996、007工作制的怒火。 無獨有偶,2021年1月5日央視評不能讓奮鬥變了味這一話題也衝   2020年12月29日凌晨1:30,拼多多98後員工張某霏在與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暈厥倒地,經近6個小時急救依然無效,不幸離世。
  • 996工作制再刷屏,年薪20萬折合時薪才50元!真的值得嗎?
    這個社會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不同的事情,我也會堅持把最有趣的新聞提供給大家,那今天小編要聊的話題是「996工作制再刷屏,年薪20萬折合時薪才50元!真的值得嗎?」具體是什麼情況呢?隨小編一起看下去吧!聽起來好像每個人都是過著這樣的生活,但是每個人都像是一個機器一樣日復一日做著同樣的事情,這種枯燥的生活讓很多人感到特別的煩躁和痛苦,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堅持下去,相信這應該是作為成年人應該承受的壓力吧。而近日馬雲這個備受大家喜愛的企業家發表了一番言論讓很多年輕人都覺得特別的憤怒,他表示「這世界確實有很多996,甚至007的人。
  • 996的制度下,面對工作、生活和家庭你該如何權衡?
    網友調侃解讀是這樣的——公司實施996的工作制度,員工一周下來基本沒多少自己的時間放鬆,在高強度的工作下都很勞累,身體很容易出現問題。如果哪天不小心倒下了,估計就可以直接進ICU了。隨著網友對996的火熱討論,我們的馬爸爸也發出了自己的言論:他說能做996是一種福氣,如果如果你年輕的時候不996,那什麼時候可以?
  • 拼多多員工猝死背後:那些留在海外大廠的留學生,真就能脫離996嗎?
    在新加坡工作肯定沒有996那麼大壓力,我們公司絕不會有『不念下班』之類的口號,大家都是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而且我們也是彈性工作,1075或者975都行。其實這種八小時工作制對自制力也挺有要求的,工作時間規劃好自己的任務安排,按照規劃完成好每一件工作之後才能下班享受生活。反正我肯定不會接受996,不然我也不會專門出國留學了。
  • 「程式設計師的故事」「996」是奮鬥者的工作態度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我們更傾向於被稱為『IT 從業者』,而不是『程式設計師』。」在IT 行業工作了十幾個年頭的王啟龍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行業內的職位很多,並不局限於編碼。在他看來,「996」工作制代表的是一種工作態度,一種年輕就要奮鬥、拼搏的精神,而不應成為企業的強制規定。
  • 2020-1024=996,2020年程式設計師還會難嗎?
    尤其是當你加上動輒一小時以上的通勤時間,在實行996工作制的網際網路大廠,拋開收入以外,程式設計師們的生活質量,大概比富士康的廠弟廠妹還要慘一些,至少廠弟廠妹們的宿舍就在廠區,步行只需十分鐘,外加包吃包住。當韶華易逝的程式設計師們終於咽不下這碗青春飯,在35歲以前沒能掙到足夠多的錢\升到管理層,難道就只能去開燒烤攤\開網吧\送外賣\擦皮鞋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據說,在歐美國家,沒有一個BOSS願意接納你996工作的要求。
  • 都是誰讓奮鬥變了味?華為任正非:奮鬥目的,就是為了過幸福生活
    摘要:央視評近期員工加班事件:不能讓奮鬥變了味!網友呼籲學習華為任正非:奮鬥目的是為過幸福生活。關鍵的信息點有幾個:一是加班的部門正是當下網際網路巨頭爭搶「一把白菜的流量」的社區團購賣菜業務;二是加班至凌晨1點半,相對於「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一周六天」的「996」來說,另有該司員工稱,買菜業務是除了睡覺就是上班,已經是「007」了;三是這麼晚下班,員工步行回家。阿里巴巴的馬雲才因為領投社區團購、爭搶底層攤販飯碗而人設翻車,某平臺就因為買菜業務員工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