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不少職場人又開始騷動。隨著過勞爆出,996的口號重新被提起,長期走在凌晨2點的街頭,拿著不高不低的工資,心裡想著:再不辭職,真害怕下一個倒在街頭的就是自己。
不得不承認,工資的確能留住人。但在職場中,加班和高工資,已經慢慢成為一對「連體嬰」,他們就像是擺在商場的一件名牌,如果選擇,就得有所犧牲;如果不要,也還有一堆人等著入手。
在職場中,對於那些上了年齡,慢慢到了而立之年,身上背負著房貸,肩負家庭責任的人來說,工作就是一件很被動的事情。由不得自己有太多選擇權,還要被領導在耳邊不斷強調:你不幹,還有一堆人要做!
於是,我們想要繼續生活,就只能做出極端選擇了嗎?要麼加班,要麼辭職。
01在加班面前,很多人沒有選擇
對於無數打工人來說,如果你問他們,給你月薪2萬,但是沒有周末,工作日也會有加班的情況,願意做嗎?超過一半以上的人會毫不猶豫地去選擇。
甚至在不少企業,加班早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小魚兒的第一家公司規模不小,競爭很大,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著,每次到了下班時間,大家依然坐在工位前。
本來6點下班,我硬是要等到8點才敢走。其中也試過準時下班,沒想到隔天就被主管叫到辦公室,說我的工作態度不夠端正,沒有團隊意識。
或者對於福利待遇更好的公司來說,加班也成了許多人的「賺錢」方式,加班到8點,公司會供應晚餐;加班到十點以後,公司就能報銷車費。
「反正回家也沒什麼事」成了許多人留下來的理由,長期下去,加班也就成為一種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種工作方式。
還有一種加班,或許是因為部門負責人導致的。
之前一個部門小組長,自己有一個習慣就是上午不工作,還帶有嚴重的拖延症,每次的工作稿都要等到大下午才開始進行,也就是說,到了下班的時候,當天的工作根本完不成。
你單獨一個人下班,意味著沒有團隊精神;一起加班,又心有不甘。迫於形勢,我們組的成員都會選擇後者。
面對這些無意義的加班,有的人真的會選擇辭職。
02辭職,逐漸成為逃離加班的方式
加班也許看起來是一種上進的狀態,但不忙碌的,也就是不加班的工作自然也有!偏偏卻被認為是一種不思進取,混吃等死的心態。也就是說,一旦你選擇了加班的公司,再想逃離,恐怕只有辭職才能解決當下問題。
如果你問一個經常加班的前輩如何看待,那麼多半會換來這樣的回答:「我過這樣的生活已經十幾年了,其實當時我年輕的時候,就算下班時間很多,也沒什麼事可做。看看電視玩一玩也就浪費過去了,還不如在公司裡和優秀的同事一起工作,過得更充實也更有意義。」
這個回答足以不少年輕人內心的激情澎湃:青春不能虛度、時間都要用來工作奮鬥!但這些一開始充滿壯志的年輕人,多半堅持不了太久,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現時間的重要性。
在知乎上看過這樣一個事例,一個大廠上班的資深職場人辭職了,因為那段時間老人病倒,保姆又休假,一向給力的老公正好出差了。她和老闆申請,那幾天能否晚上正常時間下班,想早點回家做晚飯、照顧老人孩子。
但是老闆很直接地拒絕了,臉上還帶著明顯的詫異和鄙夷「就這點家事都能當不加班的理由?」
加班就意味著要犧牲太多自己的生活,試想一下,一個人忙到錯過自己孩子出生,忙到沒時間參加老人的葬禮,會給自己留下多少遺憾?
那些為了養家的說辭,究竟有多可靠呢?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選擇工資稍低,但不怎麼加班的工作的。
就我個人而言,工作也需要量力而行,你錯過的那些瞬間,是用再多錢都換不回來的。有時候選擇一個不那麼忙碌的工作,也許只是為了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