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寫字樓
每一盞燈都有一個加班的故事
然後一段艱辛勵志的奮鬥史就此展開
就問
這套路熟不熟悉?
然而有套路必然就有反套路
最近,有程式設計師在知名代碼託管平臺GitHub上發起了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以此抵制網際網路公司的996工作制。沒想到一家言出,百家響應,大批程式設計師加入了吐槽的隊列。
何為「996.ICU」?
996:從每天上午9點工作到晚上9點
每周工作6天
「996.ICU」:工作996,生病ICU
996.ICU項目列舉了一系列996工作制違反的保障員工權利的法律法規,同時還給出那些推行996 的眾多網際網路公司名單。可以說996.ICU項目不僅是程式設計師們的吐槽聖地,還記錄了程式設計師們的血淚史。
某寶上也已出現了許多關於「996.icu」的文化衫
「996.icu」的「火」已燒到國外了,連外國程式設計師也在討論中國的996了!
這次事件也引發了有「Python之父」之稱的Guido van Rossum的發聲,他在社交媒體上表示:996工作制是不人道的。
加班現象普遍,遭遇抵制不偶然
在網際網路公司,996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最近裁員風聲此起彼伏的背景下,996工作製成為一些企業逼退員工或是變相增加KPI的手段,再次引發大眾關注。有媒體採訪了9位經歷過996的員工,「進公司的時候太陽還沒升起來,走的時候太陽已經落下」,是他們生活中的常態。
今年年初,有網際網路公司宣布將推行「995」工作制,也曾引發爭議和討論。這一在網際網路行業公開的「潛規則」遭遇抵制,應該不是偶然。可能有兩個直接原因:
一是,相關行業從業者的不滿已經積聚到了一個臨界點;
二是,在當前的經營壓力下,不排除有公司「變本加厲」地提高了工作強度,從而導致員工意見反彈。
在工作制這件事上,政策似乎總比現實走得更遠
關於社科院「四天工作制」的建議底下,多的是群眾的吐槽聲:「還是先把5天工作制全面實施了再說吧。」
據《2019年白領生活狀況調研報告》顯示,有近82%的白領加班是常態,且有近40%的人每周加班時長在5小時以上。並且超過7成的白領是「無償加班」,私營企業和小規模企業加班沒補貼的現象最為嚴重。人民日報發起的微博調查顯示,能徹底雙休的人不足11.9%,兩天都要加班的佔比32.7%。另有「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的結果顯示,除去工作和睡覺,2017年中國人每天平均休閒時間為2.27小時,不及歐美的一半。
在種種吐槽的背後,真相是:健康問題、猝死現象、不婚不育、錯過家人重要時刻等一系列問題找上了當代年輕人,也成了壓倒年輕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主動加班可以,但強制加班不接受
看到這,也許你會說,年輕人這點苦都受不了嗎?是不是在宣揚享樂主義?
要知道,奮鬥和被奮鬥、個體奮鬥和公司制度是兩碼事。
那些強制要求加班,甚至是實施996制度的企業裡,可能有很大一部分員工的心理狀態是這樣的:反正也要加班,工作可以慢慢做不著急。所以在強制加班的制度裡,工作時間被拉長了,工作效率卻被稀釋了。
其實說到最後,不管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講,把時間轉化為效率,用效率來代替時長,才是針對加班制度的討論下最為正確的答案。
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可以採取制定工作計劃、細分工作時間、減少工作的切換、提高專注力、加強反思總結、善用工作管理軟體等方法。但由於存在個體差異性,不同的方法對於不同人的作用大小不同,最終還是要在實踐中摸索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不管道理怎麼講
珍惜時光
高效努力
才是奮鬥的正確方式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冰點周刊
編輯:李柳瑤/ 責編: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