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15: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7日7時14分
立冬,冬天的第一個節氣
水始冰,地漸凍
日照短,寒風勁
你準備好迎接冬天了嗎?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很重要的一個
民間有「立冬進補」的說法
在河北更有「立冬吃餃子」的習俗
↓↓↓
立冬為什麼吃餃子
據傳說,餃子這一事物,有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民間有「每逢交子之時,餃子不能不吃」的飲食習俗。於是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就會賣得很火。
立冬補冬補嘴空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北方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諺語。立冬節氣,人體需要「進補」,而餃子在製作種類、營養、味道等方面可以勝任此要求。在北方地區,人們喜歡用餃子來作為立冬進補食物。
立冬如何養生?
1.溫補為主 不盲補
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但羊肉等溫燥的食物也不宜過多,以平補滋陰潛陽為主。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生明顯變化,應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2.斂藏陽氣 潛藏腎氣
中醫講究「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律,冬季人體應收斂陽氣,是此時養生的基礎。若出現手足冰涼、怕冷、腰酸,很可能是陽虛在「使壞」,應早睡晚起,以養陽氣、固陰精,老人最好在太陽升起後起床。
腎為先天之本,人體腎氣隨著天氣轉寒而變得消耗增多,立冬後應注意補益腎氣。飲食上講究清補,多吃溫潤的食物,如雞、鴨、魚類、核桃、黑木耳等,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鹹」入腎,也可適量吃些鹹味食品,如海帶、紫菜、海蜇等。
3.注意保暖 防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後,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颳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由於血管收縮,冬季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因此,最好在入冬時做個血壓監測,根據情況調整用藥量。
4.適當鍛鍊 激發身體潛能
冬季養生,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也要適當感受天氣間的寒涼之氣,走出室外,激發身體陽氣,提高身體免疫力。
冬季鍛鍊,晨練時間可以適當推遲,「見太陽才運動」。戶外活動應選擇在上午9點半以後到下午4時之前進行最為適宜。要防止運動過度,避免大汗淋漓,以身體微熱為度。適宜的運動包括散步、慢跑、打太極、敲打健身球等。
5.防腰寒 雙手搓腰暖腎陽
雙手搓腰有助於疏通督脈、膀胱經及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背部有督脈及膀胱經循行,「督脈主一身之陽」,足太陽膀胱經為陽氣運行的重要通路,特別是脊椎兩邊的腎腧穴是腎臟所在的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具體做法: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猜你喜歡↓↓↓
來源:CCTV生活圈、燕趙都市報、網絡等
原標題:《姐妹們注意!今天立冬,你不知道的養生秘訣!》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