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國總人口為十三億七千萬(1370536875)人。而這十三億七千萬人中,僅僅人口排名前十的姓氏,就佔據了44.1%,合計有6.55億人左右。
不信你自己看:中國人口最多姓氏前十排名
1、李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94%=95,300,000人。
2、王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41%=88,900,000人。
3、張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7.07%=84,800,000人。
4、劉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5.38%=64,600,000人。
5、陳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4.53%=54,400,000人。
6、楊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3.08%=37,000,000人。
7、趙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9%=27,500,000人。
8、黃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23%=26,800,000人。
9、周姓 -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12%=25,400,000人。
10、吳姓-佔全中國漢族人口的 2.05%=24,600,000人。
李姓起源——山西洪洞縣
李姓的最早起源,源於皋陶。皋陶,在堯舜兩朝擔任「理官」,因為官當得好,被譽為「上古四聖」之一。於是皋陶的子孫就世襲了這個官位,並且以官位氏,稱「理氏」。歷來,掌管刑獄就講究公正無私。所以,「理氏」的後代一直秉持著老祖宗皋陶的遺志,代代做好官。一直從堯舜時期做到商朝末年。到商紂王時期,理徵因辦案公正,得罪了紂王,就被紂王處死。理徵死後,妻子帶著兒子利貞逃難在外,改姓為「李」。李利貞便被尊稱為李姓始祖。但追本溯源,還要追溯到皋陶那裡。而皋陶,就是今山西省洪洞縣皋陶村人。
王姓起源——山西太原
王氏起源於山西太原,其始祖為王子喬。話說,中國歷史發展到東周時代,周天子就當得越來越窩囊了。到東周靈王時,皇帝又是個糊塗蛋。這糊塗蛋,卻有個好兒子叫姬晉,字子喬。子喬「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被立為太子。兒子比老子牛逼,但老子比兒子權大。這子喬看他老子太糊塗,就一腔赤誠,去勸誡。他爹一聽,你個小兔崽子,教訓起你爹來了?看你爹怎麼廢掉你。然後,子喬就被廢為庶人了。沒兩年就死了。子喬的兒子,叫姬宗敬。看見周王室一天比一天亂,心灰意冷,就請了個假,到太原來了。太原人知道他來自王室,就呼之為王家。於是,他也就以王為姓,並追認他爹子喬為王姓始祖。
張姓起源——山西太原
張姓的始祖,叫揮。為黃帝之子少昊青陽氏之孫,因發明了弓箭而賜張氏。揮的兒子叫昧,孫子叫臺駘,因治水有功,被封為「汾河之神」。關於張姓的起源地,除太原外,還有河北清河說、古張國說及河南濮陽說等。
楊姓起源——山西洪洞
楊姓的受姓始祖,為晉武公次子。晉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國(今洪洞縣),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另外,楊姓還有一支起源於曲沃、襄汾一帶,作為「羊舌氏」的後代。
趙姓起源——山西洪洞
趙姓,起源於山西洪洞縣。(今洪洞縣由過去的洪洞縣和趙城縣合併,確切來說,趙姓起源於趙城縣。)其始祖為造父。造父本是周穆王的車夫,因為周穆王馴出了八匹千裡馬,帶著他巡遊天下,立下功勞而獲封地「趙」。後人以其封地為氏,稱趙氏。後來,趙氏後裔成為晉國「六卿」之一,權傾朝野,最後與韓、魏兩家共同瓜分了晉國。建立了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
這五大姓氏,起源於山西。至少又能從側面證明,山西是當之無愧的華夏文明最主要的源頭之一。(來源:老家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