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月4日訊 記者蔡巖紅 記者今天從海關總署獲悉,2016年,全國海關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對查驗沒有問題的外貿企業免除吊裝、移位、倉儲等費用。據初步統計,2016年1月至11月全國累計免除費用4.5億元,惠及企業約16萬家。
圍繞「降成本」,全國海關在全面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的同時,全部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海關所屬事業單位及其經濟實體的進出口環節經營服務性收費呈逐年顯著下降趨勢,2016年1月至11月,同比下降73%。
此外,海關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重大舉措,在海關監管工作中大力推廣隨機抽查的理念、制度和方法,不斷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向縱深發展。截至2016年11月底,「隨機選擇布控」佔比已從2015年6月的55.38%上升至93.88%,全面實現「隨機派員查驗」。
與此同時,海關不斷拓展「雙隨機、一公開」應用範圍。隨著「雙隨機、一公開」改革的不斷深入,成效逐步顯現,促進了「陽光執法、公正執法」。由計算機隨機抽取被檢查對象,檢查結果向社會公開,海關查驗更加公開透明,避免了檢查任性和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等問題,有效控制了執法風險。此外,還提高了通關效能。通過計算機自動識別風險,對高風險貨物集中力量進行嚴格監管,對低風險貨物快速放行,提高了海關監管效能和通關效率,降低了企業通關成本。海關出口通關時間降低了31%;海關進口通關時間降低13%;特別是還防範了廉政風險,「查誰」和「誰查」都由計算機編碼決定,海關工作人員和企業均無法預知,使尋租無門、腐敗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