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嘔吐、胃痛、反胃、噎膈的病機;生理性帶下的的特點

2021-01-13 金英傑教育中心

1. 胃痛的病機是(C)

A. 胃失和降,逆氣動膈

B. 胃失和降,胃氣上逆

C. 胃氣阻滯,胃失和降

D. 脾胃虛寒,胃中無火

E. 痰瘀互結,食道狹窄

解析:胃失和降,逆氣動膈為呃逆的病機(A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為嘔吐的病機(B錯)。胃痛多因外邪犯胃、飲食傷胃、情志不暢和脾胃虛寒等,導致胃氣鬱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發為胃痛(C對)。脾胃虛寒,胃中無火為反胃的病機(D錯)。痰瘀互結,食道狹窄為噎膈的病機(E錯)。

2.下列關於生理性帶下的描述,錯誤的是(B)

A.色白或無色透明

B.質地粘稠

C.其量適中

D.無特殊氣味

E.從陰道內排出的一-種陰液

解析: 帶下量多,色黃或膿性,質粘稠多為病理性溼熱下注型帶下過多疾病,故不屬於生理性帶下(B對)。生理性帶下屬於婦女體內的一種陰液,是由胞宮滲潤於陰道的色白或透明,無特殊氣味的黏液,其量不多。而質地粘稠為病理性帶下(ACDE錯)。

相關焦點

  • 【中醫考研黑馬乾貨】015最全中醫內科學一方多病證型歸納
    TEXT2014N165X 以苓桂術甘湯為主方治療的病證有A.嘔吐之痰飲內阻證B.肺脹之陽虛水泛證C.水腫之脾陽虛衰證D.痰飲之脾陽虛弱證TEXT(ACD對)咳血—肝火犯肺證,用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B錯)2、正確答案:AD【解析】苓桂術甘湯:嘔吐—痰飲內阻證;痰飲—脾陽虛弱證。
  • 按壓幾個小穴位,告別打嗝與反胃
    「打嗝」也許很多人都不陌生,常常吃飽飯後出現,我們這裡的鄉話叫「打飽嗝」,也有人喝水,甚至無緣無故的打嗝;打嗝學名叫「呃逆」,是一種病症,主要是正氣虧虛、飲食不節,導致胃氣逆上而造成的,當然一般情況下影響不會太大,過一小會就會消失,一般不用治療。
  • 中醫之嘔吐症狀的鑑別診斷!
    本症應與噁心、呃逆相鑑別。噁心者,欲吐不吐,泛泛然,無物無聲。嘔吐常伴噁心,而噁心者,卻未必嘔吐。呃逆者,呃呃連聲,其聲短促。古與乾嘔同,稱「噦」。嘔吐亦可與吐酸相伴出現,吐酸是指酸水由胃中上泛,從口吐出。若酸水上至咽嗌,不及吐出而咽下,則稱吞酸。
  • 中醫基礎理論——脾和胃的病機
    脾的病機脾主運化、升清、統血,脾的病理變化以消化功能減退,氣血生成不足,氣不攝血和水液代謝失常4個功能失常為主要特徵。主要表現有1、消化吸收功能減退,會有納食不化、腹脹少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狀;2、運化功能減退,氣血生化無源,最終演變為全身氣血兩虛,會有神疲乏力、體弱多病、心悸失眠、面色淡白或萎黃等症狀;3、脾氣虛損,氣機降多升少,無力升舉內臟,會導致脾氣下陷(中氣下陷),會形成胃下垂,腎下垂,子宮脫垂、脫肛等病症;4、脾氣虛不能固攝血液,會有便血、衄血、皮下出血、崩漏等出血症狀;
  • 腹脹、打嗝、嘔吐竟是胃病在「作怪」
    胃痛:有人表現為吃完飯後胃痛難忍,有人表現為夜間或者空腹疼痛,有人表現為胃痛伴反酸燒心,有人表現為經常不按規律吃早點導致胃痛嘔吐膽汁,有人貪涼後出現胃痛痙攣,有人過食後出現胃痛噯臭,有人胃痛出現舌苔厚膩大便黏滯不爽,有人情緒激動後出現胃痛難忍,有人形體消瘦口乾舌燥之胃痛纏綿。
  • 針灸治療胃腸病的口訣
    二、胃寒、胃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胃寒主要是因為飲食習慣不好(如飲食不節制、經常吃冷飲或冰涼食物)及外寒侵入胃部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胃痛、噁心、嘔吐等病症。在點按完「豐隆穴」後再尋找脾經的「地機」穴(「陰陵泉」下四橫指處:在腿肚子上的最高點貼著脛骨的地方),「地者,土也;機者,生機也。」意思是人體營養的重要來源之地。脾屬土,是人體後天運化之本,這個在前面《衛氣與營氣》的文章中已經介紹過了,點揉此穴能增強整個腸胃的運化功能,如果配合「三陰交」穴還能治療痛經;配合「隱白穴」能治療崩漏等婦科疾病。
  • 胃痛分情況,3招快速讓你止胃痛
    胃痛不是病,痛起來真要命!日常飲食的不合理導致很多人都有或輕或重的胃痛, 現在得胃病的人越來越多,統計發現:我國胃腸疾病的發病率為35.7%,其中 2‰的人發生惡化,五年生存率僅有20%-50%。每年死於胃腸癌症的人數高達50餘萬人。如此觸目驚心的數據還有辦法改善嗎?
  • 頑固性打嗝可能暗示哪些病?
    打嗝不是病,或是疾病徵兆  浙江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陳新宇主任醫師說,打嗝,醫學上稱「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間歇性收縮運動,空氣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內,並伴有吸氣期聲門突然關閉而發出一種特別的短促聲響。膈肌連續收縮使胸腔內壓力減低,可產生胸內的不適感。  打嗝分良性自限性和頑固性難治性兩大類,又可以分為功能(生理)性和器質(病理)性兩種類型。
  • 胃痛伴隨的併發症?|併發症|胃痛|症狀|胃部|嘔吐|-健康界
    胃痛患者急性發作會導致胃腸痙攣、嘔血等症狀,若發現患者面色蒼白、出冷汗、大嘔血、意識模糊等症狀需及時就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胃部保暖,避免暴飲暴食,保持情緒穩定,避免長期精神壓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