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長大(16):兒子與母親很緊密,是戀母情結嗎?

2020-09-09 心靈花園

纏著母親的兒子

  有一個母親打電話說到自己比較苦惱的一個問題:兒子該上初三了,還是跟媽媽依戀得非常緊密。以前自己沒覺得有什麼,可是最近聽了廣播節目之後心裡開始恐慌,覺得兒子對自己總是什麼事情都說,晚上散步的時候一定要跟媽媽一起去,有的時候甚至班裡哪個女孩給他寫了信,對他有好感,甚至對某個女生的評價,全部都要告訴媽媽。媽媽開始焦慮:擔心兒子是不是有什麼俄狄浦斯情結;兒子現在這麼大了對母親很依戀是不是會很過分;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夠做一些什麼。她在電話當中還提到自己的愛人有時候也很生氣,說這兒子總是長不大一樣,是怎麼回事呢。他們想知道,夫妻之間究竟能夠做一些什麼,才能讓兒子長大起來。



  回答這樣的問題首先要降低母親的焦慮,因為母親的焦慮會無形中誇大或修正心理醫生回答問題時的含意。先讓她鬆弛下來,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聽回答時自我的東西就不會強行地介入。很多問題是被關注出來的,母親聽一個廣播出了狀況,現在也是在聽解答,需要給她不一樣的聲音。


  客觀地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遺留一點戀母情結,這是幼年在內心深層留下的經驗痕跡。人們在成年的生活中尋求舒適、柔軟、放鬆,都是在重溫躺在母親懷抱裡的感覺。生活中的藝術、沙發、席夢思、沙灘、溫泉、風景區、遊泳、穿衣等,都能激發一種尋找溫暖懷抱的衝動,讓人們的潛意識聯想到母親懷抱的一切事物,也被文化標定為美好的事物。所以在處理戀母情結時要小心,避免破壞孩子永久的美感和對美的追求。


  首先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是這位母親聽了廣播節目,才覺得兒子纏著自己是問題。而且在這種前提下,我也希望她暫時不要把自己的問題看成是問題,因為每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是不一樣的。當然,有些上初中的男孩會對媽媽出現一些排斥,想跟爸爸接近,有一些話願意跟爸爸說,有一些活動要讓爸爸參加,爸爸幹什麼,他就幹什麼。但並不是說一定要這樣才好,其實心理學家在研究家庭的時候,並不認為家庭一定要怎麼樣才是好的。


比如說在這個家庭裡面,孩子跟媽媽比較親近,什麼都跟媽媽講,如果這並不引起一些客觀問題的話,比如孩子的社會適應問題,學習問題和爸爸的關係問題等,通常就不會認為孩子有俄狄浦斯情結。因為俄狄浦斯情結的特徵有強烈的排它性,表現為控制母親、拒絕父親。


  一般來講,男孩子十二歲就要開始接受社會的認同了,如果他上了初三還總是纏著母親,是不是說明比較晚熟呢?不是的,這不一定是孩子的問題。


  我們評價一個現象的時候,很容易被捲入現成的模式。比如,對於這個纏著媽媽的兒子來說,表面上看依戀媽媽就是孩子的問題,其實事實不一定是這樣。在這個家庭裡,孩子和媽媽形成了情感結盟,經常互相分享情感,遠遠超過了妻子與丈夫、兒子與父親之間的分享,這樣的現象,在心理學來說,可能有雙方的甚至三方的原因。

比如兒子纏著母親,可能就是因為媽媽的鼓勵,孩子從小就感覺到母親需要和人分享情緒與觀點,學會了與母親共情的技術,無意識地覺得這樣跟媽媽相處會比較好,無意識地討好媽媽,或者表達對媽媽的關心。孩子小時候起就靠分享體驗跟媽媽相處,以便獲得認同和支持,媽媽也因此表揚他、鼓勵他,甚至由此更喜歡他。慢慢地,這樣的交流就會形成一種慣性,一直延續到孩子很大的時候。但只要母子彼此喜歡,能從中獲益,而且並不排斥他人,就不代表孩子有俄狄浦斯情節。


  現在我們來談談,怎樣讓孩子像一個男孩。首先媽媽要有迴避的態度,比如說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聽到孩子說到某些事情,可以說:「STOP,等一等,這個問題你要跟爸爸討論,不要跟媽媽討論。」或者在孩子換衣服等涉及性別隱私的時候,尤其是換內褲、上廁所、洗澡時,媽媽要主動迴避。

迴避給孩子帶來很多信息,比如「長大了,媽媽不能像過去那樣對我了。媽媽不能在床上跟我摟在一塊兒了」,這樣的信息會很自然地讓孩子去選擇和媽媽間的言行。這種選擇是自然發生的,不是孩子有什麼弱點,而是因為家庭已經不需要孩子有小時候那樣親密的行為。如果爸爸和媽媽沒有意識到孩子需要自我的空間或自我隱私的東西,現在就可以提醒自己。



  同時,這也有爸爸的原因,如果爸爸很忙,他會希望孩子和媽媽依戀,因為孩子一旦跟媽媽依戀,找爸爸就少了,爸爸的責任也少了,爸爸就可以安心去工作,掙錢,幹事業。但是任何日常發生的事物都有慣性或催眠性,孩子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可能意識不到自己長大了,所以那個時候,關鍵是要提醒,而不是批評,不要罵孩子,也不要說孩子有戀母情結的問題,那會讓孩子非常困惑,把他搞得很慌亂,他不知道昨天還是對的東西,今天怎麼就錯了,他會很失落。

這時候,父母要告訴孩子,過去的方式父母是很喜歡的,現在關係需要有一些變化,父母很喜歡這樣的變化,孩子也會喜歡的。當然,有時候孩子要思考,想想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有一些孩子還會反抗,要跟爸爸媽媽糾纏一下,試試能不能回到變化以前。媽媽要溫柔地堅持,要是信息達到了,孩子的變化就會出來。

大部分孩子儘管嘴上反對,甚至還會變本加厲,增加對媽媽的依戀,內心卻會變得輕鬆起來。很難說孩子的依戀行為不是為了迎合母親,以為母親需要才做的,現在當然就可以釋然了。關鍵是信息要傳達出來,孩子意識到了,就會慢慢朝獨立方面發展。

  其實,很多孩子與媽媽間的依戀的延長是有意義的。社會過於強調學習,忽視了孩子如何建立社會情感與獨立的經驗,孩子就需要與父母有更多的情感聯結。當然,依戀父母會帶來孩子心理發展偏幼稚的副產品,比如現在普遍認為孩子大多偏幼稚,但是幼稚並不是都不好。

適當的幼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護孩子,減少社會中的應激事件。比如說很多孩子由於單純幼稚不敢去早戀,不敢去幹壞事,不敢抽菸,不敢打架,因為他覺得那些事情是長大做的,現在沒長大,做了會讓父母難過傷心,這樣的幼稚就有一種自我保護色彩。犯罪心理學認為與父母有成熟依戀關係的孩子長大後很少犯侵害罪,原因是依戀會讓他獲得與他人共情的能力,心會軟,做不了殘忍的事。

相關焦點

  • 兒子為與母親同床以死相逼!「戀母情結」有多可怕!
    兒子一天天地成熟,對媽媽卻是愈加親暱,吳女士感到不對頭,打算和兒子分床睡,不料兒子竟以死相逼,這令母親無所適從。看了這樣的留言以後,真的忍不住想寫一寫。看來分床要及時,否則後果很嚴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全歸咎於孩子的母親,原本是一切出於愛,最後反而是因為愛,害了孩子。
  • 煩惱的戀母情結
    ,平常家裡只有母親和自己,自己很依戀媽媽,母親也覺察到兒子對自己有除了親情之外的感情。來訪稱自己17歲時見過媽媽的身體,媽媽曾獨自在家做過需要爸爸在時才能完成的動作和語言(此處省略若干字)。母親因常年分居有過除父親以外的男人(出軌)。來訪18歲時在工廠打工,與直屬領導(已婚婦女有孩子)產生曖昧關係,領導經常叫他去領導家吃飯,後公司聚會,酒後送領導回家,在領導家發生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性關係。
  • 20歲大男孩的戀母情結,讓母親苦不堪言,兒子你知道媽媽的感受嗎
    文/樂媽學堂在很多家庭裡,父親都是嚴父的角色,母親則是慈母,在家裡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恩威並施,多數父母覺得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是父母們沒想到的是,這樣最容易導致孩子有戀母情結,最近就有一位母親被20歲兒子的戀母情結
  • 董潔和兒子拍照嘴對嘴,親子照成「婚紗照」,網友:小心戀母情結
    在這種家中缺乏"父親"這個角色的情況下,拍一組媽媽穿婚紗的照片,而且董潔還和兒子"嘴對嘴",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心理影響?網友們對此評論中,批評聲較多,有網友怕孩子心理扭曲,難道董潔不知道"兒大避母"嗎?兒子在和單親母親長大的過程中,因為父親的缺位,一定會形成不同的心理問題,單親媽媽要付出比旁人多一倍的努力,才能讓孩子成長健康。結果,董潔還來一把"火上澆油"?這裡需要好好說一個詞"戀母情結"。
  • 孩子有哪些表現是戀母情結?媽媽們究竟該怎麼處理和兒子的關係
    小的時候沒有處理好母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的戀母情結,媽媽們尤其要注意。,往往比較喜歡氣質偏成熟的女生,媽媽對兒子過度的偏愛會讓他越發依賴媽媽,導致不合群,缺乏陽剛之氣,還會表現出:1.沒有主見,缺乏進取精神有戀母情結的孩子常常會因為害怕失去媽媽的愛而一直試探媽媽的態度,很聽媽媽的話。
  • 戀母情結危害大,父母當警惕~
    有一位朋友,帶著她8歲的兒子去參加親人的婚宴。之後兒子對她說:「媽媽,長大以後我也要娶你。」媽媽說:「好啊,可是媽媽已經嫁給爸爸了。」孩子看起來有些難過。媽媽回想起孩子跟自己的關係非常親密,有時候看見她和老公有親暱的行為,他就會表現的特別不開心。有時候晚上睡覺,孩子都會要求爸爸去其它房間睡。
  • 戀母情結是怎麼回事 戀母情結有哪些表現
    核心提示:  說到戀母情結這個詞語,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聽聞,但是如果真的要細說其具體表現,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也有很多人不認為戀母情結是什麼大問題,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存在戀母情結的表現。   說到戀母情結這個詞語,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聽聞,但是如果真的要細說其具體表現,卻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甚至也有很多人不認為戀母情結是什麼大問題,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存在戀母情結的表現。那戀母情結是怎麼回事?戀母情結有哪些表現?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戀母情結是怎麼回事?
  • 戀父情結和戀母情結每個人都會有嗎?
    現在文化多元化,大家對愛情的包容度也很高,別說年齡不成問題,就是性別也是不成問題了~不過,我們還是會好奇為什麼很多女孩子會「大叔控」,不少男孩子也會是小奶狗或小狼狗,來段年下戀。所以不少懂一些心理學的人會用戀父情結來解釋女孩子愛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男人,用戀母情結來解釋男孩子愛比自己年齡大很多的女人。每當看到這些解釋,你是不是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也有這個情結?首先我們看情結這個詞的解釋。這是心理學派裡經典的精神分析學派詞彙。
  • 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母親卻不懂拒絕
    但是有些父母沒有把握與孩子相處的界限,從而導致親子關係出現「畸形」,最終給孩子的人生帶來極大的消極影響。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張女士對於兒子十分疼愛,由於丈夫經常出差,所以兒子的日常起居都是由王女士一人獨自料理。
  • 討厭戀母情結的丈夫,自己卻培養一個有戀母情結的孩子
    生活中很多的丈夫都是一個有戀母情結的人,這種男人特別讓人討厭,沒有主見,沒有想法,事事聽命於母親的決定,樣樣生活依賴於妻子,讓處在這樣婚姻中的女人痛不欲生,女人在丈夫那裡絕望後,轉而溺愛起孩子來,殊不知自己行為可能正在培養另一個有戀母情結的孩子.
  • 陪孩子長大(17)——對男孩的教育引導,父親很重要
    把這個信息傳達到就行,並不一定要疏遠孩子。如果爸爸媽媽疏遠了孩子,孩子仍然可以和爸爸媽媽保持親密的話,那也是可以接受的。親密的經驗是學習獲得社會情感的前提,孩子首先要能跟爸爸媽媽建立親密關係,才可能學會跟別人親密,這很重要。  李子勳支招:如何處理孩子和父母分離的焦慮  俄狄浦斯情結是精神分析語言,指孩子在五歲前後一段為了對抗與母親的分離焦慮而激發的依戀母親的情結。
  • 為什麼孩子會有戀母情結?知道這3大特徵,你還會讓孩子依賴你嗎
    戀母情結的本質是相似和互補。以男孩為例,他本應該和父親一樣,本來以父親為榜樣,應該培養成男子漢的,但是就是因為媽媽的放縱促使了孩子有了戀母情結的特徵。於是,男孩與自己的父母形成了最基本的人際關係,這種人際關係可以用「戀母仿父」來概括。戀母和仿父常常相互促進。
  • 小男孩「戀母情結」的是與非
    「戀母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   戀母或戀父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它的影響。可以說,後來的各種人際關係都是這種情結的變形。   有戀母情結的男人,因為非常害怕失去媽咪的愛,所以一直是試探著母親的態度,處處希望媽咪滿意,抑制自己的要求和願望。由於過於依附母親,思維方式和言談舉止都容易女性化。在社會上也是一個懦弱的人,缺乏自主意識。   2.戀愛時難以形成穩定的戀愛關係。
  • 戀母情結---男性力量的失輝
    所謂「情結「是指情感上的一種包袱(人稱mama boy),也是一種男性力量的缺失或弱化。 從星盤上看,如果一個人的金星在第4宮父母宮,便是將生命中最美麗,最有價值的象徵賦予母親,另外,男性的太陽刑海王星,代表自我、男性力量的太陽被海王消融,這樣的人也會特別戀母,甚至會將母親的特質化為已有,分不清自己與媽媽的界限。另外,月亮和諧太陽相位,或者月亮與凱龍星有相位,或者金星和諧水星與月亮也可能會造成戀母。
  • 一個母親的焦慮:孩子是否有戀母情節?
    有一個母親打電話說到自己比較苦惱的一個問題:兒子該上初三了,還是跟媽媽依戀得非常緊密。以前自己沒覺得有什麼,可是最近聽了廣播節目之後心裡開始恐慌,覺得兒子對自己總是什麼事情都說,晚上散步的時候一定要跟媽媽一起去,有的時候甚至班裡那個女孩給他寫了信,對他有好感,甚至對某個女生的評價,全部都要告訴媽媽。
  • 高中男生的苦惱:我是不是有戀母情結?
    戀母或戀父情結是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是最早發生的人際關係,長大以後的各種人際關係都不同程度地受它的影響。大多數人隨著成長會變得獨立,對父母的依戀之情會漸漸退守到潛意識中,可是,有些人在成年後還保留濃厚的戀母或戀父情結。
  • 別高興太早,兒子「戀母情結」不容忽視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男孩子在小的時候,更喜歡喊自己的媽媽,一般喊媽媽的次數要高於喊爸爸次數的兩倍。由此可以看出男孩子真的很喜歡自己的媽媽,為什麼男孩子更喜歡媽媽一些呢?這是因為有一種現象叫做戀母情結。其實每個小男孩都有戀母的情結,一般最容易發生在孩子兩歲到五歲的時候,這種情結是來自於一個希臘的神話人物,他叫Oedip-us。曾經他在非常喜歡自己母親的情況下,卻無意中殺害了自己的父親。
  • 「戀母情結」真的存在嗎?
    他把這位悲劇英雄的名字變成了兒子對母親的「欲望」的代名詞。弗洛伊德提出,人類普遍存在所謂「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還有對應的「戀父情結」,對後世的人文思潮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別害怕你會玷汙你母親的婚姻;許多人曾在夢中娶過母親,但是那些不以為意的人卻安樂地生活。」弗洛伊德借這個故事來說明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男人對自己的母親都有欲望,想殺掉自己的父親,並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用來描述孩子性與道德的發育過程。這種情結衝動導致了男孩的「閹割焦慮」,即害怕自己的戀母被父親知道後會遭到閹割。
  • 如何正確地看待男人的戀母情結呢?
    家裡孩子一哭就喊老婆娃哭了,自己不會動的。他們喜歡躺在老婆懷裡,接受老婆像對待孩子一樣輕輕的撫摸。有的女人經常會說我有兩個兒子,一個大兒子,一個小兒子。其實這種男人不奇怪,他只是有強烈的戀母情結。02那麼什麼是戀母情結呢?心理學書中說道:戀母情結的說法源於古希臘神話與傳說。傳說底比斯國王拉伊俄斯受到神的警告:如果他讓新生兒長大,他的王位與生命就會發生危險。
  • 「兒子是媽媽的小情人」,19歲男孩深陷戀母情結,對媽媽又親又摟
    這些家長不加管束的愛意就會導致孩子逐漸產生戀雙親中任何一方的情結,不完整的教育讓他們不能夠分辨什麼時候應該止步。「戀母情結」呢?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因為父親毋庸置疑的在當今社會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得到的經濟回報更多,為家庭的付出才會越多,可金錢卻彌補不了缺失的父愛,這些缺少也會讓孩子更加渴望得到愛,從而產生「戀母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