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

2020-12-16 大河網

    孟津幹部群眾表示:

    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幹勁

    「文化是孟津最豐富的資源、最突出的優勢,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是孟津科學發展、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提高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使文化之力、文化之效彰顯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富民強縣指日可待,孟津崛起必將實現。」孟津縣縣長張書卿表示。

    「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幹勁」。孟津縣文廣新局局長楊長生十分感慨,「以文化優勢促進務實發展,文化部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將文化發展融入到全縣發展大局中去,積極作為,主動作為,不斷提升文化工作科學化水平。」洛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炳旭:

    發揮文化優勢助推富民強市

    作為十三朝古都,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擔當起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的使命,推動「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洛陽應該起到示範引領作用。發揮獨特的文化資源優勢,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發展硬實力,是洛陽科學發展的必然選擇。

    孟津「以文化優勢促進務實發展」的生動實踐,為洛陽推進「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提供了借鑑。洛陽將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全力加快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建設,助推富民強市,力促中原崛起。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楊麗萍:

    正確認識文化正確對待文化

    文化也是生產力,但把文化轉化為生產力需要清醒的頭腦,更需要務實的推動。作為我們河南來

    說,如何把「深、重、厚、實」的傳統文化資源轉化為生產力、加快經濟發展轉變,首先就要正確認識文化、正確對待文化,把文化當做優勢而不是包袱。

    孟津縣以「文化為魂促崛起」為理念,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了經濟發展,提升了文化自覺,增強了文化自信,實現了文化自強,為全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四位一體」協調發展樹立了榜樣,創造了經驗,值得在全省推廣。

    「文化」提升經濟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在全省上下大力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的熱潮中,如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為中原經濟區提供思想保證、智力支持,是發展各項文化事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陳湧泉:

    利用好文化資源增強文化競爭力

    文化產業具有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品牌化等特點,在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要打破老框框,以創新的思維去改革和探索。譬如,政府要轉變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制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等。

    我們也希望更多的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能夠像孟津一樣,共同保護好、開發好、利用好中原文化資源,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努力實現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跨越,共同推動華夏歷史文明傳承。

相關焦點

  • 趙泓鈉 趙紫薇: 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趙泓鈉 趙紫薇: 以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2019年08月27日 15:04 來源:山西日報 作者:趙泓鈉 趙紫薇 字號 關鍵詞:文化旅遊;文化產業;旅遊資源;融合;
  • 發展硬實力增強軟實力提升競爭力
    這是韓正同志作為新任市委書記,在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之際,對浦東新區未來發展寄予的殷切希望。  一個地區的持續、協調、科學發展,必須具備十分堅實的硬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分布、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等。同時,必須有效地增強與之匹配的各種軟實力,包括城市文化、價值觀念、社會誠信、法制環境、公共服務、執政方式等影響區域發展潛力和社會感召力的各種因素。
  • 用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用文化「軟實力」提升經濟「硬實力」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9.09.18 星期三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    21世紀的朝陽產業,它正在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 要提升硬實力 更要提升軟實力
    中國經濟網綜合 日前,記者從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了解到,該院非常注重研究宏觀質量管理的研究,尤其是國家在質量管理軟實力與硬實力的研究。據了解,軟實力的概念產生於國際政治領域,是指某個國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來獲得影響力的能力。
  • 檢察文化軟實力助推硬實力建設
    與之相對應的是檢察硬實力,其不僅包含檢察機關建設和發展的各種基礎配套設施以及持續不斷有保障的經濟投入,更重要的是指檢察機關所擁有的各項法定權力,是履行職責所依憑的國家權力,尤其是國家強制力。兩者相輔相成,檢察硬實力作用和效益的充分發揮,需要檢察軟實力支持;檢察軟實力建設將使檢察機關不斷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價值認同、理論認同、話語認同與感情認同。
  • 上海國企把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對企業亦然。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衝擊,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必須發揮帶頭作用,成為改革創新的主力軍和先行者。作為地方國資重鎮,上海市國資系統近日召開企業文化論壇。
  • 「硬實力」與「軟實力」
    但都可以概括為一個原因,即當時國家的「軟實力」不及日本。  現代戰爭是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而不僅僅是軍事體系之間的對抗。國家的整體實力,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部分。所謂「硬實力」,主要體現為軍事實力,包括GDP、人口、資源等各種「實打實」的因素。
  • 用融合提升文化軟實力和科技硬實力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公眾的日常文化消費更加需要有科技的加持,包括用科技的手段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以科技內容作為文化消費的組成部分等,這樣才能有助於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後一公裡」,讓科技助力文化繁榮,也讓文化成為傳播科技內涵的重要依託。
  • 錢遠坤:弘揚炎帝文化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
    錢遠坤主持市委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提出弘揚炎帝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把文化軟實力轉化成發展硬實力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張琴)10月27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召開,邀請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熊召政圍繞文化建設主題進行專題輔導
  • 軟實力與硬實力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分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時,通常將之分為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或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 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軟實力( SOFT POWER)則分為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
  • 讓我們的文化軟實力硬起來
    總書記圍繞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四個方面所作的精闢闡述,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本指引。   當今世界各國,除了經濟、科技、軍事力量等「硬實力」的比拼,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因為文化愈來愈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愈來愈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 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這就是文化軟實力。」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委員一語中的,「這本書有很厚重的思想底蘊,出版得非常及時。我們看到了領導人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對經典的嫻熟運用,並直面國家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從古訓中汲取智慧,汲取營養。」
  • 宿豫:將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
    全面推進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宿豫———將文化軟實力變成發展硬實力8月15日傍晚,宿豫區順河街道「小鎮客廳」廣場上,廣場舞參賽隊正在加緊排練舞蹈,備戰廣場舞大賽;與此同時,「豫見好聲音」海選同步展開,目前已有400餘人報名。
  • 新加坡媒體:中國沒有硬實力,哪來軟實力?
    所謂「軟實力」,是與「硬實力」相對的概念。後者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含外交)、軍事與科技的綜合力量,而前者則是以精神文明為主體的文化力量,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價值體系,乃至行為模式、國民素質、生活方式等。兩者合而為一,構成綜合國力,這是毫無爭議的。 然而,在一個國家崛起過程中,硬實力和軟實力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均衡、不對等的。
  • 新文創:讓文化軟實力「配得上」硬實力
    在11月8日舉行的「文明互鑑:網上文化交流共享」主題論壇上,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說,中國的網際網路人、數字文化產業的從業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中國文化在對外交流、對外影響上,怎樣才能有更好的表現。「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軟實力,更配得上我們的硬實力和國際地位。」 今年上半年,騰訊將已經執行數年的「泛娛樂」戰略升級為「新文創」戰略。
  • 提升營商「軟實力」 造就發展「硬實力」
    8月6日上午9時許,(廣安市)華鎣山經開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李春明,到四川瀚海精密製造有限公司上門解決其三期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四川瀚海精密製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筆記本電腦配件製造及組裝的高科技企業,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歐美地區。
  • 穆罕默德·薩奇布: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
    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摘要)本世紀,各國越來越重視樹立溫和的國家形象。這種形象不但對獲得新市場至關重要,對於建立夥伴關係,謀求互利共贏,解決共同關注的問題也同樣重要。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美國註定領導世界?
  • 中國對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態度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近一年來,中國外交政策對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關注有所變化。果真如此嗎?其實,這當中既有變化又有延續。中國對硬實力的看法沒多大改變。作為有著百年屈辱近代史的國家,中國已領悟到硬實力對捍衛主權至關重要,並一直竭力通過經濟和軍事現代化來打造。中國人有句口號,「國家尊嚴是打出來的」,顯示了從這種經驗中獲得的智慧。
  • 「軟實力」無法替代「硬實力」
    美國有這樣的「硬實力」,怎能不引以自傲,世界哪個國家敢在「老子頭上動土」!可伊拉克人、阿富汗人也不都是「軟包」,恐怖組織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反抗情緒,纏住美國不放,硬是使他深陷泥潭。看來「硬實力」也不是解決世界問題的萬能法寶。於是,美國謀士約瑟夫·奈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按照他的實力觀,所謂「硬實力」指的是一個國家所具有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是有形的、實實在在的,甚至可以量化的力量。
  • 舒剛:綜合國力與文化軟實力
    有了民族凝聚力,有了民族的精氣神,經濟、科技、軍事等硬實力一時落後,一個國家和民族也會挺起腰杆,不輸氣節,不妄自菲薄,不自我矮化,有自己的骨氣和底氣,在國際舞臺上照樣能贏得尊重。同時,有了民族凝聚力,有了民族精氣神,經濟、科技、軍事一時落後的國家和民族,會自我加壓、自我奮起,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國在30多年的時間裡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諸多奇蹟,從根本上說,是中華民族有一種民族氣節,有一種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