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態度

2020-12-14 觀察者網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近一年來,中國外交政策對硬實力和軟實力的關注有所變化。果真如此嗎?

其實,這當中既有變化又有延續。中國對硬實力的看法沒多大改變。作為有著百年屈辱近代史的國家,中國已領悟到硬實力對捍衛主權至關重要,並一直竭力通過經濟和軍事現代化來打造。中國人有句口號,「國家尊嚴是打出來的」,顯示了從這種經驗中獲得的智慧。

然而,隨著中國不斷壯大,外部世界(特別是鄰國和美國)越來越擔憂北京會如何使用日益增強的硬實力。中國近幾年來開始更重視並著力打造軟實力,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於認識到外界的這種擔憂。

中國手握諸多軟實力資源,且資源還在增加。比如,作為文明古國,擁有從藝術和建築到美食和醫藥等種種軟實力資源。而且,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經常為發展中國家說話,因此得到許多國家的好感和支持。

不過,中國人對本國軟實力資源的現狀並不滿意。總的說,他們覺得中國在很多方面仍然落後。儘管中國經濟規模龐大,但發展質量遠遠落後於發達經濟體;儘管近年來中國軍力快速提高,但仍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許多人甚至對所謂的「北京共識」都感到不安,他們還說不存在什麼中國模式。此外,中國人也深知,他們的政治制度對許多國家並沒有吸引力。

中國人對本國利用軟實力的能力更不滿意。北京的公關活動備受非議。因此,近年來中國著力改善應用軟實力的能力。北京大幅增加國際援助,在世界各地建孔子學院,增加對外國留學生的獎學金,通過媒體向海外傳播中國觀點。

至於說到軟實力的效果,中國在某些領域很成功。例如,儘管過去30年裡迅速崛起,但它還是與世界多數國家建立了和平互利的關係。考慮到中國是大國,國際交往涉及很多問題,這個成就可謂不小。不過,許多中國人對本國軟實力效果仍不滿意。他們覺得中國一而再、再而三遭到外國媒體的誤解和攻擊。外界不願接受中國提供的更「客觀的」觀點,寧願相信對中國「抱有偏見」、常常是「漏洞百出的」看法。北京為解決這個問題一再努力,卻收效甚微。

簡言之,中國一如既往地重視硬實力,同時開始明顯提升軟實力。假以時日,後者可能成為中國外交政策中更加重要且可覺察的一面。

相關焦點

  • 軟實力與硬實力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在分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構成要素時,通常將之分為有形力量與無形力量,或硬實力與軟實力。硬實力( HARD POWER)是指支配性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軟實力( SOFT POWER)則分為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機構的程度等。
  • 「硬實力」與「軟實力」
    但都可以概括為一個原因,即當時國家的「軟實力」不及日本。  現代戰爭是以國家整體實力為基礎的體系與體系之間的對抗,而不僅僅是軍事體系之間的對抗。國家的整體實力,按照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的觀點,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兩個部分。所謂「硬實力」,主要體現為軍事實力,包括GDP、人口、資源等各種「實打實」的因素。
  • 新加坡媒體:中國沒有硬實力,哪來軟實力?
    這是胡錦濤點燃聖火盆後,高高舉起奧運火炬,向現場的中外來賓和各界群眾致意。 所謂「軟實力」,是與「硬實力」相對的概念。後者是指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含外交)、軍事與科技的綜合力量,而前者則是以精神文明為主體的文化力量,包括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宗教哲學、價值體系,乃至行為模式、國民素質、生活方式等。兩者合而為一,構成綜合國力,這是毫無爭議的。
  • 「軟實力」無法替代「硬實力」
    美國有這樣的「硬實力」,怎能不引以自傲,世界哪個國家敢在「老子頭上動土」!可伊拉克人、阿富汗人也不都是「軟包」,恐怖組織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反抗情緒,纏住美國不放,硬是使他深陷泥潭。看來「硬實力」也不是解決世界問題的萬能法寶。於是,美國謀士約瑟夫·奈提出了「軟實力」的概念。按照他的實力觀,所謂「硬實力」指的是一個國家所具有的經濟、科技和軍事實力,是有形的、實實在在的,甚至可以量化的力量。
  • 穆罕默德·薩奇布: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
    中國夢:硬實力服務於軟實力?(摘要)本世紀,各國越來越重視樹立溫和的國家形象。這種形象不但對獲得新市場至關重要,對於建立夥伴關係,謀求互利共贏,解決共同關注的問題也同樣重要。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Joseph Nye)在其具有開創性意義的著作《美國註定領導世界?
  • 軟實力、硬實力和生產力|波動詞典~5
    能力可以分為軟實力、硬實力和生產力。什麼是能力?能力就是改變世界的力量。知識可以改變世界,能量可以改變世界,體力可以改變世界,腦力也可以改變世界。在這裡,腦力和體力不是作用力的意思,因為腦力和體力相比,作用力遠小於體力。所以,腦力和體力指的是能力。
  • 我們有「硬實力」「軟實力」,但仍缺少這種實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現在,似乎中國什麼都能生產,各種商品遠銷世界各地,令人為之自豪。不過我們應該看到,表面上能力的強大,可能會掩蓋更深層次實力上的問題。中國不乏種類繁多的產品,但在許多領域都缺少真正的精品、核心產品。
  • 金融機構應具備抵禦風險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不久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指出,金融風險由前幾年的快速積累逐漸轉向高位緩釋,金融風險得到有效防控。 在近日舉辦的「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副局長楊柳介紹了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的積極成效。一是有效穩住了宏觀槓桿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基本穩定。
  • 中國「軟實力」亟須「硬」起來
    、原外經貿部首席談判代表、副部長龍永圖就「國際化人才與中國的軟實力」話題暢談個人觀點,認為中國當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的「軟實力」還跟不上我們的「硬實力」。  在「上海論壇2012」上,龍永圖指出這三個問題「確實擊中了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軟肋」,並強調當前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當中國的軟實力和自己的硬實力相匹配,才會在世界上具有真正的影響力。  「一個國家在世界的地位,並不總是由它的經濟實力所決定。」
  • 文化軟實力打造「四個全面」硬實力
    「這就是文化軟實力。」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鄔書林委員一語中的,「這本書有很厚重的思想底蘊,出版得非常及時。我們看到了領導人在繼承和弘揚民族思想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對經典的嫻熟運用,並直面國家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從古訓中汲取智慧,汲取營養。」
  • 要提升硬實力 更要提升軟實力
    中國經濟網綜合 日前,記者從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了解到,該院非常注重研究宏觀質量管理的研究,尤其是國家在質量管理軟實力與硬實力的研究。據了解,軟實力的概念產生於國際政治領域,是指某個國家依靠文化和理念方面的因素來獲得影響力的能力。
  • 美國的硬實力與軟實力:CIA與好萊塢
    來源:李光鬥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中除傳統的、基於軍事和經濟實力的硬實力之外的另一組成部分。20世紀90年代初,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創造了軟實力(Soft Power)這一概念,並用它概括了這樣一種能力。
  • 發展硬實力增強軟實力提升競爭力
    一個地區的持續、協調、科學發展,必須具備十分堅實的硬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分布、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等。同時,必須有效地增強與之匹配的各種軟實力,包括城市文化、價值觀念、社會誠信、法制環境、公共服務、執政方式等影響區域發展潛力和社會感召力的各種因素。當然除此之外,還有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曾經提出的「巧實力」。
  • 檢察文化軟實力助推硬實力建設
    與之相對應的是檢察硬實力,其不僅包含檢察機關建設和發展的各種基礎配套設施以及持續不斷有保障的經濟投入,更重要的是指檢察機關所擁有的各項法定權力,是履行職責所依憑的國家權力,尤其是國家強制力。兩者相輔相成,檢察硬實力作用和效益的充分發揮,需要檢察軟實力支持;檢察軟實力建設將使檢察機關不斷獲得更多的社會認同、價值認同、理論認同、話語認同與感情認同。
  • 臺灣《遠見》雜誌: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與硬實力
    近年來,奈伊教授不斷以「軟實力」為題發表評論。特別是去年他為《亞洲華爾街日報》撰寫的《中國軟性實力的崛起》一文,引起各方重視。 奈伊教授指出:硬性實力容易贏得戰爭;但需要軟實力才能獲得持久和平。「軟實力」當然不是「軟弱」,它是實力的形式之一,這種觀點與中國「以柔克剛」的說法相互呼應。
  • 讓中國文化軟實力更硬、更強、更精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建設。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那麼,文化軟實力有什麼深刻內涵?把它上升到國家層面有怎樣重要的意義?軟實力、硬實力和巧實力,三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關聯?中國文化自信源於哪裡?我們應該從哪些地方著力,去加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 黃仁偉: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硬實力是基數,軟實力是乘數
    9月11日上午,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仁偉應邀參加第八屆世界中國學論壇,並接受記者採訪。世界中國學論壇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上海社會科學院和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承辦,自2004年創設以來,已成為我國對外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之一,截止目前已舉辦7屆。黃仁偉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其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關係與國際經濟,包括中國國際戰略、國際關係理論、國際經濟關係等。
  • 港刊:36億人的徵途 考驗中國硬實力與軟實力
    港刊:36億人的徵途 考驗中國硬實力與軟實力     1月25日,重慶火車北站迎來了春運客流高峰陳超 攝     中新網1月29日電 最新一期香港《亞洲周刊》刊載《感情大軍的最新徵途》一文,文章指,春節36億人次的感情大軍,在最新的徵途中,不但考驗中國的硬實力,也考驗中國的軟實力,是否可以擁有更有效率的管理能力,煥發科技與制度創新,也煥發更強大的人性力量,彼此守護相助,讓回家過年不再是痛苦的煎熬,
  • 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專家:提升硬實力和軟實力是根本
    75年後,中國逐漸擺脫任人欺凌的羸弱形象,用勤勞和智慧建設新中國,闊步邁向富強和小康。然而,在國際局勢波譎雲詭的當下,這場戰爭不應被遺忘。抗戰勝利的意義是什麼?在當下,抗日戰爭的勝利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針對上述問題,人民網專訪了軍事專家徐焰,他表示,今天回顧抗日戰爭的最大啟示是,中華民族要崛起,硬實力和軟實力都要提升。
  • 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手抓
    市十六屆政府第49次常務會議召開 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手抓 發布日期:2020-06-29 10:40 信息來源:《今日桐鄉》 瀏覽次數: 經多年努力,我市成功創建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縣和浙江省跨境電商產業集群試點縣。2019年,桐鄉市網絡零售額位列全國縣域百強名單第12位。隨著科技進步和需求升級,電子商務企業的發展呈現多業態、全球化、平臺化、一體化的特點,這對政策扶持方向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