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孩子缺鋅的高發期,因為寶寶新陳代謝快,加上天氣熱流汗多,體內的鋅元素會隨著孩子出汗大量流失,所以在育兒圈有一句話說:夏天不補鋅,兩月瘦3斤!缺鋅會誘發皮膚問題,同時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所以很多家長一到三伏天就會陷入「補鋅焦慮」。
不過,這並非意味著只要天熱流汗多就說明孩子缺鋅,雖然缺鋅會影響孩子發育,但如果補鋅補多了,也會影響其他元素的吸收,所以家長要「明察秋毫」,學會觀察孩子身體上的表現,正確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缺鋅。
1、吃飯沒胃口:因為鋅參與合成味覺素,所以缺鋅的孩子食慾會明顯下降,即使以前很喜歡吃的東西,突然也不愛吃了,任何食物都無法提起孩子的興趣。
2、愛啃手指甲:缺鋅會導致孩子體內消化酶減少,引起味覺系統混亂,而孩子年紀小是不太懂得分辨食物,結果就是不管什麼東西都往嘴裡送,最常見的就是啃手指了,有些缺鋅的孩子還會啃土塊、紙巾、玩具等,有明顯的異食現象。
3、注意力不集中:鋅對大腦發育的影響很大,缺鋅的孩子注意力無法集中,反應遲鈍還多動,精神狀態看上去有點「痴呆」,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那麼就要及時給孩子補鋅了。
4、有口瘡、地圖舌:如果孩子最近沒有吃什麼上火的東西,卻總是莫名其妙長口瘡,舌頭上還「脫皮」跟地圖似的,也就是出現我們常說的「地圖舌」,如果不是缺乏維生素B的話,那麼也有可能是缺鋅引起的。
1、盲目食補
想必很多家長都看過網上瘋傳的補鋅食譜,確實,「食補」對孩子嬌弱的身體來說是比較安全健康的,但這並不一定代表快速有效,而且孩子器髒功能弱,盲目食補可能會損害到孩子的腎臟代謝和脾胃運化。
像這樣的富鋅食物表,家長看看就好,真正吃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孩子的體質。就拿牡蠣來說,雖然含鋅量是人類食物之首,但給寶寶吃就不合適。因為牡蠣性寒,吃多了容易損害到寶寶的脾胃,加上一些牡蠣受到或海洋汙染,富集了重金屬和寄生蟲,所以給寶寶選擇補鋅食物時要謹慎些。
2、亂吃補劑
鋅元素是孩子生長發育必須的微量營養素,簡單來說就是「剛需但不能多」,缺鋅的危害前面已經說過很多,過量補鋅的危害可能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補劑中的鋅元素含量高,稍不注意就補「過火」了,影響了鈣質和鐵的吸收,要知道這兩者對孩子生長發育也是至關重要的,缺鈣的孩子長不高,佝僂病、夜鬧、盜汗,缺鐵會導致孩子貧血,如果因為補鋅而導致孩子缺鈣缺鐵,那真是得不償失。
正確地給孩子補鋅,應當控制好劑量,選擇適合孩子體質的富鋅營養品,拒絕補劑,在養護脾胃的基礎上慢慢調理。過量會對孩子身體造成傷害,量不足的話補鋅進度慢,依然會拖累孩子的發育。前面說過鋅元素會影響鈣和鐵的吸收,所以補鋅的同時鈣、鐵、維生素d這些營養也要跟上。
最後再強調下,孩子的脾胃是後天發育之本,補鋅的時候一定不能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如果能夠恰當地調理一下,會更有利於鈣鐵鋅營養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