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燒按摩哪個位置
大家都知道,寶寶發燒是很常見的事情,對於寶寶來說,發燒是很危險的,高燒是可能危害到寶寶的身體健康的,小孩發燒怎麼辦,3歲寶寶發燒按摩哪裡?接下來,咱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3歲寶寶發燒按摩哪裡
1.推清天河水:握住寶寶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媽媽右手食指、中指,自寶寶前臂內側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當時手指蘸了涼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鐘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經(其實就是無名指):從指尖往指根推,勻速吧,200-300下,這個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點。
3.推脊柱:我拿個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溫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著寶寶的脊柱,自上而下反覆推,200下。
還可以加捏脊,就是脊柱兩邊捏,我婆婆教我的,她說捏脊滿疼的,心軟的媽媽就放棄吧,我當時就沒讓婆婆上手,原來不打算寫了,但是看到好多媽媽收藏了,我想就乾脆把自己知道的都寫全了吧。大家可以看下面左側的穴位圖,捏脊就是用大人的大拇指和食指捏圖上的幾個穴位,怎麼捏?就捏那塊的肉肉!下手重的話孩子準哇哇大哭,我婆婆給人家寶寶捏過,那孩子都哭暈過去了(幸好我沒看見,看見的話我可要心疼死了)不過那孩子高燒還真就很快好了,醫院都沒去,膽子也真大。
4.按壓足三裡:勻速按1-2分鐘。
5.按壓湧泉穴:腳心偏上,勻速按1-2分鐘。
寶寶反覆發燒怎麼辦
由於孩子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差,身體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稍有不適就容易引起發熱症狀,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後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如果爸媽使用空調不當或寶寶喝水喝得少,不適應高溫天氣等都會引起反覆發熱的情況。
引起發燒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是細菌、病毒入侵,引發呼吸道、腸胃感染,導致發燒。爸媽能做到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身體發育情況給予足夠的營養,及時合理均衡地添加輔食。
特別要提醒爸媽注意的是,如果孩子連續發熱三天以上不見好轉或寶寶出現高熱、驚厥的現象時,要及時就醫,以便查明原因,對症治療。
小孩發燒怎麼辦?一般小孩如果發燒在38.5℃以下,爸媽應該採取物理降溫方法,例如多喝水,貼退熱貼等,切勿濫用藥物。當孩子發燒在38.5℃以上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給與孩子藥物治療。
1、體溫38.5℃以下首選物理降溫進行幹預。
發燒是兒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症狀,對於發燒的處理大體可以分為「物理處理」和「藥物處理」,通常來說,當兒童體溫低於38℃時不需要採用藥物處理,而是選擇正確的物理降溫方法即可。例如貼退熱貼、多喝水、洗溫水澡等方式都有助於體溫的降低。
2、嬰幼兒體溫38.5℃以上需要進行藥物治療。
如果發現孩子的體溫已經超過38.5℃時,爸媽應該密切觀察孩子的情況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對於嬰幼兒來說,當其體溫超過38.5℃時,需要給予藥物治療。
3、體溫39℃以上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
當孩子體溫已經超過39℃屬於高度發熱時,通常情況下選擇西藥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的是布洛芬類退燒藥和撲熱息痛類退燒藥,這兩類藥物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必須明確一點是,爸媽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尤其是注意用藥的劑量,並且要將寶寶及時送院治療。
兒童發燒按摩哪個位置可以退燒
每年在春秋這兩個季節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兒童出現發燒的現象,這是因為兒童的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對疾病的抵抗力比較低,在季節變化的時候氣溫變化極大,空氣也會很乾燥,在這樣情況下如果兒童不能及時的增減衣物就比較容易出現發燒的現象,當兒童發燒的時候可以通過按摩穴位進行治療和緩解症狀的。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併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大椎穴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十宣穴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鐘為宜。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曲池穴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鐘,次數不限。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風池穴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鐘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