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發燒按摩哪個位置
寶寶發燒怎麼辦?尤其是年齡過小的嬰幼兒,如果出現發燒的症狀就一定要及時退燒。因為小孩發燒高熱是很容易出現驚厥現象的。在這裡,小編要來告訴大家的就是孩子發燒怎麼按摩退燒,一起來看看都是怎樣的吧。
孩子發燒怎麼按摩退燒
孩子發燒是常見現象,一般是由感冒引起的,由於孩子體溫調節中樞發育還不完善,所以很容易受外界影響而引起體溫波動。一般建議不超過38度,是不需要服用退燒藥的,可以以物理降溫為主,酒精擦身,溫水擦洗臉部,額頭。
如果孩子發燒不到38.5℃,千萬不要孩子一發燒就給他吃退燒藥,特別是精神看起來還不錯的,最好先採取物理降溫。下面,醫生給家長們介紹了幾種簡單又有效的物理治療方法:
一、讓孩子多喝熱水,蓋緊被褥,多出汗。
二、頭部冷敷,將毛巾用涼水浸溼後或用冰袋敷在孩子額部,每5~10分鐘更換一次。
三、溫水洗浴,把水溫控制在37℃左右,用水來通過刺激血管被動擴張,促進熱的發散。給孩子擦浴時,用力要均勻,擦到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要稍稍停留,以便更好地散熱。溫水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孩子包好。
孩子發燒驚厥怎麼辦
呼吸通暢:立即幫寶寶側身俯臥,頭稍後仰,下頦略向前突,不用枕頭。或去除枕頭,讓寶寶平臥,頭偏向一側。解開衣領,用軟布或手帕包裹壓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間,防止咬傷舌頭。及時清除寶寶口、鼻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切忌在驚厥發作時給寶寶灌藥,否則有發生吸入性肺炎的危險。
控制驚厥:用手指捏、按壓寶寶的人中、合谷、內關等穴位兩三分鐘,並保持周圍環境的安靜,儘量少搬動寶寶,減少不必要的刺激。
進行體溫:在寶寶前額、手心、大腿根處放置冷毛巾,並經常更換;保持毛巾的溫度不要過高,或用熱水袋裝涼水或冰水,外用毛巾包裹後放置寶寶的枕部、頸部、大腿根處。
那麼,要如何預防孩子發燒驚厥呢?
孩子發燒驚厥的預防方法
家中孩子得過熱性驚厥的家長常常會感到自責,認為是自己對寶寶的發燒降溫不及時才造成寶寶驚厥的。而事實上,儘管熱性驚厥與發燒有關,目前臨床上也普遍主張當體溫超過38.5℃時給孩子使用退燒藥等措施降體溫,但目前還沒有證據支持這些退熱措施會減少熱性驚厥的復發。使用退燒藥的意圖更多在於緩解不舒服的感覺,還可以通過降體溫減慢孩子的新陳代謝,從而避免由於脫水造成的驚厥。
一般而言,服用抗驚厥藥物來預防發熱驚厥也是不必要的。只有對少數復發風險較高的孩子,在再次發燒時,可以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預防治療。
寶寶發燒後的得當護理是預防驚厥不能少的途徑哦。
兒童發燒按摩哪個位置可以退燒
每年在春秋這兩個季節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的兒童出現發燒的現象,這是因為兒童的身體發育還不完善,對疾病的抵抗力比較低,在季節變化的時候氣溫變化極大,空氣也會很乾燥,在這樣情況下如果兒童不能及時的增減衣物就比較容易出現發燒的現象,當兒童發燒的時候可以通過按摩穴位進行治療和緩解症狀的。
位置:合谷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五指併攏之後,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肌肉的最高點處。左右手各有一個穴位。?手法:用另外一隻手的大拇指指腹用力點按合谷穴即可。功效:適用於感冒引起的發燒發熱、咳嗽哮喘、流鼻涕、鼻塞等不適症狀。
大椎穴位置:大椎穴位於頸後的正中位置,突起的較大骨頭的下緣部位。手法:用一隻手的食指、中指對大椎穴進行用力按壓即可。功效:大椎穴能夠幫助防止感冒,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身體發熱或者是高熱不退。湧泉穴位置:湧泉穴位於人體的足底,在足底前部凹陷處。用力彎曲腳趾,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手法:用大拇指指腹對湧泉穴進行點按即可。力度以感到微微的酸脹為宜.功效:能夠幫助散熱生氣,對感冒引起的身體乏力、鼻塞、口乾等症狀有緩解效果。十宣穴位置:十宣穴位於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指寸),左右共十穴。手法: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覆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鐘為宜。功效:十宣穴多用於急救,廣泛應用於熱病、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時。按摩十宣穴具有緩解中暑、昏迷、休克、高血壓、手指麻木等作用。
曲池穴位置:位於胳膊肘橫紋的盡頭凹陷的地方。手法:以指腹按壓或敲打1~3分鐘,次數不限。功效:曲池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主要具有散風止癢、清熱消腫、疏通經絡之功效。按摩曲池穴能治療肩肘關節疼痛、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等。風池穴位置:風池穴位於後頸部,與耳垂平行位置的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凹陷處。手法:張開雙手,用兩手的大拇指指腹放在風池穴處,其餘的手指緊貼枕後部,用力按揉使風池穴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功效:風池穴能夠幫助祛風,所謂的感冒也叫「傷風」,按揉風池穴對於感冒大有裨益。迎香穴位置:鼻翼外緣的中點處,微笑的時候鼻子與嘴唇的外側自然形成的淺溝交點處。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對迎香穴進行按壓2分鐘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脹感為宜。功效:能夠幫助清熱散風,特別是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緩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