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麗
29歲,中共黨員,2014年大學畢業後進入蓬安縣人民法院工作,現任該院刑事審判庭助理審判員。自擔任涉黑案件書記員以來,王亞麗一人身兼數職,積極配合審判人員做好各項輔助工作,對案件準確、合法、及時地審理髮揮了重要作用。
01
無懼繁瑣,兢兢業業幹實事
2018年1月,王亞麗由執行局調入刑庭擔任書記員工作,便遇上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正式開啟。面對相對生疏的業務,出於責任感和自信,王亞麗毅然接下了這份工作。
書記員的工作很瑣碎,但也很繁重,除了要做好調查記錄、庭審記錄、合議庭記錄等各種記錄活動,如實反映所有的審判活動情況,還要整理材料、裝訂卷宗、移送執行,有時候要花一天的時間,奔波於看守所、檢察院、公安局等部門,送達材料、詢問被告人、調取案件材料等。
三年以來,王亞麗全程記錄了西充縣李某等21人涉黑案、張某等18人涉黑案、賈某某涉黑「保護傘」案件。其中,李某等21人涉黑案第一次公開庭審歷時10天。在法庭上,王亞麗要全神貫注,準確無誤地記錄下法官、當事人、辯護人的發言,決不能分神,沒有時間喝水、上廁所,所以每天庭審結束後,她都是「手指僵了,人也懵了!」
「那個時候是人不能歇電腦更不能歇,大家通力配合,忘我工作,爭取早日審理完此案。」回憶起這魔鬼般的10天時間,王亞麗記憶猶新。
02
不辭辛苦,任勞任怨敢擔當
在涉黑案件審理中,蓬安縣法院刑庭僅有兩名書記員,不僅要記錄全縣的刑事案件,還要記錄指定管轄的涉黑涉惡及「保護傘」案件,任務極其艱巨。
在新冠疫情這個特殊時期,為了確保掃黑除惡相關案件的快速辦結,王亞麗主動挑起擔子,放棄了有限的周末休息時間,「白加黑」「五加二」,把加班變成生活常態,經常連續記錄庭審近十個小時直到晚上九、十點鐘。桌上厚厚的卷宗、窗外高懸的明月、門前靜立的大樹,都見證了她在忙碌中度過的日日夜夜。
「那段時間,我們刑庭的所有人都是夜以繼日,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勢!」王亞麗說,她不覺得累,每一個人所在的崗位上都有各自的酸甜苦辣,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沒有任何怨言。在繁忙的工作中和巨大的壓力下,她沒有退縮和氣餒,反而找到了敢於擔當的勇氣,學習到了奮勇向前的精神。
03
信念堅定,甘於奉獻有理想
因為經常的飲食不規律,王亞麗總會感到胃痛,長時間的勞累工作,又使她感染上了肺炎,2019年的春節,王亞麗的爸媽是在醫院陪她度過的。
看到病床上瘦弱蒼白的女兒,王亞麗的媽媽握著她的手心疼不已:「沒想到法院的工作這麼累,女兒,要不我們把工作辭了吧。」媽媽幾次勸說她實在堅持不住就辭職回家,她理解母親的那份疼愛之心,但也絲毫沒有動過辭職的念頭。
「媽媽,這份工作雖然累,但是我很喜歡,我還想成為一名法官呢。」在旁人看來,書記員只是簡簡單單的記錄工作,並無出彩之處;在家人看來,這是一份無比辛苦的工作,父母於心不忍;但對王亞麗來說,這是自己一生追求的必經之路。
身體好轉以後,王亞麗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擠出時間認真複習司法考試,最終取得了法律職業資格證書A證。她期待,終有一天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審判人員,為法律事業奉獻終身、無懼苦累、風雨前行。
王亞麗說自己會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好學之心,不斷地學習專業知識,充實專業技能,不僅要向群眾傳達法治意識,更要維護法律的公平正義和法院司法為民的良好形象,道阻且長,但她奮勇向前。
來源: 蓬安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