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喬昆,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心理教研室主任,醫學心理學碩士,講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甘肅省心理學會醫學心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甘肅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評估學組委員。
在孩子的成長中,對比父母的陪伴時間,一般媽媽投入的精力、時間較多,陪伴孩子的日子也長。因此,育兒過程中,很多家庭呼喚爸爸「出場」,教育和陪伴孩子,給其如山的父愛。爸爸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該如何與孩子相處?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醫學心理教研室主任喬昆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3歲內,父親教孩子規則
精神分析學者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在他的童年,他的人格發展理論把孩子的成長分為5個時期:口欲期(0-1歲)、肛欲期(1-3歲)、俄狄浦斯情結期(3-6歲)、潛伏期(7歲至青春期)、兩性期(青春期以後)。
口欲期的嬰兒和母親,處在共生關係中,孩子在建立母嬰關係中,獲得安全感,信任及自信。「這一時期媽媽在育兒中作用顯著,母愛除了要給孩子奶水這樣的生命支持和物質的幫助之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孩子接觸感和依戀感,與母親建立安全型依戀的孩子在成年後具有高自尊,並具有良好的與他人分享感受的能力。」喬昆說,這一時期的新手爸爸,要做媽媽育兒的助手和媽媽情緒最好的調節者。
肛欲期,是孩子建立規則的敏感期。「這一時期,需要爸爸與媽媽保持一致言行,這樣才不至於造成孩子規則的混亂。」喬昆表示,這個時期的孩子,他進入到第一反抗期。父母要因勢利導,做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同時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合理要求。
這個時期也是教規則的時期,父親在教規則時可以更多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以及錯誤方法可能帶來的危害,在規則敏感期,給予父愛,同時給予嚴格的管理,才可能使孩子順利度過。
青春期 父親是孩子的模板
3-6歲,孩子進入俄狄浦斯情結期。父親的作用在這一時期開始慢慢變得更重要。「這一時期的孩子,從母子的共生狀態中解脫,開始形成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子的三角關係,興趣轉向異性器官,愛戀異性父母。」喬昆認為,這一時期,父親將會是女兒愛情地圖的最初模板,沒錯,父親有多優秀,未來的女婿就會多優秀;同樣,和女兒的相處可以讓她有更多和異性交往的經驗。對於兒子,父親將是兒子最好的模板,孩子就像是父母的複印品,原版優秀了,複印版才會優秀。同時,作為父親,還需要與妻子建立和諧的夫妻關係,讓孩子看到原生家庭的幸福。「婚姻裡的兩個個體都會帶著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資源,有的會繼承,有的會反抗,有的會反其道而行之。」喬昆說,父親在這一時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一生。
孩子到11或12歲,他就通過社交任務的成功達成,探索社會。在這個過程中,當他感受到危險的潛在挑戰,可能會變得焦慮、膽小或者執著。他們需要來自父親的力量支持幫助他們應付潛在的危機。有研究表明,缺少父愛的孩子性格方面會有一些明顯的弱點,如膽小、內向、自信心及責任心不足等。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不可缺席,如同太陽的光芒,指引孩子向正確的方向蓬勃成長。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歐陽海傑
來源:蘭州晨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