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霸王別姬》看中國傳統戲曲藝術在當代電影中的應用

2020-12-19 星哥看天下

一、中國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人們通常將中國傳統戲劇稱為中國戲曲,與20世紀以來受到西方戲劇影響而形成當代主流戲劇形式的中國戲劇區別開來。中國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中國戲曲從時間上統括了元明清直至近現代各個時期的中國傳統戲劇,而在空間上,它又涵蓋了京劇、粵劇、川劇等將近三百六十多種劇種。

縱觀中國傳統戲曲,概括起來其包含如下三個方面的特徵:  1.包容性。包容性,也指包容性。中國傳統戲曲是一項高度綜合的藝術,它包羅萬象,兼容並蓄,涵蓋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戲曲演員通過將「唱、念、做、打」有機結合進行展現演出,集中地體現出了中國戲曲中不同藝術因素的緊密結合。唱,即唱功;念,即念白;做,即身段;打,即武打。梅蘭芳曾談到:「(戲曲)不只是一般地綜合了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因素的戲 劇形式, 而是把歌唱 、舞蹈、詩文、念白、武打、音樂伴奏以及人物造型 (如扮相、穿著等)、砌末道具等緊密地、巧妙地綜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戲劇形式」。

2.虛擬性。虛擬性,也可稱作寫意性,即並非通過單純的模仿和還原去展現現實生活的面貌,而是經過提煉、虛擬、誇張或是抽象的藝術形式來展現。中國戲曲的虛擬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體現:首先是對戲曲舞臺時間、空間的濃縮和靈活變動。戲曲舞臺窄小有限,但通過簡單的虛擬演繹,「三五步行遍天下」、「眨眼間數年光陰」,打破了舞臺本身帶來的局限性。其次是在演員的動作神態演繹上,都附加了誇張的因素和戲曲特有的招式,將生活動作變相模擬出來,達到更加鮮明的演出效果。然而無論是舞臺空間和時間,還是演員的身段演繹,總的來說都是追求神似,而非形似,抽離了物理形態上的模擬還原,從精神感情上去展現和表達。

3.程式化。程式化,字面意義上來說即意為固定的程式、法規。我國戲曲從先秦時期便有了萌芽,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經過歷代戲曲藝術家的實踐和總結,產生出一套慣有的戲曲演出程式。在戲曲表演中,念白的腔調,動作的招式套路 、鑼鼓的敲打、唱曲的板式、武打的套數,甚至到劇本的形式、服裝和造型都有著固定的程式。程式約束了戲曲的表演,使得戲曲藝術呈現出一種規範美。但程式化並不代表著死板的無變通,戲曲藝術家可以在戲曲的程式化之中尋求突破,從而形成屬於個人特色的演繹方式。

二、以《霸王別姬》為例簡析中國戲曲在當代電影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戲曲和電影藝術也是早有淵源。在電影藝術剛傳入中國時,正是以京劇為首的戲曲在中國作為民間生活娛樂方式最為流行、最為活躍的時候。於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便是選自《三國演義》中的戲曲片段,以戲曲電影為出發點,發展起中國的電影產業。  然而起初的戲曲電影,是使用電影化的方式,將戲曲片段多角度地向觀眾展出。而在當代,由於戲曲在大眾人群中缺乏普及性,戲曲電影已不再成為主流。但戲曲作為一個獨特的傳統文化元素,被多次融入到了電影的創作之中,《霸王別姬》正是一個典型而又經典的例子。

《霸王別姬》電影取材於京劇曲目《霸王別姬》,講述了在清末時期,被母親賣去梨園行的小豆子與師兄段小樓因共唱《霸王別姬》而名聲大震。由於從小受師兄的照顧,再加上混亂的年代背景帶來的種種生活波折,程蝶衣(即小豆子)對於師兄產生了錯亂的依賴仰慕之情。歷經幾十載的糾葛,程蝶衣最終在與師兄22年重逢後的再次同臺演繹成名作時,自刎於舞臺。  整部電影對於戲曲元素的應用有三點:第一,人物角色的設定是梨園行內的戲曲演員;第二,電影中多處運用了戲曲的扮相、戲曲片段的演繹以及以戲曲念詞作為臺詞;最後一點則是以京劇曲目《霸王別姬》作為主人公之間聯繫的線索,起到了一線串珠的作用,也是一記雙關,是楚霸王和虞姬生死相別的故事,也是主人公天人永隔的故事。戲曲元素對於該電影的啟迪和影響,仍可以從中國戲曲的特徵方面來分析。

1.電影元素的多樣化。《霸王別姬》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時間段橫跨了整個中國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時期。從時間上來說,跨度長,國事戰爭與戲子人生相穿插,在單純的主人公人生經歷描述中添加了歷史文化的色彩,也通過特殊的歷史時間段來表達深層次的關於人性的哲學。而從空間上,主人公本就是戲曲演員,電影中關於戲曲演出的元素也是一一備齊,包括服飾、妝容以及戲曲片段的演繹等,將綜合性的戲曲本身帶入到了電影之中。  2.電影與戲曲的互相照應。電影與戲曲的相互照應,是本部電影中與中國戲曲相結合最為鮮明和精華的部分。戲曲在電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與電影情節相互照應,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伴隨劇情發展的背景設置,而是為單薄的情節附加了一層線索,加倍渲染出場景氣氛和人物感情。

3.豐富的文化底蘊。戲曲元素的加入,使得整部電影都有了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感。在片中,所運用到了戲曲服飾、臉譜、表演等,都是使得影片更加多元化且富有美感。而戲曲本身程式化的演出在影片中穿插,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戲曲片段情節與影片中故事發展想對應,兩相呼應。戲曲《霸王別姬》中最後虞姬拔劍自刎,悲劇收尾,而電影中程蝶衣唱完了戲曲片段的最後一句,也抽出「霸王」腰間的劍自刎,看上去是有著相同發展的平行的兩個故事,實則是以戲曲來關乎影片,以戲曲與影片相套的結構來展現多層次的主題。

三、總結與概括  中國戲曲藝術在《霸王別姬》電影中與現代電影藝術的成功融合,使得傳統戲曲藝術的魅力得到發揚,也加強了電影本身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蘊。總的來說,《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無論從劇本內容設置、場景道具以及服飾還是人物情感的表達都與戲曲藝術完美結合,該電影的成功,離不開戲曲元素的支撐。  中國戲曲作為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在當今時代離人們的主體略有疏遠,但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與影視的結合可以拉近戲曲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而品種繁多、劇本齊全的戲曲也可以給影片的創造帶來啟迪,從古典、傳統之中追求新的突破。

相關焦點

  • ...當代表達 引來全球喝彩-臨川四夢 霸王別姬 傳統戲曲 觀眾 演出...
    僅過去的一個月裡,傳統戲曲頻頻走入國際舞臺:上海崑劇團在希臘雅典新建成的國家歌劇院,成為首個亮相該劇院的中國戲曲團體;實驗崑劇《椅子》亮相第二十二屆俄羅斯「金蘿蔔」戲劇節;上海京劇院推出的《霸王別姬》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連演十餘場;中秋時節,連續演出四年的京劇音樂劇場《月光下的行走》首次走出國門,讓海外友人同時領略戲曲聲腔藝術與古典詩詞之美。
  • 當中國傳統戲曲遇見裝置藝術會發生什麼?去看一場戲曲元素裝置藝術展
    中國戲曲與當代藝術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12月18日,由浙江省文化藝術發展基金、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聯合主辦,浙江賽麗美術館承辦的「露華濃——戲曲元素藝術裝置成果展」在賽麗美術館開幕,展覽為期一周。本次主題展覽項目創新性地將「戲曲」、「藝術裝置」這些不同領域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裝置藝術相互碰撞與交融。主題展系列作品選取傳統戲曲視覺符號,作為裝置藝術的創作題材與表現載體,並增加其他綜合材料,重新排列組合作品的藝術符號關係,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拓展,用現代裝置藝術的創新手法賦予戲曲新內涵。
  • 碰撞與交融 | 當中國傳統戲曲遇見現代裝置藝術
    本次主題展覽項目創新性地將「戲曲」、「藝術裝置」這些不同領域的藝術形式相結合,讓中國傳統戲曲文化與現代裝置藝術相互碰撞與交融。主題展系列作品選取傳統戲曲視覺符號,作為裝置藝術的創作題材與表現載體,並增加其他綜合材料,重新排列組合作品的藝術符號關係,是對傳統藝術的傳承與拓展,用現代裝置藝術的創新手法賦予戲曲新內涵。
  • 大好光景中,傳統戲曲人時不我待
    作為中宣部「四個一批」文藝人才、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曾獲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等榮譽。「再不做,可能就來不及了!」這是史依弘將經典武俠電影《新龍門客棧》搬上京劇舞臺的初衷之一。刀馬旦出身的她,不滿足於作為梅派青衣的代表,想趁「還耍得動」,在下月推出這部文唱武打兼備的大戲。
  •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傳承戲曲魅力 推廣文化藝術
    戲曲中心的外形源於中國的傳統彩燈的設計概念,將整個設計與自然及城市景觀融合,表現傳統文化中「氣」的流轉。中庭設有一座別致的古典風格建築,靈感來至中國古代的古戲臺,當時專門邀請廣西侗族傳統木工師傅參與完成。在這裡,古典與現代相互結合、相互輝映,完美展現了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的設計觀念。
  • 京劇電影來了(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我們這一代人,小的時候經常看現代京劇電影,裡面的唱段人人都能哼上幾句,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後來,《野豬林》等老電影重映,又見識了傳統戲,京劇電影讓我從影迷變成了戲迷,進而成了票友。」他對即將上映的5部京劇電影十分期待,「一定要帶著全家人去看。」
  • 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中國戲曲學院召開
    中國網12月9日訊(記者閆景臻)近日,由中國戲曲學院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學術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的精神,深入探討中華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充分發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展。此次會議也是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的系列活動之一。
  • 翻出陳年舊帳,對電影陳凱歌導演《霸王別姬》說上幾句掏心窩的話
    寫在前面的話:大約在六、七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關於陳凱歌電影《霸王別姬》的電影評論。回憶往昔,在年少初次接觸電影的時候,出於專業學習的需要不得不觀摩《霸王別姬》。從中國電影史的角度來說, 這是第五代導演陳凱歌的成名大作,也是中國電影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藝片。
  • 創新傳統民樂的當代表達
    以意傳情的中國傳統民族音樂,面對今天生活節奏、社會面貌日新月異的變化,面對音樂語言越來越豐富的當代音樂,也要有所調整8歲那年,父親為我買了第一支竹笛,從此我就再也沒有放下。我是恢復高考後中央音樂學院錄取的第一批大學生。但在此之前,我對江南民間音樂以及評彈、滬劇、錫劇、崑劇等傳統戲曲和曲藝音樂已有長時間接觸學習。
  • 考研衝刺:談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在當代藝術中的體現
    中國傳統藝術精神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美學關係密切,其中,對傳統藝術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儒家美學、道家美學和禪宗美學,這三者互相交融滲透,對中國藝術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中國傳統藝術精神
  • 中國戲曲藝術劇種呼喚代表人物
    提起豫劇,觀眾會脫口而出「常香玉」;說起黃梅戲,大家會異口同聲「嚴鳳英」;而談起評劇,誰都忘不了「新鳳霞」;更別說京劇的「梅尚程荀」……日前,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啟動的「當代戲曲表演藝術家系列研究工程」上,著名戲劇專家劉厚生深有感慨地說,每個劇種都應當有掌大旗的演員,要有自己的代表性人物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山西戲曲,改革中的理論依據
    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對戲曲的內容與形式就必須進行向現代審美趨向轉化的變革,把凝重、深沉的歷史感悟與鮮明、強烈的當代意識有機地融合起來,使之合乎於當代人特別是青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現代審美追求。為此戲曲藝術必須在新的形勢下進行新的綜合,以使戲曲成為更美更高境界的綜合性藝術。
  • 第八屆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揭幕 瓊韻飄揚引人入勝
    崔延哲 攝中新網巴黎11月27日電 (記者 李洋)第八屆巴黎傳統中國戲曲節當地時間26日晚在馬拉可夫71劇院開幕。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嚴振全表示,今年第八屆「巴黎中國傳統戲曲節」除了今晚精彩的開幕戲瓊劇的演出外,還邀請到浙江紹劇、陝西碗碗腔、高甲戲以及大連和貴州的京劇來法國演出。從售票的情況看,場場爆滿,一票難求。法國觀眾將在這一周的時間裡,每天欣賞到不同劇種的表演,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同時體會到中國地方戲曲之間的共性和差異。
  • 5分鐘輕談藝術: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文化藝術博大精深,四功是戲曲中的精髓所在,能夠更好地襯託出戲曲人物的性格,強化戲曲情節中的矛盾衝突。中國戲劇也因為四功為基礎發展出以下特點:戲曲的形神相合戲曲中的表演更講究「神似和形似」,兩者共同為表演的基礎,只有「形似」明顯不能深刻地反映出戲曲的深厚內涵。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山西戲曲,它的「綜合治理」所包蘊內容
    不同方位反映出時代的新生活和新人物(特別是改革中的風雲人物),反映出當代人的思想、意識、精神、情操、困惑、問題、矛盾等等,使之具有強烈的時代風貌和當代意識,能夠產生深刻和強有力的、打動和震撼千百萬人心的藝術力量。
  • 楊青青談中國戲曲紋樣元素碼應用的新媒體視覺設計
    對中國戲曲服飾紋樣在虛擬實境中的媒體交互視覺設計的研究,使傳統的戲曲藝術呈現於當代,通過 VR 技術改變觀眾的觀賞模式,改變了包含並不僅限於空間與時間。也因此說,虛擬實境和中國戲曲藝術的結合,絕對是有超出於物理嫁接的意義了。虛擬實境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推動嶄新的戲曲藝術表現形式及審美意識的生成。
  • 戲曲電影連環畫重出江湖 中英文對照引人入勝
    新華社上海8月18日專電(記者許曉青)高清畫面、中英文對照,久違的戲曲電影連環畫在今年的上海書展上重出江湖。這一次登上連環畫冊頁的是3D京劇電影《霸王別姬》《蕭何月下追韓信》的精彩故事。  書展上,戲迷和書迷們將發售現場圍得裡三層、外三層,為的是一睹連環畫中的主角尚長榮、陳少雲、史依弘等京劇名家的真容。  「京劇傳統藝術、電影、連環畫,被有機整合在一起,呼喚的是一種整體上的優秀傳統文化復興。」執導上述兩部電影的國家一級導演滕俊傑對記者說。
  • 王一博上《天天向上》首次挑戰戲曲武生扮相,傳統戲曲有望後繼有人?
    而節目的主持人汪涵、錢楓以及大張偉都將以戲曲扮相的裝扮和表演嘉賓一起出現在節目中。 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的戲曲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遷,傳承早已有些青黃不接。
  • 熱播劇《鬢邊不是海棠紅》中的傳統與當代
    傳統文化的傳承,要能在物質層面上還原,又能在精神層面上推陳出新從戲曲這個角度看,於正說了要傳承傳統文化,但電視劇不是戲曲的推廣片,電視劇中戲曲段落的穿插,要能夠與劇情的推進,與人物的設定相結合。演的人痴了,看的人醉了,不知自己身在夢裡,一夢一生,一生一夢。」這段戲裡,尹正的扮相是過關的,黃曉明的演技也是過關的,視聽剪輯把舞臺與回憶,思緒與情感粘連在一起,是電視劇中拍得極好的一段,這一段立住了,兩個人之間的「知音」的關係也立住了。幾段戲曲為核心的部分,都是電視劇中格調最好的部分。
  • 「首屆蘭州戲曲電影展映及高層論壇」發言摘登
    在電影拍攝過程中就容易產生矛盾,因為中國戲曲在長期的舞臺藝術實踐中,練就了一整套的舞臺原則,被老百姓所喜聞樂見,也是中國戲曲走出去的價值所在。這種舞臺原則體現在如何處理舞臺上的人和物的關係,傳統的戲曲,把人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把物的功能減少到最小,真正領會「無中生有」「弄虛作假」「得意忘形」這三個成語的奧妙,就懂得戲曲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