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傳統戲曲的獨特魅力人們通常將中國傳統戲劇稱為中國戲曲,與20世紀以來受到西方戲劇影響而形成當代主流戲劇形式的中國戲劇區別開來。中國戲曲與希臘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戲劇文化。中國戲曲從時間上統括了元明清直至近現代各個時期的中國傳統戲劇,而在空間上,它又涵蓋了京劇、粵劇、川劇等將近三百六十多種劇種。
縱觀中國傳統戲曲,概括起來其包含如下三個方面的特徵: 1.包容性。包容性,也指包容性。中國傳統戲曲是一項高度綜合的藝術,它包羅萬象,兼容並蓄,涵蓋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戲曲演員通過將「唱、念、做、打」有機結合進行展現演出,集中地體現出了中國戲曲中不同藝術因素的緊密結合。唱,即唱功;念,即念白;做,即身段;打,即武打。梅蘭芳曾談到:「(戲曲)不只是一般地綜合了音樂、舞蹈、美術、文學等因素的戲 劇形式, 而是把歌唱 、舞蹈、詩文、念白、武打、音樂伴奏以及人物造型 (如扮相、穿著等)、砌末道具等緊密地、巧妙地綜合在一起的特殊的戲劇形式」。
2.虛擬性。虛擬性,也可稱作寫意性,即並非通過單純的模仿和還原去展現現實生活的面貌,而是經過提煉、虛擬、誇張或是抽象的藝術形式來展現。中國戲曲的虛擬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體現:首先是對戲曲舞臺時間、空間的濃縮和靈活變動。戲曲舞臺窄小有限,但通過簡單的虛擬演繹,「三五步行遍天下」、「眨眼間數年光陰」,打破了舞臺本身帶來的局限性。其次是在演員的動作神態演繹上,都附加了誇張的因素和戲曲特有的招式,將生活動作變相模擬出來,達到更加鮮明的演出效果。然而無論是舞臺空間和時間,還是演員的身段演繹,總的來說都是追求神似,而非形似,抽離了物理形態上的模擬還原,從精神感情上去展現和表達。
3.程式化。程式化,字面意義上來說即意為固定的程式、法規。我國戲曲從先秦時期便有了萌芽,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經過歷代戲曲藝術家的實踐和總結,產生出一套慣有的戲曲演出程式。在戲曲表演中,念白的腔調,動作的招式套路 、鑼鼓的敲打、唱曲的板式、武打的套數,甚至到劇本的形式、服裝和造型都有著固定的程式。程式約束了戲曲的表演,使得戲曲藝術呈現出一種規範美。但程式化並不代表著死板的無變通,戲曲藝術家可以在戲曲的程式化之中尋求突破,從而形成屬於個人特色的演繹方式。
二、以《霸王別姬》為例簡析中國戲曲在當代電影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戲曲和電影藝術也是早有淵源。在電影藝術剛傳入中國時,正是以京劇為首的戲曲在中國作為民間生活娛樂方式最為流行、最為活躍的時候。於是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定軍山》便是選自《三國演義》中的戲曲片段,以戲曲電影為出發點,發展起中國的電影產業。 然而起初的戲曲電影,是使用電影化的方式,將戲曲片段多角度地向觀眾展出。而在當代,由於戲曲在大眾人群中缺乏普及性,戲曲電影已不再成為主流。但戲曲作為一個獨特的傳統文化元素,被多次融入到了電影的創作之中,《霸王別姬》正是一個典型而又經典的例子。
《霸王別姬》電影取材於京劇曲目《霸王別姬》,講述了在清末時期,被母親賣去梨園行的小豆子與師兄段小樓因共唱《霸王別姬》而名聲大震。由於從小受師兄的照顧,再加上混亂的年代背景帶來的種種生活波折,程蝶衣(即小豆子)對於師兄產生了錯亂的依賴仰慕之情。歷經幾十載的糾葛,程蝶衣最終在與師兄22年重逢後的再次同臺演繹成名作時,自刎於舞臺。 整部電影對於戲曲元素的應用有三點:第一,人物角色的設定是梨園行內的戲曲演員;第二,電影中多處運用了戲曲的扮相、戲曲片段的演繹以及以戲曲念詞作為臺詞;最後一點則是以京劇曲目《霸王別姬》作為主人公之間聯繫的線索,起到了一線串珠的作用,也是一記雙關,是楚霸王和虞姬生死相別的故事,也是主人公天人永隔的故事。戲曲元素對於該電影的啟迪和影響,仍可以從中國戲曲的特徵方面來分析。
1.電影元素的多樣化。《霸王別姬》電影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時間段橫跨了整個中國反封建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時期。從時間上來說,跨度長,國事戰爭與戲子人生相穿插,在單純的主人公人生經歷描述中添加了歷史文化的色彩,也通過特殊的歷史時間段來表達深層次的關於人性的哲學。而從空間上,主人公本就是戲曲演員,電影中關於戲曲演出的元素也是一一備齊,包括服飾、妝容以及戲曲片段的演繹等,將綜合性的戲曲本身帶入到了電影之中。 2.電影與戲曲的互相照應。電影與戲曲的相互照應,是本部電影中與中國戲曲相結合最為鮮明和精華的部分。戲曲在電影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與電影情節相互照應,不僅僅是作為一個伴隨劇情發展的背景設置,而是為單薄的情節附加了一層線索,加倍渲染出場景氣氛和人物感情。
3.豐富的文化底蘊。戲曲元素的加入,使得整部電影都有了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化感。在片中,所運用到了戲曲服飾、臉譜、表演等,都是使得影片更加多元化且富有美感。而戲曲本身程式化的演出在影片中穿插,千百年流傳下來的戲曲片段情節與影片中故事發展想對應,兩相呼應。戲曲《霸王別姬》中最後虞姬拔劍自刎,悲劇收尾,而電影中程蝶衣唱完了戲曲片段的最後一句,也抽出「霸王」腰間的劍自刎,看上去是有著相同發展的平行的兩個故事,實則是以戲曲來關乎影片,以戲曲與影片相套的結構來展現多層次的主題。
三、總結與概括 中國戲曲藝術在《霸王別姬》電影中與現代電影藝術的成功融合,使得傳統戲曲藝術的魅力得到發揚,也加強了電影本身的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底蘊。總的來說,《霸王別姬》這部電影無論從劇本內容設置、場景道具以及服飾還是人物情感的表達都與戲曲藝術完美結合,該電影的成功,離不開戲曲元素的支撐。 中國戲曲作為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在當今時代離人們的主體略有疏遠,但作為一種文化元素,與影視的結合可以拉近戲曲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而品種繁多、劇本齊全的戲曲也可以給影片的創造帶來啟迪,從古典、傳統之中追求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