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如何利用遊戲來替代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

2020-08-27 星星不孤獨

關注我,每日一更自閉症家庭教育小技巧!

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也是很讓各位家長們感覺到頭疼的一件事情。


有的孩子自我刺激行為是搖手或者轉圈圈;有的孩子自我刺激行為是旋轉車輪、在手指尖玩繩子;有的孩子自我刺激行為是儀式化和強迫行為……


不管怎麼樣,只要是一些怪異的動作,都會成為家長的&34;,


畢竟,在正常人眼裡看起來就像是個怪人。



其實關於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有不少解決的方式:


忽略、差別強化、替代行為、自我刺激時間和場合控制


方法是好方法,只不過對於某些時間長以及發展很嚴重的自我刺激行為並沒有太大的作用。


比如忽略的方法,如果自我刺激行為的功能是給孩子提供快感,那麼選擇忽略反而是給了孩子一個自我刺激的環境,他更加開心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替代自我刺激行為



由於自閉症孩子大多數都是興趣狹隘的,很多時候沒有感興趣的事物,就會尋找感官刺激。


找到一個和自我刺激行為相同功能的另一種較好的行為,孩子或許會更加容易捨去怪異的自我刺激。


那麼,我們今天的重點就來了,用什麼來替代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


替代自我刺激的方式:遊戲


說到底自閉症孩子的核心症狀的形成原因,和興趣狹隘分不開。我們很多時候會太過於關注孩子已經形成的不好行為,而很少去分析行為形成的原因以及功能。


如果自閉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的功能是想要獲得有意思的感官刺激,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合適的遊戲,用有同樣功能的遊戲方式,來替代孩子的自我刺激。



教孩子遊戲除了可以替代孩子的自我刺激行為之外,還可以培養和孩子年齡相稱的興趣,發展孩子的想像力。


在孩子接觸遊戲之前,家長要對和孩子自我刺激的具體功能進行分析:


孩子的這個行為是觸覺刺激還是視覺刺激又或者是嗅覺刺激?


以我以前帶過的一個自閉症孩子為例,他的名字叫丁丁。


他很喜歡玩橡皮泥,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陌生的地方,只要給他一塊橡皮泥,即使是上一秒在哭泣,下一秒就會很專注的玩起來。


他是怎麼玩的呢?他兩隻手會不停的捏橡皮泥,揉來揉去但不成型。觀察了幾天之後,可以確定孩子玩橡皮泥的行為是觸覺刺激。


有什麼可以替代這個行為的遊戲呢?我選擇了我身邊的&34;玩偶,準備讓這兩個玩偶來替代丁丁的自我刺激行為。



遊戲也需要當成課題教授


不要以為給孩子一個玩具孩子就會自己玩,對於大多數自閉症孩子來說,玩具對他們是陌生且未知的東西,更不用說要用正確的方式玩遊戲了。


因此,遊戲如何開展和進行,需要大人來進行教授。


雖然把遊戲要當成一個課題來教授,但是教授的方式不要以很正規的模式來教,就像教認知技能一樣枯燥乏味。


家長教孩子遊戲是為了讓孩子感受遊戲帶來的樂趣和激發孩子對遊戲的興趣,而不是像學習某項技能一樣,刻板的記住了遊戲的玩法。



拿丁丁為例,我找到了和丁丁自我刺激功能相同的玩偶娃娃給丁丁。


首先我先讓丁丁拿著娃娃研究和探索,丁丁拿到娃娃之後很是喜歡,又揉又捏。


看來我對丁丁自我刺激的判斷以及替代物的尋找是正確的。


我決定以&34;的假裝遊戲為課題,來分步驟教授丁丁。


第一步:讓丁丁拍一拍小兔子和胡蘿蔔,丁丁聽到指令之後拍了拍兔子,我立即給丁丁獎勵,並且說:&34;


第二步:讓丁丁抱抓起小兔子去抱胡蘿蔔,丁丁聽到指令後做出反應,我立即給予獎勵強化,並且說:&34;


第三步:讓丁丁拿起胡蘿蔔餵小兔子,丁丁聽到指令後做出反應,我立即給予獎勵強化,並且說:&34;


第四步:讓丁丁抱著小兔子睡覺,丁丁聽到指令後作出反應,我立即給予獎勵強化,並且說:&34;



以上共有4步,每節課只教授給丁丁1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在丁丁拿到玩偶狀態很好時自然教授,在一個星期之後,丁丁已經能夠非語言提示下,通過自己學習的遊戲技能,很好的與小兔子玩起了假裝遊戲。


在丁丁學會玩這個技能之後,索要橡皮泥來獲得觸覺刺激的行為越來越少,更多時候會找不同的娃娃來玩假裝遊戲。


教授遊戲時需要注意


1、 教給孩子玩遊戲一定要在自然狀態下,孩子不抗拒的時候引入遊戲,並且每次教授只教授一部分,讓孩子有充分適應的時間。


2、 遊戲技能的選擇需要和孩子所處的年齡段相稱。


3、 如果有可能,儘量選擇可以多人參與的遊戲,為日後同伴合作做準備。


4、 不要局限於&34;的想法。


5、 懂得在遊戲中渲染氣氛,讓孩子感受愉快的遊戲過程。



以上就是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關於&34;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自我刺激」幫助孩子放鬆?
    家長們最常抱怨同時也是最常問我們的一個問題:「怎麼讓才能我的孩子停止自我刺激行為?」這一期文章出來之後家長們反映很強烈,紛紛表示不知道如何正確處理「自我刺激」,今天小編就來深度解析一下。自我刺激行為是常常發生在自閉症兒童身上的一種重複性刻板行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發生,該行為的發生主要是為了滿足感官刺激。
  • 科普|康復師教你如何幹預星孩的自我刺激行為
    因此,家長和老師要對自閉症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予以重視,進行科學合理的幹預,從而減少自我刺激行為帶來的影響。自我刺激行為常出現在想要獲得他人關注時,如媽媽在廚房做家務,孩子通過敲頭的行為來獲得家長的關注。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改善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
    2)利用物體刺激感官;比如:轉玩具車車輪、玩紙、反覆敲打東西等。3)帶有儀式性或者執著的行為;比如:一定要按某種形式排列物品、只穿一雙鞋或相同的衣服、反覆開關、不能接受物品換地方、重複一句話等。屬於這種自我刺激行為的孩子會自己制定規則並遵循;並且要求其他人也要遵守他的規則。
  • 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如何科學幹預?
    很多正常發展的兒童在早期也會出現刻板行為,但這個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但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刻板行為伴隨的時間可能長達終身。年幼的自閉症兒童表現出的刻板行為多為簡單的重複活動或自我刺激行為;大齡或高功能自閉症群體的刻板行為較為高級和複雜,如堅持一些不可打破的常規。
  • ASD必知 | 自閉症兒童問題行為的六種常見原因
    自我刺激重複的自我刺激行為可以滿足我們內部感官的需要,尤其是當我們感到緊張、無聊、或著急的時候。比如我們用手指卷頭髮、清嗓子、嚼口香糖、抖腿、在桌子上敲鉛筆等等。我們的自我刺激行為與自閉症兒童的自我刺激行為之間的不同之處是我們知道什麼時候這些行為是恰當的,什麼時候不是。比如你在敲鉛筆的時候,如果你的老師在講課時突然停下並且盯著你,你就知道應該立即停止這種自我刺激行為並保持安靜。我們的自我刺激行為可以舒緩緊張情緒,也可以被我們控制。
  • 自閉症孩子世界裡的「聲音刺激」
    是什麼引起了自閉症群體的聽覺刺激失調?又有哪些治療手段呢?在一個自閉症兒童專項研究中,有約68%的孩子存在感覺興趣異常而且有65%的孩子對噪音刺激非常敏感。但研究人員做不到完全確定的結論。有些自閉症患者會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他們從感覺刺激中接收到的信息。他們可能不能過濾掉這些不相關的噪音或視覺景象,可能會對某個特定的聲音、光線特別排斥或容易受其幹擾。
  • 如何與自閉症兒童相處 五個方法融入正常生活
    原標題:如何與自閉症兒童相處 五個方法融入正常生活  自閉症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它也是一種我們熟悉的兒童疾病,在孩子有了這樣的情況後,我們要合理的與孩子相處,特別是要注意日常生活當中治療和調理的方法。  如何與自閉症兒童相處  1、利用視覺教具和個人興趣激發孩子學習並保持注意力。
  • 重慶康復幼兒自閉症,自閉症兒童的行為表現有哪些?
    自閉症患者自小便開始表現出獨有的特徵,如語言理解和表達的困難、難以與周邊的人建立情感、對各種刺激的異常反應及行為一成不變等,其一般兒童有所不同。但是自閉症患兒的特徵也會隨著其年齡、智商及自閉症的嚴重程度而有所不同。約有半數的自閉症病人伴有明顯的精神發育遲滯!正常人的智商(IQ)範圍大多在85~110。
  • 中國台州網丨多重感官刺激治療自閉症幼兒的途徑
    二、自閉症幼兒的多重感官刺激治療方法1.行為訓練行為訓練強調把自閉症幼兒的語言功能訓練放在第一位,從個體出發,運用功能分析法,採用「起因—行為—結果」ABA塑造正性行為模式。例如針對手打地等自傷行為,用戴手套等方式減少患者的自我刺激程度。在常規ABA訓練的過程中,配合節奏感強的背景音樂,幼兒在進行行為塑造的同時,通過聽覺輸入加以強化,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後,以下幾種方法,告訴你要如何治療?
    語言交流缺損,在能夠開口說話的患者身上表現為缺乏主動發起或維持交談的能力;語言重複或使用無意義、古怪的詞句;不玩假裝遊戲和想像遊戲。重複、沉迷、強迫性或模式化的行為,例如痴迷某些範式或流程,有其他形式的類自閉症障礙自閉症兒童可從多方面著手治療,包括藥物方面和行為方面。
  • 孩子熱衷於自我刺激,用這個方法來解決
    自我刺激行為是發育障礙兒童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孩子通過自己自發的行為來獲取感覺刺激以平衡感官感受或產生愉快感受的行為。自我刺激行為不同於其他的問題行為,其他問題行為可以通過外部的區別強化來減弱這個行為。自我刺激行為,不能通過他人的區別強化或者無視來減弱行為方式,因為自我刺激行為自身就是一種強化。孤獨症兒童正是因為這些行為強化了自身的感官刺激,所以才表現出各種各樣的自我刺激行為。
  • 自言自語、鸚鵡學舌,自閉症孩子如何發展主動語言?
    如果孩子屬於非功能性的鸚鵡學舌,那麼這種鸚鵡學舌可能主要是用來作為一種口頭上的自我刺激。你可以通過給孩子提一個問題來打斷他這種口頭的自我刺激。孩子要回答問題,就必須要暫時停止進行這種口頭刺激,因為兩者不能同時進行。
  • 如何應對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
    經常可以看到有的有行為問題的自閉症孩子往往伴隨攻擊行為,攻擊行為可以說是最為影響自閉症孩子正常交往的發展,如何才能矯正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呢?對於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要從根本上去矯正,不論是大的環境還是周圍的人,做好配合就能減少自閉症孩子的攻擊行為. 1、創造不利於攻擊行為的環境  與成人相比,孩子的行為更易受環境的影響。
  • 自閉症少年乘機被拒 自閉症如何治療
    每個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不過不少的兒童因為種種原因都進行了自我封閉。自閉症的發病率在不斷的上升,我們應該如何治療自閉症以及有效的預防呢?教育訓練還應做到堅持和長期性,教師和父母要懂得不能期望在短期的訓練中改變兒童的行為或一定能學會一項技能。  4.中醫治療  中醫作為我國的的傳統醫學,承載著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 如何讀懂自閉症孩子的評估報告?BCBA的詳解來了——
    不科學的評估報告並不能真實反映孩子能力現狀,對幹預來說,針對性不強,家長既損失了錢,又無法對症下藥,可能錯過幹預的良機。一份科學有效的幹預報告應該是怎樣的?又該如何去用?今天,大米和小米就專門邀請來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盧豔芬老師來告訴大家如何解讀評估報告。
  • ABA行為幹預法:自閉症孩子的問題行為怎麼處理?
    什麼樣的行為才算是問題行為?定義一個問題行為時,我們需要去看這個行為發生的頻率、強度、持續時間,以及會不會對自閉症孩子本身或者其他人造成嚴重的影響或傷害。孩子問題行為的產生一定會有原因的,比如孩子想要獲得身邊人的關注,可是他因為不能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所以會做出一些問題行為來吸引人的注意,或者是因為孩子提出要求被拒絕了,所以他會通過問題行為來讓人滿足他的要求,又或者是由於孩子做了一些讓他行為得到強化的感官刺激,所以他就會時常做某件事某個動作。三.家長該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 孩子被診斷為自閉症,我該如何幹預?
    被醫院確診為疑似自閉症或自閉症、自閉症傾向,醫生就會建議家長幹預。很多家長這時會很迷茫,第一次聽說自閉症,不知道該如何幹預。現在小編就早期幹預和感統訓練方面提供一些容易操作的居家幹預方案。首先要認識自閉症並改善身體的生理健康。自閉症又叫孤獨症,是一種廣泛性神經發育障礙疾病,它的病因目前仍未查明。
  • 自閉症兒童如何進行遊戲康復訓練?
    遊戲能夠滿足成長中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尤其是社會性的角色遊戲,本質是孩子對社會生活的模仿和學習,是自閉症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也是自我表達情緒、想法和行動的工具。
  • 自閉症兒童的行為特徵有哪些?
    1、自閉症兒童最擅長的就會封閉,他們自我封閉的時間太長就會使自己和社會脫節,還會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也會影響到整個家庭,自閉症患者的的語言與正常人的語言在邏輯、內容、形式上互不相容。他們缺乏交流的技巧,與父母之間缺乏依戀關係。
  • 如何讀懂自閉症孩子的評估報告?BCBA的詳解來了
    又該如何去用?今天,大米和小米就專門邀請來國際認證行為分析師(BCBA)盧豔芬老師來告訴大家如何解讀評估報告。,通常是把孩子與基於大數據產生的普通孩子常模做對比,審視小朋友是否符合自閉症的臨床診斷標準。